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爱玛》中奥斯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2: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爱玛》中看奥斯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摘要:《爱玛》是奥斯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奥斯丁通过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她对女性自身命运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解读来看奥斯丁所倡导的先进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爱玛 自我意识 婚恋观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小说家,作品大多以女性独有的视角描绘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乡村中家庭生活的画卷,描写金钱与婚姻、描写女性和爱情。奥斯丁生活在传统思想与习俗比较顽固的英国乡村,她的父亲乔治·奥斯丁是汉伯夏郡斯蒂文顿教区的教区长,靠着教区的收入养活九口之家,维持着农村中等阶层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奥斯丁的生活圈子主要限于乡村的中等阶层,她本人过的基本上是中产阶级妇女的悠闲生活,正如她书中描写的那样,较为悠闲富裕的生活环境使奥斯丁得以阅读很多书籍,并能够和她的姐姐卡桑德拉走亲访友,参加乡村舞会和其他社交活动。

18、19世纪之交的英国正处于经济上升时期,奥斯丁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萌生的,当时女性的地位一直不受到尊重,男女之间无平等可言,尤其是当时的观点认为妇女不善于男性那样归纳概括她们的思想,她们的头脑也不具备像男人们那样理解重大问题的能力,所以家庭生活才应当是妇女的最适合的天地。因此女性自立的机会因此大大地受到了限制。为了表现女性独有的自我意识,奥斯丁在创作上塑造了爱玛这样一个作家认为除了她自己没有什么人会喜欢的角色。下面就以爱玛为例分析表现奥斯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爱玛·伍德豪斯简直是个得天独厚的人,又美丽,又聪明,又有钱,不但家里生活舒适,而且性情开朗,她快满21岁了,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①作家在作品一开始就为女主人公设定了这样一个介绍,这也就不难解释爱玛身上女性自我意识产生的根源——家庭环境。在海伯里的乡村,爱玛所在的伍德豪斯家族在财富以及社会地位上等级均居首位。作为这样显赫家庭的女儿,她深受家族传统的观念的影响,认为任何人的社会地位都是由他的财富决定的,而下等阶层在很多方面都是卑劣的。因此,爱玛总是瞧不起下层的那些人,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贵贱不相亲”。另一方面,在家里爱玛由于母亲早逝,自十二岁起就成了家里的女主人,就如奈特利先生所说的“爱玛总是被当做全家最聪明的人,所以被宠坏了。”、“母亲一去世,她失去了唯一能管束她的人”②而她的父亲伍德豪斯先生自闭地固守在属于自己社交范围的小圈子里,处处表现出对于变化和新事物的恐惧,迂腐得近乎荒唐,对于爱玛,他只有一味溺爱和习惯性依赖,完全起不到训导和指引的作用。这种环境既有利于培养爱玛无拘无束、男女平等的先进观念同时也给爱玛自身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缺点:做事我行我素,高傲又势利,看重门第观念;她对婚姻抱有资产阶级的势利态度,认为应该从阶级类别和财产标准来看待人与人的关系。

关于爱玛的自我意识的强烈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撮合别人的婚事。用作者的话说,爱玛认为“这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一件修善积德的事,爱玛生活境遇好,有闲暇也有能力做这

件事。”③在小说中,爱玛由于侥幸的促成了家庭教师泰勒小姐和韦斯顿先生的婚姻使得爱玛十分热衷于替人做媒。由于泰勒小姐的离去使得爱玛跟父亲的生活伤感、无味,由此需要需找一个人来替代泰勒小姐的位置,附近住宿学校的私生女哈丽特·史密斯便成了爱玛寻找的密友。在爱玛的怂恿下哈丽特拒绝了农民马丁的求婚渐渐爱上了年轻的牧师埃尔顿先生,仅仅因为艾玛觉得作为农民的马丁很粗俗,配不上身份可能是贵族的私生子哈丽特。爱玛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奈特利先生的批评,在与奈特利先生反驳中爱玛所说的话也能反映出她自身所表现的强烈的自我意识。“男人总是以为女人拒绝一个男人求婚是不可理解的。男人总以为女人有求必应。”④而且爱玛还认为尽管哈丽特是个私生女,似乎低人一等,但有理智的人却不应这样看,她父母犯下的过失不能由她承担责任。哈丽特的地位与他人是平等的。这样看来对于社会中对女性的一些世俗偏见,爱玛有着自己独特的客观而敏锐的判断和认识。

其次是关于自己婚姻的见解。爱玛曾多次表示自己不会结婚或者短时间内不会结婚,爱玛想要以这种做法来体现自己追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这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爱玛的自我意识反抗传统的一种表现。她曾对哈丽特说过这样一段话“单身妇女若收入微薄,当然令人耻笑,惹人讨厌,是儿童取笑的对象;单身妇女若有财产,总是令人尊敬的,完全可以做到通情达理、讨人喜欢。”她意识到没有经济基础的女性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只有通过婚姻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只有顺应社会,女性才能有更好的归宿。但作为上等人家的女儿爱玛认为自己的结婚对象在各方面必须高于或者跟她平等,这样才能与她相匹配。关于爱玛和奈特利先生,奥斯丁很缓慢、隐蔽的在小说中表现两个人之间爱情的细节。除了他们的争论和分歧,爱玛更多地是尊敬奈特利先生而不是爱他,他们最终选择结婚主要是因为他们平等的社会地位,奈特利先生是个大地主,他拥有大量土地,因为家庭的富有,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进入上流社会。因此,在海伯里只有他有条件在财富和地位上和爱玛相配。这一表现不仅体现了爱玛的自我意识也体现了奥斯丁所倡导的婚姻观,她认为正当的婚姻关系首先应当认清对方的人品性格,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爱恋的基础上的结合;另外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婚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爱玛的自我意识还表现在对自我认识的认同。就像小说一开头所说的“爱玛·伍德豪斯简直是个得天独厚的人,又美丽,又聪明,又有钱,不但家里生活舒适,而且性情开朗,她快满21岁了,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如果说爱玛真有美中不足,那要算她的任性和对自己估计偏高。”⑤对于这一美中不足,在奥斯丁看来正是爱玛自我意识的表现,正如“她对泰勒小姐的意见是很尊重的,但办起事来主要依自己的主张。”⑥爱玛的成长环境赋予了她自由的心灵,她经济上的独立保障了她独立的人格自由,在她身上所表现的是一种自由意识和对自我认识的认同,不管这种认识是否正确。爱玛认为女性与男性一样具有理性与智慧,这种智慧只有通过多读书、多参加交际活动来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

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封建保守思想仍然相当强大的时代,奥斯丁只是初步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意识,爱玛的塑造充分地展现了奥斯丁对女性自我

意识的认可。尽管爱玛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可以说她是奥斯丁笔下一个典型的新女性形象。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奥斯丁.爱玛.[M].张经浩译.长春出版社p1 p30 p18 p52 p1 p1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爱玛.[M].张经浩译.长春出版社,1998

[2]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

[3]牛庸懋 蒋连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

[4]邓军.论简·奥斯丁《爱玛》中的女性婚姻观及其成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5]孟娜.分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J].大众文艺.2011.15.

[6]王成.《爱玛》: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小说.[J].成功(教育).2011.8.

1.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现实的压抑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生命的智慧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爱玛

美国女性题材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论《简爱》中体现的女性觉醒意识

爱玛、安娜

爱玛 读后感

《爱玛》读书笔记

《爱玛》读后感

《爱玛》中奥斯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爱玛》中奥斯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