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式学习(说明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14:59: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

组员:杨猛强、何应德、辜佳锋、彭小清、汪钦汉

一、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为教师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讲解相关概念和例题,然后学生练习,教师再进行总结。但该教学模式越来越暴露出一些问题 :学生缺乏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课堂气氛死板;教学评价体系单一,且侧重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等等。实践证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的实际情况。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简介

(一)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也称为 “建构学说”或 “建构主义教学观”,它是数学教育哲学兴起与数学学习理论新发展的产物 。建构主义认为:“工科基础知识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工科基础知识不能从一个人接收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工科基础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主动建构”。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运用到教学中则被形象地描述为一种学习方式 :儿童被看作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地过程 ;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也就是说,该支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支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通过维果斯基的理论,给我们展现的正是这样一个画面:学生们沿着教师一层一层搭建好的支架奋力向上攀登。

(二)模式的基本环节 1.引导探索(搭建支架) 引导探索,即“搭建支架”,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的阶段。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其次,教师要围绕当前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索学习所需要的概念框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该概念框架应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次,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探索问题情境,教师的引导要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少。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适当的 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愿意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建构。但是,教师事先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选择和设计,在选择问题时选择哪些和所讲授主题相关的、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关的问题,并且尽量选择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问题可以分阶段呈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3.学生独立探索 学生在自主探索阶段,经过温习以前所讲的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再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经过一步步的独立思考,争取完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多加引导 ,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即对学生授之以 “渔”。随着学生学习的进程,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学生按照教师分的小组展开讨论,讨论的问题为学生独立探索阶段思考的问题或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的进一步的问题。在小组协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相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在集体智慧的力量下对相关知识将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相关概念也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各组展示作品,体会成功并相互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通过作品展示,提高学生交流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对创作者是一种鼓励、认可,也对其他学生起到一定的表率和激励作用。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举例(案例:“滑动变阻器”(初中物理))

(一)教学过程

1、搭建手架:介绍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所占的地位,以及日常用途。

2、进入情境:演示:通过演示灯变化的实验效果,带着学生进入滑动变阻器学习中。

老师引导:观看完老师的演示之后,给出问题让学生探讨,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寻找答案。

3、学生独立探索:(1)让学生分别改变电路两端接入的参数(横截面积、长度、导体的材料)。

(2)到底变阻器以什么样的形式与灯泡连接才能改变其电流呢?串联还是并联?

4、小组协作: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选出各组的组长,组长带领本小组的同学讨论刚才学生独立思考的 小组展开讨论:组长组织讨论,并整理讨论结果。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并做出点评。

5、效果评价: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本次学习任务中,自己学到的知识以及还需要学的知识。

小组对个人的评价:组长对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中的能力评价、对学生在协作学习活动中对小组的贡献评价等。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根据整个学习行动过程中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对于表现好的组、表现好的同学表扬鼓励 ;对于表现稍差的小组,帮其分析原因,并肯定其好的一面,激励学生取得进步。

建构主义与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案

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式学习(说明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式学习(说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