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1: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浅析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摘要】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军工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对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中的企业而言,更是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从军民融合的思想要求、内部环境、利益格局、产品布局、市场经济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Abstract】 Mixe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is the country\'s strategy, busin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military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For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enterprise, is to solve the fundamental way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iues.This idea from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the pattern of interests, product distribution, market economy, discued in such areas,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military enterprises development.【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军民融合;多元化战略

2010年两会后的第一天,中国房地产市场造出几个新科地王,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企业成为事件的焦点,掀起了军工企业多元发展或军民融合发展的高潮。军工企业属于制造业,制造业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行业区别,无论是军品制造还是民品制造,都无法违背。对于军品制造而言,军品制造业的服务对象是政府,除了需要满足一般制造业的普遍规律之外,还有其特殊属性。因此,军品制造业除了要服从一般制造业普遍应该服从的规则之外,还必须服从一些特别的规则。一般规则与特殊规则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普遍规则是基础性的、起主导作用的规则,特殊规则用于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处理。如果我们本末倒置,过分强调特殊规则而忽视普遍规则,甚至用特殊规则替代普遍规则,就会事与愿违。

军民融合式发展也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工业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历史。在大多时期内,每当国家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急迫时,军工企业就红火,就高速发展;每当国家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下降时,军工企业就普遍不景气,甚至出现衰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的军工企业不可能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军品科研生产单打

一、武器装备的订货大幅度波动必然引起企业景气状态剧烈波动。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有些军工企业深度走向市场,已经彻底摆脱了对军品市场的单纯依赖,走上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正确道路,军品销售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已经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不仅没有取消或减少这些企业的军工订单,而且还大力支持企业进入更加广阔的国民经济领域。在国防和民用两个领域取得双重战略地位。

第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推动产品布局

在2010年两会上,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会议的重要内容,胡总书记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军民融合正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方针政策的一项措施。军民融合式发展,产品(业务)是载体,多元化战略是方向。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的加快,现代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方面,应主要发展贸易、金融、投资、工程承包与房地产等。

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形成人员、资本、技术的双向流动(互动)局面,扩大顶尖人才的活动舞台,为富余资金(资本)寻找出路,为技术成果转化搭建桥梁。以重点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为载体,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强化营销体系建设,形成以资本为纽带,以产品(业务)为媒介的专业化发展组织体系,建立适应性经营机制,在更高层面上完善军民产业互动机制,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长远目标。

第二、解放思想突破传统障碍

过去几十年中,我们曾经主要从事国防产品的研制与生产,秉承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优良传统,完成了大量的难度极高的技术攻关与科研生产任务,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无形中我们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军品依赖症。应该看到,过去政府只要求军工企业搞军品,搞好军品就是最大的政治,军品任务完成得好就是为国家分忧。可是,现在不同了,政府不仅希望我们继续搞好军品,同时还希望我们不单纯地依赖军品,要自己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去成长,到广阔的民用产业领域中去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政府赋予军工企业的使命和评价军工企业发展好坏的标准都发生了变化,要求军工企业在完成好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还要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上有所作为,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

军工企业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保障,只要国家还存在,它就不可能消失。作为一个行业的载体,从事军工产品研制与生产的企业虽然不会消失,但是并不等于当前所有的从事军工产品研制与生产的企业都不会消失。新陈代谢是普遍规律,老朽的企业要淘汰,必然会有新生的企业来替代。无论我们愿意或者不愿意,军工企业的特殊性都在逐步地被高科技制造企业的一般性所替代。

当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国防科技工业实行全面改组,推行企业化运行机制之后,由于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科技发展与工业基础普遍升级,国防科技工业内部运行活力增强,在军工集团成立后的短短几年之内,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武器装备,国防实力和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大幅度提升。如果国家继续维持“军工特殊”的政策,不推行军工企业改革开放措施,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从国际趋势看,随着冷战时代结束,美国和俄罗斯都有几百万从事军工科研与生产的人员面临显性或者隐性失业,国家不得不拿出大笔经费将军事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民用,为面临失业的人员打通一条生路,为民用科技与产业发展提供推动力。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比过去变得更加富裕和强大。

三、创新内部环境

要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首先要建立适合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部制度环境。目前,我们基本上是实行军民分立与军民结合并行的管理制度。企业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被切割成几个相互独立的板块,各自封闭运行,难以实现军民共享,更谈不上融合。实际上,不仅仅是在中国存在这种问题,在号称市场经济典范的美国也有类似的问题。

据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军方派驻波音公司监督其军用飞机生产的人员总数达到680人,政府派驻波音公司监督民用客机生产的人数仅仅5人,前者是后者的136倍。但是民用客机的合同额远大于军用飞机,且民用客机的出勤率远高于军用飞机,故障率远低于军用飞机。据统计,当时与同等的民品生产企业相比,美国军工企业花在政府合同管理上的人力和物力是前者的4倍多,所需要的行政管理人员是民用产品生产企业的3倍多,合同中管理费用所占比例也是民用产品生产企业的3倍多。为了应付军方的各种特殊检查和评估,许多公司建有专门的生产线或者工厂。后来,由于成本居高不下,军方订货减少,许多企业维持军品专用生产线有困难,于是纷纷撤销专用生产线,改为军民兼容生产经营体制,以至于一些企业后来坚决不接受附加特别监督条件的军品订货,除非完全按照商业惯例签订、管理和执行这些军品合同。

中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不同,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做法,并且中国自身国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借鉴国外好的做法是有必要的。当前除了军品研发与生产推行合同制与招标体制外,国家还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意在将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成体系地纳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政府已经将全部军工企业进行分类,允许军工企业实行投资多元化和改组上市,逐步采用规范的采购合同取代传统的装备科研生产计划;在军品型号探索、预研、研制和生产的各个阶段,广泛地实行招标制,对军工企业的投资体制进行改革,军工企业全面改革开放从法律意义上看已经成为可能。由于政府对军工企业的管理从前台走向后台。外部大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企业内部不做及时调整,就很难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步伐,很难完成所承担的各种任务。我们必须及时地作出适度反应,尽早建立和完善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部制度环境,优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小环境。

军民融合的核心是文化的融合,通过塑造一种适合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为军民融合提供良好环境。军民融合式发展要通过人来实现,发展成果要惠及军民两个领域的员工。

要充分利用多年形成的军品人才资源,通过培养、交流等方式,让民用产业人才队伍迅速成长;用民用领域的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管理理念,提升军用领域人才的研发管理水平,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军民两用优秀人才队伍;并要以民用产业发展成果通过资本关系惠及军品领域的员工。还要公平、公正地使用军民两个领域的人才。军品领域与民用产业领域的人才在薪酬、职务晋升等方面要享受同等待遇和人才使用政策。人的融合要通过有效的体制机制得到保障,而企业文化更能发挥其独特作用。

四、利益格局的攻坚战

任何改革都必然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格局的调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与长远竞争力,能够给国家和职工带来更多的长远利益。但是局部地、短期地看,利益的调整往往难以做到人人受益。盼改革是希望通过改革能给本人和本单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额外的利益,怕改革是担心因为改革失去既得利益和已经明朗的发展机会。这是人之常情。

历史上,所有顺利推进的改革,都是较好地处理了改革相关方的利益调整问题,所有推进困难甚至失败的改革都是没能处理好改革相关方的利益调整问题。当然,任何一项改革方案,都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满意,总会有一部分人不满意,但是只要绝大多数人满意了,就是好的改革方案,只要能改善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成功的改革。

实际上,军民融合式发展体制的建立,没有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出台是不行的,但是军民融合式发展也不是一个方案、几个决定、多少个配套制度就可以自动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转变过程。因此,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大思路指导下,把思想认识的转变转化为行为方式的转变,不断循序渐进,最终才能实现全面的转变。

第五、积极主动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军民融合营销能力,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军工企业必须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产品的生命力在于有没有市场,而想占领市场,必须勇于进行市场竞争。要围绕重点产业的发展,迅速筹建专业的营销队伍,选拔有经验的高级营销人才来领导营销工作。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分析,加强市场营销战略策划,整合单位市场营销资源,运用市场手段开展产业品牌建设,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要充分挖掘现有营销网络和渠道的市场开拓能力,加强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打造共享的军品融合式市场营销平台,提升体系化的营销能力。

实行资本运营,优化整体资源配置。要加强军用、民用产业资源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采取改造、重组、置入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调整,提高资产运营质量,发挥其产业化单位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牵动作用。开展资本运作,审慎实施收并购战略,实现产业资本的低成本、低风险扩张。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作用,运用股市融资功能,以重点产业为中心,通过股权收购、资产置换、上市增发等途径,推进股份制改造,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

六、军民融合的未来展望

在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不少央企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战略举措。这需要以军民融合思想为指导,建立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作出园区发展和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和“边建设、边运营”的思路建设和运营产业园区;以股份制为主体,有效聚集各种资本,通过股份转让、定向增发、增资扩股、收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做强做大产业园区,将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军民融合的产业化发展基地。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军工企业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对策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富国强军双赢之路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法律制度构建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军民融合式发展十项措施专题

海淀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孙政委)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几点理性思考

黄山市军民融合式发展试点现场会在歙县举行(优秀)

浅析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浅析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