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十年柳钢

发布时间:2020-03-03 05:22: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十年柳钢,一路开拓奋进,一路求变创新,一路跨越发展。

从164.5万吨到1001万吨,从36.4亿元到549亿元,在十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中,绣着镰刀和铁锤的鲜红党旗,引领着柳钢在新时代的轨道上奔驰向前。

十年来,沿着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脉络足迹。柳钢党委坚持按照“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谋划党建工作,把“党建引领、人才支撑、机制保障”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点,全面提高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水平,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为柳钢实现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党建引领,为柳钢科学发展把舵领航

这十年,是柳钢思想大解放的十年;这十年,是柳钢各级党组织在企业波澜壮阔的改革征途上,锐意进取、坚持理论与实践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十年。柳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科学发展,把党的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把“求变、求进、求强”的企业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十年来,柳钢彻底摒弃“有效益的100万吨钢”发展模式束缚,思想大解放的潮流一波又一波地袭来。“转型升级、再次创业”、“36字”方针、“优质增效”等战略决策,犹如盏盏明灯,引领着柳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创先争优”“四无一好”“四强四优”“结对共建”“承诺联评”等成为经常性工作;“红焦红、心连心”“创标杆、树旗帜”“三区联动党旗红”等品牌创建亮点频现;“求真务实,少说多干”“坚持发展,超越自我”“追求结果,享受过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等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党的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柳钢现有二级党组织37个,基层党支部254个,党小组477个,党员总数达5186人,无党员班组比例由2004年的6.47%下降到当前的0.43%;党的基础建设日趋科学化。

回想十年前,柳钢坐在“全国倒数”的冷板凳上,规模小、技术落后,感受着落后就要被淘汰的巨大危机。

回想十年间,柳钢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由弱到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稳步前进。

十年华丽转身,可谓惊心动魄,柳钢留下了太多动人故事。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保住了全年不亏损和资金链不断的两条“底线”;在2011年“钢铁危机”的寒潮中,完成钢产量956万吨,实现8亿元利润,把力促发展的“柳钢形象”和攻坚克难的“柳钢信心”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十年,柳钢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和广西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人才支撑,为柳钢持续发展续航

人才是“第一资源”。十年间,柳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坚持拓宽渠道出人才、搭建平台育人才、盘活资源用人才的原则,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观念和方式。

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竞聘上岗……这些过去十分陌生的词汇,如今却在全柳钢变成选人用人的常态办法。

2009年,柳钢拿出了13个中层副职岗位进行公开选拔,共有178人报名,49人参加了面试角逐。这一举措把选人用人由过去的“伯乐相马”变为“赛场选马”,成为柳钢人事制度改革,强化领导班子力量的一个经典缩影。

2011年,柳钢再次拿出20个中层副职名额在全柳钢公开选拔,名额创下历史最多纪录。当时多达248人报名,竞争比例超过12比1,几乎所有的单位、部室都有职工参与。此次公选更凸显阳光透明,更凸显风清气正,打破了用人常规,迈出了人事改革的一大步。

同年,柳钢党委提出“公推直选”要求,并率先在运天运公司、焦化厂、中轧厂3个单位的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中试点实施“公推直选”制度。2012年,柳钢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制度,从此一种把“公开推荐”和“直接选举”有机组合的多主体参与的组合式民主形态诞生,人事改革走向深入。

柳钢三级后备干部梯队建设和源头管理也不断完善。目前,柳钢共有二级后备干部132人,三级后备干部300多人。企业三级后备干部梯队的建设与壮大,为柳钢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机制保障,为柳钢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十年来,柳钢党委一步一步探索,一步一步完善,逐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柳钢党委通过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专业责任制考核范围,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挂钩考核,并不断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和收严,形成了科学、量化的考评体系,推动了党建工作由“虚”向“实”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柳钢中层干部模拟年薪考核细则》《柳钢干部选拔任用若干规定》《柳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实施办法》等文件相继出台,柳钢建立了“无功即过、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干部管理机制,在中层干部管理上形成了“360度”民主评议干部和末位淘汰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层干部的动态管理。

对业绩考核不达标、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干部实行降职或解聘职务。尤其在2008年、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就有14名中层干部因不适应形势要求、工作业绩较差或无作为受到降职或解聘职务。十多年来,尽管柳钢的产能扩大了10倍,但中层干部人数始终保持在140名至150名的精干高效状态,干部执行力显著提高。

同时,柳钢党委还大力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柳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信访处理和案件查办力度,全面清理整顿“小金库”、账外账,实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报告上网公示制度等,职工群众对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满意度显著提高,干部队伍风清气正,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柳钢奋进路,十年党建促征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面对钢铁“寒冬”的侵袭,柳钢这艘钢铁巨舰定会在党旗的引领下像傲雪的梅花一样,迎来山花烂漫的好季节。(数据来源:党工部,制图:韦锦,本系列完)

作者:见习记者 李小周 通讯员 杨柳毅 来源:柳钢报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保持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

柳钢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柳钢文化支撑了柳钢的辉煌。党的十六大以来,柳钢秉承“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服务客户,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以“以人为本,客户至上,品质成就未来”为企业价值观,以“人人皆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为人才理念,致力打造改革创新的特色柳钢文化,铸就柳钢发展之魂。

10年来,在“求变、求进、求强”的企业精神的引领下,柳钢不断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一跃发展成为年产10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企业资产总额由2000年的54.2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61.78亿元,成为支撑华南、西南地区钢铁工业的“擎天柱”。

软硬兼施,筑牢文化发展阵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重大战略决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话语背后体现的是柳钢领导“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深度觉悟。

战略是纲,纲举目张。时代的指针指向新世纪,《柳钢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下发,明确了柳钢企业文化建设的五年目标——创建一流的企业文化;随之,出台的《关于推进柳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柳钢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要求、步骤。

《柳钢企业文化手册》《柳钢员工行为规范》《柳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等文件、手册的制订和实施,成为柳钢“文化强企”核心战略的强力推手。

员工文化体育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有效载体。

党的十六大以来,柳钢文化广场、训练馆、体育馆、游泳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年活动中心、柳州工业博物馆柳钢展厅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国际女子乒乓球对抗赛、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全国冶金职工羽毛球赛、职工文化艺术节等高规格、高品位的文体大餐,如盛日夏花、缤纷毕现,在丰富员工文化体育活动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满足员工文化需求,增强化企业文化渗透力,近年来,《柳钢报》、柳钢有线电视台、《柳钢文化》等媒体呈现出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可喜局面:2008年《柳钢报》由四开四版半彩小报扩成了对开全彩大报,2009年《柳钢报》又把“周二刊”变成了“周三刊”;2009年柳钢有线电视台的“柳钢新闻”也由每周制作播出二期增加到了三期、由一个频道增加到了两个频道,并开辟了《我们》《视线》等专题栏目;2011年柳钢电视台全面完成数字化改造,在柳州市率先基本实现“三网融合”;2009年《柳钢文化》进行全新改版并增加发行量;2010年“柳钢新闻在线”推出了《柳钢报》和《柳钢文化》全新的数字刊物、柳钢电视新闻网络版,实现了全媒体互动、多层次覆盖;2012年5月,新锐文化传媒公司揭牌运营,柳钢高速宽带等日臻完善的文化传播平台和文化服务,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大大提升柳钢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2011年,柳钢把“培育优秀企业文化,不断提升软实力”写进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作为“十二五”期四大目标之一。在新的起点上柳钢正以荣获“广西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以及推荐申报“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为契机,继续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引领柳钢走向新辉煌。

以人为本,铸就柳钢核心竞争力

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员工,关键靠人才;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职业化素养好、技能高、行为优的优秀职业化员工队伍,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职业化的号角一吹响,柳钢党政工团联合发力,通过三大媒体以及职工培训中心、党校等阵地,以会议、读书、征文、座谈、竞赛等形式,促使职业化文化深入人心。

继《请给我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工作就是责任》《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等相应的读书活动和文化大讨论活动后,2011年柳钢又订购了15900册《把事情做到最好》一书并发给每位员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员读书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把“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优秀文化逐渐扎根在员工心底。

时代光华网络教育等集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培训平台、培训机制以及技术竞赛、师带徒、劳模座谈会等培训活动,为员工提升职业技能,构建了良好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比、学、赶、超”的优质增效热情。

企业文化之树,根深才能叶茂。在柳钢的跨越发展、逆势发展过程中,柳钢善于总结提炼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使先进的文化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求变、求进、求强”的柳钢精神,为柳钢营造了敢于摆脱束缚、跨越障碍、破旧立新的氛围,使解放思想、观念突破、改革创新成为柳钢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2011年,钢和钢材产量超过10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549亿元,毅然挺起了广西工业脊梁。

“人人皆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锻造了一支“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队伍,在战胜“金融海啸”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发展、逆势发展,并在搏击30年不遇的“钢铁危机”道路上信心满满。

“精干高效、效率优先”的管理文化,使柳钢走出了一条“多、快、好、省”科学发展之路。2000年至2011年,柳钢人均劳动生产率从11.8万元增至378万元,在岗职工人数却从2万多人锐减到近15000人。

“诚信合作、共创共赢”的营销文化,减少了人际交往成本,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实现了柳钢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追求结果、享受过程”的工作理念,使员工们积极转变观念,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经营,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努力实现与柳钢的共同发展。

……

“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强大综合竞争的现代化钢铁集团”在企业远期目标的指引下,柳钢,正带着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数据来源:企划部、人资部 制图:韦锦)

作者:记者 罗熔军 来源:柳钢报

说起钢铁企业,人们印象中总认为是耗能排污大户,而坐落在山环水绕之间的柳钢,不仅实现了负能炼钢,而且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还可以养金鱼,徜徉在绿树摇曳、花草芬芳的柳钢,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

让花园走进企业,让绿色布满厂区!

党的十六大以来,柳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倾力打造“绿色柳钢”,先后投入30多亿元建成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烧结机烟气脱硫系统、强实水泥超细粉项目、冶炼废渣综合利用项目等一大批环保工程,工业“三废”在柳钢得到有效综合治理,极大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2009年12月,柳钢获得“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企业”荣誉称号;2011年9月,柳钢被自治区工信委授予“清洁生产企业”称号;2011年10月,柳钢被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管的《环境保护》杂志授予“环保优秀企业”称号……十年探索,十年发展,柳钢的环保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从“黑”到“绿”,华丽转身 “十场雨,八场酸。”这是多年前柳州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曾记否,随着企业的发展,柳钢的工业“三废”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影响环境质量,而且也牵制了企业竞争力提升。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生产经营模式使柳钢不堪重负。如何早日摆脱这种粗放式增长模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摆在柳钢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柳钢以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为指导,为构建“环境和谐的新柳钢”而不懈努力,在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同时,将节能减排工作贯穿于企业规划决策、生产经营、成本控制等全面管理过程中。

十年来,柳钢不断加大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力度,组织实施和完成了一大批环保项目建设。截至2011年,柳钢共建成大型废水处理设施99套、大型废气处理设施90套。

随着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自主研发的烧结烟气氨法脱硫系统等环保项目的成功投产以及钢渣、水渣的综合利用率的持续提高,柳钢环保工作取得巨大成效。2011年,柳钢吨钢工业废水中的COD含量仅为0.069千克,比2002年降低了91.1%,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95.3%,比2002年提高了25.3%。

2012年9月18日,随着柳州市和柳钢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柳钢2×360㎡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竣工投产,柳钢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率先实现了烧结机烟气全脱硫。该工程设计二氧化硫脱除率可达90%以上,氮氧化物脱除率达30%、烟尘脱除率大于40%,实现了脱硫脱硝一体化。工程投用后,每年可以减少粉尘排放约5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0000多吨,柳钢在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建设“绿色柳钢”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柳钢根据生产发展及环保管理需要,于2006年正式启用厂区环境污染视频监控系统,运用先进的摄像、数字录像技术对厂区环境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同时,持续完善环境污染在线监测系统,并与柳州市环保局在线联网监测,切实加强环保监测工作。

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柳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达到97.3%以上;2011年酸雨率仅为17.9%;2012年前三季度,酸雨率降至12.8%。这些闪光的数据印证了柳钢这十年来为柳州市环保建设作出的不懈努力,同时柳钢也实现了企业经营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变废为宝,全面开花

新世纪以来,柳钢领导高瞻远瞩,果断提出了“既要柳钢的快速发展,也要柳州的碧水蓝天”的发展思路。 在“安全稳定,清洁环保”企业生产理念的指导下,柳钢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支撑,大力倡导节约、环保的生产方式,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改善现场环境,实现清洁生产、低碳生产,建设“绿色柳钢”。

为实现内部资源循环利用,柳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路子,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企业,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6年3月1日,柳钢废水集中处理站工程竣工投产,经处理后的废水全部泵入柳钢现有工业供水管网,循环使用,标志着柳钢迈入节水型钢铁企业先进行列。

——2006年4月25日,柳钢转炉煤气回收工程正式投用,该系统回收转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气,用于转炉自身炼钢以及发电等,实现了转炉能源的“再造”,打破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模式,而代之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能源循环利用的模式,实现节能和环保效益双赢。

——2010年8月2日,总投资4亿元,可年产矿渣微粉120万吨、水泥200万吨的强实矿渣超细粉项目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该工程主要利用立磨将高炉矿渣磨成矿渣微粉,产品应用于水泥生产及混凝土生产当中,可取代约50万吨熟料,由此每年可减少消耗石灰石60万吨、粘土15万吨、烟煤15万吨。

——2012年9月19日,柳钢“十二五”重点循环经济项目120万吨冶炼废渣综合利用工程竣工投产。该工程在淘汰旧钢渣处理线的基础上采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热焖处理工艺,具有资源再利用、处理过程环保、处理工艺节能等特点,投入运行后可将95%以上的液态钢渣加工回收,变废为宝,使之成为炼铁、转炉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一步优化了柳钢循环经济产业结构。

多年来,柳钢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仅实现了生产经营的跨越式发展,并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及企业和环境、人和社会和谐共处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柳钢实现了从“黑”到“绿”的华丽蜕变,真正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祖国南疆。 (数据来源:企划部、技术中心 制图:王明鉴)

作者:见习记者 覃远旺 来源:柳钢报

柳钢实习报告

柳钢跨越式发展模式浅探

浅探发展柳钢核心竞争力途径

柳钢集团董事长梁景理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十年

钢材质

45钢

山钢

钢教法

十年柳钢
《十年柳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柳钢集团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