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6: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希望小学杨志伟

2011年10月20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不断创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创新的意识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小学生往往喜欢教师这个人而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教师应走下“师道尊严”的圣坛,放下架子,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愉快还给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与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鼓励、表扬学生,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让学生真正地处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感环境中,毫无顾忌地利用自己的天赋,发挥潜能,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大胆猜想,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每个学生在全部数学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乐观情绪,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创新的潜能,为创新提供保证。

二、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创新意境,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

只有入境,才能生情。这里的“情”是创造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借助语言、录像、图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游戏、讨论、操作等方式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激活创造思维,展示创造才干。

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下面各数能被3整除吗?

42、8

6、7

5、18

6、10002500001题目一出示,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只有186能被3整除,这显然受到了前一章“能被数的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还有的回答前几个数很顺利,到第五个数10002时哑口无声,只能埋头苦算,此事教室里很安静,与刚才热闹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趁势说:“这样算太慢了,你们随便说个数,说多大都可以,老师马上就能知道它能否被3整除。”于是一个想难倒老师的念头产生了,许多学生高举小手,其中一个学生说“98900”,我马上做出判定,有的学生不相信,在练习本上验证,结果和我说的一样,紧接着我问:“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想!”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一下子进入了“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设了大道。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学问,学问,要学必须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学生能提问,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在探索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敢想敢做,这样才能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发创新意识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来\"听\"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随之展开思维活动,自然使全体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动手操作符合儿童由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时,可放手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正方体,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发现正方体的特征。这种学生自己发现新知的方

法,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鼓励学生求新立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有求异,才会创新。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例如简算:25×24,可以25×4×6,也可以25×8×3,还可以(25×4)×(24÷4)......学生是有创新潜能的,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当众说出不同的见解。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完全会说出多种思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更强烈。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六、加强小组合作,增进交流,提高创新意识

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沟通信息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协作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几个面组成,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各个面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接着小组动手剪、拼课前准备的学具。学

生自主探索规律,小组内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总之,学生的创新活动是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教师的期待、激励中学生才能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在小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敢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有效持续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