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5: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的历史教学活动中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逐渐地由“愿学”走向“会学”,那么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经验,从五个不同层面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通过范例创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和认知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精心创设历史作业,注意知识的串联,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及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四、开展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通过历史知识竞赛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历史知识;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贵在把知识内容教活,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只凭教师讲几个历史故事哄学生开心就行,要指导学生通过“谈古论今”,从历史知识中获取收益,使知识载体鲜活起来,这就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取决于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求知欲,使学生尝到获取知识成功的喜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觉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历史教学目前任然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学成绩难以提高”的突出问题,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堂,病根何在?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的认识局限于“教参”,方法是“家长式作风”、“保姆式服务”,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这样,学生的认识屈服于“标准”,没有乐趣,燃不起思维的火花,这无疑大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失去了教学的内在动力,教学效果往往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有的甚至是低分低能。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自身规律的需要,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指的是能产生新的认识或新的事物的结果的认识过程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被人意识到了,就转化为人的创新能力。人的创新能力就是一种创新的认识本领。人运用这种认识本领去认识某一未知对象,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认识或一种新的事物。”我们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

当前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教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由“愿学”到“会学”。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掘自己最大潜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教师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讲”上动脑筋,精心布置台阶,把学生引入到发生疑问——实验探究——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手、互相合作,在互动中以发现者段姿态进行角色活动,充分领略到学习的充实感,体验获得知识、迈向成功的快乐。 教师的“教”,贵在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探究式的课堂学习。因此,本人在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结构,以及研究对课本中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表述方法时,力求符合历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中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问题,尽可能设计的使学生能调动起自己的经验、认识和创造力,通过或发现或选择、或重组的多种形式,形成答案。在提问时注意启发性,即依据教学重点、难点,提出富于启

发性的问题。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引申处等提问,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份量,也要难易适度,同时也要指给学生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例如《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先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标,展示教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1、假如你是7世纪40年代的大和国的归唐使,你想国家强大,你有机会上书天皇,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要仿效唐朝进行改革。(提示:劝他仿效唐朝进行改革。因为: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高度发达。)

2、教材25页“动脑筋”: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提示: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

3、讨论:日本是怎样对待其他民族长处的?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如何对待其他民族的长处呢?(提示:学习其他民族长处。我们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长处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伊斯兰教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产生?(提示:讲述当时阿拉伯的社会状况,人民渴望统一。

5、伊斯兰教的作用是什么?(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6、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提示:①伊斯兰教宣称:“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然后本人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纠错改误,既增加了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训练了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题、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系统、有序的认识,形成知识点——知识链——知识面。

二、通过范例创新,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和认知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范例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提供个别典型的历史事件的具体学习,促使学生掌握同类历史知识的普遍性和共性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最本质的、规律的知识。在对个别典型认知的基础上,以个案为起点,与同类知识内比,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得出同类知识的认知结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历史知识繁多的困难,使内容典型化、系列化,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中国古代历史教学中,笔者着重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每个朝代的内容:(1)要熟记各朝代历史演变:时间、地点、人物、朝代名称、统治者的政策内容、结果、瓦解。(2)文化上:掌握科技、文学、思想、艺术方面的成就。(3)人物评价:应以史实为依据,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着重看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否推进历史的进步,来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应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价。再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一方面是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史:西方列强先后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应从战争的名称、时间、原因、结果、影响做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从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建立新中国并使国家逐步走向强盛。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切实感到“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立志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刻苦读书。

三、精心创设历史作业,注意知识串联,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及整合历史知识能力。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

力的训练上。习题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为了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笔者认为使学生学友乐趣,同时兼顾减轻学生负担,提升作业品味,在设计作业时尽量用表格和图来直观再现历史。例如:

1、每一课主要让学生写本课历史知识框架;

2、对于每一朝代要求用列表再现它建立进程;

3、对于重要历史人物评价和重要年代的大事记,都要求用列表方式进行认知;

4、归类题:如中国封建社会统一及建国皇帝;

5、思维训练题:(1)猜人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联、下联分别指谁?(2)判断说明题:隋唐辽宋夏金元完成国家统一的朝代有那些?在国家政治制度及边疆管辖方面有哪些创置?(用表格归纳)

6、读图识图题,培养学生再现历史,进一步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如战国七雄位置图、三国鼎立示意图等。

四、开展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从选题到制定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终呈现成果的主动探究过程,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学完《中国历史》四册内容以后,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设计了这样的课题:北京是我国历史名城,假如你是导游,将会带领我们去参观哪些景区,并就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对这些景区作相关的介绍。要求每班以小组长为核心,带领自己的组员分工协作,主要从课本上查找资料、图片,发挥集体智慧,办一期《北京名胜古迹》墙报,课题布置后,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不久,饱含同学们心血的作品交上来了,形式多种多样,编辑非常别致,经过挑选,所办的墙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也得到领导的好评。而本人也通过网上下载办了两份图文并茂的墙报,师生共同观赏、切磋。此次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同学们不仅增强了学习主动性,而且学习历史的劲头更足了,纷纷表示将来要上北京的大学。目前我正打算组织学生对家乡历史进行调研,进一步把研究性学习深入下去,使历史知识生活化,开拓学生眼界,增长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通过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当初三学生学完《世界历史》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人曾在这方面做过有益的尝试,通过组织初三历史知识竞赛,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即将初中历史知识划分为古今中外的改革、杰出的政治家、党的重要会议、三次科技革命等16个专题,并将全年级各班划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两个专题,但不能重复,代表本班与其他班级比赛,由四个班同一专题小组进行相互交流、评选,然后老师再集中把关,把获得第一名的16个专题材料在各班展示。其中很多专题形式独特,内容详实,学生花了很多功夫,令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同学们看后,学习劲头、兴趣、态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组织材料的同学都表示这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认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得高、看的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重视历史基础普及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爱国主义、唯物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要善于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历史活起来,切实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更好的解决今天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务实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