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6: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就是在学习文言文时,对较为重要的文言词,从各个角度进行联想,联想已学过的文言文中有关的词、词义,联想现代汉语中有关的词、词义,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下面以高中语文课《促织》为例,加以说明。

一、词义横向联想

学某个文言词,从横向上对词义进行各个侧面的联想,即对一个多义词,不仅要领会此处此句中的义项,而且要联想一下这个多义词在其他语境中的其他义项。

例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对其中“报”的词义进行横向联想。“报”在此句中的词义为“禀报、告知”。除此义项外,还有哪些义项呢?有“报答,报复”义,如《出师表》中“欲报之于陛下也”,《过秦论》中“土不敢弯弓而报怨”;有“回答、答复”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报”还有“断狱、判决罪人”之义,中学课本中未出现,可不提及)。 例2,学到“即道人意中事”之句,对其中“意”进行横向联想时,要想,“意”除了在此句中的“心愿、心情”之义外,还有“意思、思想、内容、意味”之义,如《观巴黎油画记》中“则其意深长矣”,《与妻书》中“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有“神态、模样”义,如《狼》中“意暇甚”,《口技》中“宾客意少舒”,本课中“方首,长胫,意似良”;有“意料、估计、想象”之义,如《鸿门宴》中“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指南录后序》中“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孔雀东南飞》中“何意致不厚”,“何意出此言”。(还有“怀疑”义,如《列子·论符》中“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例3,“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在此句中为“即使、纵然”之义;“虽”还有“虽然”义,如《石钟山记》中“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六国论》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例4,“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其中“俨然”在此句中为“逼真”义。此词还有“整齐”义,如《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还有“庄重”义,如《论语》中“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义项未学过,可不讲。不过,《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个词,讲一下也可。)

二、词义纵向联想

顺着某文言词的一个义项进行联想,联想此义项在其他语境中出现的情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同义同词联想,另一种是同义异词联想。

(一)同义同词联想即联想此词此义在其他文言文中哪些句子出现过。

例5,“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其中“辄”为“往往、总是”义。当“往往、总是”讲的“辄”在哪些地方也有呢?在《训俭示康》中有,如“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张衡传》中也有,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例6,“折藏之,归以示成”,句中“示”为“给……看”之义。“示”的这种意义在其他地方出现的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赤壁之战》中“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谭嗣同》中“君乃直出密诏示之”。

例7,“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中“抢”读qi?ng,为“碰撞”义。《唐睢不辱使命》中“以头抢地”的“抢”与此同。

通假字的解释“通某字”也是此字(词)的一个义项。词义纵向联想,也包括通假字的相同例子联想。

例8,“昂其直,居为奇货”中,“直”通“值”。“直”的这个通假义项在其他文中也有,如《卖炭翁》中“系向牛头充炭直”,《行路难》中“玉盘珍羞直万线。”

例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其中的“而”通“尔”,“你”之义。此通假义项在其他文中的例子,如《记王忠肃公翱事》中,“而翁长铨”,《项脊轩志》中“而母立于兹”。

(二)同义异词联想。某词在某句中有一个确定的义项,联想表示这一义项的还有哪些其他词,有哪些例句。实际上就是联想文言词的同义词及其例句。

例10,“恕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中,“索”是“寻找、寻求”之义,那么表示“寻找、寻求”意义的还有哪些其他文言词?有“觅、求、寻”等,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察今》中“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例11,“一鸣辄跃去,行且速”,“速”为“快、迅速”之义。表此义的还有“疾、捷”,如《谭嗣同》中“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促织》中“轻捷善斗”。

例12,“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其中“是”为“这”之义,为代词。表“这、这样”之义的文言代词还有“兹、此、斯、之、个、尔、然”等。如《送友人》中“挥手自兹去”,本课中“未必不过此已忘”,《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石钟山记》中“汝识之乎”,《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孔雀东南飞》中“君尔妾亦然”。

三、古今比较联想

一个文言词,如果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那么就联想一下它的今义。古今词义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义或不同义。

例13,“巫从旁望空代祝”,“祝”为“祈祷、祷告”义,而“祝”的今义为“祝愿”,如“祝你胜利”。 例14,“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古代迈一次脚为跬,迈两次脚为步,即一步为两跬,一跬为半步。现在迈一次脚为一步,如口令“向前两步走!”而“跬”现在则一般不用了。 例15,“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中,“举”为“全”义。现代汉语中“举”仍有此义,如“举国欢腾”。

例16,“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中“长”为“长久”义。今仍有此义,如“来日方长”。

四、类义复合词组词联想

联想现代汉语中同义语素组成的复合词,以一个语素去解释另一个语素,可以帮助我们对文言词的理解。

例17,“不如拼博一笑”中,“博”为“取得”之义。今有“博取”一词,就是类义复合词,即同义词素组成的复合词,“博”即“取”。

例18,“冀有万一之得”中,“冀”为“希”之义。今有“希冀”一词,为同义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冀”即“希”。

参考这类同义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可以用一个语素去解释另一个语素。这种情况,再如通过“假借、意料、空虚”等现代类义复合词,可以对本课中“假此科敛丁口”,“岂意其至此哉”,“成顾蟋蟀笼虚”等句的“假、意、虚”三个文言词进行准确的解释。

五、词义特点联想

有些词在义项上有其特殊之处,可依其特殊之处联想其他具有相同特点的词。

(一)兼词联想,兼词是指一词同时兼有两个词的意义的词。依据兼词的特点,可由一个兼词联想其他兼词。

例19,“乃赏成,献诸抚军”中,“诸”为兼词,为“之于”合音(在句末则为“之乎”合音,如《庄暴见孟子》中“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诸”一个词相当于“之于”(或“之乎”)两个词。其他还有哪些兼词?有“焉”,如本课中“青麻头伏焉”,“焉”相当于“于之”;还有“盍”相当于“何不”,如《观巴黎油画记》中“盍驰往油画院”。现代汉语中也有兼词,如“叵”为“不可”义,“甭”为“不用”义。

(二)含有相反义项的多义词的联想。

例20,“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句中的“售”为“买”义。“售”这个词还有“卖”义,如《卖柑者言》中“吾售之,人取之”。一个词有“买”和“卖”这两个意向相反的义项。联想一下,像这样的词还有哪些?“纳”这个词,有“交付、交纳”之义,如本课“成妻纳钱案上”;也有“收进、接受”之义,如本课中“因出已虫,纳比笼中”,《出师表》中“察纳雅言”。“方”做时间副词时,有“才、刚刚”义,如《雁荡山》中“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属过去时;但又有“将要”义,属将来时,如《涉江》中“吾方高驰而不顾”。“虫翘然矜鸣”中的“矜”为“骄傲、夸耀”义,现代汉语词“骄矜”之“矜”也是这种意义;但“矜”也有与此义意向相反的“慎重、拘谨”义,如《王羲之传》中“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今词也有“矜持”一词,其义为“拘谨、拘束”。此外,还有“致”(送;招)、“奉”(敬受;敬献)、“受”(接受;授予)等等。这类词很多,每次联想两三个即可。

六、文化常识联想

例2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华阴”之名由何而来?由于在华山之北,故名。中国古代称山之北、水之南为阴;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如《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此类地名还有“衡阳、洛阳、淮阴、江阴”等。 例22,“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句中“右”为“上”之义。古代尊崇右,右为上位、尊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而左为低位,如“左迁”为“贬官、降职”义。

采用多角联想的方法学习文言词,学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可以联想到此词的其他义项;学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可以联想到与之同义或具有某些相同特点的其他词;学一个文言词,可以联想到与之有关的现代汉语词;学习一篇文言文,可以联想到许多篇文言文。这样纵横交叉,古今兼顾,联系广泛,涉及面大,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可以快速、全面、灵活、熟练地掌握常见文言词的一般用法,为阅读浅易文言文打下基础。教师用这种方法讲课或辅导复习,大量联系已学过的文言文例句,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熟读文言课文的必要性,促使学生更自觉地熟读文言课文。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更快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在具体操作时,需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必须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一般来说,初中二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就可以采取前四种方法进行少量的联想。到了高中阶段,这种方法的运用就越来越方便。用这种方法讲授文言文,费时较多,因此,一本教材中,教师用此法只讲授一篇或几篇文言文,以此教给学生这种学习方法即可。讲授或复习一篇文言文,也只能有重点有选择有计划地就其中常用文言词的一部分进行联想。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多种联想方法,而学生只需学用前四种方法,且应以第一种、第二种方法为主。对某一个较为重要的文言词的联想可以用一种联想法,也可以用几种联想法,但最常用的应是纵横两种方法。

表官职变化的文言词

多角度写景

多角度素材

多角度观察

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归纳

发言词

发言词

发言词

发言词

发言词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