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台阶》教案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0:17: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1.10.20

科目:语文 课题 :《台阶》

授课人:徐小莲

课题:台阶

一、设计思想

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时间紧、任务重。基于此,围绕教学过程要紧凑、问题设计要精心,抓主抓重,切中主题,设计了四个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和意蕴;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情感,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透过朱自清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实的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2.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 ): 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1975年入伍,1991年调入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半个月亮爬上来》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要求:

①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②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活动:

①快速阅读课文,收集信息。

②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知。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一:这篇文章于台阶有关,表现父亲淳朴与高尚的品质。 学生二:表现父亲的朴素,节俭的品质。

学生三:父亲是一个爱面子、慈祥的人。课文告诉我们:台阶高,屋的主人的地位就高。

学生四: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材料。

学生五:父亲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付出很重的代价。

明确:本文围绕“台阶”写父亲觉得自家的三级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他不甘人后,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奋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建好了,父亲却老了。 台阶高就意味着地位高了。

四、个性化阅读 老师:父亲为了地位努力了一辈子。那么,新屋建好了,台阶高了,父亲又怎样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学生活动:有感情地朗读找到的句子,互相交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一:“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黑瓦罐里塞角票。”这句话写出了父亲为了建新屋,一点一滴地积累,很有恒心。

学生二:“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这句话说明了父亲当年力气大,为了省钱,一口气背了三块石板。 学生三:“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这句话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了家庭的贫困。

学生四:“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跟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体现了父亲的辛劳,一担柴只卖一元,而且要到那么远的地方。“破草鞋堆的超过了台阶”更说明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

学生五:“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这里明写细发,实际包含着父亲艰难地担着生活的重担。

学生六:“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的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里用描写父亲的两手没处放来表现他愿望终于实现,内心无比喜悦时手足无措的样子,与前文说父亲是位“老实厚道”的人相呼应。说明了父亲具有谦卑、不骄的传统的民族风格。

老师:同学们都把自己有感受的句子找出来了,而且都说了自己的看法,事实上,有感受的句子实在太多了,请大家再读一读刚才同学们找的句子和你找的句子,加深理解。 学生活动:再一次朗读有关的句子。 老师: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是父亲,那么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的?

(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形象。)

明确: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体现了父亲的勤劳,不怕辛苦,有志气,淳朴,厚道,有愚公移山、坚忍不拔的精神。父亲是伟大的,他有着人生目标——建一座高台阶的新屋,并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

建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付出了许多,父亲在成功的过程中走得很辛苦。其实,我们的父辈为了我们付出了许多,所以,我们要懂得理解父母。为了成功,我们也应该付出努力。

五、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引导分析:

①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的笔墨?

②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这么简略,造台阶却写得这么详细?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明确: 第一问: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写石板的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写“我”当年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但新屋盖好,“我”已长大成人,说明所用的时间之长;写父亲的脚板,突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第二问: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六、总结

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其实就是农民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又是伟大的,因为他用自己朴实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是我们坚强的精神支柱。

七、布置作业

拿出你的纸笔写写自己的父亲吧,试运用细节描写完成对父亲性格的刻画。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渴望尊重

赞美 勤劳顽强

同情 忠厚朴实

关注

说课

一.说教材:《台阶》是一篇以父亲为描述对象的短篇小说,现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本文以父亲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具有农民的老实厚道、要强、勤劳、朴实等品质外,这位父亲更是一个用劳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从而赢得别人尊重的人。这一点也正是他有别于普通农民之处。另外,全文以 儿子的眼光关照父亲,除饱满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间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 时代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

二、说教法:从台阶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切入,了解内容,初识人物,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 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在合作探究中相机点拨与引导,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题。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反复读小说文本,充分地熟悉情节,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长和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

三、说学法:《台阶》是一篇语文平实但内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对它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特别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农民,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流程:

(一) 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评讲作业情况和齐读“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①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②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活动:①快速阅读课文,收集信息。②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知。

(四)个性化阅读

1、提出要求: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2、学生活动:有感情地朗读找到的句子,互相交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形象。

(五)合作探究,提出问题 ,引导分析:①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的笔墨?②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这么简略,造台阶却写得这么详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六)总结“台阶”的意义。

(七)布置作业 拿出你的纸笔写写自己的父亲吧,试运用细节描写完成对父亲性格的刻画。

教学反思:

《台阶》是一篇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是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引导学生抓住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

在导入部分,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背影》中父亲的形象,同时知道《台阶》中的人物也是一位父亲,他们之间有没有相同之处?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问题的设计上,能抓住重点,紧扣关键内容。

个性化阅读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由阅读,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谈,使学生有内容可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学生们都能感受父亲的形象,谈自己的看法,做到畅所欲言。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探讨解题的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由于时间的问题,在课堂上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及时质疑,对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了解并加以解答。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解析
《《台阶》教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台阶教学案例 台阶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