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文《台阶》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0:16: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文《台阶》教案

一、新课导入

【筷子兄弟—父亲】这首歌曲特别红火,一首歌曲能红火,首先是他的脍炙人口,最重要的还是这首歌曲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我们常说——父亲是平凡的,同时也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二、走进作者【放映相关PPT】

李森祥,1956年生 , 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小学老师》《塌鼻大娘》。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李森祥是73届高中毕业生,那个时代没有大学可考,毕业后他只能回家务农。没有机会上大学,在李森祥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当兵了。然而,父亲却极力反对,原因很简单,李森祥是家里的长子,一旦离家,就少了一个健壮的劳动力。然而,第一年报名计划的失败,并没有动摇李森祥的决心,第二年,他瞒着父亲,偷偷报了名。18岁的他,第一次出门远行,当了兵,那时候的李森祥,满心想着的就是当一名职业军人。他是某军校的首届学生,毕业后在基层连队带过兵。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年他经过三个月的“魔鬼”训练,使一群大山深处瘦骨嶙峋的兵每人平均增加了10公斤体重。或许,在整个军旅生涯中,这让李森祥觉得是最“军人”的一幕。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森祥,他的生活相对都比较“文气”,做过书记员、管理员、机关后勤,尽管工作也相当出色,但在李森祥内心,他离原本的目标越来越远了。“心里多少有些失落感。”正是在这份失落感的催化下,直到1986年,开始写短篇小说,1988年,他的第四个短篇小说《台阶》发表在《上海文学》,这篇小说入选了八年级的语文课本。那时,他32岁。】

三、感知课文

1.全班读全文【我一段学生一段】(正音正字)凹凼 尴尬 烦躁

嵌着 黏性 很倔 门槛

磕烟灰 涎水 揩

2.讲述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主要情节,理清思路)

四、研读课文

全文分析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A.开端部分——父亲造台阶的原因—— 从第1段到第9段。

我们一起来看第2段,第2段介绍了我们家的台阶是父亲背回来的,是父亲劳动的结晶。——“大约三百来斤重”、“一口气”、“一下子”背了三趟——表现了父亲健壮能干。父亲感到太可惜——可惜什么——麻筋草鞋——父亲自己受累不计较,反而很可惜“一双草鞋”——表明了父亲的简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经济条件非常落后。第3段讲石板不打磨就用,石板那么粗糙也说明了当时经济条件很——落后,很差。 我们家的台阶低从哪里体现出来——【第4段——连跳三级——台阶低不低——确实很低。第5段——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上——台阶低。从这里确实可以看出家里台阶确实很低。】第5段讲父亲洗脚的动作描写、皮肤颜色描写体现出父亲吃苦耐劳,朴素。 (2)父亲为什么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第8段——(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中心句)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 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低眉顺眼——表明了父亲因为台阶的原因而觉得自己地位低下而觉得自卑的心理。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日夜盼着——表明父亲对建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愿望强烈不强烈——非常强烈).【放映相关PPT】

B.发展部分——父亲为建有高台阶的新屋做准备——第10段到第16段。

10段——父亲捡砖、瓦、塞角票,第11段——拣卵石,砍柴、编草鞋15段——“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父亲外出了一整天,劳动时间很长;父亲的神态很疲倦——表明父亲劳累的程度。16段——那么父亲劳累大半辈子,劳累准备的结果“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这几段写父亲为建有高台阶的新屋,付出的艰辛的努力。13段——“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颗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是——神态描写,表现出父亲很羡慕,也很向往,他在筹划怎么样加快准备,争取早日建起高台阶的新屋。 C.高潮部分——写父亲建造新屋建造九级高台阶。——17段到24段。

真正写造屋的只有第17段,从18段开始到24段都是写造台阶。略写造屋,详写造台阶——因为我们的文章主题是台阶。

19段——“很轻的响进院子里”“露水,水珠”细节描写看出父亲的辛苦劳作且难以抑制的兴奋、强烈的渴望 20段——黄泥颜色的细节描写体现出父亲心情的美好21段——“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在是众人仰慕下的不自在。我们再看22段最后,父亲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父亲年老力衰了,但是又很要强。

D.结局部分——高台阶完成后的父亲。——25段到31段。

那么新台阶修好后,父亲的心情如何——27段,——不自在,为什么新台阶修好了,父亲反而不自在了呢?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因此形成了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又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不习惯。

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老了——文章用了两个细节,第28段,挑水和母亲给他治病两个细节,我们看挑水这个细节——父亲挑水,身子晃了晃,水泼了,我心疼他,去抢担子,结果父亲怎么样——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再一次表明父亲要强的性格。接下来父亲又闪了腰,让母亲治病,——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滩污黑的血。【对比前文,父亲那时候身强体壮】“三百来斤的青石板一口气背到家,还背了三趟。对比发现——新台阶修好了,父亲的身体——累垮了。

29段——父亲身子累垮了,于是我们不让他做活了,父亲没事干很烦躁,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如有所失的样子——为什么?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他的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就是收获,就是创造,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30段——“头颅埋在膝盖里”表明父亲离开劳动而痛苦不堪,短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不能干活,他的生命就失去了一切。

31段——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表明此事父亲的心理很沮丧,很困惑。

32段——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故事的结局:父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结尾以我的口吻结束,体现作者的伤感、遗憾。【父亲辛苦一辈子,却没有得到要他想要的,只是得到一座房。】 ——李森祥是用了逗号与句号。他为什么要用逗号与句号呢? 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

五、文本探究

1、“台阶”的深刻内涵——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2、“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同时,他们身上承载着最沉重的负担,生活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课文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课文《台阶》教案
《课文《台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课台阶教案 课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