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色的秋天

发布时间:2020-03-01 23:51: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金色的秋天》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

,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

七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本单元总要求

本单元通过开展欣赏,唱歌,吹奏竖笛,配乐诗朗诵等丰富的教学活动,集中体现文化艺术多员化的特点,要求在三课时中形成三种不同风格,特色的对比,第一课时的特色突出优美的抒情性;第二课时应启发,调动学生体验感受环庆丰收的强烈的喜悦之情,第三课时应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1.通过欣赏《金色的秋天》、《四季---秋》《庆丰收》《丰收锣鼓》等中外音乐作品,感受、了解音乐作品,感受、了解音乐如何描绘秋景及表现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 2.通过演唱《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学会用竖笛吹奏《秋声》《秋收》两首小曲。

4.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打击乐合奏、节奏律动训练等活动,实现音乐实践创造活动。

5.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比较、总结音乐与文学、美术等姊妹艺术在表现“秋天”同一题材时艺术特点上的相同与不同

(二)具体要求

1.通过欣赏小提琴独奏曲、协奏曲、民乐合奏曲、笛子独奏曲等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了解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听辨民乐合奏乐队中主奏乐器的音色。 2.唱熟《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抒情歌曲。 3.掌握竖笛吹奏do ,re ,mi,fa的方法,能够吹奏《秋声》,《秋收》两首小曲。 4.训练打击乐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5.通过配乐朗诵抒情散文《秋》、欣赏中国画《深秋》,感受音乐与相关艺术在表现特点上的异同。

教学准备

1.录音机,教学录音带,CD机,CD盘

2.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鼓,木鱼,响板,自制串铃等),竖笛。 四 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综合性、人文性的主题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受,而且能够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对比、关照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关关系。

(二)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2.指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节奏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3.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艺术的表现特点。

(三)具体教学材料分析: 1.歌曲〈西风的话〉

(1)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光明的憧憬。 (2).G大调:四四拍;音域d 1----e 2 (3).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构成。虽然四乐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第一乐句以属音为基础,经过主和弦的分解,旋律的先扬后仰,奠定了全曲舒展、宽广的风格;第二乐句曲调的级进上行,渐强处理,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第三乐句在高音曲展开,完成了曲意的转折,是全曲力度最强的乐句;结束句以下行的旋律结束于主音,作渐强渐慢的处理,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该曲歌词含蓄、深邃,情景交融;曲调婉转、典雅,抒情柔美,词曲结合完美,富有诗意。 2.协奏曲《四季-——秋》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作曲,约作于1725年,他写作了12首协奏曲题为《和声与创意的尝试》(作品第8号),于阿姆斯特丹出版。《四季》是这个曲集开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每首均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乐章组成,巧妙地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呼一应,饶有情趣。每个乐章前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 《秋》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合奏组所奏出的粗犷的舞曲(33 34 3 33 |33 34 3 34 |3 23 43 20 |)与独奏小提琴活跃快速的旋律、颤音交替出现。第二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乐队奏出附点音符为特征的曲调(1。511 1。511 1。543 222)表现猎人狩猎的情景。 3.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 。。。。。。。。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教学内容:

欣赏: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 唱歌:《西风的话》。 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如“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 2.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描写秋天的? 播放《金色的秋天》,请同学讨论该乐曲采用了哪些音乐形式,表达了何种情感(悲凉、热烈、抒情、激昂、愤怒等)? 3.介绍维瓦尔第与《四季——秋》。

出示三个乐章的主题片段谱例并播放乐曲,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启发学生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声、犬吠、野兽的恐惧、奔跑、死亡等)

4.请同学思考并举出其他描绘大自然和生活场景的音乐作品的例子,调动学生个人的音乐经验,引发其对于音乐具有描绘性功能的认识和兴趣。 5.介绍黄自和《西风的话》 教唱《西风的话》,教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这首抒情歌曲。

设计提问:该曲寄予了作曲家对青少年怎样的殷切期望?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力度记号的表情作用是怎样的?

经过讨论总结,再次有表情地演唱,可分男女声轮唱,着重要求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第二课 „„..第三课

(一)

配乐诗朗诵《秋》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秋的偶语》,引导学生默读散文《秋》体会音乐与文学作品的意境。 2.以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秋天主题时的共性与特点。 如艺术范畴: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区别。 艺术形式:钢琴与乐队;散文。 表现特征: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抒情散文具有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为主的特点,要求作者把浓郁的思想感情融入生动画面中,创造出深邃优美的意境,常采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手法,运用比喻、象征等技巧,在含蓄蕴籍中启发读者,引人深思,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音乐]以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事物和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通常认为,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由此奠定了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

3.播放背景音乐《秋的偶语》,组织集体表演配乐诗朗诵。

4.请有表演基础的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并组织其他同学观赏中国画《深秋》

(二)欣赏中国画《深秋》 1.介绍傅抱石简况。 2.组织讨论:

观赏《深秋》后的感受(作品表现内容、情绪、形象、色彩等) 美术作品的特征: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具有造型性、空间性、构成性特征的表现手段,创造出直观形象的艺术。绘画借助于线条、明暗、色彩、解剖、透视等造型手段,创造反映事物审美属性的图象,表现其内容和社会意义。中国绘画的特征是融绘画、书法、篆刻、诗词为一体,强调意境的表现。

3.请同学讨论,为本单元的个音乐作品构思画面、造型形象、色彩等。 4.讨论完成教科书中的表格。

5.请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写一首咏秋的小诗或散文;画一幅秋景图;选一段背景音乐,在下节课上展示(也可自选文学作品、美术作品) 参考资料 作曲家、,美术家介绍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人。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大学及耶鲁大学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泸江大学、国立音专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培养了很多杰出的专业音乐人才。他从事创作各种音乐体裁的作品94部。代表作有管弦乐序曲〈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艺术歌曲〈花非花〉〈玫瑰三愿〉等

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和声和民族风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还发表多篇音乐论著,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维瓦尔第(约1675-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作有大量独奏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海上风暴〉〈悦意〉大协奏曲〈四季〉等代表作富有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他还创作了十几部歌剧及众多的声乐、器乐作品。

傅抱石(1924-1965)著名美术家。江西新余人。早年留学日本,学习东方美术史学。曾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创作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泼墨、渲染等手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淋漓尽致、气势恢弘的效果。出版了多部专著,精篆刻,有印谱传世

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

金色秋天作文

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教案

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