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金色鱼钩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8 08:34:2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百烟村小学 吕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作料、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3、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难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定目标。

1、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2.你们见过鱼钩吗?是什么颜色的?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位红军老班长的关于鱼钩故事。──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

4.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5、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1、生字词检测。

(1)读音。

颧骨 两鬓 作料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敛 疙瘩 搀扶 粗糙 抽噎 红锈

宿营地 青稞面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支吾 弥漫 勉强 嚼着 收敛 奄奄一息

2、自主思考:

(1)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2)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小组交流,释疑解难。

1、快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2)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一)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

(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 画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第三段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四)默读课文最后一段。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四、团队竞赛,激励评价。

1、下列带点字的声调标对了的,请打上“√”。

和(huó)着青稞面 暖和 (huo) 和泥(huò) 勉强(qiáng) 富强 (qiǎng) 倔强(qiàng )

2、比一比,再组词。

禁(

衰(

饵(

搪(

) 森(

哀(

耳(

塘(

3、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光:①光线。 ② 一点不剩。 ③只。 ④露着。

(1).光吃草根野菜怎么行呢? ( ) (2)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 ( ) (3)他光着脚在池塘边钓鱼。 ( ) (4)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 )

五、训练提升,小结巩固。

同学们,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的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以及老班长的品质!

六、达标测试,检查验收。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奄奄一( ) ( )出望外 目不( )睛 热( )腾腾

无边无( ) ( )卫填海 艰苦( )绝 坚( )不屈

2、搭配词语。

新鲜的

身体

喜出望外地

咽着 斑白的

情绪

整夜整夜地

不合眼 衰弱的

光芒

目不转睛地

跑回来

低沉的

毅力

大口大口地

看着 饱满的

热气腾腾的

草地

3、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含义,在后面打“√ ”。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A.鱼钩被水浸和受空气影响,生了许多锈,但还有一点亮光。 ( ) B.象征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放光芒。 ( ) C.鱼钩永远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 ( )

4、课文精彩回放。( 阅读文中片段,完成后面问题。)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正确理解是( )

A.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我几天没有吃饭,没有力气。

C.草地上能吃上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少之又少的鱼汤。

(2)“意思只有我知道”,老班长的意思是( )。

(3)用线画出这两段中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 )的精神。

推荐第2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南阳小学 田涛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自读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三、交流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

1 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 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③ 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拓展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忠于革命、舍已为人

闪着光芒! 的崇高品质

推荐第3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5* 金色的鱼钩

小村镇仁康小学 谷新娟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变化、动作等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意思。 教学重点:

品读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复习《长征》诗,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音乐渲染,情景导入。 1.指名背毛泽东的《长征》诗。

2.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你还了解到哪些有关长征的知识?

3.课件出示:红军进入草地不久就断了粮,战士们跋涉在茫茫草地上,到处只见野草和污浊的水洼。没有吃的,同志们就挖野菜,把枪套、皮带烧焦了,割成小块吃,可就是这样的东西,在草地里也成了不错的伙食,最后大家把缴获的敌人的皮鞋都吃光了,然而战士们的身体还是越来越虚弱,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有些同志踉踉跄跄地走着走着,突然一头栽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4.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 二. 初读感知 1.初读要求: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入眼看的快,入脑想得快。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把和题目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3.学生交流,师板书。(老班长 鱼钩 三病号)

导语:为什么“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会有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呢?这节课请同学们通过品词评句,更深入的理解其因吧! 三. 品词评句 1.猜年龄

课件出示:“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就是文中的主人公—老班长,老班长三十多岁,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人的外貌特征呢?结合你了解的有关长征的资料谈一谈。 3.生齐读。

过渡:老班长接受任务后又是怎样照顾三病好的?

4.“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是描写老班长什么的?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

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读后谈谈体会。

(老班长尽职尽责,心中只有战士,唯独没有他自己。) 四. 朗读体会

导语:为了给三病号弄点吃的日夜操劳,多好的炊事班长!同学们请大家再次速度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叫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

读着读着你身体有什么感觉?(喉管难受,想哭,鼻子酸)从哪些词感受到的。(皱紧眉头 硬咽 )

追问:你吃什么东西时会硬咽?(苦瓜……) 如果老班长有苦瓜……吃那该多好啊! 请同学们饱含深情的读一读这段。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提问:为什么小梁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为什么送不到嘴边?

观察插图想象小梁会想些什么?老班长会想些什么?

过渡:老班长心中装着战士们,战士们怎能不关心老班长呢?当同志们挨近草地边时,老班长倒下了,同志们端来了鱼汤,可敬可爱的老班长永远起不来了。

3.“当我俯下身子……他的眼睛慢慢的闭上了。生轻声读。 你从中品出了什么? 请同学们深情的读一读这段。

教师小结: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战士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的生命,用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留在了那茫无边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五. 提高认识 1.小组合作讨论

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 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这长满红锈的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的崇高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老班长正是用这长满红锈的鱼钩救了三个战士,当战士们再次看到这

长满红锈的鱼钩就想起了老班长。(板书:救 怀念)

2.老班长是长征途中的一员,向老班长一样具有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人还有很多,你都知道谁?

3.高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缅怀老班长。

六、作业

搜集长征途中的故事。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推荐第4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时间 课题

15、《金色的鱼钩》

单位 课型

略读课文

主备人

教材

简析

教学 目标

参入备

课人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知识与能力:

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过程与方法: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由提问)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学本课,我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课前预习可以扫除字词障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

设计意图

个性备课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教学 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一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预习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

探究

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二 合作 交流

三 品读 体验

(一)检查预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交流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交流:“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小结: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引: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引:课文是怎样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1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 “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生交流后“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交流: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畅谈感受,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展开下面的教学。

小组汇报: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交流读后感受 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找句子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老班长的动作、语言、表情来深入理解体会,然后通过朗读加以表达。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交流体会老班长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忠么? 于职守的职责。

小结:是呀!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深情的朗读。 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交流:“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小结: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

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巩固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延伸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作业: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神态

老班长动作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语言

推荐第5篇:《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苑庄镇中心小学

李永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5.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二、合作交流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品读体验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1、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四、巩固延伸

1.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2.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3.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附:板书设计:

老班长

金色的鱼钩

钓鱼不吃鱼 鼓励病号

舍己为人

忠于革命

推荐第6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 高锋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3、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 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抓住描写老 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说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揭示题目

1、学生背诵毛泽东的诗《七律 长征》。

2.你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 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你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简介背景: 红军进入草地不久就断了粮,战士们跋涉在茫茫草地上,没有吃的,同志们就野菜,把枪套、皮带烧焦了,割成小块吃,可就是这样的东西,在草地里也成了不错的伙食,最后大家把缴获的敌人的皮鞋都吃光了,然而战士们的身体还是越来越虚弱,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有些同志踉踉跄跄地走着走着,突然一头栽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了解一位红军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课文题目。) (1)朗读课文题目,应该强调哪个词?(金色。) (2)读到“金色”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感,说说自己想到的,老师适当加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二、自主学习

1、认读词语,归纳识字方法。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把和题目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在长征过草地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1、课文几次写到了喝鱼汤?每次分别是什么情景?请画出相关语句,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在你感动的句子旁写上批注。

2、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和勤务员”的?(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动作、神态等)

(1)小组合作学习,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深入体会、理解。

(2)小组交流汇报。

3、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2)个别汇报。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4、我是小小讲解员

假如有一天我们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看到了这枚金色的鱼钩,你会对周围来参观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提示:

1.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3.注意用口语讲述。

五、拓展延伸

长征途中这样的感人故事还很多很多。你读过《倔强的小红军》《丰碑》这两篇文章吗?如果还没读,课外找来读读吧! 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作业超市

1、搜集长征图片、故事等,办一期以“长征”为主题的手抄报。

2、学习文中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让你感动的瞬间。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

长满红锈

忠于革命

闪着光芒

舍己为人

推荐第7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师:张亮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

2、揭题,解题 《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4、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1、老班长的形象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2、细读“两笑”和“三哭”

四、朗读感悟

1、出示朗读内容(第28——32自然段)

2、学生自读,谈感受。

3、配乐朗读

4、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拓展延伸

1、介绍作者

2、讲解鱼钩

推荐第8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智力能力的发展状况,阅读速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已经能够初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难点在于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内容后简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2、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五、精读理解。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六、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1)、出示:(3-4自然段)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七、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八、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板书: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钓鱼不吃鱼

忠于革命 鼓励病号喝鱼汤

舍己为人

推荐第9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在纵思路上,作者是围绕着“两救”来写的,即班长救病号(3—23节),病号救班长(24—33节)。因此,全文分为四段较妥,即1—2节为一段,“两救”各为一段,最后一节为一段。在横思路上,作者抓住班长的外貌(人物外表)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何设计教学呢?

第一步:掌握特点,理清思路

作为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为了让学生循思路进行第二步的学习,老师应该把全文的思路板书出来: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第二步:引导读书,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横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是这篇课文横思路的一条主线。而每次描写,都有它的含义作用,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无疑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分组读议,汇报交流

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着已经划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词句,读书自学,议论交流,深入理解每次描写老班长外貌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物的外表,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最后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达到自我领悟,渗透教育的目的。

课文一开始,就仔细地勾画出一位老红军战士的外貌,一位未满40岁而驼背,皱纹满脸,两鬓斑白的战士,以长者的身份,带领三位有病的小战士在茫茫的草海里,一步一滑地行进着。这些描述告诉人们,老班长历尽了人间的辛酸苦难,但他乐观,充满对同志的阶级情谊。

老班长救病号部分,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作了四次描述。而每次描述,与救病号有什么联系,给读者什么启示?这是我们引导学生理解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深刻领会。

接下来,病号为什么要救老班长?怎样救老班长?结果怎么样呢?这是必须引导学生理解的问题。理解这些问题,要同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联系起来。为了把二个病号最后带出草地,老班长硬是支撑着“皮包骨头”的身躯,拿起钓鱼钩去找水塘钩鱼去了。可是,当同志们发现时,老班长为了救病号,长期忍饥挨饿,终于累垮了。这是病号要救老班长的原因。

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钓鱼钩,一路上,用它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救活了三个病号。可是,当病号用它钓鱼做成鱼汤送到老班长嘴里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这一描述告诉我们,三个病号已成了四个病号,而老班长是个重病号。

第四步:自我设计,自我教育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从怀念老班长方面:老班长活在我们心中。引导学生想象,小战士们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从向上级讲述老班长牺牲的经过方面:老班长救活了我们。让学生回述故事内容,并简谈体会。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陈国珍)

B案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复述课文。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我有哪些疑问?

合作探究:

1、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2、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

3、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4、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5、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冀教版第九册第15课)写的是一个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催人泪下的革命传统故事。其中写了“我”的三次“哭”,粗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细细一想意味深长。

1.委屈的“哭”。当课文中的“我”发现了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于是就要帮助老班长“一起找”吃的。但是,老班长不让“我”找,而且“严厉”地命令“我”“坚持走路……”,照顾好小战士。在这种情况下,“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这里的“哭”从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

2.激动的“哭”。“我”知道了内情以后,当老班长又一次把鱼汤端来让“我”和两个小同志吃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便“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时候,老班长又一次“严厉”地批评“我”“不要太脆弱”,因此,“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这里的“哭”是“我”心中对老班长万分感动的“哭”,当然也是饱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长钓鱼熬汤,自己点滴不沾,全给了同行的“小战士”,终于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有一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仍然不喝“我”端来的鱼汤,关心的仍是别人。直到最后,老班长的“眼睛慢慢闭上了”。于是,“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想一想,老班长为了同志,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谁能不揪心扯肺?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同样也是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鱼钩,闪射着光芒;老班长的精神,源远流长。“我”的“三哭”是对老班长的无限敬仰,也是对革命传统的衷心颂扬。

推荐第10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句段,学习老班长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五、教学学情分析

本文以感人为基调,以外貌描写为主线,虽为略读课文,但容纳量大。学生虽有一定得语言积累,但概括能力欠缺,朗读能力一般。故在此设计中我以用眼、用心两种方法让学生抓住外貌和感动这两条线索,提升概括能力,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七、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视频展示《过草地》,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小黑板出示

——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

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齐读课题。(板书:金色的鱼钩)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二、整体感知,把握要点

下面,让我们去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请大家用速读的方法去熟悉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容易的部分,浏览一下即可。读的时候,注意这几点要求:

1、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词语手册来理解;

2、给文章标上自然段;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有困难,可以借助手上的学习辅助卡。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是的,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用眼用心,重点赏析

(一)用眼观察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用我们敏锐的眼睛去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很多同学都已经有了收获,来,把你们的收获读给大家听。

你找到的是:“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2)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再看看还有哪些语句也是描写他的外貌的?请展示你找到的句子。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

(1)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2)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

(3)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4)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3、你找到的这句又让大家产生了疑问(“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1)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你说。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2)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

4、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用心感悟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好好感悟,找找文章中让你感动的片段。 (学生自读

6、

7、8自然段)为什么这个段落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你一直都在默默地读着,我知道你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来读读你所感动的。(小组读20、

21、22)

(1)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从笑着说——收敛了笑容——露出一

丝笑意,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可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让我们一起来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读第28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3)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一起读最后一段。我听出来了,老班长的牺牲让你们很难过,很伤心。但是,活着的人只是难过行吗?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你说,是啊,你的意思是要“化悲痛为力量”对吗?你来说,你读出了韵味,让我想起一句歌词:擦干眼泪挥挥手,迈开大步向前走!男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带着自己新的感受读一读。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刚上课时,有同学对题目提出了疑问,现在可以解决了吗?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

之间伟大的爱。

那你们能不能说说我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是的,这鱼钩是一种深深地怀念啊!对,这鱼钩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这鱼钩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跟我一起朗诵吧!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尽职尽责

老班长 舍己为人 金色 鱼钩

忠于革命

作业

1、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么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这个金色的鱼钩呢?请写一份解说词。

2、自己再读读你所感动的片段。

第11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新华小学 张晓云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我们学过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谁能给大家背诵一下。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就在刚要走出大草地时老班长饿死了。 二.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 闪着光芒

老班长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第12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习重点字词

2.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训练朗读能力

4.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理解主旨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小病号(“我”)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 .新授:

(一).展示目标:见上面?? (ppt课件)

(二).前提测评:

1.听写字词:(之后互评)

2.正音.(flash中的多音字)

(三):

1.师背景介绍:(flash)

2.长征路线图展示(flash)

(四):

1.快速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ppt课件第四个)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学生概括完后打开flash 的表格)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flash)

3..划分段落。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文章可以分成四部分。你划分从哪到哪?(flash)

( 一 1—2 二 3—23 三24---33 四 34)

4.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 外貌描写:(第2 8 21 22 23 28 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

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

ppt的第5个展示“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5 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6 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 (反面衬托)

7 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 忠于党和人民……

8 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

(1) 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9 .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10 .讨论,提高思想认识。(ppt课件)

A .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生:“我”把鱼钩包起来,是想表达“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生:“我”把鱼钩贴身放着,每当看到它,就会获得无穷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生:“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B?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C 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同上)

(五):扩展与延伸.

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 “妈妈”“爸爸”……..)

三.作文片段训练:(二选一)

1.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2.从怀念老班长方面:老班长活在我们心中。引导学生想象,小战士们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四.作业:做练习册

教后记: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外貌描写

老班长------- 语言描写-------------“我”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衬托)

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第13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8个,写字6个,理解“威胁、严峻、毅力、瞻仰、”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品质的教育,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3.品味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50人,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阅读能力比较薄弱,朗读能力一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结合我们北票市第二小学的语文主题学习,充分利用早读、午写,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本文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

设计理念: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七律·长征》

2.师:刚才大家朗诵的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赞美红军长征的一首诗。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可是,在这奇迹的背后,是无数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位老班长的故事吧。齐读课题——板书:金色的鱼钩

3、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本课的字词(课件出示,开火车读) 炊事班 青稞面 搪瓷碗 嚼鱼骨 颧骨 两鬓 碗筷 威胁 弥漫 抽噎 严峻 毅力 衰弱 奄奄一息 昏迷不醒 瞻仰

4、字词检测(听写3——4个词语:威胁 严峻 毅力 瞻仰)

5、回顾主要内容: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回答。师: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生:“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师:条件无比艰难,又有责任在身,老班长怎么完成任务呢?请同学们用你心中对老班长的情感再次明确老班长接受的任务,齐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二、合作学习,体会情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用心读课文5—34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受深的词或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3分钟) 共学:小组同学交流:你认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分钟)

生汇报:

1.“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热菜汤给我们吃” “总能”一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每天宿营后都去钓鱼,而且都钓到了鱼,同后文中弄鱼饵不容易联系起来想,可以体会到老班长每天端出鲜鱼野菜汤是多么不容易。(板书:老班长)

2.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指导朗读,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出示课件:啊! 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3)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结合生活实际谈鱼刺扎着喉咙的感受)师: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就怕扎到自己,哪怕是一根小小的鱼刺也会让喉咙特别难受,而我们的老班长偏偏在那里吃草根,咽鱼刺,所以“当”我看到这一幕时,生:“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师:强烈的情感瞬间涌上心头,话到嘴边,再也无法说下去。谁能读出这种感受?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的品质。 (生:舍己为人,板书) 3.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生:尽职尽责,师板书)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师:在生命的垂危之际,老班长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和党的委托,坚持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亡留给自己,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从中感受到老班长什么品质?(生:忠于革命,师板书)

(3)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8——33自然段)

师: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说明老班长下定了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排除万难坚决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为了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他自始至终保持了旺盛的革命热情,为了完成任务,他夜以继日地操劳着,始终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给予了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战友胜似亲人的关怀和帮助。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

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生: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悲痛欲绝„„师:是的,老师跟你们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老班长牺牲,都想挽留老班长,那我们把对老班长的这种情感,用你的呼唤读出来。——分角色朗读(注:老班长、旁白、剩下的每位同学都是小战士,配乐)

三、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课件出示金色的鱼钩的图片)“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四、主题阅读,拓展提升

过渡语:像老班长这样舍己为人,尽职尽责,忠于革命的战士在红军队伍中数不胜数,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几位。

(一)《草地夜行》

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快速读文《草地夜行》思考:

1、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 “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

2、“光明大路”指什么?

(二)《倔强的小红军》 同桌互读:

任务一:读《倔强的小红军》,画出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帮助的语句,并批注你的感受。

任务二:同桌交流: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你认为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丰碑》 师生共读:

1.请同学们轻声读《丰碑》,“丰碑”原指什么?这里指什么?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以老班长为首的这些舍己为人、尽职尽责、忠于革命的英雄们,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精神,所以注定我们的红军队伍会成为一支胜利之师、英雄之师。今年是长征胜利81周年,如果同学们没有机会实地缅怀英烈,我们不妨走进图书馆或者电影院,去了解更多英雄的感人故事。(音乐起,歌曲《七律·长征》)

六、推荐书目、电影 推荐书目:《十五岁的长征》 推荐电影:《勇士》 《长征组歌》

七、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如果你是历史博物馆的小小解说员,你怎样向游客解说关于这枚金色的鱼钩?

3.课后实践活动: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八、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尽职尽责

老班长

舍己为人 英雄

忠于革命

第14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

明确:外貌描写

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 些疑问?

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3、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

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板书:舍己为人)

4、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书:忠于革命)

5、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

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

6、

7、8自然段)

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

21、22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 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设计

老班长

尽职尽责舍己为人忠于革命金色的鱼钩 金色 鱼钩篇2: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受到爱党爱人民的教育,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 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图片、文字资料)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流程:

一、导课激趣,出示目标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再见了,亲人》,了解了抗美援朝时期中朝人民之间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了解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舍己救人的故事,课文题目就叫《金色的鱼钩》,板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自学目标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

三、品读感悟,导学目标

1、这样的鱼钩容易钓到鱼吗?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鱼难钓?

指导朗读15自然段(语速要慢,读出老班长沉重的语气。) 2、老班长自己喝不喝鱼汤?从哪些句子看出? 指导朗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哽咽”,表情要皱起眉头,做艰难哽咽动 作。 3、当“我”看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重点朗读“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体会“我”的难受心情。

(设计意图: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 读。”我在理解课文这一重点环节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让

学生把课文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

4、老班长为什么一点都不吃呢?这样他能熬得住吗?

5、学生展示介绍草地的图片资料。

6、读指导员说的话 ,体会句子的含义: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7、“无论多么艰苦”指他们在草地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看草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草地有了一定的了

解,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一环节能

填补课文空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8、当“我”知道老班长只吃鱼骨头时,还忍心喝下这鱼汤吗?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四、总结全文,升华目标

1、老班长看到我们不喝鱼汤,表情有什么变化?对我们说了什么? 2、听了他的话,我们只好“大口大口地咽下了”鱼汤。

(体会“咽”的含义)这时他的表情又有什么变化?他在想什么?

师:老班长没喝鱼汤,却露出了笑意,我喝下了鱼汤,心里反而像塞了铅块似

的,沉重极了,这是因为我担心老班长他有一天会倒下──令人担心的事 终于发生了,老班长他倒下了,倒在了一个水塘边,他这是因为饿才昏倒的。

3、要救老班长,只有赶快弄点吃的来,当我们把鱼汤端给老班长时,他却拒绝

了。指导朗读老班长牺牲前的话。

师:老班长在牺牲前想的还是三个病号,他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完成了党交给他 的任务,现在你还觉得这是个普通的鱼钩吗?

(引读)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4、放着光芒的仅仅是这个鱼钩吗?你看着这个鱼钩好像看见了谁?想起了他的

什么事?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什么品质?

5、三个小战士面对着老班长的遗体会说些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老班长的牺牲更体现了他的伟大,此时引导学生说出三个病号想对

老班长说的话,也正是学生想说的话,让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也达到了高潮。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放学后最想做什么?

(生:想去找些关于长征的故事来读一读。生: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 听。......)

五、拓展延伸,训练目标

回家后,把《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设计意图:复述《金色的鱼钩》,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板书: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三个病号 饥饿 难过 威胁 走出草地

老 班 长 喜出望外 语重心长 壮烈牺牲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

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篇3: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虹桥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

设计者: 篇4:金色的鱼钩教案 15.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生字,会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来说一下?(课件 长征资料)

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

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金色的鱼钩 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取《金色的鱼钩》为课题等

二、合作交流

1、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词语会读了吗?(课件出示词语)

2、词语读得不错,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时间1935年秋天,长征途中,过草地)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在读文中,你会感受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份感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从旁边写出感受,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生汇报)

老班长做了些什么事令你感动,谁来读一读文章的相关段落,把感受与大家分享

精讲 1.出示“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 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找出感受最深的词语谈体会。老班长吃得多吗? “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能谈谈你读过后的感受吗?(把感受放入文字中读一读)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学生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略讲) “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指导读。 (略讲) “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指导朗读。

(略讲) “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2)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略讲)思考:老班长先后的三次笑,笑得一样不一样?从中体会到什么?

(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这一段中对老班长的描写。有的学生明白了,他们说:老班长刚端来鱼汤时的笑是故意装出来的。因为从全文看,老班长是一个工作极端负责的人。今天他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心里只能充满了自责,怎么会笑呢?但是他想到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想到同志们已经知道他从来不曾吃鱼,今天的鱼汤不一定能痛痛快快喝下去。因此他故意装出一个笑脸。他想用这个笑脸来创造一种 气氛,来动员大家喝鱼汤。又有学生补充说:不仅这个笑是装出来的,连他说的那句话也是编出来的。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对于后一次笑,学生们认为,那是真的笑了。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了,喝下去,对同志们就有好处,因此老班长笑了。但是,同志们吃的东西毕竟太少了,老班长远远不会为同志们吃了这么“一丁点儿”东西而开怀大笑,所以只是露出了“一丝笑意”。没有笑容,更没有笑声,只是一点笑的意思。

过渡:文中的老班长忠于革命,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大形象已走进你我的心中,孩子们,文中有没有对老班长的外貌进行描写吗?(找一找)

出示句子1: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老班长快四十岁了,生就读 ,老师也快四十岁了,比老班长差不了几岁,老班长为什么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第15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红寺堡朝阳小学 郭长德

课标研究: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是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关键阶段,是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阅读教学要在中段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阅读要求,以篇的训练为重点,注意教给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要“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

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课标的目标与内容为“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要落实“课标”的目标要求,就得把握教材的编写特点,突出学段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是知道了作者“写了什么”,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则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借鉴作者是“怎么写的”,阅读以记人为主的文章,可以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入手,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阅读以记事为主的文章,可以通过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记叙要素和线索,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分析中心句、重点语句体会、分析议论句、抒情句体会、分析描写人物的主要事例体会、分析主要事件体会等。

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四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状况。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淡薄,主动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其次是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因而在相对时间里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阅读中学生感悟不深,浮于表面的东西容易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到。

3、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师:(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生:读并回答问题。 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三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生:(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

【设计意图: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生: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师: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对老班长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生:小组合作学习,划出相应的词句,并说出其含义。 A 外貌描写:(第2 8 21 22 23 28 段)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 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 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生:小组展示。

师: 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

生: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 (反面衬托)

师:(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舍己为人, 忠于党和人民……

师: 指导学生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

生: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思考1 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

思考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设计意图: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三、扩展与延伸.

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 “妈妈”“爸爸”……..)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课外阅读的知识,进一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课外作业 作文片段训练:

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外貌描写

老班长

语言描写

“我”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

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第16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受到爱党爱人民的教育,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

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图片、文字资料)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流程:

一、导课激趣,出示目标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再见了,亲人》,了解了抗美援朝时期中朝人民之间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了解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舍己救人的故事,课文题目就叫《金色的鱼钩》,板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自学目标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

三、品读感悟,导学目标

1、这样的鱼钩容易钓到鱼吗?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鱼难钓?

指导朗读15自然段(语速要慢,读出老班长沉重的语气。)

2、老班长自己喝不喝鱼汤?从哪些句子看出?

指导朗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哽咽”,表情要皱起眉头,做艰难哽咽动

作。

3、当“我”看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重点朗读“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体会“我”的难受心情。

(设计意图: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

读。”我在理解课文这一重点环节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让

学生把课文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

4、老班长为什么一点都不吃呢?这样他能熬得住吗?

5、学生展示介绍草地的图片资料。

6、读指导员说的话 ,体会句子的含义: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去。”

7、“无论多么艰苦”指他们在草地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看草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草地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一环节能

填补课文空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8、当“我”知道老班长只吃鱼骨头时,还忍心喝下这鱼汤吗?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四、总结全文,升华目标

1、老班长看到我们不喝鱼汤,表情有什么变化?对我们说了什么?

2、听了他的话,我们只好“大口大口地咽下了”鱼汤。

(体会“咽”的含义)这时他的表情又有什么变化?他在想什么?

师:老班长没喝鱼汤,却露出了笑意,我喝下了鱼汤,心里反而像塞了铅块似 的,沉重极了,这是因为我担心老班长他有一天会倒下──令人担心的事

终于发生了,老班长他倒下了,倒在了一个水塘边,他这是因为饿才昏倒的。

3、要救老班长,只有赶快弄点吃的来,当我们把鱼汤端给老班长时,他却拒绝了。指导朗读老班长牺牲前的话。

师:老班长在牺牲前想的还是三个病号,他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完成了党交给他

的任务,现在你还觉得这是个普通的鱼钩吗?

(引读)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4、放着光芒的仅仅是这个鱼钩吗?你看着这个鱼钩好像看见了谁?想起了他的什么事?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什么品质?

5、三个小战士面对着老班长的遗体会说些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老班长的牺牲更体现了他的伟大,此时引导学生说出三个病号想对

老班长说的话,也正是学生想说的话,让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也达到了高潮。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放学后最想做什么?

(生:想去找些关于长征的故事来读一读。生: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听。......)

五、拓展延伸,训练目标

回家后,把《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设计意图:复述《金色的鱼钩》,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板书: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三个病号

饥饿

难过 威胁

走出草地

老 班 长

喜出望外 语重心长

壮烈牺牲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7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斑白、严厉、收敛、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流程:

一、导课激趣,出示目标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再见了,亲人》,了解了抗美援朝时期中朝人民之间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了解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舍己救人的故事,课文题目就叫《金色的鱼钩》,板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自学目标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

三、品读感悟,导学目标

1、这样的鱼钩容易钓到鱼吗?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鱼难钓?

指导朗读15自然段(语速要慢,读出老班长沉重的语气。)

2、老班长自己喝不喝鱼汤?从哪些句子看出?

指导朗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哽咽”,表情要皱起眉头,做艰难哽咽动作。

3、当“我”看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重点朗读“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体会“我”的难受心情。

(设计意图: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在理解课文这一重点环节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让 学生把课文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

4、老班长为什么一点都不吃呢?这样他能熬得住吗?

5、学生展示介绍草地的图片资料。

6、读指导员说的话 ,体会句子的含义: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去。”

7、“无论多么艰苦”指他们在草地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看草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草地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一环节能填补课文空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8、当“我”知道老班长只吃鱼骨头时,还忍心喝下这鱼汤吗?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四、总结全文,升华目标

1、老班长看到我们不喝鱼汤,表情有什么变化?对我们说了什么?

2、听了他的话,我们只好“大口大口地咽下了”鱼汤。

(体会“咽”的含义)这时他的表情又有什么变化?他在想什么?

师:老班长没喝鱼汤,却露出了笑意,我喝下了鱼汤,心里反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这是因为我担心老班长他有一天会倒下──令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老班长他倒下了,倒在了一个水塘边,他这是因为饿才昏倒的。

3、要救老班长,只有赶快弄点吃的来,当我们把鱼汤端给老班长时,他却拒绝了。指导朗读老班长牺牲前的话。

师:老班长在牺牲前想的还是三个病号,他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现在你还觉得这是个普通的鱼钩吗?

(引读)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4、放着光芒的仅仅是这个鱼钩吗?你看着这个鱼钩好像看见了谁?想起了他的什么事?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什么品质?

5、三个小战士面对着老班长的遗体会说些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老班长的牺牲更体现了他的伟大,此时引导学生说出三个病号想对老班长说的话,也正是学生想说的话,让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也达到了高潮。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放学后最想做什么?

(生:想去找些关于长征的故事来读一读。生: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

听。......)

五、拓展延伸,训练目标

回家后,把《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设计意图:复述《金色的鱼钩》,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板书: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三个病号

饥饿

难过 威胁

走出草地

老 班 长

喜出望外 语重心长

壮烈牺牲

第18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 4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肩负重任

老班长 安定情绪 舍己为人 困难重重 忠于革命、忠于党

壮烈牺牲

教学反思: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过程中,我注重了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是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容。

当读到“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我说:“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也试读一次吧!”我有感情地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教室里格外沉静,这时,我接着说:“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学生个个情不自禁:“老班长——老班长——”呼叫声悲切,”我问:“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很快的回答说:“我希望我的喊声能唤回老班长,只有这样读,才能表达对老班长无限感激与敬佩之情。”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

第19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理解“金色”的鱼钩

1、“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同学们,谁还记得老班长的样子,跟大家说说?找出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谁来说一说?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指名读。

2.师:这就是老班长,对吗?

不对,满脸皱纹,两鬓斑白这分明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啊?(生思考后作答) 3.就是这样一个老班长带着三个伤病员在草地里走了40几天,历尽千辛万苦发生了很多感动的故事。同学们,最令你们难忘的是什么?最让人难忘的是发现秘密、命令大家吃鱼和临死留下遗言这几段,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三段里的一段,好好地读,再深入地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给大家。

(学生开始读课文)

4.师:我们还是带着崇敬的心情,用读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老班长,谁读?你读哪一段?

老班长让病号吃鱼,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令你感动。课件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着草根和鱼骨头,“嚼一会,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鱼罢不行的神态时,你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 5.师:好,不错。谁想读“命令”这一段。

生:(读)“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沉重极了。”

6.师:在命令大家吃鱼那天,书上说: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笑着对大家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他是笑着说的,同志们吃不下去,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不笑了。最后同志们把鱼吃下去,他又怎么样啊?

生:笑了。

师: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前后笑了两次,大家想一想,前后这两次笑,笑得一样不一样?

(学生思考两次“笑”的不同含义,指名回答)

师:对,老班长为了让同志们吃下鱼,他做出了一个笑,还要编一句话,费了多少苦心呀!为了让别人吃鱼,老班长想尽了办法,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7.过渡:快接近草地了,眼见着重重叠叠的山峰了,可是,老班长却倒下了,,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垮了,压垮了,饿垮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水潭边。同学们,当我毫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

课件出示:当我俯下身子,„„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叹号?(指导朗读) 8.师: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也试读一次吧!”

师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生再读,齐读。

9.师:“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学生: “老班长——老班长——”

“老班长!老班长!老班长——” 齐声呼唤。

10.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个老班长,他在危难的时候,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别人,保全革命下一代人,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我们深深地怀念他,对吗?

师:好,大家起立,我们带着崇敬的、无比怀念的沉痛的心情,为老班长默哀。大家闭上眼,低下头。(学生默哀)

播放音乐,师旁白:想一想,在饥饿的时候,是老班长到处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坏了,一到夜里,他就只能一棵一棵地摸;在困难威胁的时候,老班长想尽办法,给我们弄来了鲜美的鱼汤,自己却吃着草根嚼着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在他临死之前,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不忘对我们说“你们吃吧,你们还年轻,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他已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但是最后还说:“见到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好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崇高的品质!好,抬起头来,请坐。

三、结尾升华

11.师:好,老班长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在他牺牲六十五年以后还有这样的同学,怀着满腔的情感,来读他的故事。大家看到书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同来珍藏老班长的遗物,一起来怀念老班长。(生齐读最后一段)12.现在,这枚鱼钩还是那毫不起眼的小鱼钩吗?那是因为„„那它是“金色的鱼钩”

这枚鱼钩还仅仅只是生了锈的鱼钩吗?那是因为„„ 所以它是“金色的鱼钩”

师:捧好书,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像作者珍藏这个金色的鱼钩一样,把老班长崇高的精神,通过读,珍藏在我们心里。

第20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一、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一)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二)了解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小组内交流使自己感动的句子、段落,说说理由。

同学们都被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品读重点句,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1.老班长的外貌描写。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出示课件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担忧和焦虑。)

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老班长神情描写。

找出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词语。出示课件

●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四)出示课件。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二、研读片段,谈感受,练朗读

(一)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三)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四)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出示课件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2.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肯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3.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五)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3.指导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课件)

(一)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二)深情朗读中心句。出示红军胜利走出草地的课件

(三)出示课件:学生宣誓,情感投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一)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出示课件

(二)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实践活动: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金色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鱼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