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课堂艺术

发布时间:2020-03-02 14:39: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课堂艺术

摘 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充满神奇的美的力量。它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源泉,是连接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语文新课标对学生背诵优秀诗歌数量、篇目都做出了要求,显示了新课标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课堂艺术

诗歌,是文学艺术殿堂里一朵瑰丽的奇葩。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对于充满幻想的小学生来说,从小爱诗、读诗,必定能吟咏性情,陶冶心灵,丰富想象,发展思维,从而为成长打下丰厚的精神底子。值得欣喜的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四十余篇意境优美、韵律和谐的诗歌。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尽显诗歌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诗歌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情境,领会诗歌意境

诗歌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诗歌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往往面对诗歌中离散的内容而困惑,难以把握诗歌词语的含义,不善于进行积极想象。因此,在读的同时,需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构成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从而由表及里,领会诗歌特有的意境,促进理解的深化。比如我在教学《水乡歌》一课中,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学生情趣盎然的吟诵,都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其获得了切实的审美体验。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进入了诗的“境”,诗歌中的文字活了起来,学生的眼前浮现出空灵高远的意境,内心逐渐与诗人相通相融,诗歌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吟唱。

二、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引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常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诵读古诗,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悟诗意。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殷殷离别之意跃然其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歌教学,教师要教有所得,学生要学有所获,诵读是其精髓所在。反复诵读是一种心理感应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的诵读,增强语感,促进思维。

三、丰满形象,体悟诗歌主题

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内容,往往是点到为止,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还原诗歌的场景外,还必须适时地点拨和适度地拓展,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将诗歌形象读“丰满”,体会诗歌的内蕴,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韵味。

《水乡歌》是一首文字浅显、意境优美的诗歌。在读到诗末“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时,学生往往会提出“歌怎么会用箩装呢”的问题。确实,诗歌中虚写的内容是低年级儿童的学习难点,而在课堂上,这一难点得以巧妙解决。学完第二小节,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还看见了什么,然后练习用像诗人那样的句式把看到的说出来,在充分感受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后,学生入情入境,个个成了勤劳幸福的“小渔民”,都争相表达自己的箩里装满了鱼虾、菱藕„„在学生畅所欲言之时,老师就势点拨:你们的箩里还装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有的说装满了丰收,有的说装满了笑容,还有的说装满了歌声„„学生亲历了由实到虚的创作过程,自然地突破了诗歌跳跃的节奏和虚实结合的写法所带来的阅读上的困难,对诗歌的主题就有了更深入、真切的体悟。

四、唤起想象,体会诗歌情感

古诗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并抓好说话训练,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即兴发挥能力。如在教完《春晓》进行小结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诗人看到春天景色如此美丽,便写下了这么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佳句,同学们也根据这美丽的景色说上几句话吧。”边说边给学生出示一幅幅风景优美的春天景色,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诗歌的情感氛围中。

五、品味语言,享受诗歌美感

诗容聚了一个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以最精练的形式融现实与理想、时间与空间、感性与理想、情趣与教育于一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引导学生读诗,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字、句,解开诗人的心灵密码,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水乡歌》一诗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交流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学生从“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片片”“满”“一箩又一箩”等词语中,读出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更从“荡清波”的“荡”字读出碧波荡漾的无尽余韵,从“飘满湖面飘满河”的“飘”字读出船只往返的轻盈愉悦。“涵咏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揣摩、品味关键字词的良好习惯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必将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体悟到诗歌之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童心的好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通过儿童诗歌教学,学生的词汇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生动,在诗歌阅读过程中能够启迪学生智慧,触发他们的思维灵感,碰撞出睿智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姜新.诗歌:待开拓的写作新领地[J].内蒙古教育,2002(05).

[2]王静.试论诗歌开放型阅读教学中的“话语权”下放[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毛君香.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D].广州大学,2011.

[4]苏静.诗意让教育如此美丽[D].苏州大学,2007.

[5]金军.小学诗歌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

诗歌教学艺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新课堂的教学艺术

打造语文艺术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读后感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优秀]

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课堂艺术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课堂艺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