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找准切入点,激活课堂 Word 文档

发布时间:2020-03-03 09:53: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找准“切入点”,激活课堂

湖北口中心小学

张富和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曲折便是死水,课无波澜便是枯课。语文课堂如果没有吸引力,按部就班,刻板单调,波澜不惊,学生只会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恹恹入睡。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趣味盎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呢?我认为:以“点”导学,活化课堂,让语文课堂因“点”而生辉,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找准切入点,使课堂事半功倍

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很多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我们在一堂具体的课文教学中若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那只会导致“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当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教学文本的自身特征和教学的实际情景,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选取教学切入点,找准这个“点”,进行突破,比繁琐,罗嗦地分析费时少,效率高,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章题眼切入,窥一斑而见全豹

高明的作家总是精心设计题目,用来揭示中心,交待写作对象,提出论点问题,提示行文线索以至结构思路等。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如在教《菩萨兵》时,可从题眼“菩萨”切入,引导学生讨论:“菩萨”是什么?课文为什么要以“菩萨兵”为题?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初读课文,从而学生了解“菩萨兵”其实就是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的兵。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课文的欲望:“菩萨兵”是指谁?为什么称他们为“菩萨兵”?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也可抓题眼“破”与“陋习”引发讨论:“陋习”是什么?“怎么破?”“破了什么陋习?”教师依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找出本文就是以“破”为线索、以“陋习”为中心,文章就迎刃而解了。

2、从文章疑点切入,明一点而悟全文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

探索的源泉,能迅速激起学生穷根探源的好奇心,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 课文的疑点是引导学生向纵深推进理解课文的突破口。

例如教学《狼和鹿》一课时,我先让生说说你心目中的狼鹿是什么样的?鹿又是什么样的?(狼,贪婪凶残;鹿,活泼可爱)紧接着提出疑问:课文中的“功臣”是指谁?“祸首”又是指谁?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很快从阅读中发现,“功臣”是指狼,“祸首”是指鹿。贪婪凶残的狼怎么会变成了“功臣”,活泼可爱的鹿又怎么会变成了“祸首”呢?随着疑点的层层深入,学生探究疑点的好奇心也越来越浓了。在疑点的层层深入中,学生也更深入地走进了文本,由此切入从而带动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

3、从文章要害切入,牵一发而动全身

课文的要害,也就是课文的中心所在,是升堂入室理解课文的锁钥和框纽,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所在,常常是:“立片言之居要”、“揭全文之旨”的文眼,也可以是能辐射全文的重点词句、语段。如《珍珠鸟》的“要害”就在于最后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抓住这一要害,研读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能得到小鸟的信赖?这信赖,创造了怎样的境界?全文要旨尽在其中了。

二、闪耀灵动点,使课堂流光溢彩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生成出许多的“意料之外”,其实这些“意料之外”就是课堂中的灵动点,教师只要适时抓住这些灵动点,让其在课堂中“闪耀”,那么,你的课堂就会收获出乎意料的精彩。 如在《九寨沟》一课研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出文本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现回放原始森林这个词的处理片断:

原文中对原始森林的描写只有一句: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学生研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后交流:

学生先声情并茂,摇头晃脑的读,从学生读的长音“至”和重音“遍布”可以感受到原始森林的面积大。

读后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时,学生只是说道森林的面积大,数量多。缺少对原始一次的想象,于是我相机创设情境: 我昂起头,眼睛盯着楼顶,问:“孩子们啊,此时老师在原始森林看到什么?” 生:不假思索地说“老师看到了蔚蓝蔚蓝的天空。” 生:立刻站起来说:“老师看到的应该是星星点点的天。” 生:果断的说:“老师看到的是碧绿的天,因为树林非常茂密,把天空遮挡住,只看到一个个大伞一样的树头。”

生:老师,我突然想起了生命的树林这篇文章: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都可能成为栋梁,而那些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两三棵,没有其它的树和它们争抢阳光和雨露,没有了竞争,它们自然就成了做饭的柴火。 „„

我又高抬腿,神秘地问学生:“你们想,现在老师脚下踩的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老师踩在厚厚的树叶上,非常舒服。” 生:“老师的脚被树叶埋起来了。象被毛毯裹起来一样温暖舒服。” 生:“老师,我还好像看到这里的土地是黑色的,因为落叶腐烂变成肥料。” 生:“我觉得地面时红色的,因为上面铺面落下的枫叶。” „„

多么神奇的想象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继续滔滔不绝: 生:“老师,我看到里面好多的动物,都是野生的,比动物园的那些动物好多了。” 生:“我好像听到的动物们欢叫的声音,就像我们昨天的合唱赛一样,热闹极了。” 生:“老师,那里的树洞就像房子,很大很大,可以住人呢!” „„

看,这不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吗?这不就是个性感悟吗!这不就是生本课堂吗! 有这样的理解,还需要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吗?当然,这里老师创设情境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个灵动点在闪耀,课堂顿时流光溢彩,热闹非凡。

三、挖掘空白点,使课堂焕发生机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选自名家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括很多“不确定”和“空白”,这就是文本语言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很多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完结和无奈,而恰恰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或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课堂上,教师若能让学生切己体察,反复揣摩,深入领悟,引导学生进行巧妙的“补白”,让学生入乎其内,徜徉其中,必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也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进行适时巧妙的补白,才能给语文课引进一溪活水,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如我在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普罗米修斯取得火种后,人们欣喜若狂的情景。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把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动态画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空白”点,联系上下文,延伸想象:普罗米修斯取得火种以后,人们会怎么说,怎么想,怎样欢庆?我引导学生课上一起来填补这个空白点。 下面是学生汇报时的精彩片段:

生:当人们享受由火的幸福时,首先想到的是带给他们幸福富的人----普罗米修斯。

生:人们会把这一天设为“火把节”纪念这位伟大的神。在这一天人们会用火烧制做很多好吃的食物祭祀他。

生:人们还会给他雕一个塑像。上面是他高举火种的像,下面是歌颂他的诗歌。人们在火把节这天围着他的塑像唱歌跳舞,还会在这里举行会餐,让美味食物的香气在广场上回荡。 空白的巧补让学生深刻体会当时人们得到火种,吃到烧烤的食物后的高兴心情,进而把握普罗米修斯的高贵品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并擦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又如《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我”撞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以后,给小红车的主人写了张纸条”,“我”留下了字条,然而,字条上会写些什么呢?此时,我就挖掘课文这一空白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写字条的练习。 师: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写这张纸条?

生:我叫XXX,不小心撞坏了您的反光镜,因有事急回家,特留此条。我的电话是:131XXXXXXXXXX,希望与我联系。 师:现在你准备把这张纸条„„? 生:压在车刷下。

师:我想劝你别放,为什么呢?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能信任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吗?你不怕他讹诈你吗?

学生思索到底要不要放。 师(问决定留下纸条的同学):你依然决定留下纸条,为什么? 生:“我”如此诚实留下纸条,上面有我的联系电话,我主动承担责任。小红车主人肯定会为我的诚实感动,所以,我相信他一定不会来讹诈“我”的。我对他的诚实与信任一定会打动他,感染他„„。

通过让学生写字条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生以“我“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深刻感受了主人公当时的心态,又通过思考要不要放字条,学生终于理解了“放字条是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突破了难点,活化了课堂。

找准切入点,闪耀灵动点,挖掘空白点,我们的课堂因“点”而生辉,因“点”而精彩。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点,只要适时、适度地把握点拨,定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愉悦中得到提升。

找准切入点 课堂多样化

找准切入点构建高效课堂

找准课堂切入点 训练学生思维

找准切入点 搭建新平台

找准深化国企改革切入点

聚焦着力点 找准切入点

活动策略:找准切入点

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找准成功交际的切入点

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激活课堂 Word 文档
《找准切入点,激活课堂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