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整体建构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04:33: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整体建构教学法

天津教科院 王敏勤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基本模式: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2.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3.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做到“整体感知”和“探寻规律”呢?文科和理科教学不完全一样,下边我们以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说明如何落实这两个环节。

分析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分析课文时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分层提问,整体扫描,

逐层深入,把握要点。

语文中有的文章有角色,如小说、童话、故事、寓言等;有的文章没有角色,如景物描写一类的文章。这两类文章的分析方法也不一样,这就是整体建构教学中提倡的要找出每一类教材的规律和方法。

小说、童话、故事、寓言等文章都有“故事性”,所以都有角色,人是角色,动物是角色,植物也是角色。只要把角色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文章的结构、情节、主题、写作特点等也都一目了然了。要打

1 破传统教学逐段分析的做法,整体扫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学习这类的文章时可以分别提出三个问题: 1.本文有几个角色(有谁);

2.每个角色主要做了什么事(做什么); 3.每件事是怎么做的(怎么做)。

第一二问实际是说明故事发展的脉络、梗概和情节,第三问实际是说明文章的细节和语言描写。经过训练学生的能力强了可以把一二问合并问,如果能力差可分步问,引导学生读课文,并画出知识结构图。一般说来读三遍书回答三个问题,基本就把课文分析完了。下边以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衣》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问:“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个别的字不认识不要紧,个别的词不理解不要紧),然后回答一个问题:文章中写了哪几个角色”。

如果是文言文学生由于语言的障碍可能做不到这一点,现代文学生没有问题。一开始不在字词上下功夫不等于不注重字词的教学,而是先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结构和发展脉络,把字词教学放到后边,贯彻“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抓大放小”的原则。

学生通过浏览课文找出了课文中的6个角色:皇帝、骗子、宰相、侍从官、全城的人、孩子。角色有时候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有时候是指一个群体,如两个骗子、全城的人等。首先通过板书写出这6个角色。

第二问:“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回答每个角色主要做了什么事?”

2 对学生的读书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有紧迫感,在规定的时间要读完书并回答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的速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学生通过读书进行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知识结构图,要教给学生画知识结构图的方法,这是和谐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

所谓知识结构图就是提取教材中的关键字和词,用线条、箭头等串连起来,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把教材的主要内容表现出来。知识结构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线状图、网状图、树状图(知识树)、表格、简笔画等。《皇帝的新衣》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实际上到这一步,本文的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人物的行为表现已经清楚了。

第三问:“每件事是怎么做的?”,第三次让学生读书回答。

这实际是细节和语言的描写,学生可以通过看书体会皇帝是怎样整天盼着穿新衣服的,是怎样装模作样的裸体游行的;骗子是怎样说服皇帝并假装着认真的给他做新衣服的;老大臣和侍从官是怎样看不见新衣服而为了避免别人说自己不称职而假称赞的;全城的成年人是怎样看游行而没有看到新衣服说假话的;孩子是怎样诚实的说了实话等。

通过以上教师三问学生读三遍课文,本文的情节、和细节描写都清楚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知识结构图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让学生熟练朗读课文和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

以上三问就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寻找分析课文

3 规律的问题。像这类的文章,学生只要把文章中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课文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也就明白了,用不着一段一段的仔细分析,把完整的课文搞得支离破碎。

有的文章采取拟人化的写法,尽管没有人物,也有角色,也可采取角色分析法。如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寓言体散文,也可采取三问三读的做法来分析课文。

第一二问可以合并问:本文写了几个角色,他们各自的行为是什么?让学生读书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形成下图:

按照角色分析法,本文有三个角色:百合花、杂花、蜂蝶鸟雀,角色有时指一个人,有时指一个群体。它们各自做了什么事?作者的思路重点写了百合花成长的过程:先有了“念头”,并付诸“行动”,有了初步的效果(初效),不管别人怎么讽刺它坚定自己的“信念”,有了好的“结果”,带来了好的“效应”。而杂花的行为则是“嘲笑”,蜂蝶鸟雀的行为是“讽刺与鄙夷”。到这里,课文的结构、情节和各种角色的表现都基本清楚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清楚了。然后提出第三个问题:文章中是怎样描写这些言行的?逐步丰富知识树如下:

到这里,课文的结构、语言描写等都分析完了,教师让学生结合知识树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完善板书如下:

以上是有角色的文章。没有角色的文章也有规律,也是通过三问引导学生读书,但这三问有所变化: 1.本文分为几大部分(几部分)?

4 2.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事物(什么事物)? 3.每件事物是怎样描写的(如何描写)?

引导学生读三遍书,结合知识结构图来分析课文。

如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没有角色。

首先让学生迅速阅读课文,回答第一问:本文分为几大部分?

学生通过看书会清楚的看到本文分为6大部分,开头一个自然段是对小兴安岭的简介和导入,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减头去尾全文分为四大部分,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来描写的。分析课文一定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迅速把握课文的发展脉络和梗概,不要一开始就陷入细节之中。在学生回答后板书如下:

第二问: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事物?再让学生读书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能力强可以把第一二问合并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板书知识结构图,勾画出课文的结构和发展脉络。

第三问:每件事物是怎样描写的?再让学生细读课文做出回答,这实际是欣赏课文的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

就像一棵大树,逐步的添枝加叶,使知识树丰富起来。补充板书如下:

经过以上三问和三读,课文的结构、四季的变化、细节的描写和语言的特点都分析完了,然后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实际上总结了本文的主题:小兴安岭四季景

5 色诱人,是个美丽的大花园,是个巨大宝库。

本文的写作特点通过知识结构图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一是按照季节的变化来写: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二是每个季节都选了典型的事物来写,特别是每个季节都描写了“树木”的变化,因为树木对季节的变化最为敏感:春天抽枝长叶,夏天长得葱葱茏茏,秋天大部分树木落叶了,冬天树枝上压满了积雪。

到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这棵树是动态形成的,是在课堂上不断生长的。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分层提问”,学生每一遍都“整体扫描”而不是只抓局部,这三遍是个“逐层深入”的过程,就像千层饼,每揭起一层都是完整的一张饼而不是一块,这就是整体建构所提倡的整体性原则。“把握要点”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事物和关键词,实际上知识树中所板书的都是课文中的关键词。

另外对课文写作特点的总结也不是额外的,通过知识树学生很自然的看出课文的发展线索和作者的意图。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整体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关于项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整体与部分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六三二”和谐课堂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整体建构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整体建构教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