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宏观经济学2

发布时间:2020-03-01 23:05: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熟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大总量指标及相互关系,对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及矫正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及矫正。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概念、SNA体系和MPS体系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作用;

(2)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3)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五大相关总量指标的关系-NDP与GDP的关系;NI与NDP的关系;PI与NI的关系;DPI与PI的关系

(4)不同经济部门下的国民收入核算,包括两经济部门下的国民收入核算、三经济部门下的国民收入核算以及四经济部门下的国民收入核算;

(5)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及矫正。

2、教学要求

了解: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概念、SNA体系和MPS体系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作用、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及矫正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五大相关总量指标的关系 熟练掌握:不同经济部门下的国民收入核算 讲授内容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国国民经济进行整体的核算系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一国或国际经济组织指定的用以 对一国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核算和分析的一整套方法和指标 体系。它以国际上通行的一系列核算概念,定义和核算原则为基础,行成一整套逻辑一致和结构完整的核算标准和规范。这些 指标和规范是 保证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 性,统一性和可比性所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正确理解和使用国民经济核算 资料并进行国民比较所必须的。

2.国民经济核算的SNA体系和MPS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宏观经济调空的加强,在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逐步发展 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 国际标准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 体系)和国民帐户体系(简称 SNA体系)。MPS体系是为 适应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的需要,最早由前苏联建立,以后逐渐为前东欧各国、中国、古巴`蒙古等国所采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原先采用MPS体系的国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起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也纷纷由MPS体系向SNA体系。1993年,由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世界银行`国际倾向基金组织。欧共体等国际组织。根据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新成果。共同编写的1993年版,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

根据一整套核算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基础。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有: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监督;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为国际间的横向幽默提供依据。

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1. 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

国民收入核算是一套计量产品总流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收入总流量的规则和方法。根据传统的复式记帐原理,在国民收入和产品帐户上,一方列出的是产品流量的总额,另一方列出的是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收入流量的总额。作为核算的结果,这个帐户反映出经济中产品流量与收入流量是恒等关系。

2.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性表述,它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擦黑能够用的核算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其中最重要的是GDP指标。

GDP是指一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N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GDP中扣除了折旧后的产值;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即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等;PI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得到的全部收入之和;DPI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最后归个人所有并能直接支配,用于消费回储蓄的收入。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1、GDP的概述

GDP可以通过将所有的最终产品分别乘以各自的价格,然后加总得到。但是,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何止千千万万,每中产品又有不同的规格,不同规格又有不同的价格,所以这种方法没有实际意义。实际上,可分别按照形成,形成以后的使用以及所产生的收入分配的统计来核算GDP,分别称为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2、生产法也称增加价值法。这种方法首先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再从总产出中扣除响应部门的中间消耗,求得各部门的增加值,最后汇总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得出GDP。计算公式为

GDP=C+I+G+NX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但不包括个人用与建筑住宅的指出。

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的支出。这里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设投资。重设投资是指当年以前的资本的折旧。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G为政府购买 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不计入。 NX为净吃口,而净出口=出口-进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4.收入法

收入法是只指把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和非要素收入相加来获得GDP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企业业主收入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出了租赁收入,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该归如其中。

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红利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赢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非企业业主收入是指不受人雇佣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 5.三种核算方法的一致性

以上介绍的三种方法,核算的对象都是GDP,所以的出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核算同一GDP。但是在实际上,这三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一致。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以支出法为主要方法,即以支出法所核算的GDP为标准。如果按收入法和生产法核算出的结果与此不一致,就要通过误差调整项来进行调整,使之达到一致。

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无个相关总量指标的关系

1.NDP和GDP的关系 NDP=GDP-折旧 2.NI与NDP的关系 NI=NDP-企业间接税 3.PI与NI的关系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利和红利

4.DPI与PI的关系 DPI=PI-个人所得税

注:利息调整不包括在利息净额(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接待所产生的利息)之中的个人利息收入,例如政府的债券利息收入。

五、不同经济部门下的国民经济核算 1.两部门下的国民收入的核算

从支出的角度看,Y=C+I;从收入角度看,Y=C+S。根据收入法计算与支出法计算的GDP相等的原理,可得到两部门经济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为:

I≡S 值得注意的是,在; 的恒等式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来看的,就国民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是相等。而在以后西西宏观经济均衡时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均衡状态。

2.三部门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的核算

从支出角度看,Y=C+I+G;从收入角度看,Y=C+S+T(T为剔除了政府转移支出后的净税收收入)。根据收入法计算与支出法计算的GDP相等的原理,可得三部门经济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为:

I≡S+(T-G)

其中,S表示私人储蓄,(T-G)表示公共储蓄 3.四部门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核算

从支出角度看,Y=C+I+G+NX;从收入角度看,Y=C+S+T-NFP。根据收入法计算与支出法计算GDP相等的原理我们可以的出在四部门经济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为: I≡S+(T-G)+(-NFP-NX)

其中,T表示振幅净收入,S和(T-G)分别表示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NFP-NX)则表示国外储蓄,它是本国向国外的支付与从国外得到的收入之间的差额。

六、实行GDP指标的缺陷与矫正 1.现行GDP指标的缺陷

随着宏观经济 分析的进一步发展,先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GDP指标只核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因此闲暇增加给人们带来的福利改善难以在GDP指标中反映出来;二是国民收入统计中没有包括为通过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所以很难准确地反映一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指标数值往往是低估的;三是国民收入指标不能够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福利状况;五是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同类国民收入指标难以精确地进行比较,不能够准确地反映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2.GDP指标的矫正

鉴于GDP指标的上述缺陷,萨谬尔森等人提出了一个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经济净福利(NEW)。这个指标在原有GDP指标的基础上,加上闲暇的价值,非市场活动的价值,地下经济活动的产值,减去社会犯罪,环境破坏等。然尔这只是一种思路,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以实际运作的具体计算方法。

宏观经济学教案 2

总结宏观经济学2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定稿)

宏观经济学十日谈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2
《宏观经济学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