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阿古拉镇旅游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6.1)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7: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阿古拉镇文化旅游建设

情况的汇报材料

2011年5月31日

阿古拉镇是近代史上勇抗八国联军、喋血大沽口而威震海内外的一代名将——僧格林沁的家乡。位于通辽市东南60公里,距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镇70公里。双合尔旅游专线与国道304线相通,相距35公里。是以牧为主、农牧林相结合的纯蒙古族聚居区。全镇共辖17个嘎查、58个自然屯,共有4148户,16412人口。总土地面积15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3万亩;可利用草场80万亩;林地43万亩(其中:公益林32.3万亩);可开发自然水面有5万亩,全镇大小畜总头数达到72026头(只),其中:黄牛存栏30808头,实现了人均两头牛目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事业,文化资源初步得到利用,旅游业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发展建设情况

一是大力发展以双合尔山、白音查干湖、民歌演唱和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双合尔山方圆占地百余亩,山高近百米。山上有清朝雍正年间修建的舍利白塔,至今有270多年的历史,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几年来, 1

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旅游景点蒙古包群,修建旅游停车场一处、旅游厕所一处。修通了镇区通往双合尔山脚下的混凝土道路。同时对山脚下的白音查干湖进行了积极的保护,使白音查干湖稳定水面保持在5000亩左右。现在的白音查干湖夏天四周草木茂盛,成为天鹅的聚集地,从而使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抢拍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几年来的努力,阿古拉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蒙古族叙事民歌艺术之乡。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达那巴拉》、《僧格林沁》、《扎纳〃巴拉吉尼玛》等叙事民歌。从而使阿古拉镇涌现出了众多的民间艺人以及区内外著名的当代艺术家。达林嘎查于1953年成立的《达那巴拉》组合是内蒙古地区成立最早的嘎查村民间文艺组合。如今发展到50多个成员、有120平方米的排练场所。《达那巴拉》艺术协会的演员,以能歌善舞著名。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婚宴、酒席、专题演出和大型比赛当中。他们演唱的民歌以自然、清新、古朴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近几年在市、旗举办的民歌大赛中获团体一二等奖。协会创收收入达8万余元。

三是镇党委、政府从1993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17届以民歌比赛、赛马、摔跤等为主要内容的“双合尔楚古兰”。每届“双合尔楚古兰”,外来客人达5万人次,商贸交易额达50万元以上。2009年我们邀请专家和学者,组织召开了

2

“打造《达那巴拉》艺术品牌,促进阿古拉经济发展”研讨会,对提升阿古拉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双福寺复建指日可待。双合尔山脚下的双福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破坏,只有藏经阁等三座遗址得以保存下来。为了恢复双福寺原貌,经历届党委、政府领班子的积极努力,目前投资2.2亿元的双福寺复建工程已于2010年5月举行了奠基仪式,复建工作正式启动。建设期限为三年,双福寺复建后,将大大促进阿古拉旅游业的发展。

五是民间工艺品制作远近闻名。乌兰那仁嘎查蒙古族妇女七月制作的蒙古族服饰、蒙古靴子、烟袋、手提包、腰带,达林嘎查占巴老人制作的四胡等工艺品巧夺天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曾多次参加各种竞赛和展览。我们积极培养和扶持他们,在信贷、外出学习等方面大力支持。几年来,先后十多次组织制作观摩会,协调农信部门贷款5 万元。现在全镇已经涌现出了20余名蒙古族妇女走进制作民族工艺品制作行列。

六是组织民间艺人发掘民间文学素材,先后整理出好来宝、对口好来宝、胡仁乌力格尔、民间小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种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如:双合尔山传说、双合尔寺传说、著名喇嘛传说、萨满传说等等。

二、今后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思路

阿古拉镇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是祖先留给我们

3

的宝贵的遗产。我们要把这种文化优势发扬光大,并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多年来,阿古拉镇几届党委、政府积极协调争取,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景点建设、资源开发、完善服务设施等方面,还远远满足不了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为此,下一步我们要全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高质量复建双福寺。投资2.2亿元的双福寺复建目前已经奠基,各项施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在加强土建施工监督检查的同时,聘请了民族文化方面的学者、专家帮助我们搞好规划和设计,充分体现蒙古民族特色,力争使复建后的双福侍成为蒙古族群众的精神圣地。

二是发展特色演出业。阿古拉镇是远近闻名的民歌之乡,广为传唱的《达那巴拉》、《僧格林沁》、《扎纳〃巴拉吉尼玛》等叙事民歌中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要把它们改编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艺形式,通过演艺文化来吸引游客。因此要建立民间业余艺术团,排练传唱民歌《达那巴拉》、演唱好来宝、演义《达那巴拉》的故事,表演科尔沁婚礼风俗艺术。阿古拉镇的叙事民歌、胡仁乌力格尔、低音四胡已被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项目,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演义基地。

三是建立特色景点。要通过招商引资,多渠道发展旅游业。例如:通过建造高山缆车等方便游客,利用传说故事构

4

建祭祀仪式氛围,让游客参与到独具特色的礼仪活动。白音查干湖水与天鹅是自然构成的特色景点,要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旅游价值,给摄影爱好者提供优越的条件,建立近距离抓拍天鹅的房子或通道,并把他们拍摄的成果制成一个《鸟类摄影展》展现给广大游客朋友。借助茫茫的吉力图沙漠,建立沙滩旅游项目,在柔软的沙滩上漫步,坐着特制的沙滩旅游车,让游客感受到沙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美好的感觉。突出蒙古族风情特色,注重生态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僧格林沁亲王故里的历史渊博,逐步开发白兴吐嘎查公益林生态旅游项目,形成阿古拉至白兴吐旅游精品路线。实现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的有机结合。规划好“牧家乐”民俗风情旅游项目。

四是发展特色加工业。大力发展阿古拉镇的马具、服饰、刺绣等特色民俗文化手工艺品制作业。并争取在首都北京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展览,提高阿古拉镇的知名度。同时通过举办民族饮食、婚礼等民俗文化节,让游客参与到民俗仪式活动中,零距离的接触科尔沁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氛围。

五是继续办好“双合尔楚古兰”。通过聘请专家、学者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弘扬民俗文化,把一年一度的《双和尔楚古兰》办成全区、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文化娱乐圣会。不断提高阿古拉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阿古拉镇隆重举行“双福寺”复建工程奠基仪式

阿古拉镇政府 白海峰 2010年5月16日

5月15日上午,原“双福寺”遗址前,人们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喜气洋洋,阿古拉镇“双福寺”复建工程奠基仪式在这里举行。旗人民政府旗长李艳荣、旗人民政府副旗长韩涛、特布沁,国土、城建、民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特邀嘉宾及阿古拉镇各界群众1000多人参加了奠基仪式。

上午9时,“双福寺”复建工程奠基仪式,在场的人们的一阵祝福声中正式开始了,奠基仪式由旗民委主任布仁吉力根同志主持,在仪式上,旗人民政府旗长李艳荣同志向参加奠基仪式的人们致辞。镇党委书记作重要讲话。

双福寺始建于清康熙19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先后修建庙宇350多间,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喇嘛教寺庙建筑群,是科左后旗第一喇嘛寺庙。双福寺在香火鼎盛时期曾有喇嘛1300多名,除格根*以外,曾有4位转世*延续,极为显灵。招引了远近周边吉林、辽宁、黑龙江、呼盟、锡盟、赤峰等十多个省区的数万名善男信女远来观瞻膜拜,参加庙会。在文化革命期间,双福寺曾经遭到破坏。为了恢复双福寺的原貌,给子孙后代留下文化遗产,历届镇党委政府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复建双福寺的美梦已实现了。自该工程项目申请筹备过程当中,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热情、虔诚的参与,他们积极为工

6

程建设建言、出力。阿古拉镇是自治区文化厅命名的蒙古族叙事民歌之乡,也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乡,通辽市重点建设的旅游名镇。复建双福寺,将有利于推动阿古拉镇旅游文化事业和我旗佛教文化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提高阿古拉的知名度,打造优秀的民俗文化品牌。

复建工程总投资达到2.2亿元。

阿尔拉经验交流

班级文化建设简介6.1

《达古拉》教案

达古拉教案

镇旅游发展调查汇报

新阿瓦尔古丽

阿孜古丽事迹

阿衣古力103班

阿提古丽——工作总结

唐古拉水晶中队

关于阿古拉镇旅游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6.1)
《关于阿古拉镇旅游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6.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