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入职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7: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入职工作报告

尊敬的经理、主管:

您们好!

首先感谢你们给予我一个加盟利康顺工作的机会!也为自己能成为公司的一员而倍感荣幸!在此,我衷心地祝愿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事业辉煌腾达!也诚挚地祝愿你们一生幸福安康!对于公司给予我的这个工作平台,我一定会珍惜,也非常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谢谢公司,谢谢你们!

我于4月17日正式上班,至今已有一个月的时间,在经理、主管以及现场生产、品管、技术等诸多同事的帮助与引导下,我学习了解了如下知识:

1)在杨主管的引导下认识了相关部门同事,并对硅胶线车间布局、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了解了公司Harne部门的组织架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产品。

2)学习了硅胶线SP506

5、AR64

54、IU4669等产品的每道加工工序以及作业流程,掌握焊接、试电、成型和镀膜等工艺流程及品质重点;

3)参与了AR64

54、SP6419样品客户投诉的检讨会议,学习了如何调查问题的发生,原因的分析,模拟不良问题的验证以及如何预防和改善问题等,对客诉的处理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4)每周五参与了硅胶线的周会,对硅胶线存在的一些生产、品质和技术问题以及需改善的事项有了进一步的熟悉。

5)就这段时间我所了解的知识中存在的疑难点及品质状况每天做了笔记,一些品质、工艺问题请教了杨主管和陶益等,一些改善建议与吴主管、刘伟进行了交流。

我学习的过程非常顺利,借此机会深深地感谢在我刚入职就帮助过我的经理、主管、主管、以及现场生产、品管、技术等多位同事,谢谢你们!

通过一个月较为细致的学习了解,我发现目前硅胶线相关部门存在以下需改善的地方:

1、员工操作不熟练:PE工程对每款产品的生产工艺以及如何作业有制定SOP(作业标准),但基层作业员对SOP要求不熟悉,未严格按SOP要求作业,尤其是新进员工基于SOP的培训工作尚不完善。

2、全员品质意识不强:生产线从拉长到作业员品质意识不强,尤其是拉长在急着出货赶产量的情况下,重视产量而忽略品质的一些做法直接影响到基层作业员品质意识的提高。

3、品管巡检力度不够:品质检验员在员工操作规范上、工艺流程上、产品检验标准上的巡检力度不够,发现问题虽能有效地反馈,但反馈也得不到一线部门应有的重视和有效解决,从而未能起到生产的品质促进作用。

4、流程卡作用未显现:每款产品都设有流程卡,并有生产、品管签名,但仍有部分员工未及时填写或只是走形式一样签名,未真正起到对自己所做产品进行自检、互检负责任式的签名。

5、品质异常重视度不够:现场发现重大品质异常,主导部门未及时召集生产、品管、PE、技术等相关部门做检讨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及时改善直至问题的关闭,现有方式是由品质部开出“品质异常联络单”给到责任部门,但责任部门未足够重视。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过往的一些工作经验,初步拟定以下一些改善措施及一些建议:

1、基层操作不熟练:

(1)建议每款新产品得到客户承认开始试产前,召开新产品试产会,由研发、PE主导,要求生产、品管、技术、维修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将该款产品的生产工艺,作业标准指导书(SOP),以及客户要求等着重注意事项和作业要领做相关培训与指导,需准备的资料有作业标准和产品流程图及生产工艺图纸等。

(2)生产部门主管、拉长在培训完后,试产前对作业员进行每个工序作业标准的培训,让每个工站的员工熟悉操作标准后再开始生产才能更有利于确保产品的生产品质。

(3)品管部门在得到研发、PE部门制定的产品流程图及生产工艺、SOP等资料后针对各工序制定检验标准(QC工程图),并培训品管检验员熟悉检验标准并按此标准检验。

2、品质意识不强加强培训及建制:

生产管理的五大目标QCDSM,品质是放在首位,所以生产也需加强品质意识,我们提倡的是全员参与。品检员、焊接、测试、成型等岗位均为线材制造业的核心重要岗位,这些岗位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含量,也是品质异常问题频发的岗位,因此,对这些岗位的相应培训就尤为重要了,建议公司建立较为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培训可分为岗前、岗中、岗后培训,无论是新人入职亦或是新岗位的调入,均应在上岗前接受相应岗位的系统培训,熟练掌握该岗位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品质注意重点及自检互检内容,并对该岗位相应的延伸知识一并了解,比如焊接岗位除了培训焊接技能、自主检查内容外,还应对所用的锡丝、锡油等一并了解,这样在工作中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培训完毕后应接受相应的理论与实操考核,合格后方能领取上岗证上岗作业;在工作过程中,生产管理者及品质巡查人员应对作业员的操作过程进行不定时检查,对于出现的异常问题随时做出纠正及培训,此为岗中培训;岗后的培训主要以员工互动的形式展开,可召集同一岗位的多位员工进行操作心得交流、探讨,安排熟练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言传身教、工作经验分享等,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当然,较为系统的培训工作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及良好的岗位晋升渠道(比如初级焊接手、中级焊接手、高级焊接手),要做到培训有教材、考试有试卷、实操有场地、晋升有渠道,这样也就不担心作业员和品管的品质意识得不到提高了!

3、品管巡检力度不够与改善提案激励制度:

针对品管员的检验巡查力度不够及产线品质改善不彻底等现象,品管部要求IPQC严格对每个工序做首检、巡检记录,并真实记录检验结果、数量,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每天就相关检验报表及时交至品质主管进行统计,分析和追溯。

建议公司建立“改善提案激励制度”,即公司号召生产、技术、品管等部门的所有人员就产品的效率提升、品质提高、成本降低、管理规范化等方面积极发现问题、勇跃提出问题、并制定改善问题的措施,比如PE、品管发现产线员工操作技能不高及品质观念不强的现象,那么他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个改善课题,拟制出“抽背作业指导书”的改善措施,即制定一个作业指导书的抽背制度,每天对生产线的作业员进行抽背活动,试想作业指导书都不能正确理解并背诵出,该作业员的实际操作必然与指导书有所出入,那么品质又怎能保证呢?这样严格执行一段时间下来,员工的操作技能必定会提高一个层面,如此,公司根据提案改善所带来的实际成效或为公司带来的实际效益,按一定比例给予该改善者物资的奖励。可以想像,激励制度的制定与推行,相关部门的绝大多数同事都会去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了,定会给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4、流程卡的落实及完善:

产品流程卡是用来记录一个批次的产品在生产中的各个加工工序的详细情况及相对应作业员,使用流程卡进行生产过程管理,可确保质量的可追溯性,并加强生产过程可控性,保证交期,还能简化生产交接环节。

1)每批产品对应一批流程卡,记录生产日期、客户料号、订单号、流程卡流水号(按顺序编号),作业员生产每个工序进行自检、互检签名记录,由拉长、品管进行监督确认。跟踪和统计每批产品的完成程度以及直通率。如5/18日剪线100条,则生产日期记录为5/18,流水号为0518001-0518100。

2)针对品质不良和返工作业的产品需在流程卡上详细记录异常情况并由拉长、品管确认签名,以返工品处理,相应信息在返工流程卡上如实记录,而不由作业员自行判断处理。

5、品质异常事项追踪、业绩考核制度:

目前硅胶线现场发现品质异常及客诉时,是由品质部开出“品质异常联络单”给到责任部门,但责任部门未足够重视,甚至出现一些同事进行责任推诿的现象,或是同样的问题屡屡发生,品质问题总是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及预防。针对此问题,本人建议各部门均制立事项追踪制度及业绩考核制度。

1) 事项追踪制度:当重大品质异常发生或工艺流程变更时,相关部门应以会议的形式展开原因分析、制定临时对策、长期改善对策,并将改善时间期限、责任人及监督人等一并以会议记录的形式打印成表格,会后分发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监督人对会议形成的决议负有追踪、监督权,各部门必须按相应时间期限执行会议决议,至下次专题会议召开时再关闭问题,对于不能关闭的问题必须追踪直至关闭,如此,产品的品质将持续得到提升与改善。

2) 业绩考核制度:各部门、各岗位均应建立自己的核心业绩目标值,比如品管部的“来料检验合格率大于98%”,生产部的“制程直通率大于97%”等,每个部门都有目标项,都有考核值,公司对部门的目标值达成情况进行月度考核,完成优秀的部门应给予考核工资的奖励,反之,未达成目标就要受到相应的考核工资的惩处了,同样,每个部门对下属每个岗位都应将公司目标分解细化,让每个人的目标值均量化,均可考核,如此下来,良性的工作激励效果就出来了,个人或部门均凭业绩立足于公司,为公司的发展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俗语说:人只能在压力下成长,而在放任自由中只会惰落!

以上,就是我入职一个月来的一些想法及建议,品质不是检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也是全面管理的结果;更是最终形成标准、规范后甚至于是习惯出来的。至于品质工程范畴内的工作,主要是产线品质异常的分析、预防、检验标准的制定及客诉的处理及保证,具体的工作当以实际工作开展为主,随着学习了解的加深、具体工作任务下达及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我想我会在检验的标准化、品质分析预防、客诉处理等方面做到业有所成。

因入职不久,了解及学习的程度不够,因此想法及建议或许有些肤浅,敬请见谅!恳请屈经理、杨主管对我工作的支持,我是一个热心工作的人!谢谢!

XX/品管部

2012-5-19

入职工作报告

入职工作报告

电子厂入职工作报告

入职第一周工作报告

入职工作报告(材料)

新入职员工工作报告

新入职员工工作报告

公司职员入职一年工作报告

入职第一月工作报告1

入职

入职工作报告
《入职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