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布依族节日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0-03-03 19:18: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布依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民族节日是民族习俗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不同的人们共同体在生存繁衍中继承和流传下来的文化现象,它直接反映该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历史传统和心理素质。

布依族民族节日文化是指布依族所创造的在特定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特质的复合体,包括布依族的实物、信仰心理、价值观念、民族性格、思维方式、风尚习俗、伦理道德艺术等。它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布依族特色的文化,综合反映了布依族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交往和共同心理,是布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的节日,文化内涵丰富,教育面广。例如安龙县的“赶毛杉树节”,纪念在剪除恶人乃支的战斗中不幸阵亡的三名汉族将领。传说后人在三位将军的坟前栽了三棵杉树,仅几个月就成长为几人合抱的大树。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三月三”或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附近几县和广西等地成千上万的青年人成群结队,穿着盛装,弹着月琴,互相对歌玩乐,表示纪念。“赶干洞”和“赶查白”是纪念传说中的两对情人与封建礼教和地方恶势力作斗争,后人对他们的坚贞和勇敢表示崇敬和怀念。其他一些节日虽然带有祭祀禳灾祁福的内容,但主题都在订立乡规民约,保护生产和村寨平安,并预祝丰收等。其精神实质是让人们重视生产,严防偷盗,抵御外侮,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中华各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布依族的民族节日和各种集会,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之中就有80多次,而且因为居住地域不同和自然环境有别,这些节日的名称、内容、时间也不一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即使是较为统一的重大节日,如“年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各地的过法也各具特色。

总之,布依族的节日内容,体现出布依族人民的精神和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也是构建布依族地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基础。

三、布依族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

布依族节日的起源与农耕、祭祀密切关联。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布依族传统节日最初是先民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祈求人畜兴旺,渴求平安吉祥。节日有利安排生产和生活活动。现在,布依族的节日除了满足生存、安全、教育、娱乐等需求外,还有文化、经济、政治等多重社会功能。

(一)增强布依族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文化身份

布依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布依族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注重亲情、爱情、人伦关系,尊重自然。在布依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布依族凝聚力不可或缺的载体。“民族的凝聚力产生于构成该民族的所有群体和个人对该民族的集体认同,而这种认同不是靠外在力量强迫维持的,而是通过这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实现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民族文化特质的集体记忆”。[ 1 ]社会学观点认为,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这叫文化的整合功能。

布依族同胞通过共同的节日礼俗,培养、强化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体系,并世代沿袭,节日加强布依族内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一方水土养育—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种文化。在民族与文化的关系上,从民族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一种民族现象,民族是靠文化来维系、维持的人们共同体。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的皮肤颜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得多。地域、疆界只能划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 2 ] P75因此,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主要是通过该民族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布依族节日文化本身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布依族节日文化是布依族民族身份识别的象征之一,也是一个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

(二)传承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历史上布依族没有统一的民族文字,布依族民族文化绝大部分是通过节日风俗,口传心授达到心领神会并世代相传。节日成为布依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布依族节日礼俗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布依族的传统习俗中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东西很多。其中,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和诚实信用、尊老爱幼的习俗最值得推崇。在布依族的节日活动中,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团结互助的义务,对客人都很热情。过节期间,无论是熟人还是素不相识的客人,凡是来到布依村寨,都受到布依群众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家里人以客人的到来感到体面和光彩。如果是春节期间,主人会先用甜酒煮“耳块粑”招待客人,若是夏季就先用糯米甜酒招待客人,然后才用鸡、鸭、腊肉、野兽肉、香菇、木耳、酸笋、辣椒等做出丰盛的佳肴作为正餐招待客人。吃饭时生怕客人客气吃不饱,主人还要劝饭。

在布依族地区,青年与长辈、客人说话时,口气谦和。提到自己时不讲“我”字,而是说自己的小名(奶名)或用“伊”(小人之意)、“偎”(奴人之意) ;小辈称长辈不直接称名字,而是称“亚公”、“亚奶”、“爷爷”、“姆”;长辈称小辈也不直接呼其名,而是称“卜某”(第一个孩子奶名的父亲)、“乜某”(第一个孩子奶名的母亲) 。布依族认为,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是不礼貌的,是对别人的不尊重。长辈和客人进家,全家人都要主动让座;与长辈和客人吃饭时,要让长辈和客人坐上方,自己坐下方;路途中遇见老人和客人时,要主动招呼对方,并让对方先走;青年遇见孤寡老人和妇女小孩过河,要立即上前帮助挑东西,拉手抚肩渡过;骑马路过村寨或碰上老人、客人,要立即下鞍牵马,点头致意,俗称“下马礼”。

继承和发扬光大布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发展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和创新民族精神文化,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人刚出生时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在人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演变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文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即人的社会化。社会化被看作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每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中,文化塑造民族的人格,使他逐渐

社会化。布依族节日在传承民文化的同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民族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所以,布依族节日有利培育布依族特殊的民族精神。

(三)推动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

布依族是历史悠久的农耕民族,在经济上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状态。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逐渐冲垮自给自足的经济,节日的内容逐渐丰富了,增加了物资交流等内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大提高,各地的民族节日在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下,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各地区都以民族节日活动为载体,大力扩展旅游业,发展特色经济。最近十多年,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为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所重视,纷纷以“节日搭台,经济唱戏”为契机,快速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成为当地发展经济、宣传民族经济、文化的平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布依族人民依山傍水居住,分布区域辽阔。布依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突出,民族工艺产品、土特产品、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有待开发。由于历史原因,布依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滞后,亟待引进外资帮助发展。而文化不仅发挥着保持民族传统的作用,还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节日经济已经初见端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现在,布依族节日活动这一载体正好派上用场。当然,布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能单靠开展节日活动,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与配合,然而它毕竟是目前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因此,必须抓紧抓好。布依族的节日活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只要加强引导、积极宣传、丰富内容,使古老的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命力,就能为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做出成绩。

(四) 构建和谐的布依族社会

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存在和谐理念的价值取向。和谐理念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内心三个层面的和谐。布依族节日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的特点,布依族一年之中盛大的节日很多是在收割之后或农闲时期进行的。遵循自然规律,根据自然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和生产的节律而确定的。如“三月三”,人们开始劳动,开始到山上、地里去从事种植业,所以这时祭祀山神、社神,祈求山神,地神赋予人们更多的食物,祈求人们的生产、生活顺利进行。“六月六”生产告一段落,庄稼种下去了。各种植物长起来了,崇拜山神,社神是祈求它保护庄稼丰收,不受灾害。布依族过年以前是十月或十一月,这时一年生产结束了,所以崇拜的内容很多,也很隆重。人们有时间制作香肠、腊肉、血豆腐、核把、酒等多种食品,祭祀祖先、山神、社神等。另一方面粮食收进家了,这是各种自然力给予人们的恩赐,是因为各种神灵的保护而获得丰收的,所以,要先祭祀各种神灵,一来对这些神灵表示感谢,二来祈求它们保佑来年的生产顺利,不受影响,人丁兴旺。这些节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体现。当然,天人合一思想除了人与自然协调外,还体现人应该效法天德,向自然学习。与天合德,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理想。

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高度重视群体的和谐与统一。布依族民间盛行祖先崇拜,每年“三月三”、“过年”祭祀祖先,有时以集体形式进行的。强调群体协调的精神,对于布依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对于增强布依族社会群体的稳定性,维护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的布依族社会,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重大作用。

总之,“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积极因素和社会功能给予支持,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对一些有碍进步的东西,也需作必要的改造。只有这样,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民族节日活动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经济社会和文化政治功能。

参考文献:

[1]《布依族简史》编写组.布依族简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

[2]黄义仁,韦廉舟编撰.布依族民俗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布依族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俗文化浅谈

文化内涵

挖掘节日内涵,给孩子留份文化记忆

大学文化内涵

设计文化内涵

地税文化内涵

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内涵

房地产文化内涵

布依族节日文化内涵
《布依族节日文化内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