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乡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9: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家乡文化建设 我的家乡是行唐县,行唐县,简称行。行唐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属太行山浅山区,东临华北平原,隔大沙河与保定市曲阳县相望,西依太行山脉,与灵寿县交界,南望省会,与正定县、新乐市毗邻,北顾京津,与保定市阜平县接壤。

行唐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县文化底蕴深厚,有“千年古县”,有“孝义之县”,又有“枣乡文化”,“两红一白”包括红枣、红薯、乳业。

千年古县

行唐县域历史源远流长,据史志记载:“初,帝尧封于唐,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南行历其地,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2009年被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在行唐县城南,玉城公园旁边,有一巨石,上书“千年古县”,成为行唐县新的标志性建筑。 孝义之县

行唐自古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丰厚的人文底蕴,绵长的文化传统,崇文的社会风尚,不仅孕育了许由、郄谷、李左车等历史文化名人,也造就了秦征、周喜俊等一批又一批文学艺术名家。如今涌现出割肝救公爹的好儿媳、“全国道德模范”张建霞,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刘兰英、闫文弢等先进典型,在全县掀起了尊老敬贤的热潮。

枣乡文化

行唐县红枣的栽植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红枣栽植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行唐红枣不仅栽植历史悠久,而且面积广阔。史志载:“(行唐县)自龙泉关(今山西五台、河北阜平县界岭)以往其境,北接灵丘,西接五台。抵行唐三百余里。”红枣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区丘陵,现栽植面积60万亩,常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超5亿元,其规模、产量在全省、全国列居首位。行唐红枣品质优良,“恒阳(行唐县曾用名)大枣,聚伞花序,生于叶腋,花小黄色,核果硕大,长圆,嫩呈黄绿,成熟紫红”(元·柳贯《打枣谱》)。历代官员都把它作为进贡佳品,鲜干两食风味独特,又有“御枣”美名。1990年1月,在全国名优特农副产品展销会上,行唐红枣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在同类展品中名列前茅;1991年12月,在国际新食品展交会上行唐红枣独领风骚,被授于“鹏城杯”金奖;1999年9月,在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行唐红枣荣获“99世博会”金奖;2000年9月,在全国红枣交易会上行唐大枣获金奖、墩子枣和玉城脆枣获银奖。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行唐大枣之乡”和“中国优质大枣产业基地”。2010年10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红枣文化之乡”,挂牌成立全国唯一的“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 两红一白之红薯乳业

红薯,中部丘陵区的城寨、上方、玉亭、翟营、北河等乡镇的自然条件,适合红薯种植。到2006年,全县种植红薯13万亩,年产量25万吨。

到2006年底,奶牛存栏达到11.2万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县,建有现代化规模养殖小区54个,挤奶厅154个,80%以上的奶牛实现了机械化挤奶,日产鲜奶800吨,奶牛存栏、人均鲜奶占有量连续8年占全省第一。

如何在文化底蕴深厚而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突破发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响亮提出并实施“文化兴县”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

如何推广建设行唐文化?我们县为此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从2008年开始,着眼提高干群素质,从孝德这一传统文化抓起,相继开展了以孝义文化为主题的感动行唐“十大孝子”、“十大慈母”、“十大恩父”评选活动。打造“孝义之县”、以传统道德建设推动生态行唐全

面和谐发展,在行唐大张旗鼓地推进。开展全民读书,营造文化氛围。我们把“强素质、重品行”作为全民读书活动的主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多读书、读好书,开办“星期天党校”,推行“每周一晚党政学习日”制度,创建学习型机关,组织读书征文、书香之家评选等系列活动。建成县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在全县搭建了以县宣传文化活动中心——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载体的全民读书平台,为“文化兴县”营造了浓厚氛围。

我们要把文化与经济结合,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转化为“产业”,孕育出“产业文化”。行唐谷子种植有上千年历史,尤其是龙兴庄附近种植的谷子,经过了国家农业部检测,营养价值很高,但是一直处于农民自家散种状态。红枣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大,红枣更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在全国同类展品中多次获得金奖,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行唐大枣之乡”和“中国优质大枣产业基地”,由枣树衍生的乡风民俗丰富多彩。如何依托红枣、小米种植,研究、思考、提炼行唐的“产业文化”,让文化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内核。为此,我们成立了产业文化协会,深挖龙兴庄当地谷子小米的品牌价值,根据1706年康熙皇帝驾幸龙兴庄、敕封“贡米”的历史传说,将当地产的小米命名为“龙兴贡米”,同时根据历史传说,专门设计产品包装,用‘帝王口福’作为产品名片, 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建立起‘龙兴贡米’产销一条龙,以此打开了销路。如今“龙兴贡米”畅销河北、北京、辽宁、山东等十多个省市,并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成为行唐的一大特产。“龙兴贡米”种植也已经由当初700多亩发展到超过6000亩,种植范围已辐射周边(包括曲阳境内)32个村300多户农民,全年产销量达40万公斤,不仅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农民增收。2009年9月,首届中国行唐红枣文化节开幕,枣乡书画摄影展、金秋枣乡行采风、红枣文化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打响了“红枣文化”的品牌,为与红枣有关的种植、生产、加工、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0年5月7日,中宣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行唐县“中国红枣文化之乡”,并被批准成立全国首家“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并举办授牌仪式,为服务红枣产业、壮大红枣产业奠定了基础。

行唐县采用新技术生产淀粉、粉丝、粉条等产品。年加工鲜薯80万吨,是华北最大的粉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年产红薯淀粉16万吨,粉条、粉丝、红薯脯3万吨,建有红薯出口专业市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红薯出口集散地,红薯文化推动了经济发展。

行唐县的奶业在行唐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奶业总产值达6亿元,上缴税收占工业总税收的30%。2002年建成投产的万吨奶啤生产项目,添补了我国该项空白,2003年行唐双鹿乳品加工企业与蒙牛集团联营组建的阿牛乳业,成为名牌挂靠战略的又一成功范例,与旺旺集团的成功合作为行唐奶牛养殖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乳品加工业将在行唐工业中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成为行唐经济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虽然在经受了三鹿三聚氰胺的打击,但行唐乳业依然不会败倒,它依旧推动经济发展。

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了行唐从新石器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入地挖掘行唐历史文化,以千年古县为契机,保护好、经营好行唐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更多有识之士关注行唐,让行唐灿烂的千年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以此加强对外交流,提高社会各界对行唐的认知,架起招商引资的经济文化桥梁,让文明、和谐、繁荣、昌盛的新行唐展现于世人面前。

我认为文化兴县应该靠全体人民的努力,不是管靠政府说就行的,群众不了解就没人跟着去实施了,这样就会影响整个战略的发展和实施。正因为如此,行唐政府已经在多加宣传,和全体行唐人民一起共同努力,使行唐富裕起来。文化兴县不应当只是一句口号,它应该成为行唐人民生活生产的目标,必须人人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人们才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实现文化兴县的重要内涵。

家乡文化建设

家乡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家乡文化建设
《家乡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