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概论文——就业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9:14: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岛农业大学

毛概结课论文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XU吕蕾

2011/5/4

毛概结课论文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所学知识与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将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联系起来,探讨了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并根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含义、特点和形式的阐述并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概述。

第二部分从社会经济环境、传统政府职能、高等教育质量、用人单位理念和大学生就业观念五个方面来分析造成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第三部分中,结合时代特点和对第二部分中提到的成因提出了部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因分析;对策建议

引言: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学习了它的精髓。让我们从根本上对它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

从这学期的学习中,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学这门课没有什么,但我知道,建设社会主义,首先我们的思想就必须纯洁,思想必须先进,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那么我们的思想好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学习的这么课程让我们的思想有了一个更深入的提高,也提高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对各种事物的认知,提高了我对社会的关注度。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整个社会中最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排头兵、主力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是否可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我想结合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这也是大多数大学生所关心的、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本学期所学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来展示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看法认识。

正文:

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

1国家政策形势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国家在教育就业方面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大学生就业的特点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的富有创造力的积极的群体。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的就业特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就有别于其他劳动者的就业,本身就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毕业意味着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人力资源层次普遍较高,从而具有知识性、开拓性等优秀人才的特性。而且,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一般来说,高校毕业生是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处于心理转型时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社会阅历较浅,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中的现象。

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较大。就业情况要受到社会经济环境与政治制度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大学生就业制定的具体就业政策、失业保障政策等,对其就业更是起着直接的、关键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某些具体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导向性、调控性和约束性的作用。

当前许多大学生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新形势感到无所适从,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急躁、自卑、迷茫、消极、认知障碍等不良心理。有的毕业生因为就业难的精神压力过大,在面临择业时,压抑感、焦虑感等就更显得表层化、激烈化,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既然是知识性群体,必然对职业岗位的选择层次较高。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综合素质较高,处于社会人力资源的较高层次。因此对职业和工作岗位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往往要求占有待遇好、工作条件优越、晋升机会多、具备一定专门 技能的职位、岗位。大学毕业生一般处于“高”的劳动力市场当中,容易倾向于选择“高端”劳动力市场,很难接受“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

二、新时期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社会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制约大学生就业,国家在就业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资源,但是,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远远跟不上毕业生的增长数量。归结起来还是发展问题。 2.政府反方面。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趋白热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公平和不诚信现象。例如,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非常普遍,我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倡导公平就业,但是仍然缺少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来消除这种歧视现象。另一方面,我国政府职能部门近年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比如,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这些人在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参加“大学生就业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两年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落实不到位或变相更改的现象。 3.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相对陈旧,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无法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学生的“数量”上去了、“质量”下来了。突出的表现在部分高校在扩展过程中受利益的驱动只考虑本校已有的学科专业基础,而不考虑市场的需求,不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盲目扩招,导致一些本来市场需求就不高的专业人才源源不断的涌入高校市场,造成人才的浪费。

如前几年信息、会计、国际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最抢手,而近年这些专人的人才需求量却大幅减少。但由于高校教育的滞后性,这几个专业却一直是高校招生中的主要方面,造成了当前以及未来几年这几个专业的大学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一些工科和理科专业由于缺乏基本实验条件而无法进行扩招专业人才紧俏。 最快捷的空间看见了4.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方面。

就业歧视阻碍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歧视,性别、年龄、身高、户籍、专业、就读学校都有可能成为歧视因素,甚至血型、姓氏都可能遭遇歧视。

性别歧视不仅在一般劳动力市场上存在,近几年更是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障碍。在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上,经常可以看到“男性优先”,甚至“仅限男性”的字眼,有些用人单位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在招聘过程中却向女性求职者“亮红灯”。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就业的公平性。 不良社会风气也会影响正常的就业秩序,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传统的“关系”、“人情”思想仍然很重,这也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

用人单位过分注重工作经验,而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最缺乏的就是实践经验,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毕业前的实习,但时间和深度往往达不到其专业实践的要求。所以毕业生需要经过一到两年的实践工作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才华和潜能。用人单位以工作经验为借口将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拒之门外

5.就业难的学生个人原因 就业观念的偏差,择业期望值过高。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扩招大学生已经由“社会精英、天之骄子”变成“大众化的劳动力,绝大部分大学生、学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还没有接受大学生这一地位的转变,心里总存在巨大的优越性,希望能找到“体面”的工作。

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失利的原因在于,综合素质不高缺少社会交际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受高等教育和自身努力的双重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只注重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把眼光放在考试成绩上,而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用人单位却恰恰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社会政府方面。

1.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要发展经济、调整政策、加强监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政府要继续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来,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同时鼓励和帮助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制订就业鼓励政策,确保严格落实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很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西部或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这些岗位的待遇和环境存在疑虑。当然,农村、西部和非公有制部门的待遇和环境与大城市和公有制部门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关优惠措施,鼓励毕业生到这些地区和部门就业。

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

针对毕业生就业时,暴漏出来的某些用人单位的非法用工现象我国政府应当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大学生就业法、人才保护法、最低工资法、反歧视法等,以消除就业市场中出现的不合法行为,确保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重权益。

4.建立实习基地

从现在很多就业市场的招聘信息来看绝大部分单位更青睐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直接上岗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应该给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不是简单的短期的实习。由此来看,建立实习基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高等学校要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和专业的设置高等学校要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育人为本。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经济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因地制宜的调整其学科和专业的设置。

(三)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价值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服从祖国的需要。

当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由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和个别大城市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在经济科教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以上这些地区,然而这些地区却急需大学生的加入。同时到这些欠发达的地区工作发挥空间大、政策支持力度大,也很容易体现成绩。所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些落后地区却是大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自由的舞台,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大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勇于到这些地区、行业去发展。

2、转变“精英”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有精英化转为大众化,所以根据就业形式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是摆在大学生自身面前的重要难题。大学毕业生应该抱着继续学习积累经验的心态积极就业,“先就业、再择业”。

3、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价值,以求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身的专业价值。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论多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能力素质这个“桥梁”来发挥。因此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利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参加社会实践,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5、学习掌握基本应聘技巧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足,造成部分大学生交际、表达能力较弱,在应聘中发挥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针对这一点,大学生应该在在校期间就计划地为就业做准备,掌握必要的择业技巧。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收集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而不是在学校里等待机会,要走出校门,主动出击。另外,要根据应聘的岗位和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简历,而不能随波逐流,千篇1律。面试时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回答问题的技巧,诚恳积极的回复考官的问题。

结语: 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实现就业,是国家的长期战略目标,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讲政治、顾大局的重要体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思想,能够很好的解决我国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弄虚作假,切实解决着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境,保障大学生的利益。

大学生自己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就业,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伦志国.《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刘清亮.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时代文学

赵立卫.非人力资本积累追求:大学生就业难的新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就业问题
《毛概论文——就业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