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邓小平生平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5: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院:电气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郭斯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一)文前提要:

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开始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讨,形成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讨是“始于毛、成于邓。”。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的致辞中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较全面地概括。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用这一理论(当时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部分引自51.com)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直接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几次受到打压,使邓小平充分认识到党在基本路线上的左倾错误。加之*期间农工生涯,基层的指导,真正让邓小平意识到如何建设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的人生历练,成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正文:

所谓“一切造诣源于生活”,固则邓小平等辉煌自然与他前期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灾难”才画上句号。这便是邓小平的第一次“落起”。期间,邓小平的妻子金维映也和他离了婚。无疑,这一次,邓小平的人生跌到了谷底,但在风雨中飘零的选择也促成了他坚持真理,敢作敢为的革命作风,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一主观条件。

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而历史告诉我们,邓小平„三落三起‟,„落‟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恰这一切的一切,成为其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利剑。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科学结晶,开始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讨,形成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讨。这一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左”的错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的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邓小平领导党从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推向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其次邓小平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新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中心课题。邓小平作出了和平与发展已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折点。经过这次会议,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作了初步的理论上的概括,提出了这条正确道路的主要的理论要点。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较全面地概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把这一理论概括为十二个基本观点。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以当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同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基础,对邓小平理论从九个主要方面作了更为全面的阐述;并提出要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以及中国跨世纪的目标、纲领等作了深入论述,从多方面进一步深化了邓小平理论。

至此,邓小平理论在这样的时代特征下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最终这一集中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所形成的独特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成为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不仅体现在他本人的著作、文章和讲话中,而且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基本思想观点所制定的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实际上也都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次,邓小平理论本身也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它必然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而发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因为邓小平理论本身就来自于党和人民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邓小平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如此,邓小平理论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实行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我国近20年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于我国在新世纪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具体又可归结为:

一、它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探索达到成熟的标志。 “理论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党的这一理论成果是付出了极为巨大的代价才获得的。邓小平理论关于经济建设为中心,关于“三个有利于”,关于生产力标准,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科教兴国等一系列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正确道路,标志着中共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达到了成熟,趋向于完善,开始了平稳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二、它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上成长道路上达到成熟的标志。

“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历史的沉淀;是对党几十年奋斗征战经验教训的反思和升华。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三、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旗帜,标志着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成熟。因为,“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14。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个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熟的理论思维,我们的党就有了方向,我们的人民就有了目标,我们的事业就有了胜利的保证。

四、邓小平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彻底否定了唯上唯书唯形式主义而不唯实的学风。

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在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谈到学风,建党以来是第一次。此后,《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又专题系统、全面、深人地强调了学风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也一再、反复、深刻地论述了端正学风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学风问题的地位。

(以下两点部分引自吉彦波-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深远意义)

五、邓小平理论对于传统文化、民族特性的改造与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落后了,落后说明丁有缺点有差距有毛病,用时髦的语言说,是有劣根性在作怪。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奴性、依赖性、救世主意识、“大救星”情结、青天观念。自己不想主宰自己的命运,总想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安排;总想有一个青天大老爷指引方向、掌握航线、主持公道,为自己谋幸福。殊不知,这样的青天救星太少了,独夫民贼倒是太多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同样不会掉救星。千百年来,期待好皇帝、大救星、青天良吏、包公海瑞的中国老百姓,却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命门交给了贪官污吏,窃国大盗,使自己一次次陷入悲惨境地,也使国家一次次遭受巨大劫难,民族一次次面临灭顶之灾。因此才需要制约,需要教育,需要惩罚。

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的理论。它唤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民族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开拓意识。

六、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国际共运的新时代。

邓小平通过对国际共运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思,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明确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由此,“任何国家的革命道路问题,都要由本国的共产党人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别国的人对情况不熟悉,指手划脚,是要犯错误的”。

由于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中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对国际共运采取了这样的态度和立场,这种带头作用、示范作用,为国际共运空前低潮之后的大恢复、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际共运必将出现百花齐放、各呈异彩、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新局面。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实践社会主义”31的国际共运新时代。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深远意义将带领我们是走向新世纪的起跑线。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候,在这开拓奋进的年代,回顾百余年来,特别是近五十年来,近二十年来中华民族的顽强抗争史,得失成败史;联想昨天克里姆林宫红星的殒落、布加勒斯特枪声的骤起,今日俄罗斯的无奈、科索沃的悲剧,我们怎能不倍感邓小平和他的理论、他的贡献对中华民族的可贵,怎能不思潮翻卷,心海如沸。当年,一个伟人曾豪迈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今天,我们更衷心地希望:每个中国人都站起来。站起来,挺起腰杆向前走——沿着邓小平理论指引的道路,你将无往而不胜!

邓小平生平简介

邓小平论党史

邓小平论教育

论邓小平的领导艺术

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论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邓小平论作风建设

论忠诚与老实邓小平

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论析

论邓小平的科学观

论邓小平生平
《论邓小平生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