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2:59: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

织金三中 王丹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确定机械能的大小。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方程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掌握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1.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教学内容】

一、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重力势能和动能,当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会有什么规律呢?

二、新课讲授

(一)、机械能E 1.定义: 2.表达式:E=EK+EP 3.注意:①机械能是即时量。②机械能是标量。

③机械能具有相对性,因为势能具有相对性(须确定零势能参考平面),所以机械能也具有相对性。另外与动能相关的速度也具有相对性(应该相对于同一惯性参考系,一般是地面)。

4.机械能的几种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热或者管理人要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推导: 2.定律的表述:

3.表达式:EK2+EP2=EKl+EPl 或者E2=E1 4.适用条件: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5.物理意义:定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机械能的几种不同形式(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其转化的条件是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二是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其条件是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守恒”是一个动态概念,指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整个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任何位置的机械能的总量总保持恒定不变。 6. 对定律的理解:

(1)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了重力和弹性力对物体(或系统)的做功过程,必然伴随着物体(或系统)的动能和势能、或势能和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必须是“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没有其他外力做功”。不能把定律的成立条件说成是“只有重力和弹性力的作用”,“作用”与“做功”是不同的两个物理概念,不能相混.

(3)机械能守恒是针对一个系统而言的,不能对单个物体运用。

(4)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多少,是物体机械能变化的量度。

三、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1)确定好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哪个系统?哪一段物理过程?)。 (2)分析系统所受各力的情况及各力做功的情况 (3)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

①物体只受重力或弹簧弹力作用;

②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均不做功;

③虽有多个力做功,但除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④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系统内外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例一】在下列实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的是( ) A.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B.小球落在弹簧上,把弹簧压缩后又被弹起。 C.沿光滑曲面自由下滑的物体。D.起重机将重物匀速吊起。 【例二】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在同一高度处,A物体自由落下,B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则它们到达地面时(空气阻力不计)( ) A.速率相同,动能相同。

B.B物体的速率大,动能也大。

C.A、B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都守恒。

D.B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比A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多。

【例三】在水平地面上以10m/s的初速度斜向上方抛出一个石块,一次初速度的方向与地面成60°角,另一次与地面成30°角,石块落回地面时速度的大小是否相同,各是多大? 【例四】用一根长l的细线,一端固定在项板上,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α角后,从A处无初速地释放小球(如图),试问: (1)小球摆到最低点O时的速度? (2)小球摆到左方最高点的高度(相对最低点)? (3)若在悬点正下方P处有一钉子,O′P=l/3,则小球碰钉后,向左摆动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有何变化?

四、课堂小结:按板书小结

五、作业: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八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机械能E 1.定义: 2.表达式:E=EK+EP 3.注意:①机械能是即时量。②机械能是标量。

③机械能具有相对性, 4.机械能的几种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推导: 2.定律的表述:

3.表达式:EK2+EP2=EKl+EPl 或者E2=E1 4.适用条件: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5.物理意义:的总量总保持恒定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的重点,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应该有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这个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这些内容,因此,我分三步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步要使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通过力做功实现相互转化,第二步从理论上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三步要使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1、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这部分内容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很注意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入手导入课题。

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定性关系,知道一种能量减少,必然导致另一种能量的增加;然后提出动能和势能转化有什么定量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提出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担心时间进度,处理不是很细致,提出的问题层次性不强。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理论推导过程用时应该较长,教师应该细致观察学生的推导进度,掌握好时间。

学生通过自行推导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要引导学生做好讨论和交流,展示自己的推导结果。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会根据适用条件判断具体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这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前提。

1、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

2、物体除受重力(或弹力)外,还受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或代数和为零。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基本达到了教学设计的要求,学生能够判断一些简单情景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不足之处在于,所举的实例难以涵盖所有的情景,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展开讲解。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的形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和最朴实的物理思想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做到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属物理规律教学,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铺垫,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打下基础。②在高考中的地位:它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题的核心,而这类问题又常伴随着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和受力特点是充分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关键点,所以在高考中也是必考点——占整个力学部分的30%左右。

2、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安排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特定:

①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及条件 ②难点:能正确判定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二、说学生

目前的学生经过了势能、动能定理的学习,已会一些基本模型的建立。

三、说学法

1、在具体的物理情景及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体现由物讲理的基本方法。

2、学生应当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归纳与总结。

四、教学过程(程序)

(一)、引入环节:

1、知识铺垫—复习

① ①已经学习了动能、势能,还知道他们可以相互转化。(可举例)。②动能定理的内容是?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

2、概念介绍与目标明确 ① 把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②本节课就研究动能与势能转化过程中其总和满足什么特点?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标题〉 (二)、演示实验

(三)、定性分析初得结论

(四)、设问;现实物理世界存在大量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如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及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等,在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等是否又具有普遍性(即转化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呢?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

(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例探究演绎:

1、物体的受力如何?

2、各力做功怎样?

3、根据已有的动能定理知识能否推证出我们要的结论(EA=EB)? (六)、教学总结及作业布置

教学设计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

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高二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41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