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1: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本章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时数:3学时。

导入语:孩提时代,我们都听说过“理想”一词,甚至从小我们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和中学时期目标明确的考大学的理想相比,考上了大学以后,很多同学一下子感到茫然,感觉到“理想的失落”,进入了理想的“间歇期”。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一个新阶段开始,都有一个人生规划问题。考上了大学,并不意味着万事OK。你现在的生活是你几年前的选择决定的,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你大学4年后的生活。

美国耶鲁大学曾对应届毕业生做过一次研究。当时那些毕业生被

1 询问是否有清楚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书面计划,结果只有3%的学生有肯定的答复。20年后,再次调查当年接受访问的人,结果发现那些有实现目标的书面计划的3%的学生,在财务状况上远高于其他97%的学生,并且在快乐和幸福的程度上也高于他们。 进一步分析分析,有明确目标和计划并且写下来的人,在他们一生中完成的工作量是那些有计划但留在脑子里的人的50-100倍!这就是设定目标的力量。这就是目标书面化的力量!

另外,“四有”新人第一有就是“有理想”。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所以,这方面的精神真空将导致青年大学生人格素质的片面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他还说“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是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没有理想的,也许并不是马家爵一个人。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比较多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开始有所动摇,对于我国能否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等等问题表示出一种担忧和怀疑。出现了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 2 社会政治理想模糊的令人堪忧的倾向。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多元化甚至迷失的现象,价值观越来越功利化。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群体。青年关系祖国的未来。我们讲:青年强则国家兴。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党的领导人多次强调青年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江泽民同志也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全党和全体人民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地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成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内容、队伍、经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各级省委、各高校也提出了贯彻落实的方案。各项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能履行好“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神圣职责。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从人的角度讲,富有理想是人的本质内涵、精神属性,它是人的价值意识的最高形态。人是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的统一。

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人类对自身现状永不满足,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就产生了理想。

2.理想的特征

a.阶级性:一定社会群体理想具有共同性;

b.时代性和阶段性: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联系。也体现为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亲亲尊尊,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其次,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各种调整。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个人理想也许是做一个歌唱家,到了青年时期其理想则可能变成了做一个文学家,成年以后,其理想又可能会变成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不

4 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这些都是正常的。

c.现实可能性:真正的理想,又需要具有实现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理想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这是理想和空想、幻想的根本区别。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一定目标。但它脱离实际,违背客观,因而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幻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所以,理想不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的空想,也不是还没有足够条件和根据的幻想,而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理想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贺麟先生说过,“离开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离开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更有许多人,沉溺于幻想中,不认识现实,极力逃避现实。”因此,理想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而且需要人们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d.超越性:现实是不完美的,所以要追求理想,理想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而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事实与应当、“是怎

5 样”与“应怎样”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将来如何如何„„”。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同时,与现实相比,理想是更为美好的。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而与理想相比,现实则显露出其缺陷。正因如此,理想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吸引着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不断地改造现实,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e.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3.理想的类型

由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想象的多层次性,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理想又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从横向来说,可分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又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从纵向来说,则又有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之分。

6 4.理想的本质

人生理想是一种主观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 信念的特征

1.有稳定性:一旦形成,终生不渝并具有巨大惯性。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一个人的信念不仅基于他长期的认识和经验因素,而且受制于其稳定的情感认同,并与他的生命意志和人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个人的信念形成以后,不会因为某个个别事件就发生改变。斯大林曾说过,手帕都不是轻易更换的,更何况人的信念呢!当然,信念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经过时间和现实变迁的考验,一个人的信念会变得更为合理和坚定。

2.多样性:人们需要的丰富多彩,导致信念的丰富多样 3.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是不罢休 4.亲和性:志同道合: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

7 (解释一下信仰:

信仰是信念的升华 ,信仰是信念的一种特殊的、强化的、高级的形式。只有关于极高或最高价值的信念才能够成为信仰,这种信念构成信仰的内容,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它为核心,为它服务,围绕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在许多欧美人那里,信仰与宗教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他们自己的基督教连在一起。在我国学术界,信仰被理解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或尊重,并以为行动的准则”。 马克思主义者信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新人和新社会的统一,共产主义新人是未来的、理想的人,共产主义社会是未来的、理想的社会。 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是重要的,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实际上,人的信仰的力量归根到底是人的精神的力量。)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所以,人生的目标问题解决得如何,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许多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

8 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撞毁在礁石,便是被潮水搁浅在沙滩。

2.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纵然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而精神生活的充实,很重要就是表现在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些人仅从自然的生理需要出发,沉湎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把人降低到了一般动物的水平。可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没有精神,有没有理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情操志趣、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就会大不相同。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

3.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

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

9 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胸中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受崇高理想所鼓舞、所激励。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 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具有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 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 10 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个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同学们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之果。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应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当代大学生应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同时,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

11 以改造世界为己任(与以往的哲学和政治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对世界历史和人类进步的影响)。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荣辱与共,一损具损,一荣俱荣。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世界历史大部分时间里,中华民族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华民族有实现伟大复兴的智慧和潜力;近代中国衰退的原因;当代中国部分领域暂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4.克服三个认识误区: ①渺茫论:共产主义渺茫 ②怀疑论:科学社会主义不科学 ③实惠论:挣大钱、娶美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2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识、才、学、体,全面发展的人。人才的基本要素:德、识、才、学、体五方面。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计较于个人的私利与得失。生活的悲剧,不在于没有达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在于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对于每一个不甘平庸的大学生来说,在奋斗伊始,首先面临的就是立志这一重大人生课题。立志是叩开事业的大门,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立志做大事。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雄伟的万里长城,高耸的金字塔,堪称世界奇迹,但却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常有人担心平凡和琐碎的工作会埋没自己的理想,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平凡与伟大从来就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线。工作平凡,岗位平凡,不等于不能创造伟大的业绩。因为伟大就来自平凡,伟大只能在平凡中铸就。只要我们立足于平凡岗位,胸怀祖国和人民,着

13 眼于未来,扎扎实实地努力工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一定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是对人们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有着显著的区别:理想是事物指向未来的发展趋向,现实是事物发展已经达到的状态。现实中既存在真、善、美,又存在假、恶、丑,理想则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理想高于现实,如果理想等于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崇高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总是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超越,因此理想的实现并非易事,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会布满了荆棘,有时会会遇到急流险滩。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低,实现它的时间越短,经受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少;反之,一个人追求的理想越高远,实现的时间就越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大。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1)克服两种认识误区:一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全盘否定社会。二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对现实中的消极和丑恶现象采取明哲保身甚至同流合污的态度。

(2)正确的认识是:理想与现实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有着显著的区别:理想是事物指向未来的发展趋向,现实是事物发展已经达到的状态。现实中既存在真、善、美,又存在假、恶、丑,理想则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理想高于现实,如果理想等于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实践是检验理想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是使理想变为现实的唯一桥梁和纽带,也是大学生建功立业的唯一途径。没有实践,理想就永远不能变为现实,只能是空想。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今天所实现的一切,都是革命前辈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得来的成果,是前辈们的理想转化而来的。我们也要通过实践把今天的理想变为现实。

15 教学小结:一年级的新生刚跨进大学校园,有一个理想的间歇时期,迷茫、困惑使许多学生不知所向。通过讲述理论和列举典型事例,使同学们确立起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对大学生活的过渡。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优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