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积极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23:09: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积极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信念建立中的作用

姓名:郝飞飞班级:政法学院思政二班

一:积极心理学概论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它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提出来的,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要以人们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倡导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诠释,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并在这过程中寻求找到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福和快乐。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的环境关系等方面。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希望、自信、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积极心理学已经在社会各领域里被提及或运用,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班级管理工作,如何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班级管理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教育信念含义及重要性

教育信念,是人们对一定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之类较为宏观、抽象的事物)的确认和信奉。[1]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基本理论和原则、规范的坚信不疑的认识,它伴生着对教育强烈、真挚的情感和献身教育的坚定不移的意志。

(一)教育信念提供教师教育行为的动力

“人的行为最明显的特征是,人表现出极其强烈的情感和追求„„他把生命的赌注押在宗教、政治、人道主义理想上,这些追求构成并表现了人之生命独特性的特征”。[2]教师的教育行为一方面受到社会的制约和规范, 这是教育活动及教育目的的根本规定性;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行为还受到自身对教育的情感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的驱动。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活动及自身教育行为的一种理解、向往和追求,显现出教师的教育情感和教育理想,直接影响教师的行为和发展方向。帕亚斯指出, 许多证据表明, 教师的信念比教师的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计划、教学决策和课堂实践。

[3]只有教育信念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引起教师自身的变革,进而可能引发教育行为的变革。对于具有教育信念的教师来说,他们会把教育看作是一项“光辉” 的、神圣的事业,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将思想、情感、行为凝聚于教育事业,矢志不渝,不断有所作为。教育信念会推动、激励教师不断追求达到专业发展的更高境界,使教育行为更臻完善。

(二)教育信念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教育信念会深化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职业意义。教师基于对教育活动和教师职业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和教师职业的观念、理性信仰以及对教育强烈的情怀,一旦纳入教师的职业生命,会支撑教

师把自身的工作不再仅仅看作是谋生的职业,而是终身奋斗的事业。

其次,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基本要素和重要标志。教师的教育信念可以促使教师弥补在专业职能和专业道德方面的不足,确保教师专业价值与功能的充分发挥。原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负

责人库姆斯说,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不是他们的知识和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他们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4]

再次, 教育信念能够唤醒教师自我成长的自觉性,追求卓越。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继续教育普遍存在着“知识化”、“技能化”的倾向,这对于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的专业成长是有着极大的缺陷的。只有教师带着自己的教育信念参与到教师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之中,以生命的热情和信念的执着消融“物化”、“技能化”的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才会真正发展、完善起来。

(三)教育信念激励教师不断超越“有限性”

信念一旦形成或确定,就会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激励力量,给人的实践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决定着

人的行为的目的性、原则性和坚韧性。教师自身及其专业发展都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一

个从“受

动”走向“主动”,从“有限”走向“无限”的过程。教师的教育信念会激励教师不断克服人性的

弱点和专业发展的种种限制,不断追寻和反思其人生价值与教育意义,进而表达出教师作为人的存

在方式和意义以及教师专业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对“有限性”的超越,意味着对教育“神圣性”的

追求。“神圣性”并不是说教育和教育中的人不再有缺陷、丑恶、功利、迷惘等,而是更强调对教

育及教育场域中善的、正义的、美好的追求。超越“有限性”表达了教师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的确

认和信奉,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教师的生命价值,也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性和卓越性。

三:积极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信念建立中的作用

1:可以加强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引导和培养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可塑性很强。是等他们身心发展出了问题了再去纠正还是从

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呢?答案显而易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作为直接负

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康心理养成的班主任,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

养成,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积极健康心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却是有方法可循。

1).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活动是人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是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在活动

中发展自己,同时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人和社会。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进行

各种活动的第一环境,因此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自然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的类型

很多,如德育活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劳动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所执教年

级的高低不同,适合的活动类型也应差别对待。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实践所掌握

的社会技能、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健全的积极向上

的人格品质。

2) 全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全体的德育教育和心理辅导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对一

个部分学生的个别教育也不可忽略,尤其是留守儿童。鉴于留守儿童心理上对父爱母爱的缺乏和渴

望,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单独聊天或教育,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在谈话过程

中表露出来的对学生的关怀和期望能够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因为老师的关

怀和期望而发奋学习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3)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校时间长,课程多,难度大,这就难免造成一部分学生走在了其他同学的后面。如果他们没

有得到及时的帮助,消极的心理和懈怠的情绪很可能会郁结于心直到毕业那一天。为什么一些学生

想尽办法去网吧结交网友而不愿跟同学老师交流,迷恋电脑游戏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

他们自认为在学习生活当中总是一个失败者,而很少或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因此,班主任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以尝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多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提出

表扬;在自己所承担的科目教学中注意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程度,让每一位

同学都能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任务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

4.) 班主任角色的转变。社会在变,学情在变,班主任在塑造学生积极心理的过程中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首先,班

主任应当成为学生的“偶像”,只有得到了学生的尊敬、仰慕和信赖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这

就要求班主任应具有开朗乐观的性格、博学多才的表露、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等等。其次,班主任应

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向导。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极其需要班主任适时的点

拨和引导。再次,班主任还应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即使经过了积极的心理引导,学生还是可能会

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充当一名心理医生的角色,及时地对学生进行

心理问题的疏导,以避免他们越陷越深而不可自拔。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的引导和培养的方法并

不唯一也不固定。任何可行的、有效的方式都可以应用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之中。

2:有利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倡导赏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赏识激励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被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具体来说,赏识教育具有如下作用:

1)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润滑剂。

2)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4)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耐挫折能力。

3:有利于共同推进师生共同成长 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学区指导和引领班主任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发挥自身优势,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我们倡导班主任要始终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对学生的关爱之情,用自己的广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阳光的心态等影响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听评、与学生座谈等形式进行效果反馈。

2).通过谈心沟通,进行有的放矢的个别心理辅导。

谈心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疏导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我们倡导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真诚交换意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决思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不仅是落实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更是班主任展示自己人格魅力的舞台,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落实,班主任在自己的课堂上抓住学科的特点,运用心理学原理,自身人格魅力启示、激励、引导等手段,创设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上好心理活动课或班级心理辅导

加强对班主任上好心理活动课和班级心理辅导的指导,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加强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活动或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们在“倾听”--→“同感”--→“判断”--→“商量”中感悟在大我中完成小我,在完成小我中又能促进大我,使大我与小我在和平相处中而并进发展,凸显“心育”中的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

5).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教育是学校常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抓住契机,结合活动性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契机。如在开展的各种参观类、拓展训练类、社会服务类等活动中,培养学生交往、合作、战胜挫折等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最后,教师只有在积极心理学的正确指导下,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推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学习心得

积极心理学感想

积极心理学总结报告

积极心理学演讲稿

第二章.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