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融情于景,以情动人

发布时间:2020-03-04 01:39: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 要】初中音乐更重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它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乐感等来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就需要对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融情于景,以情动人”的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文章就如何实现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研究;以情动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17-02

在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对初中音乐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方式、观念相对落后,对音乐作品的选择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初中音乐教学效率下降,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了厌烦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素质等,教师就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真正做到融情于景、以情动人。

一、改变传统音乐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音乐作为一门“副科”而往往不被师生所重视,由此导致许多学校看轻或不重视音乐这门学科――音乐课程在教学中被安排得最少,且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从而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势在必行。

首先,教师要抛弃陈旧的音乐教学观念,进行多元化教学,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自主预习,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音乐,欣赏完后,再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看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还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感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

再次,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音乐教学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教师应帮助学生改变音乐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科学的学习观,并以此为基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首先,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音乐来源于人类生活的社会实践,它是在人类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历史上,有许多与音乐有关的小故事,而在现代生活中,音乐也一直陪伴着我们,是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所以,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就应当选取一些典型且独特的音乐作品去创设融情于景、以情动人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走入音乐的王国。

例如,在进行《中学时代》中《校园的早晨》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游”,让学生仔细观察校园的每一处风光,接着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心中学校的样子。待学生交流完,教师再在合适的时间引入、播放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音乐曲目,从而自然地将他们带入音乐中,去感受《校园的早晨》。这种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具有现实生活经历的基础上感悟音乐的美好,进而实现自身音乐素质的提升。

其次,进行启发诱导,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适时的启发、诱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性,当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后,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音乐知识,探索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音乐欣赏课《红旗飘飘》《红旗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手背在后面问:“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背后藏有什么东西?稍微提示一下,它是由红色和黄色组成的,是我们中国的象征,每周一我们都有什么仪式?”“升旗仪式,是国旗。”有学生立马就猜出来了。“对,是一面小国旗,那么老师今天为什么要拿小国旗来呢?”学生疑惑不解。“国旗是我们中国的一个象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么这节课,老师想让你们欣赏一下《红旗飘飘》《红旗颂》,让大家再次感受一下我们祖国的伟大,好不好?”至此,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教师的一问一答给吸引住了,切实将他们的好奇与疑惑转化为对音乐学习的渴望,进而在这种“心念祖国”的情感中感受音乐的魅力,真正实现了融情于景、以情动人。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的方式有许多,如利用趣味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应积极迎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且科学、有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三、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应积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大多是活泼好动、乐于思考的,为此,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积极把握他们的这些特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状态和表现,并在课后进行详细回忆和归纳、总结,最后再以此为依据,对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调整和改进。

例如,在进行《乡间的小路》与《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的教学时,学生普遍对前一首歌曲存在学习不积极、对理解作品所含情感的教学过程不感兴趣等问题。但是在《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这堂课中,学生的反应却很热烈,与之前的教学反应大相径庭,学生也更容易沉浸到这首歌所带来的震撼中去。由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教学表现,对音乐教学的内容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在音乐课程中适当增加类似音乐作品进行教学,以迎合学生的兴趣和口味,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音乐,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进而实现学生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是一门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等特点的教学学科。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教师应当积极地投身于音乐教学工作中,树立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念,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所含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及音乐审美能力。

融情于景

求职信以情动人

以情动人.DOC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榜样示范 以情动人

以心育人,以情动人

写作——以情动人Microsoft Word 文档

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行动的实战_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辩论煽情集锦(整理)

融情于景,以情动人
《融情于景,以情动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