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重点市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0: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开展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的报告

市委政研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精神,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遵义市委关于2013年重大课题调研计划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相关科室人员深入全市部分镇乡开展示范镇建设工作调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遵义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方案》,将对我市54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起到极大的推进和促进作用。 附:遵义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方案 遵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3年7月3日

遵义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方案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抓好我市在全省100示范小城镇中的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推进全市12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注重特色发展,彰显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特色,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城镇。坚持多元投入,整合各类资金,统筹推进小城镇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责任,推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出形象、出效益。

二、工作目标

——规划工作目标。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完成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

——建设工作目标。重点完善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项目库。实施8个省列市级示范小城镇“8个1”工程。每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或完善1个路网、1个标

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启动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1个敬老院、建设1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8+3”工程,即在“8个1”的基础上,力争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具体工作安排见附表1)。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城镇综合体。

——特色发展目标。按照“三小一特”的要求,打造“精致小镇、美丽小镇、富裕小镇、特色小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编制“三小一特”发展规划,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适时编制。结合各示范小城镇特点,打造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小城镇。

——社会发展目标。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加35%以上,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21%以上;12个示范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2-3千人,城镇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12个示范小城镇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以上,拉动社会投资13亿;12个示范小城镇培育12个主导产业,创办30个小微型企业,建设1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健全12个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绿色生态目标。4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按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标准进行创建,8个市级示范小城镇按省级绿

色小城镇要求进行创建。力争茅台镇列入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名录,培育2个省级绿色小城镇。

三、工作原则

(一)规划先行,特色发展。以规划为龙头,结合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产业构成、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和建设,着力提升示范小城镇特色和品位。

(二)项目推进,有序发展。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引导和推动农村更多人口向示范小城镇有序转移。

(三)多元投入,统筹发展。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强化招商引资,吸纳金融支持,通过多元化筹资,积极支持和推动示范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重点任务

2013年,按照“四定三集中”的原则,确保完成重点任务。即:定路线图:优化规划,完善设施,培育产业,强化管理;定工作量:完成政府投资1.3亿元,拉动投资13亿元;定时间表:第一季度重点完成规划优化,第二季度重点抓重大项目确立,第三季度重点抓全面实施,第四季度重点抓督查考核;定责任人:市级联席会议决策部署,市直相关部门对应落实,帮扶单位承担“包干责任”,“一包到底”,市人民政府推进落实,县、区(市)政府组织实施,示范镇政府承担第一责任;集中人力:建立联席会议、部门对口帮扶、

吸纳专家智慧、依托基层力量;集中物力:争取中央和省项目支持、市级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项目倾斜、县级政府整合项目统筹安排;集中财力:政府加大投入、帮扶单位专项资金、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金融优先支持、推进招商引资。

(一) 完善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文件。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和帮助下,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文件,为推进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基本情况信息库。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

(二)建立示范小城镇工作台帐,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规范“一镇一档”制度,建立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台账,动态收集完善相关文本、图片、指标等资料,在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率先推行信息化管理,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库,逐步在全市推开。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和示范镇政府,各帮扶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三)提升优化12个省列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规划。结合示范小城镇自身发展实际,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要求和“六型”小城镇的特点,提升优化总体规划,3月底前组织对总体规划(含“四小”专章)进行审查,4月底篇2:临沂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临沂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临沂市现辖三区九县,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共180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042万。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小城镇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1、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临沂村镇分布面广,环境、资源、区域差别较大,在村镇建设中始终坚持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抓试点,树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重点抓好全市9个全国重点镇、29个山东省中心镇、23个市级重点镇的建设管理,通过推广典型村镇的先进经验做法,带动全市村镇建设。

按小城市的标准来建设中心镇。启动新一轮规划修编,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中心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目标,结合农村旧房改造,规划镇域集中居住区,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口向驻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中远期目 标要达到镇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镇驻地常驻人口5万人以上。

2、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目标,大力增强村镇服务功能和承载力。重点搞好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滚动发展,提升村镇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为村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提供载体和平台。全市现有村镇道路总长度31859公里,安装路灯80875盏,有56个乡镇自来水厂,自来水普及率达90%,累计发展户用沼气池30余万户。

气化临沂工作。目前,中心城区向县城、中心镇输配天然气管网建设全面启动,计划三年内完成泰—青—威天然气长输管线临朐分输站到沂水县的次高压管线,向临沂供气能力为每年5亿立方米,使中石油给我市的供气能力达到11亿立方米/年。完成临沂城各县的次高压管网,实现九县全部用上管道天然气,同时根据各乡镇和中心村的情况逐步将管网向村镇延伸,力争2020年实现“气化临沂”。根据中心村、连片社区建设情况,到2020年全市1130个中心村全部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目前的液化石油气、沼气作为中心村和连片社区建设当中的过度燃料。

水治污工作。新建道路和社区将全部实行雨污分流制。乡镇及连片开发社区新建道路和社区时,实行雨污分流制,规划建设一次到位,同时设计、同时建设。社区内配套建设

化粪池,避免重复建设和运营浪费。计划利用5-6年的时间,至12〃5末全市每个建制镇基本建成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地区,在县城周边乡镇、社区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者配套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目前,全市污水处理厂达到25座,日处理能力83.32万吨,为全国地级市平均水平的6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日常保洁工作。各县区、各建制镇负责垃圾处理有偿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不断推进垃圾处理服务费征收和物业化管理体制建设。环卫所等专业机构负责有偿服务费用征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村(居)社区按照300-500名在册人口配备1名专职保洁员,负责路面清扫、河沟清理、垃圾分类收集至垃圾池。村(居)社区要配备垃圾运输车等清扫清运设备,每10-15户或每幢住宅楼至少设立1只垃圾箱,每个村居、每个社区至少设臵1座垃圾收集点或自卸垃圾箱。村集体配套物业管理费用。

3、以生态城镇、园林小城镇为抓手,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在全省率先推行市级“园林小城镇”、“生态城镇”评比命名工作,形成一套科学周详的指标评价体系和申报、评审办法,考核指标涵盖经济发展、人口就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容环境、居民生活等七个方面

内容,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同时、鼓励县城、建制镇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园林县城、城镇,极大促进了园林生态环保型城乡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4、以建设“百年住宅”为方向,全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自2006年开始,市建设局先后组织了五次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竞赛,编印成五种图集,印制15000余册免费发放到乡镇和村庄,引导农民群众按照优秀设计方案,建造实用大方、造型美观、质量安全、经久耐用的“百年住宅”,满足了农民群众搞好住宅建设的迫切需要。2009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市2009年竣工127628户,在建27171户,危房改造20498户,有575个村庄实施集中建设,形成了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市财政2009年度3亿元专项资金分三批拨付,各县区配套资金33172万元。市土地增减挂钩周转金已拨付71775万元。各县区为农户办理小额贷款10159户,贷款金额38972万元。全市共减免配套费23372万元,节约设计、图审等费用1290万元。

二、调整优化小城镇产业布局,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1、明确小城镇建设发展目标。按照区域“产业中心、居住中心、基础设施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的定位和小城市

的建设标准,打造“规模大、产业强、设施全、环境美”的明星镇。科学确定小城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目标,结合农村旧房改造,规划镇域集中居住区,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口向驻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2、全面规划中心镇、中心村。调整完善城镇村结构体系,形成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农村、农民减少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起中心城市—县城—建制镇—中心村(农村社区)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村体系。根据我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形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镇建设的意见》,指导各县区调整完善县域中心村布局体系,把所有村庄纳入中心镇和中心村覆盖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规划,明确中心镇、中心村涵盖的村庄。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中心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目标,结合农村旧房改造,规划镇域集中居住区,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口向驻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积极探索发展“大村庄制”,通过合村并点使弱小村、分散村、偏远村向中心村集中,由现有的村庄管理模式向农民社区管理转变,当前全市现有村庄7151个,共确定中心村1130个,并统一规划,加快建设,至2020年实现中心村(农村社区)篇3: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城镇是城市和乡村联结的桥梁,是农村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发展中小城市的基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小城镇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近期,我们就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小城镇发展现状评析

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小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功能逐步配套完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小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乡镇国土面积、人口、民族、经济总量、服务半径等,于2001年和2006年两次对全市乡镇行政区规划进行了调整,全市小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有县城建制镇3个,非县城建制镇24个,市域城镇密度3.39个千平方公里,建制镇率为54%,其中大通县有建制镇9个,xx县11个,xx县2个,xx区2个,xx区1个,xx区2个。全市城镇化水平为58.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大通、湟中、湟源三县城镇化水平分别为20.5%、8.6%和21%,低于全国41.2%的平均水平。建制镇规划建设中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城区,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进一步合理。

2、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小城镇管理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各县区全面实施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率达96%,其中三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全面完成并上报市政府审批。各地还根据建设需要有重点地完成了部分区域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三县县城和

部分建制镇建立了城管机构,成立了管理队伍,依法有效地进行城镇管理,促进了小城镇健康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载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各地认真贯彻落

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投资多元化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规划调控等措施,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配套,城镇居民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转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用于小城镇建设的投资近6亿元。

4、试点镇建设取得成效,示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近年来,我市采取典型引路、试点带动的工作方法,选择了一些经济基础较好,有一定优势的镇进行扶持,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大通县桥头镇作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xx县多巴镇作为青海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充分利用交通和区位优势,实施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带动了设施农业、体育休闲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5、扩市提位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加快发展。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xx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近郊的多巴、甘河滩、鲁沙尔、总寨等建制镇纳人大西宁核心城镇体系,通过西塔、宁大、宁湟、大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周边城镇的交通条件,促进了这些城镇与中心城区的紧密联系。甘河工业园、生物产业园、东川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甘河镇、廿里铺镇、乐家湾镇等的城镇化进程。

二、xx市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处于落后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城镇规划方面:一是小城镇定位不够明确。一个小城镇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据调查,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对县(区)情、镇情的深人调研,没有根据当地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及城镇体系等因素来选择发展方向,造成小城镇建设缺乏固有特色和文化内涵,也缺乏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产业支撑。二是规划起点不高。目前我市90%以上的建制镇总体规划由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但受规划经费制约,修编详细规划的很少,这是我市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规划经费缺乏,未能聘请高层次的规划设计部门和高层次专家进行小城镇规划,造成规划起点较低,质量不高。三是规划执行难。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县城建制镇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相对较好,但其它建制镇规划执行较差,存在不按规划使用土地和进行建设的情况。其原因除个别领导对规划权威性认识不足、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外,也有由于详细规划和专业

规划编制不到位,致使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操作性强的规划依据等方面的原因。四是规划协调不够。突出表现为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境等规划协调不好,影响规划执行。

2、小城镇建设方面:一是小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全市27个建制镇中,只有大通县城人口超过5万人,达到我国现行城镇等级规模体系划分标准规定的县城人口规模。其它建制镇,大部分非农业人口不足1000人,镇区内相对集中居住的常驻人口不足5000人,小城镇规模小,布局比较分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集聚功能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经济支撑、产业带动作用。二是投入机制不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大部分县(区)财政困难,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可用于建设的财力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历史欠账多,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调查情况,目前我市小城镇建设投入渠道单一,主要靠国家建设项目,多元化投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对社会资本投向小城镇建设的吸引力不

强,存在不少困难。三是经济总量小,发展缓慢。我市除三县县城以外的其它建制镇,与沿海地区相比,大部分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总量小,发展缓慢。镇域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农闲时节大部分涌向市区、县城或外地务工经商,造成小城镇人气不足,财气不旺,集镇建设形不成规模。

3、小城镇管理方面:一是管理体系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四区三县虽然都设立城管机构,建立了城管队伍,但四区城管职能主要是市区城市管理,存在建制镇城镇管理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三县城管职能以县城为重点,其中大通县将部分城管人员下派到城关、黄家寨等建制镇,由当地镇政府管理,其它建制镇城镇管理中普遍存在无人员、无经费的问。二是城镇管理“政出多门”,土地、城管、交通、社会治安、社区管理及流动人口管理未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三是建制镇规划区内特别是县城周边和城郊农民建房随意性大,管理不到位。四是城镇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建制镇没有建立或完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没有严格依法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为今后城镇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加快xx市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重要实践,是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选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扩市提位战略,加快“一区三园”建设,打造“世界藏毯之都”和海湖新区开发,都为西宁小城镇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1、xx市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26个建制镇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发展程度各具特点,对小城镇建设不能等同要求,同步发展,而应按照规划超前、规模适度、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突出发展重点,立足产业特色,进一步明确小城镇的定位和发展水平,把我市小城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和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二是坚持产业支撑、特色带动。坚持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立足小城镇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城镇支柱产业发展。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要避免走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梯次推进,有选择有步骤地优先发展重点小城镇,进而带动一般乡镇加快发展。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大力推进小城镇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2、xx市小城镇建设重点:

一是率先发展三县县城,做大做强县城。从县城的整体功能和布局出发,统筹考虑规划,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发展定位,进行产业分工、壮大城区实力。

二是加快发展县域次中心,完善城镇体系。到“十一五”末,三县基本形成以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三县县城为中心,以大通县城关镇、塔尔镇、黄家寨镇、东峡镇,xx县多巴镇、甘河滩镇、总寨镇和xx县大华镇为次中心,协调发展,经济分工有序,功能优势互补,空间布局合理,整体结构协调的城镇体系。城郊五镇要充分依托省城大市场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西宁城“卫星城镇”。三是逐步发展一般乡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把一般乡镇建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生态优良,充满活力的新型小城镇,成为城乡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重要节点。

3、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加大规划修编力度。一是以《xx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为指导,尽快完xx县城体系及建制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的协调衔接工作,同时,要做好市与县区规划的协调衔接工作。二是加快城镇详细规划编制。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高起点编制工业、商贸、住宅、文化等小区详规,以及近期建设规划和重要景观设计,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三是市、县(区)安排专项补助资金,保证重点规划编制费用,确保小城镇规划修编如期完成。四是积极培养和引进规划编制专业人才,切实改

变目前县(区)规划专业人员紧缺的状况,为小城镇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支持。五是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要保持规划的连续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对规划的实施管理一定要严格,对不遵守规划的建设行为一定要认真查处。

4、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建设项目。认真做好小城建项目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把城镇规划落实到项目中,通过项目建设实施城镇规划。特别是要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形成支柱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人口,壮大城镇规模。加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申报力度,使我市更多的建制镇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从而得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小城镇建设,并对湟中、xx县等财政困难县给予倾斜照顾。各县区也按照一定比例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专项用于小城镇建设。各县收取的城市维护费应全部用于小城镇建设,严禁截留挪用。小城镇集体存量土地收益,除应上缴县区财政的部分,应全部留给小城镇政府,专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引进资金和项目,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引到小城镇来,形成聚集效应。同时,加快小城镇各类市场的建设,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 产品、小商品批发市场和综合贸易市场,积极发展商品流通、信息、咨询、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四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不断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住宅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招标、拍卖等办法,经营好城镇基础设施经营权、专营

权、冠名权、广告权、收费权、租用权等无形资产。在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行业,可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和经营主体,实行政府特许经营。五是各级财政给予适当支持,整合城镇开发建设相关企业资源,在三县分别成立城镇投资开发建设公司,采取市场化运用方式,加快县域小城镇开发建设步伐。

5、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带资金到城镇建房、买房落户,办厂经商。凡在小城镇有固定住房和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人学、参军、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同时,要正确处理进城农民与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关系,对进城落户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鼓励其有偿转让承包地的使用权。二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小城镇的土地使用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原则,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为今后小城镇建设留足发展空间。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 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

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点市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重点市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