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 9分作业2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9: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老子追求的是比“智”更高妙、微妙、玄妙的境界,即“ 道 ”。 (填空 ) 2.孔子将“信”德作为 教育

的四大内容之一。 (填空 ) 3.战国时期, 商鞅

就提出了“刑无等级”的原则。 (填空 ) 4.宾客之事为(D)。 (单选 ) A、吉礼 B、凶礼 C、凶礼 D、宾礼

5.“民本”在当代社会中的合理转化的方向说法错误的是(D)。 (单选 ) A、努力实现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根本转变 B、努力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C、努力实现民本与人本的当代融合

D、努力实现从“公民意识”向“臣民意识”的根本转变

6.作为礼乐文明记载和传承的《周礼》则已经将“智”作为教民的“六德”之一,不属于六德其他的内容的有(D)。 (单选 ) A、仁 B、圣 C、义 D、私

7.知行关系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更是道德伦理中的重大问题。讲的是(D)。 (单选 ) A、修“智”于身 B、求智于民 C、践“智”于行 D、克己复礼

8.当代社会建设中各级干部要树立“奉公守法”形象,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就要(ABC)。 (多选 ) A、彻底摒弃人治观念和意识 B、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C、从我做起,争当表率 D、搞家长制、—言堂

9.关于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智的理解的说法,正确的有(ABD)。 (多选 ) A、有57处用到“知”字 B、有8处用到“智” C、老子对“智”好感很深

D、老子经常将“智”和圣人、巧谋联系起来 10.对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主张及君子修身的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D)。 (多选 ) A、在当时只是对统治阶级而言的

B、孔子认为只要统治阶级能做到这五点,统治阶级就能得到人民大众的爱戴 C、孔子的思想被统治者完全采纳

D、孔子的思想到汉朝时才逐渐进入统治阶级视野 11.所谓修身,就是“克己”,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做一位符合中国文化来设计的,具有最高人生价值的中国人。 (判断 )√ 正确 错误

12.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不仅是理论层面的训诫、警言和格言,还是实践层面的家庭教化探索。 (判断 )√ 正确 错误

13.《论语·述而》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判断 )√ 正确 错误

14.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廉政的思想基础之一,也是廉政的重要内容。 (判断 )√ 正确 错误

15.当代社会中的“智”与各级干部的道德实践的关系。 (简答 )√

(―)修"智"于身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可以定义为知人和自知。知人,是一个为官者必需的资本,而慧眼识人,则是一个好领导必需的资本。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要领导能够不被人的表面现象所误导甚至是迷惑,要有识人的智慧,要能深人地了解人的本质和特征,要能听其言,更要察其行。慧眼识人能够帮助各级领导更好地管理企业,更好地选拨人才。曾国藩就有这样一句名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如果用错了人,是会给单位带来莫大的危害,战国时期的赵国人赵括,从小熟读兵法,一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与久经沙场的父亲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只会说,不会做,他利用对兵法的熟悉,“蒙骗”住了赵国国君,结果长平之战,他带领的40万兵被活埋,自己也战死,赵国的国君后悔莫及,于事无补。领导要会识人,“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要会选人,要选德才兼备之人,更要认识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学分析身边的人。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在何时,只要把真正的国家大义、群众利义放在首位,听得进不同意见,尤其貌视泼冷水的意见,标新立异的意见,切忌独断专横,就能避免用错了人,出现大的纰漏。

知人,也要自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明智;不知道都自以为知道,这是缺点,只有把缺点当缺点的人,才会没有缺点。人活一生,醒悟的少,疑惑的多,最大的疑惑就是无法认清自己,人贵自知,过高地估计自己就会目空一切,过低地贬低自己就会妄自菲薄,认识自我是一大课题,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吕氏春秋》中有一句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存之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认识自我是做人为官的最高智慧,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强调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约束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知,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以党纪国法为镜,看清自己廉洁自律硬不硬;以群众疾苦为镜,看清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不牢;以同级领导为镜,看自己的政绩高不高;以下属干部为镜,看自己的作风实不实,从而真实认识自我,真k为群众想,为百姓思,为人民忙。要有智慧,还需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人非生而知之,所以要学而知之。“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活,不学则乱。”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活动,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学习也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注重学习、善于学习,也是我们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曾说:忙于事务,放松学习,思想就容易庸俗化。胡锦涛强调:各级领导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髙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学习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境界的必然要求;学习历史知识,能够看成败,鉴是非、知兴衰、明得失;学习研读古典文学名著,能够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学习哲学著作,能够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思辨能力,学习伦理经典,能够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可以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心、信念;学习还是党员干部与时倶进,不断创新的必要前提,学习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事关一个政党的兴衰,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只有坚持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提高领导水平。

学习,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反复阐述的一个重大问题。他一路走来一路讲,从正定讲到宁德,从福建讲到浙江,从上海讲到中央。他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对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善于I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少一点酒酣耳热,多一点伏案而思。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会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领导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领导重任。可以说,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既然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就要不断提髙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从这个角度讲,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深人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增强学习的自觉、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能,进而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修“智”以淀底蕴,提升学识水平善于学习和思考,是领导干部提升学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党政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才能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并且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提高,增强工作的创新性。领导干部要多思、勤思、善思并持之以恒,在“悟”字上下功夫,悟出规律,形成见解,把自己培养成为善于统揽全局和把握大势的“明白人”。 (二)求智于民

领导干部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党人根本政治立场的高度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永远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共产党人只不过是人民大海中沧海之一粟的观点,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人民公仆的责任。一方面,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发掘真理之源,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吸取思想之光,善于在人民群众的前沿探索中寻找理论仓撕的生长点,通过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检讨施政活动的成败得失,运用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经验揭示治乱兴衰的客观规律,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另一方面,又要把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作为庄严的政治责任,通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体现社会公平的利益调整,确保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智慧充分涌流。 (三)践"智"于行

知行关系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更是道德伦理中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中,对知行关系的探讨,也首先是在道德领域中提出的,并且主要在道德领域展开的。就当今社会道德状态看来,人们往往是知有余而行不足。在社会中,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阶段和社会领域都有着相应的道德规范体系。然而,真正去践行这每一条规范的人却不多。这正是因为这些德目多是属于目的性德目,而缺乏工具性德目加以指导。因此,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应高度重视如“智德”之类工具性德目的功能。先秦儒家认为在由知通向行的过程中,“智”包含了一个“诚”的内化过程。“儒家的诚是人心灵的自我迈越,是主体意识与客观道德的高度结合,凸显了人心灵的髙度自觉”。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践行自由境界。然而,“诚”是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是需要主体孜孜追求的,在追求的过程中主体要做到“慎独”与“持一”。慎独是指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处要谨慎自处。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是在“慎众”,即在人多的地方进行道德实践,而对于一些公众人物有些时候,这也只是“做秀”行为。真正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保持善良的品质,而不起坏念头,不做坏事的人却不多。'先儒认为,要达到“诚”的道德境界,还需要的就是“持一”,或说是一种坚持的品质。在当今社会中,这一点往往被忽略掉了,有一些公众人物往往因捐过一次款或做过一两次善事,就被人们认为是道德楷模了,而一个真正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不仅是做一时的善事,而是做一世的善事。在道德实践中,一个拥有智德的人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慎独”与“持一”的修养而达到“诚”的境界,这是道德践行的重要保证。

先秦儒家的“智德”观有着其精华之处,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上的差异,在继承先秦儒家“智德”观时,需要批判性的借鉴和吸收,将其与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实情相结合,以建设一套符合现状的新“智德”观思想,更好的推进当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政德誓词2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修身与中华传统文化期末

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政德建设演讲稿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 9分作业2
《中华传统文化与政德建设 9分作业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