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110周年校庆院士系列报告二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9: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能源学院110周年校庆院士系列报告二 报告题目:从物理角度看宇宙 报 告 人:陆埮 院士

报告时间:2010年5月18日下午3:00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409

报告人简介:中科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200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长期从事高能天体物理科研和教学工作。他与他的学生在伽玛暴余辉刚发现不久就研究了其星风环境和致密介质环境,有力地支持了伽玛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塌缩的观点;提出了伽玛暴余辉动力学演化的统一模型,可描述从早期极端相对论到晚期非相对论阶段的整个演化过程。另外,在1984年他们研究发现,夸克非轻子弱过程对奇异星的径向振荡有非常强的阻尼效应;在研究脉冲星辐射时,提出了“代参数”概念。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报告题目:半导体微纳结构的输运性质 报 告 人:夏建白 院士

报告时间:2010年5月18日下午4:00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409

报告人简介:中科院院士,半导体物理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从事半导体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从1987年起集中于半导体超晶格理论研究,在发展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电子态理论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国际多种核心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100多篇。其中包括:

1、国际上首先提出了量子球空穴态的张量模型,得到了正确的光跃迁选择定则;

2、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介观系统的一维量子波导理论,得到了一维介观系统中波函数的两个基本方程,类似于电路的克希霍夫定律;

3、国际上首先提出了(11N)衬底超晶格的有效质量理论;

4、国际上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空穴共振隧穿现象,发现了在隧穿过程中轻、重空穴互相转化的结果;

5、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计算超晶格电子结构的有限平面波展开方法,利用赝势理论研究了长周期超晶格的电子结构,解决了平面波方法不能用于计算大元胞晶体电子态的困难。曾获得198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专著《半导体超晶格物理》获1998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国家图书提名奖。《现代半导体物理》获2001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报告题目:物理学的发展 报 告 人:冯端 院士

报告时间:2010年5月18日下午5:00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409

报告人简介: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1946年7月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9年该校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历任物理系副教授、教授及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系博士生导师。其间,1984~1988年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1985年起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当选为第

六、

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协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物理学进展》主编、《固体物理学大辞典》主编、《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副主编等职。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今改院士)。1991年起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冯端院士从50年代开始进行金属物理学的研究,1959年对钼、钨、铌等难溶金属中的位错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在《物理学报》、《中国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发展了利用侵蚀法观测位错的技术,澄清了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中的位错结构,同时主持撰写了我国该方面第一本专著《金属物理》。70年代中期,他开始研究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在发展应力双折射貌相,X射线衍射貌相、电子显微镜观测技术和成像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晶体中的位错等多种缺陷的类型、分布及其起源,提出在晶体生长中避免和控制缺陷的方案,提高了晶体质量和器件性能。在相变物理方面,也有许多重要发现。这些发现为解释相变结构变化特征和缺陷在相变中的行为提供了直观信息,对发展铁电相变的微观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冯端还指导将研究方向朝控制微结构来获得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发展,通过人为地引进周期性分布的畴界,制成多种聚多畴晶体,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接近理论值的倍频增强效应,确立了亚微米层的光、电、声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设计新体系,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冯端院士创建了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并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学术领导,在全国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两次荣登榜首,他本人亦荣获“金牛奖”。80年代中期,他将《金属物理》一书全面改写成《金属物理学》,取材新颖,自成体系,密切沟通凝聚物理学和教材科学,成为这一领域国际上的第一部专著。他还与人合作主编了《X射线衍射貌相学》。近年来,他总结了凝聚态物理的过去、现在与展望,并出版专著《凝聚态物理学新论》。

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能源学院新生英语短剧大赛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建工作总结

关于举办校庆110周年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之

凤凰传媒学院献礼校庆110周年活动方案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三十年校庆活动总体方案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综合测评细则

动力与能源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110周年校庆院士系列报告二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110周年校庆院士系列报告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