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前置性学习与预习之区别

发布时间:2020-03-02 01:52: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前置性学习与预习之区别 (2010-07-25 23:13)

分类:语文前置性学习研究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到底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呢?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一、发挥主体潜能,落实前置性学习。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郭思乐教授指出:“不是儿童没有潜能,而是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创造氛围去激励它。其实,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的确,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如果老师善于激发,他们的潜能就能得到发挥,就能主动地建构知识。因此,在阅读实践中,我们摒弃了枯燥的抄写作业、繁琐、重复的基础知识训练题,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有效地开展前置性的学习。

前置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一篇文章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的学习。前置性学习一般有以下的环节:

1、自读课文,确定目标。

前置性学习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坚持前置性学习不仅为课堂学习作了准备,而且可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但普遍存在着前置性学习要求“一刀切”的现象。有的老师布置前置性学习时,统一学习的目标、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笔者认为,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应由学习者确定,应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因此,应重视发挥主体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求知的欲望确定前置性学习的目标,再进行尝试学习。如:在进行《白杨》一课的前置性学习时,学生自我确定的目标都不一样,知识基础一般的学生侧重于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积累文中一些感兴趣的词句,读通课文;语文基础知识稍好的学生侧重于了解白杨的特点及文章的写法;语文基础好,思维活跃的学生侧重于体会文章的喻意,查找有关白杨的资料。正因为这些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必须人人达到的,而是学生自我确定的,因此,学生会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进行前置性学习的劲头就足。

2、尝试学习,自我建构。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确定了自我学习的目标,便开始了尝试学习,初步建构知识。如:在进行《丰碑》一文前置性学习时,有的同学自我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①了解“丰碑”的意思;

②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军需处长的品质; ③弄明白“文章为什么写得如此感人”。

在确认了目标后,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尝试进行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了“丰碑”的含义,初步感悟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体会到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虽然这位同学在前置性学习时,目标③体会得未够全面,欠深度,但是这些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就会获得一种愉悦、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自学的兴趣就浓厚,自学的能力就得到提高。

3、反思过程,理清“疑点”。

学生的知识水平毕竟有限,有前置性学习中,或会遇到困难,或会对个别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因此,笔者较注意引导他们学会反思,理清“疑点”,争取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如:《白杨》一文中,“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指的是什么?《丰碑》一文中,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赞颂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为什么却用那么多的笔墨描写将军呢?是否有点主次不分了?这些疑点正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前置性学习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整理、记录疑难问题,课堂上大胆发问。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指导才更有针对性。

二、强化主体意识,促使知识自我生成。

去年,全国小语会在上海召开的语文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什么是一堂好的阅读课”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并初步达成了共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紧张、有趣的生成过程。由此可见,课堂上强化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我生成的过程已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减少枝节,小组交流。

目前,有的语文课贪多求全,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做游戏,整节课面面俱到,但却蜻蜓点水,连最基本的训练点都无法落实。因此,减少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枝节,减少繁琐的分析,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学生在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已对知识有了初步的建构。课堂上,只需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能量都得到释放,都有展示的机会,他们就能感受到前置性学习的乐趣。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汇报了自学生字词的结果,有的汇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汇报文章的写作方法,有的则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这样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知识又一次进行了自我建构。

2、鼓励提问,放手质疑。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毋庸置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前置性学习时,整理的疑难问题,有的通过小组交流已解答,有的却未能解答。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大家敢于提问,放手质疑。如:《丰碑》一文中,为什么说被雪覆盖了身体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文中重点描写将军,而不是军需处长?《飞夺泸定桥》中,“飞夺”说明了什么?《放弃射门》中福勒到底该不该放弃射门?等问题都是学生在前置性学习时遇到的难题,比较有思考的价值,都能问到重点上。

3、捕捉资源,诱导突破。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都不同,因此,自主学习后会出现不同的学习结果,所提出的问题差异性较大,作为教师就必须把握好课堂的组织权,进行有效的生成,决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在课堂上留心倾听,善于选择,捕捉一些动态的生成资源,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地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帮助突破难点。如:赵志祥老师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十分关注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情况,刚上课便请学生质疑问难。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说这父与子了不起?”有的说:“文章所写的事是发生在地震后,为什么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有的则提出:“文中说‘父亲失常了’,那位父亲真的失常了吗?”„„在众多的问题中,赵老师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篇的问题——“父亲真的失常了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说明自己的观点,以此引导学生体会伟大的父爱。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4、归纳整理,自我生成。 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崔峦老师再次强调:“阅读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法。”目前,有的老师认为实施新课程标准,就不用交代写作方法了,结果导致学生在理解一篇文章时,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情感的熏陶上,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因此,笔者认为每学完一篇课文,应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感悟人生,揣摩写法,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学完《丰碑》一文时,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受,谈谈文章的写法,从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品质,体会文中以人物思想感情为线索,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使整个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自我生成的过程。

三、留给课外阅读的时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得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光是阅读文本,学习文本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大力倡导课外阅读。但是,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作业和考试,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更难以实现自主发展的心愿。因此,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空,让学生博览群书,才能真正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以上所述是笔者在近年来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不断分析名师阅读教学的精髓,深入实践研究后对阅读教学的一些肤浅看法。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潜能,则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交互—建构学习方式是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学习方式,而且实现从被动的、机械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到主动的、发现的、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当前课程改革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一、学习的内容不同。传统的预习内容是教科书,我们的前置性学习是学习内容和相关资料,就一篇文章而言,学生不仅要读懂课文,提前解决生字词,还要开展延伸阅读,了解关于作者、背景及相关资料。

第二、学习方式不同。传统的预习是本节课的学习,课堂内的学习,我们是周目标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他们可以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和进程,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层教学。

第三 ,学习的性质不同。前置性学习不仅是教会学生预习,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而是通过自主的学习和交流展示,构建学习组织,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砥砺,相互促进,形成组织文化,从而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成就感,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恒久的学习动力

将相和 前置性学习单

前置性作业工作计划

草原前置性作业

语文前置性学习研究教学案例

浅谈前置性学习之我见杨全刚

前置性学习是一堂课的开端

前置性作业的重要性

3.白杨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设计心得体会

二年级下册语文前置性学习作业单

前置性学习与预习之区别
《前置性学习与预习之区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