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乘课程改革东风 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全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9: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总结材料

乘课程改革东风 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

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位于常德古城的中心,6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代北小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赋予了北小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拥有高标准的多媒体室、电脑室、舞蹈室等各种功能室,开通了校园网。学校现开设了42个教学班,学生2517名,教职工131名,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102名,国家、省、市、区各级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48名。几年来,我们以课程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关键,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切实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

贯穿一个理念——树立“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快乐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一个人,不管他贫穷还是富裕,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为孩子培养了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如果我们的教育教给了孩子快乐、进取的方法,如果我们的教育为孩子养成了获取快乐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非常成功的。反之,如果我们的教育只为教给孩子面对考试,只为取得高分,而没有教给他们如何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这样的教育是不合格的,甚至是失败的。”不可否认,“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偏离教育的本质,使教育失去其本来目标。于是,孩子从小就背负了太多压力——不得第

一、不考上某某重点学校就不是好孩子。这样的教育还快乐吗?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还能快乐吗?教育的最终任务是什么?就是要培养健康、快乐的人。学校褚校长基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提出了“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并从四个方面加以行动贯穿:

一、挖掘理念内涵,构建“快乐教育”

精神建设是学校品质内涵的主体,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所以,我们不断挖掘办学理念的内涵,熔铸品牌。

我们确立了校训:我自信 我快乐 我成功。校训的整体思想是:人生要充满自信,

积极进取,在快乐中走向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我们制定了校风:文明 活动 向上。它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学校的整体风貌,“文明”指言行举止风貌;“活泼”指学习生活风貌;“向上”指思想精神风貌。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校旗、校徽、校歌和校服,全校师生在理解其中意义的基础上坚持佩戴校徽,会唱校歌,学校重大活动及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全校师生统一着装校服。

二、加强环境建设,营造“快乐校园”

围绕“快乐教育”主题,学校调整规划,对标志物、楼道、校园景观等进行创新建设,力求营造清新健康、快乐向上的“快乐校园”。

打造亮点、凸显快乐:树立“快乐教育”理念墙,修建展示师生快乐成长、学校和谐发展历史的“乐学园”展示厅,塑造安全好玩的“快乐营地”,建立可供师生自由倾诉心声的“温馨快乐小屋”及传递孩子们学习生活快乐的“快乐北小”电视台。

巧妙布局、展现“快乐”:加强楼栋文化建设,开辟年级、班级的“快乐展示台”,加强校园绿化建设,让每一处风景都与孩子的风貌一样蓬勃向上、洋溢快乐。

三、落实教学实践,打造“快乐课堂”

“快乐课堂”是指师生双方共同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场所。在课堂上,愉悦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实现“我自主我快乐”、“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我快乐。”我们立足本校,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构建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师生关系和谐的“快乐课堂”,同时开发符合学校特点和学情的校本课程。

四、丰富有效活动,开展“快乐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素质。除了开展常规活动以外,我们还精心为学生打造了校园“五节”:“快乐动手”科技节——体味科学乐趣、“快乐阅读”读书节——共建书香校园、“快乐童年”游戏节——共享成长快乐、“快乐运动”体育节——亲子竞技趣味、“快乐展示”艺术节——闪亮自我风采。

同时,学校还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认真开办一报一刊一台,精心打造“快乐传媒”。一报——校报《七彩虹》。它面向全校师生,每年办6—8期;一刊——校刊《乐学园》。它面向全体教师,每年刊发2期;一台——《快乐北小》红领巾电视台,也包含校红领巾广播站。学校不断充实各项设备设施,提高使用频率和演播质量。

突出一个中心——突出教学科研为中心

一所有长远发展目标的学校,应把学校发展规划与发展方向建立在科研基础上,以科研促效益,以科研求质量。因此,我们认为,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一、构建支持系统,为“研”创造条件

一是制度支持。根据校本教研的内容及过程,我校制定了《校本教研课题规划制度》、《校本教研教师考核制度》等多项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让压力和动力并举,保证了教师的学习就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句空话。二是组织支持。2002年,我校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学校教科室,构建了“校长→分管校长→教科室→教研组→教师”的教研网络,凝聚学校骨干教师的教育智慧,形成合力,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发展。三是硬件支持。我校先后建成了2个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并开通了校园网,建立了“北小”网站,为每位教师查找资料、电子备课、网上学习,博客交流,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

二、加强校本培训,“学”中更新观念

学习着,工作着;工作着,学习着。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切实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1.向书本学习。

“学浅难为师”, 学校教科室每年为教师们提供50多本阅读书目,积极开展“共读一本书”、“美文推荐”等各种读书活动,通过“读、摘、悟”撰写读书荐文,教师们在学习中提升了理论认识水平,拓宽了教育视野,形成了自发学习的习惯。

2.向同行学习。

学校注重引导以各种形式,加强同行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们常常以随笔的方式记录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利用博客搭建自己的对话平台;海纳百川,开拓视野,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同时还注重向结对学校及来校专家同行交流教育话题,如:省“春晖计划”中,平江教师在我校交流、我校教师送课至平江,大家在不断的对话、讨论中借鉴、补充,通过借他山之玉石,补个人之智慧。

3.向名师学习。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理解不一样,加上各地的教学实际也不同,所以课改中形成的教学思路也有所不同,为避免课改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让我们的教师外出学习,在学习和交流中,吸收有益成分,丰富自己的课改实践。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舍得把教师“送出去”。几年来,我组先后送出教师100

多人次外出学习,培训层次高,培训效果好。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们更新了教育观念,调动了教改激情,感受到前沿教改信息,充分拓展了教育教学视野。

三、开展校本教研,“教”中绽放精彩 1.备课碰撞精彩。

集体备课能让老师们从低效、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放出来,让老师们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教学,钻研教材,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设计能力。其次是为老师们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提供了一个平台,激活学校教师资源,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了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保证备课质量,每期开学初,各教研组都会先制定好一个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并总结出了“集体备课四步曲”:一度准备:假期,教师要通过网上查找等方式,自行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通读教材;教研组定出组内个人备课内容,备课人同时承担教学资源的准备。主备人深钻所承担部分的教材,弄清该单元的设计思路,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可参考已有的备课或优案,写出自己的备课初稿。二度交流:开学前,教研组集中教师进行交流,主备教师作好主讲发言的准备,发言内容包括:(1)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2)对教学设计的意图进行说明;(3)对教学环节进行分析,重点放在对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上。非主备教师阅读教学预案后,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交流,组内形成教学设计共识。三度思考:即平时的教后反思。尽管教学预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充分考虑,但事先的设计同实施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课后教师也常会发现某些美中不足。因此,将自己课后的反思分析也记到教案中。教师可以记录成功的经验,也可记录教案的修改,还可以记录学生的创新和问题,包括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分析处理的成败得失。四度感悟: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之前的半小时,一般要针对上两周的教学内容,由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大家就教学处理、训练题的设计、学生学习表现等情况做交流。这是教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后的深刻感悟。

2.研课研出精彩。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我们举行了一系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主要形式有: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研课、跟踪听课、推门听课及“芙蓉杯”传统教学比武活动。

特别是“芙蓉杯”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立足于各教研组的组内专题研讨,已成为我校自2001年来的传统教学比赛,至今已有十届。活动的目的是:“教中研、研中教,人人参与,共同提高。”赛课的形式是:说、授、评。它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

阶段。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选择研究专题或问题,制定研讨方案,要求既分工又合作,用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共同完成一个问题的探讨。第二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围绕本组的研究问题,在各类教育媒体上精心选择与之相关的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营造浓郁的研讨氛围。学校网站“教育科研”频道设立“教学设计理论”专题栏目,提供与主题研究相关文章。在本阶段各教研组的研讨活动要围绕主题展开。每位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写好一篇主题学习心得(40岁以下教师上传至自己的教育博客)。第三阶段:教学交流。各教研组集全组力量向全校教师展示本组专题研讨的优质课,组内1人说课,1人上课(反思)、1人评课,同时还将接受其他教研组成员的“一句话点评”。所有上课、说课、评课一律围绕研究专题展开,重心要明确,不说题外话、泛话。第四阶段:总结阶段。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围绕活动主题做好活动总结。一是教师层面的总结。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这方面的总结反思。完成一篇教学案例或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上传自己的教育博客。二是教研组层面的总结。结合前三个阶段的活动,完成一篇围绕“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专题总结材料。并对本组“一课多轮”的主题研讨活动的材料进行整理。三是学校层面的总结。围绕活动主题,深化学校课题研究的实效、推进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学校的特色做法和问题反思。

市区两级教研领导对我校的“芙蓉杯”组内专题研讨活动给与了高度好评,他们认为这样的研究活动:(1)研究模式好。教研组用任务将组内成员捆绑在一起,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合作,互相补充。这样的捆绑式研究开创了校本研究的新模式;(2)研究过程好。首先是研究的专题实在,选取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作为研究对象,贴近教学实际;其次是组内能集体研究,反复试教,凸显过程的实在;(3)研究效果好。活动中人人有思考,人人有话语,起到了参与的效果。

3.反思生成精彩。

我们把课堂教学当作反思的阵地,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这样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逐渐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反思最简单的形式是写教后记。为了督促教后记的写作,我们把教后记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教学叙事或教育随笔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4.赛课展示精彩。

赛课,是老师教学竞技水平的较量,也是教师迅速成长的前沿阵地。学校教师从不放过各级赛课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的教学比武。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教师在国家、省、市、区、校各级各类教研教改等活动中承担公开示范课60余节,5名获得国家级奖励,并制成光盘在全国推广;12名获得省级奖励,40多名获得市区级奖励,10名教师成为市学科带头人或市教学骨干教师。

“且教且研,一潭活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锤炼,教师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在学校的课堂里,总是充满着生气与快乐。

四、规范课题研究,“研”中促进发展

没有研究就没有教育的推进,没有研究就没有教师专业的提升。“十五”、“十一五”期间,学校教师积极申报并参与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先后承担了7项省市级、3项区级课题的研究。

1.突出重点,确立主研问题

我校课题有两种:一是承担上级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二是针对教学问题独立申报。但不论哪种课题,我们充分认识到:必须要有一个统领的核心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从而提高研究成效。如2006年我校教科室申请的《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在省规划处成功立项,成为“十一五”省级立项课题。针对“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核心问题,各教研组从教学设计的各环节进行分析,使专业学习及课堂评价工作均以此为统领,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2.课题引领,开展组内专题研讨

教科室引导各课题组每期制定研究方案和学期活动计划,开展了以解决本学科教学问题为目的的组内专题研究活动,并证每星期至少有两节空堂课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思想。

同时,各课题组还积极开展组内专题研讨活动,发挥课题组的集体能力、智慧,以“学习—实践—总结”为研究过程,以“说——授——评”为展示形式,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各课题组不仅积极联系研究专题进行反思总结,还结合课题内容积极整理资料,圆满完成组内专题研讨任务,实现“问题—课题”的联结。

3.课题驱动,浓郁科研氛围

课题组教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反思、去探索,教师们的素质在反思和探索中不断提高,组内科研氛围也在这样的反思和探索中从创建到浓郁。

课题组内交流自由、宽松、愉悦、和谐,既有观点的碰撞火花,又有理论的共识升华。

在课题研究的有效驱动下,近几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或征文活动中,发表或获奖论文200多篇。十五课题《小学数学‘开放’教学模式的研究》、《信息技术与《社会》课堂教学整合》均获省级好评,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省一等奖。2008年,在省级课题中期评估中,学校教科室所做的《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获得市教科院的高度好评;2009年区级课题中期评估活动中,备课组长吴雅林所做的《基于课堂生成的教学预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也获得了区教研室的好评。其他课题正在结题中。

五、创编校本课程,凸显校本特色

我们根据“一校多本”的校本课程开发设想,遵循“找准定位——确立目标——构建内容体系——运行管理”的流程先后创编开发实施《七彩摇篮》、《走进书的丛林》两套校本课程。它们都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需要、教师的特长、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构建的课程体系。

《七彩摇篮》是以“艺术教育”为主题,以对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为指导,整合了音乐、舞蹈、绘画、手工、审美、形体操练、口语演讲等多方面内容,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艺术知识技能。

《走进书的丛林---北小阅读体系丛书》校本教材是一套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少儿课外阅读丛书,它由十二个单册组成,每册一个主题,四个单元,16课时,辑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从童话童谣、诗词歌赋到小说散文、名家大作,引导学生透过这扇窗口,走进书香世界,不断探求知识,扩大视野。

为规范校本课程的落实,我们深入课堂听课、议课,定期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交流教学中的困惑,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调整实施策略。在学校校本课程教学研讨活动中,徐文静、周雪两位老师所上的校本课程《画帽子》、《小手动起来》均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不仅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些课程,而且从中受益不少。在每年的“七彩摇篮”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学生的主持人比赛、讲故事比赛、百人书画现场大赛、校本课程作业展、文艺汇演等总是吸引众多目光,学生素质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追求一个过程——发展中不断超越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辛勤耕耘,自有收获。早在2003年学校就被授予常德市“名优学校”称号。但我们秉承“求真、求实、求新”的教风,坚持“师生快乐成长、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创新,不断向上,在发展中力求超越。

一、教师在成长

2003年走入新课程改革时,我校教师队伍130人,专科以上学历95人,占全校教师的73%,参加过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的 29人。经过努力学习,提高自我,截至目前,我校教师131人专科以上学历的有123人,占全校教师的 94 %。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骨干教师9名,教师个人水平在学历层次和专业发展上都有了明显的飞跃。

为规范校园用语用字,提高教师普通话整体水平,我们聘请了湖南文理学院的教授及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对全校教师进行普通话强化培训。目前,全校教师均符合所任教学科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其中一级乙等27名,二级甲等45名。由于学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2009年我校获得了“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二、学生在进步

1.身体素质:健康是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我们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组织学生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切实提高提高身体素质。在全国小学生素质检测评价中,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 98 %,合格率 100%。在全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运动健儿6 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全区小学生排球比赛中,男子排球队 2次获得第一名,女子排球队4次获得第一名;在全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代表队 1次获得第一名,2次获得第二名。

2.艺术素质:2006年6月,我校少儿舞蹈常德丝弦《花的童话》作为湖南省唯一参赛节目,赴京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全国少工委和全国曲艺协会联合举办的\"金博士杯\"全国少儿曲艺大赛,获得铜奖以及最受观众喜爱节目奖和最佳创作奖,12月,该节目参加全国“魅力校园”港澳行大型艺术展演活动再获金奖。2008年,学校书画艺术表演《八 8

荣八耻记心间》在全国魅力校园第六届联欢活动中获金奖;2009年,学校合唱《鸟归林》和舞蹈《靶场小兵》参加中韩文化交流双或一等奖,我校学生的艺术魅力享誉中韩文化交流舞台;2010年,学校舞蹈节目《跳月亮》参加全国魅力校园联欢活动中再获金奖。

由于艺术成绩突出,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常德市十佳书画培训基地”。

3.文化素质: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不断获得奖励:在全球华人作文比赛中,我校有60多名学生获奖,学生习作发表在各级各类杂志上的有80多篇;学生参加“生活数学创新大赛”获各级奖项的有256人次。学校也经常举办各种学科竞赛,如实验操作、英语口语、硬笔书法、计算比赛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三、学校在发展

教师在成长,学生在进步,学校就在师生的变化中得到发展。继市“名优学校”之后,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湖南省双文明先进单位、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省芙蓉标兵岗、省红领巾示范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名优学校、区红旗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迎接国家七部委、团省委等各级领导检查,承办了全省小学“作文教学”研讨活动、省小学数学“计算与问题”教学研讨活动等大型教学教研活动。

2010年11月

推进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发言稿一

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乘改革开放东风

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乘课改东风 促学生发展

课程改革推进会

课程改革推进会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绿色发展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个人总结

乘课程改革东风  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全文)
《乘课程改革东风 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