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格律诗基本知识入门培训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3: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格律诗基本知识入门培训讲稿

受子洲县诗词学会委托,我就格律诗的一些基本知识,与大家一起共同交流、探讨。由于水平所限,很难满足大家的期望,就我个人而言,能给大家一个启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就满足了。所讲的格律诗的基本知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点到为止。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一、学习古典诗词的必要性

为了说明学习古典诗词的必要性,我想引用毛泽东同志关于旧体诗词的几段谈话来说明。因为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个伟人,而且是当代少有的诗词大家,他的话最有说服力。

1957年在中南海,毛泽东会见词学专家冒广生在谈到旧体诗说:形式的定型不意味着内容受到束缚、诗人丧失个性。同样的形式,千多年来真是名诗代出,佳作如林。固定的形式没有妨碍诗歌艺术的发展。毛泽东还说:不论平仄,不讲叶韵,还算什么格律诗词?掌握了格律,就觉得有自由了。

1965年夏,毛泽东与梅白的谈话中指出: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像你这样的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

我个人理解,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产物,旧体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宠物。只要有汉字,旧体诗这种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的文学形式,就一定会存在!

二、什么是诗?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末什么是诗呢?诗是抒发感情的语言文学,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一位名家说过:由于心臓的搏动而咏唱出来的真理,是诗。

根据我自己的体验,诗就是情感之舟。诗的灵魂是情,诗的风韵是美。

一、诗是诗人激情的喷发,是情感堤坝闸门打开的渲泄。无病呻吟不行!凝结在笔尖的必须是诗人内心独有的东西!《中华诗词》2011年第七期刊登我的拙作《渔歌子·华山寄语》:西岳横空出世奇,云浮绝壁岭西移。临绝顶,展襟期,人生历险几多回。这首词就是我攀登华山的切身体验。

二、情是诗的本质,美是诗的内在需要。诗源于情,美于言!光有情,没有形式美,也不能算诗!比如:啊!黄河,我爱你!就不成其为诗。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李白以浪漫的想象,夸张的比喻,优美的语言,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这一壮观景象。真正做到了画中有情,情中有画。

三、诗不一定符合语言的逻辑,却符合情感的逻辑。例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

三、诗的起源

关于诗的起源就不多介绍了,根据专家、教授们的考证,我国诗歌起源于生产劳动。最早以文字记载的诗集为《诗经》,后有《楚词》、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也有大量的诗词曲赋,一直传承到现在。

四、古诗的种类

从唐初开始,古代的诗开始分为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或叫格律诗。

古体诗不讲平仄,只要求押韵。

今体诗或格律诗,在字数、声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近体诗主要有: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和绝句,又分别有五言、七言的区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排律句数必须在八句以上,多少没有规定,但一首排律的句数必须是偶数,除了首联和尾联外,中间的联都要对仗。

如果按每一句诗的字数分,古体诗又可分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杂言诗。

按诗的内容又可分: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题画诗、叙事诗、议理诗等。

五、关于平仄

汉字具有着高低长短的语音特点,古人把它分为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显然,这同现代普通话中的四声有区别。古字的平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古字的上和去声,仍相当于现在的上声和去声;古代的入声已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中,古人根据汉字四声的特点,把字分为平仄两大类,“平”指的是平声,“仄”即是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普通话的平仄的划分是: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为了帮助大家在写诗的时候运好平仄,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平水韵》、《新声韵》(具体内容略)。

六、律诗的平仄格式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掌握,我只讲七律、七绝的平仄格式。

首先介绍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类型,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由于最后两字是平平,也称为平平脚。由这个句型起句的七律、七绝,为平起首句入韵式。

第二种类型,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最后两字由平仄构成,称为平仄脚。由此起句的七律、七绝首句不起韵。

第三种类型,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最后两字仄平,称为仄平脚。由此起句的七律、七绝首句入韵。

第四种类型,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最后两字仄仄,称为仄仄脚。由此起句的七律、七绝不入韵。

七律、七绝就是由这四种基本类型的句子构成的。

其次介绍七律的四种基本类型:

( 一)平起首句押韵:

(二)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仄起首句押韵: ( 四)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不管那种类型,全诗八句,分为四联。第

一、二句称为首联,第

三、四句称为颔联,第

五、六句称为颈联,第

七、八句称为尾联。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我们只要掌握了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类型的句式,再掌握了格律诗平仄的一般规则,我们就可推导出四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类型的七律。现在介绍格律诗平仄的一般规则,可以归纳为四条:

一、在本句中平仄相错。格律诗每句都是以双平步、双仄步互相交替变换着。

第二、在一联内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主要是

二、

四、六字)。即平对仄,仄对平。

三、在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相同(主要是

二、

四、六字)。这种关系称为粘。我们初学者必须遵守粘对的规则。

第四、白脚仄,韵脚平。偶句的韵脚必须是平声。

关于七绝就是七律的首、尾两联组成。五律就是将七律每句前面平平或仄仄两字去掉,就是五律的平仄格式。五绝也是由五律的首、尾两联组成。

七、律诗的押韵

押韵是一种修辞手法。律诗的押韵就是同韵母的字在特定句尾上重复出现。例如我的小诗《五绝·早晨见闻》:雨洗山色青,玫婉散花馨。鸟啼河边柳,桥通望月亭。这首诗里的“青”、“馨”、“亭”三字的韵母相同,属于押《平水韵》“九青”韵。懂得了什么是押韵,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律诗的押韵,现在实行的是双轨制,可以押《平水韵》,也可以押《新声韵》,使用《新声韵》的必须注明,特别注意一首诗内不许同时押两种韵。

(二)近体诗押《平水韵》,只允许押平声韵。《平水韵》中有三十部平声韵,十五部上平声,十五部下平声。一首诗只能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首句入韵的可以借用邻韵的字,不过一般不提倡。

(三)韵脚,如果是八句的律诗,一般都是

二、

四、

六、八句押韵;如果是四句的绝句,就是

二、四两句押韵,不过七言和五言律诗也有首句起韵的。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是正格,入韵是变格;七言律诗首句入韵是正格,不入韵是变格。

(四)韵字不能重复使用;同音韵字在一首诗里尽量避免使用,如果用也不要相邻使用;同时,韵脚避免使用同义字。

(五)防止撞韵,即白脚使用了同韵母的仄声字;防止挤韵,诗句中使用了押韵的同韵字。

(六)避免上尾,七律、五律

三、

五、七句尾,仄声字“上、去、入”最好分开用。

八、律诗的结构

将律诗的结构规律总结为“起、承、转、合”,到元代才明确提出。但在元代以前,人们在写诗的时候,似乎不约而同地遵守着这一规律。所谓“起”,即开始;“承”,即承上;“转”,即转折;“合”,即收合。

七律一般是以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例如刘禹锡的《酬乐天》: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起、承、转、合比较明显。首联写自己被贬川蜀开始,颔联承首联借典故说明自己被贬的时间长,颈联突然笔锋一转,写要向前看,表现了作者胸襟的阔大,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尾联扣题为合。

也有学者认为,七律的首联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颔、颈联为衬贴,尾联上句转、下句合。

律诗绝句的起、承、转、合,一般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例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十分明显。

九、诗的语言

诗有诗的语言。诗词创作,成也是语言,败也是语言。对于习惯用白话思维的我们来说,要掌握诗的语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白话文讲究主谓宾补定状的语法结构不同,诗词的语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语法。诗词的语言是意象的语言,而不是词汇的语言;是感觉的语言,而不是逻辑的语言。

大的方面讲诗的语言要注意:

一、诗的语言要讲形象思维。诗家语贵在以比兴写情,而一般不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古人写诗“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毛泽东关于写诗给陈毅的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我们不妨看看古人写诗用形象思维的一些例句:杜甫: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甲兵常不用。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诗的语言要用诗的语法。

( 1)各种语言成分的前置,或句子成分的顺序变化。例刘长卿《逢雪》“风雪夜归人”,谓语前置,“归人”实为“人归”。在诗句里,宾语、状语、补语、主语都有前置的。

(2 )词类的活用:名词作动词、作形容词;形容词作名词、作动词。例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是形容词,但在这里却成了谓语动词。

( 3)句子成分的省略。在诗句中,句子的各种成分都有省略的情况。仅举一例,省略主语。王勃的《送杜少府》“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前一句省略了主语“我”,后一句省略了主语“我们”。

三、诗句要“言有限、意不绝”,要“不著一字,尽显风流”。诗句要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清代词人蒋春霖《虞美人》“病来身似瘦梧桐,觉到一枝一叶怕秋风。”毛泽东“战地黄花分外香”、“风展红旗如画”。这些诗词句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写诗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诗句要通顺,不能生拼硬凑,堆砌辞藻,故弄玄虚,不知所云;诗句要简练,并要有诗味;诗的语言要典雅,否则诗的品位就显得低下;诗句要反映现代气息,也就是反映时代生活,要用新的语汇,照搬、克隆、复制旧的东西,没有一点新意,这样的诗是没有人看的;诗句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等;诗句里尽量不要有重字,但叠词、运用修辞手法例外。

十、诗的物象、意象、意境

我们初学写诗者,一般不用意象,直发议论,其实诗贵宜曲,须用物象表达意象。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什么是物象、意象、意境。

一、物象:物象是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物象。物象是引发诗人灵感的事物,是引发诗人诗性大发的环境,是诗人第一感觉的对象,是写诗的基础、起点。我的拙诗《七绝·晚上金鸡山》“苍茫四野晚风怡,绿叶连枝路亦崎。云托东山升满月,林间意外见娥眉。”中的野、风、叶、枝、路、云、山、月、林都是物象。物象虽小,可以喻大。

第二、意象:意象是诗人通过精心描写客观物象,体现和暗示自己的情感和心意。意象是融诗人主观情意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是一种有情之物,达意之象,是意和象的交融统一。诗人作诗,个人的情感不应直白说出,而要着力描写暗含自己情感并能让读者感知的客观事物,以此为媒介,通过阅读使其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

物象升华到意象,也就是生活美升华到艺术美。古人说: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也就是中国传统诗论所指的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如毛泽东的“梅花欢喜满天雪”、“暮色苍茫看劲松”、“长空雁叫霜晨月”,“梅花”、“满天雪”、“暮色”、“劲松”、“长空”、“雁叫”、“霜晨月”都是饱含作者情感的意象。由此也可以看出,意象是经过作者观察、分析、思考、加工和提炼而塑造的产品,是主观和客观融为一体的东西。

当代大诗人丁芒说:“诗必形象化,并寄意于形象,成为意象。构建意象,是写诗的核心手法。”

三、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辩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这两个统一的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没有意境的诗,就是一首失败的诗。好的诗都有优美的意境,情与景偕,思与境共。意境是通过意象来构建的,其实意境是作者在作品里构建的情感平台。我的理解,意境就是诗词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

国际象棋入门基本知识

腹泻病防治基本知识培训讲稿.

格律诗

1VFP讲稿(入门)

名词解释:格律诗: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讲稿

反邪教基本知识宣传教育讲稿

电动工具产品基本知识讲稿

地震安评业务入门基本知识

格律诗基本知识入门培训讲稿
《格律诗基本知识入门培训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