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参观东方明珠后记专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0: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参观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后记

——1257007 董馨惠

2013/11/4 一三年十月的一个星期二,因为职业科学导论这门课所以有幸来到位于东方明珠之下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参观,感觉受益颇多。

一入馆门,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许多老式小轿车,车身简单而略显生硬的线条很好地表现出“刚刚出现”和“还没完善”的20年代初期的时代感。除此之外,还有比原型更小一些的有轨电车模型,不仅车内有真人蜡像,电车车身还张贴着“红锡包”的香烟广告。查找了资料后发现,这一种有轨电车其实在解放初期还有,不过后来拆除了。顺着路一直走,可以看见一个金碧辉煌的大礼轿,我忘不了当时同学们看到它时的惊叹声和不停拍照的热情。这是旧上海最大的“物华号”贳器铺雕制的迎亲礼轿。1927年宁波籍铺主为儿子周宗余娶亲备用,请了10位木雕师傅,精心雕刻了众多戏曲故事与人物,耗时10年完成。轿上装了一百只小电珠,取名百子(珠)大礼轿。解放后,周宗余将百子大礼轿捐给历史博物馆。这真的非常奢侈和豪华,不仅反映出人们的生活富裕而且从轿子上精致的人物可以看出当时的雕刻技艺发展得很好。

接下来我们就走到了楼上,来到了“华亭溯源”。这个馆展现的是上海本地劳动人家的劳作。踏过茅草和木桩做成的门,映入眼帘的一个非常古朴落后的厨房:泥灶、瓦罐、石磨、木窗还有吊在房梁上的储物篮等等。继续往前走我们看见了更多现在我们根本看不到的劳动器材:舂米的、纺线的、磨面的、手摇的风车。特别的,有一个倒漏斗型的木制器件,放在一个母亲身边,在这个器件上面坐着可能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估计是为了可以一边劳作一边照看小孩。这些物品都给我们一个较大的视觉冲击,感觉好像瞬间回到了那个纯手工生产的年代。

继续走,是上海历史发展陈列馆的第一馆——“城厢风貌”,展示的是清代上海老城厢的商业景象和风俗民情。斑驳的城墙、繁华的商船会馆、货物丰富的咸货行、小娃娃正在打酱油的酱园、炉火旺盛的打铁铺、药味浓郁的中药铺等等,真人一般大的蜡像表情细腻,丁丁当当的打铁声、浓郁的中药味和弹棉花铮铮的弓弦声与老城隍庙的庙会场景构成一幅海派“清明上河图”。让我们这些观众好像穿越来到了早年的上海,通过听、闻和看就可以细细品味了解到上海人早年的市井百态、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往前走是悠长、狭窄而且凹凸不平的小道,紧闭的木制栅门,我们在其间走着,似乎敲敲木门,就会有一个梳着发髻的老奶奶走出来,用一口吴侬软语问我们有何贵干。

然后我们来到了第二馆“开埠掠影”,展现的是上海因开埠而带来的变迁。在老上海的一条石库门弄堂:老虎灶(熟水店)、烟纸店、画室等都活灵活现地出现。实景与影视结合的情景影片“弄堂一天”,还原了石库门弄堂里居民一天的生活情景。一个运用程控操纵的机械木偶,高唱《请大餐》,让大家从苏白中品味上海菜的味道。这个陈列馆真的是给了我太多的惊喜。

第三馆“十里洋场”,则展示的是林林总总的洋场景观:望平街报馆中心、圣三一教堂、跑马厅、大世界、老凤祥银楼、亨得利钟表店、雷允上国药号、德等等,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还有西洋镜、哈哈镜、老校歌与老戏曲点唱等,我们参与其中玩得不亦乐乎,还在唱老校歌的地方拍了第一张合照。长20余米的外滩建筑模型动态情景模型,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南京路已经成为中国商业精神的代表,现代生活方式的窗口。

最后一站第四馆“海上旧踪”,重现百年来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有过昔日辉煌,然而今天大多已经消失了的申江胜景。它们中有晚清时期的茶园戏台、中国庙宇式的江海北关、上海鹿鸣馆之誉的张园、海上大观园之称的哈同花园,当然也有贫困百姓居住的棚户滚地龙。这些建筑景观,映衬出上海城市历史的双重性。参观时我们特别去了解了戏台,并从中知道了梅兰芳时期的很多喝茶看戏的风俗文化。还有可以旋转的花灯,真的非常地美,但现在只有在博物馆这些地方才能看见了。

整个陈列馆游玩下来,不仅对早期上海的职业的形态有了很多的了解,对上海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而且同学们和老师之间的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对我来说这真的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参观。(字数1795)

参考资料:

1, 《回眸海上旧踪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巡礼》

参观后记

制药厂参观后记

参观中国煤炭博物馆参观后记

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后记

东方明珠概况

东方明珠导游词

东方明珠教案

东方明珠教案

东方明珠导游词

参观八宝山烈士公墓后记(优秀)

参观东方明珠后记专题
《参观东方明珠后记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