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3: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

内容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展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注评价转变促进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将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尝试新评价。通过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使学生在参与数学的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检测、修正和完善的重要作用,它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它是促进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地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把评价作为一种甄别和选拔手段,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种评价不够客观、公正,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压力。分数和等级只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一种估量。目前,虽然“等级制”在形式上已经代替了“百分制”,但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它与新课程的评价观仍然不相适应。在实施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陷入了一种矛盾与困惑中,即明知传统的评价办法必然导致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而又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与目前学生实际相符的新方法,迫使我们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下面我就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评价动机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具有感染力,宽松的和谐的氛围和师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好土壤。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互爱的真挚情感以及相互的交流和感染是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在一个平等、宽松、愉快的情境中毫无心理压力地进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制造悬念,诱发争辩,让学生去发现,提出扫除障碍的建议,而教师却“坚持错误”,学生据理力争,教师终于由“固执”到“认输”,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采用了这 1

样一个故事:星期天,猴妈妈买回来一个大西瓜,对她的两个孩子说;“一个大西瓜,我分给哥哥1/3个西瓜,分给弟弟2/6个西瓜„„”猴妈妈还未说完,猴哥哥大叫起来:“妈妈不公平!”我趁机说:“我也觉得猴妈妈不公平。”这时有学生站起来说:“猴妈妈公平呢,它们两人一样多。”我又说:“怎么会公平呢?猴哥哥才分得一份,猴弟弟却分得两份。”“不是的,把西瓜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和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2份是一样的。”„„这一过程正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和感染学生的过程,也是鼓励学生大胆地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才能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等活动的动机。

二、体验过程,发挥评价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评价的主体。任何知识都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评价也只有在学生完全参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评价的立足点必须由“教师单纯评价”向“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相结合的轨道转变。有的教师认为,多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会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其实,评价依赖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参与,只有把评价的主动权完完全全地交给学生,才能用评价促思维、促发展。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于学生独特的评价、见解要正面肯定;对于学生错误的想法也不能轻易否定,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评价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例如,判断“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先让学生计算出结果,然后诱导评价:“它们的计算结果都是16,我认为是对的,你们同意我的判断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甲说:“不同意。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不一样”;乙说:”我也不同意。虽然计算结果相同,但两个16的单位不同”;小组互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单位也不一样,这道题只是一种巧合,得数相等,不能以此混淆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经过一番评价后,教师不是硬性把知识注入学生的大脑,而是让学生在你争我辩中,自己获取知识。

评价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自主评价。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保留开放状态,评价他人,评价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评价学习过程时,要借助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评价的主体作用。

三、关注差异,实施评价策略

评价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密切相关,教师要因人施评,体现差异。学生是变化中的人,他的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情感都会因年龄、家庭环境、教师调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过去的评价方式不甚合理,使一些学生因“考试不及格”产生自卑感,失败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科学家曾通过跳蚤实验证明动物的进取意识。把跳蚤放在杯子里盖上盖,它跳几下碰着盖儿,当你打开盖后,它再也不跳了,而是爬上来的。还有将狗放一间屋里,闭门,四处通电,狗乱跑乱叫,找出路逃

生。但实验两次后,再把狗放进去,它趴在地上不跑不叫,只是哆嗦。这说明,经过努力后,仍然无效,再也不努力了。学生也一样,若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取精神磨灭了就无法振作起来.鉴于这一实际情况,教师要运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待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学习积极性;对待中等学生应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待优等生则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分层测试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体面地在人群中站起来。

例如:测试等级要因人而定,而不是因成绩而定,千万不能以一个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判他在未来数学的发展。曾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成绩太差,老师在一起谈起他,语文老师叫他“四季豆”,数学老师叫他“无解”,化学老师叫他“堕性气体”,物理老师叫他“绝缘脑袋”。这个学生虽无读书的能力,可后来经商出人头地,成了大老板,学校校庆时邀请他出席,但他未接受母校的邀请。如果,学生与自己比较,进步了,让学生获得 “跳”一个等级的机会。即使是“待进生”,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把考试“不及格”改为“待及格”。“良”对于待进生是一种“成就”,教师对学生尽量少作或不作“不及格”的评定。对于“优”等学生,为了发掘创新潜能,可适当提高要求。因为,成就感能激励一个人不断进步,“优”对于多数学生更是一个“鞭策”,它可以激励学生勇敢直前。课堂评价中采用异步评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不同的感染力。“抓两头,促中间”,学生时刻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时刻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四、开放形式,探究评价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群体交流、互动的开放的评价环境,使评价成为师生双向思维活动暴露的过程。变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状态,使学生从单纯的“听、答、写”转变为“思、问、评价”的角色。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协调,学生可以评价教师的活动,敢于同教师进行争辩。教师便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自我评价作为对自己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由低级到高级,螺旋上升,不断发展。有自评: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觉得自己的方法好?等等;自评与互评:甲:他的发言很精彩;乙:他说话的速度太快,有的地方让人听不清楚,丙:我不完全同意他的发言,我还有新的补充,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解法;师生共评:张三:我不同意小明的发言,我还有新的想法;李四:老师,你为什么总不叫我发言?这节课老师总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能不能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师:你回答得很好,还要别的发现吗?你的方法很独特;综合评价:课堂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作业、平时表现出来的学习数学的水平,情感、态度和自信等。例如:“朱玉洁同学:本学期,我们班开展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探究,你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查找和收集与所

学知识的相关信息,你的自学能力较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表现很出色,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你的解题方法经常与众不同,你设计的“数学小天地”较有创意。可你有时做作业比较马虎,不太讲究作业书写,你有信心克服这些小毛病吗?本学期数学总评成绩:“优”。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学生的评价意识在自我反思中得到升华,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倡导激励,呈现评价结果

“评价就是给学生一种求得才能得驱力”。每个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正确而有效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承认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法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有“等级”、“评语”或“等级加评语”等。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一份份优秀作业、优秀试卷、数学题的巧解、数学设计方案、数学日记、获奖证书、教师评语、家长寄语等,一一地进行积累,让它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成长岁月。在实际评价中,教师还要经常注意学生在操作、合作、交流与表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并给予及时鼓励,多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诱导。如:“你回答得很好;你的解题方法与众不同;你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等,尽量少用“对”、“不对”等笼统的评价语气。总之,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正的朋友,自己乐意与教师合作。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作出诊断,不断地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总之,评价旨在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是为学生服务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成为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个性品质的发展,使学生拥有和谐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使学生保持自我发展的激情。有教学就要有评价,评价方式的变革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大胆实践与积极探索的问题。”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作用,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与完善,但终究要服务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年7月第1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999年7月第1版

3、魏超群《数学教育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4、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四个转变

新课程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2

改革评价方式

关于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点思考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学业评价初探

德育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状况及其分析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