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3: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画,学写广告词,编写顺口溜等综合能力。 设计特色:

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搜集材料,想象作画。 学习重点:1.了解课文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

一 导:

(师)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谈谈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到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

(师)快坐上小火车,向北京出发啰!(放课件:火车开啦) 二 忆:

(课件打出颐和园的平面示意图)

(师)作者重点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生)在课文中把二至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三 观:

1.指导学生观看长廊的风光片。

2.指导学生谈观后感。

(过渡)师:景色美,作者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再次感受长廊的特点。 四 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 2.与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引导学生探究,加深感悟长廊的特点:

①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廊的图片,来进一步理解“长”的特点,以及长廊内部和外部的特点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②通过与自己身边事物作比较,如700米长的马路来体会作者运用数字描写的好处。 五 悟:

运用学习上一自然段学习方法去感悟一下第

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万寿山的图片资料,谈感受。

2、观看佛香阁与排云殿的风光片,谈感受。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4、讨论分析重点词语:如“耸立、一排排、金碧辉煌、黄、绿、朱红„„”“滑过”为什么不用“划过”。

重点句子:①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②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5、练习朗读,注意语调。

六 说:

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扮成小导游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进行导游,向游客们介绍碧波浩渺的昆明湖,最后评出优秀导游员。 七 品:

学生用欣赏、陶醉、赞美的情调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在脑海里再现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八 练:

1、放风光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谈感受。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及其他风景名胜的图片,文字资料。

3、选择课文中喜欢的一处景点进行作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为颐和园写一句导游词,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希望,提醒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

5、总结:以“三字经”的形式总结如:颐和园、景色美、长廊长、真神奇、排云殿、面积大、万寿山、高又高、昆明湖、景色秀„„

板书设计:

长廊:长、美

颐和园 万寿山(佛香阁):耸立

昆明湖:静,绿

十七孔桥:多(洞,柱子,狮子)

教学反思

本次课为第二课时,在识读了生字词和初步掌握课文的基础上,我希望引领学生领略课文所描写的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找出描写学生喜欢的景点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教师利用课件等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自由读自己认为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

根据学生所说,我出示了描写“长廊”的几句话,让学生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接着就反复朗读,希望学生能记住这样的描写方法。在教授“万寿山”、“昆明湖”时,也是让学生品读有关的语句,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并开展合理的想象,进行了一定的说话训练,如这么多的狮子会有哪些姿态呢?学生都能较为合理的展开想象。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在感知了颐和园的美之后,课下让学生续写颐和园的其他景物,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

这一节课我对课潜能生的关注不到位,对学生的评价有欠缺。

虽然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为学生多留一些问号、省略号,而不是句号、感叹号。

颐和园第二课时

四年级第七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公开课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解析

《颐和园》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新建

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推荐)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