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分组实验制取蒸馏水.萃取和分液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5: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制取蒸馏水、萃取(无机物的分离与提纯)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无机物分离与提纯常用的方法;

掌握蒸馏、萃取、分液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亲自动手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合作和探究。 教学重点:认识分液漏斗,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蒸馏、萃取、分液的实验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 课堂类型:分组实验 教学手段: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化学仪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蒸馏常用的仪器及操作注意事项。

(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例如蒸馏含有Fe3+的水提纯其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2)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胶管

(3)蒸馏时的注意事项:

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碎瓷片)防止爆沸。

b.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 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分液

(1)原理:萃取,就是一种物质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小于溶剂B,那么,根据物质扩散原理,该物质就会从A扩散到B,且大部分都会扩散到B。

分液,就是A与B互不相容,就会分成上下两层,比如说油和水,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上层和下层的液体通过分液漏斗分别从上口和下口分理出。

(2)主要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②先装入溶液再加入萃取剂,振荡;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圈上静置,使其分层;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⑤把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自来水,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碘水,沸石 器材:铁架台(带铁圈),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分液漏斗,烧杯,胶皮管

三、探究过程 1.制取蒸馏水:

(1)将蒸馏烧瓶,冷凝管仪器装配好。

(2)在蒸馏烧瓶里加入普通水(自来水)至烧瓶容积的一半左右,再加入一些碎瓷片,然

后用插有温度计(150℃)的橡皮塞塞紧。(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的位置),给蒸馏烧瓶加热。

(3)当水温达到约100℃时,水沸腾,水蒸气经过冷凝管冷凝后,收集在锥形瓶中,这就是蒸馏水。

2.萃取碘水中的碘: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是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而流下。

现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水溶液,无色;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呈紫红色。 原理:水与四氯化碳对比,碘更易溶于四氯化碳

板书设计:

1.制取蒸馏水 2.萃取碘水中的碘

学生实验:

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绘制蒸馏操作的装置图

课后反思:部分同学动手能力弱,操作起来感觉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 部分预习较好的同学能很快的规范的做完实验。

分组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固液萃取

制备蒸馏水实验

分组分解法教案

分组分解法教案

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 电子教案 第八章 固液萃取

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教案

萃取教案

分组分解法

分组实验制取蒸馏水.萃取和分液教案
《分组实验制取蒸馏水.萃取和分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