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化学实验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2:25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化学实验教案

案例1 口香糖去哪里了 【实验器材】 口香糖,巧克力 【实验介绍】

请孩子先嚼1片口香糖,片刻后再嚼1块巧克力,将口香糖和巧克力在口中一起嚼,孩子亲身体验到口香糖的“嚼劲”失去,疑问“似乎口香糖没有了”。

【教学流程】(教师的行为和提问想吃口香糖吗一为什么喜欢吃一吃口香糖的好处一吃完口香糖随便丢弃吗一口香糖粘在地面或地板上的坏处一有什么办法清除地面或地板上的口香糖一请同学做实验一引导学生感受巧克力溶解口香糖的神奇效果一请大家反思“用巧克力去除口香糖是否切实可行?”一鼓励“大家能不能以后从巧克力中研究开发出专门清除口香糖污迹的清洁剂?”

【目标整合】

用一小块口香糖引导学生体验过程,信手拈来,却意义非凡:实验前观察口香糖的状态、颜色、香气;实验中感受口香糖在口中的状态和甜味变化。

口香糖是小学生们喜爱的零食之一,但很多孩子只是单纯觉得好吃,并不清楚吃口香糖的益处,我们在实验前通过正向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吃口香糖对人体的三点好处:清新口气、清洁牙齿、加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可以减少嘴里的酸性程度,有效防止蛀牙,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通过体验这个小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口香糖的认识和吃口香糖的目的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应用体验的经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试验原理】

巧克力中的热量把口香糖中的胶质破坏了 案例2你也可以制作喷泉 【实验器材】

“曼妥思”薄荷糖,250 mL可口可乐 【实验介绍】 将可乐瓶盖打开,将1包“曼妥思”薄荷糖倒入瓶中,可口可乐会迅速且大量地从瓶里涌出,如喷泉一般。 【教学流程】 提问:“喜欢喝可乐吗”一观察“可乐中有什么配料”一为什么喝完可乐常常会打饱嗝一有没有尝试“曼妥思”薄荷糖丢进可乐一实验演示一实验告诉了我们有什么危害一如何利用此实验丰富生活 【目标整合】

提醒学生观察可乐的配料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学习科学知识的意识。 喝多了碳酸饮料容易打嗝是很多同学经常体验的生活现象,教师就这一体验出发作出浅显解释,突出二氧化碳的变化。 该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但作为老师也要告诫小学生不能将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一起食用,否则会造成一定危险,。教师也应再从积极的一面进行启发,鼓励学生模仿此实验自制喷泉,学会用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 【试验原理】

会发生“沸腾可乐”现象,这种现象应该是由于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糖果疏松易吸水表面的渗透作用所致。也可能是柠檬酸等酸性物质与碳酸饮料中的碱性物质混合后,会形成柠檬酸钠,过程中还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如果糖果中含有柠檬酸,那么“沸腾可乐”产生的原理就有可能是酸碱物质混合后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进而造成喷涌。 案例3薯片为什么不能多吃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坩埚钳,薯片 【实验介绍】

用坩埚钳夹住1片薯片在酒精灯上点燃,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和感觉四个角度观察薯片燃烧的过程,并做好现象记录。 【教学流程】 提问“大家平时喜欢吃薯片吗”一做实验一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一熄灭酒精灯时讲解燃烧三要素一冬天为什么总要吃东西一薯片放热能用于什么一你们知道多吃薯片的坏处吗一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食品 【目标整合】

通过薯片的成分介绍,学生可以了解这是一种.高热量且会致癌的食品,多吃对身体不益,彻底颠覆学生对此类零食的观念。再让同学列举生活中的垃圾食品,教师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熄灭酒精灯时教师讲解燃烧的三要素:空气,温度和可燃物,使学生系统地认识燃烧概念。 实验中要求学生及时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 案例4面条可以变色吗 【实验器材】

研钵,胶头滴管,3支试管,紫甘蓝(紫包菜),酒精,水,白醋,食盐,发酵粉

【实验介绍】 取紫甘蓝菜叶于研钵中,加入少许酒精,进行研磨,制出紫甘蓝汁。将紫甘蓝汁加入3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少量白醋、食盐溶液和发酵粉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再将滴人白醋和发酵粉溶液的试管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教学流程】

普通的面条是什么颜色一想亲手制作可以变色的面条吗一介绍紫包菜一做实验一鼓励学生猜测颜色的变化一指导学生观察记录颜色的变化一思考“如何制作三色面条”

【目标整合】

紫甘蓝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健康食品,教师通过介绍向学生推广,并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初步认 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以及区别它们的方法。 实验中教师应不急于添加试剂,鼓励学生猜测溶液颜色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感和对实验结果的期待感。

实验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此实验现象设计制作三色面条,培养学生善于将知识活学活用的意识。

案例5牙膏大“PK” 【实验器材】

个杯子,4只带壳熟鸡蛋(大小颜色相近),一瓶1.25 L可口可乐,4支牙刷,牙膏(高露洁,佳洁士,中华,两面针各一支 【实验介绍】

学生在4个鸡蛋壳上分别均匀涂刷四种品牌的牙膏,保持5分钟后洗掉,并在外壳上做上记号。取个杯子,各倒上半杯可乐。将4个涂过牙膏的鸡蛋分别放入4杯可乐中,让学生观察蛋壳表面所起的变化,持续时间约10分钟。将四个鸡蛋取出,两两一组,互相碰撞(保证碰撞部位相同),两组中蛋壳被撞碎的被淘汰,没被撞碎的再互撞,最终没被撞碎的蛋壳上所涂的牙膏在“PK”中获胜。 【教学流程】

教师提问“平时用什么保护牙齿”一“用什么牙膏呢”一“儿童牙膏和成人牙膏有什么区别”一“介绍“氟中毒”一“哪种品牌牙膏比较好呢”一学生实验、对比一引导学生反思该实验的“不公平”一学生讨论、总结实验需要考虑的变量 【目标整合】

此实验改自一则牙膏广告,将原来实验中的酸换成了可乐。牙齿表面和蛋壳类似,常喝可乐会使牙齿变软,但牙膏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使牙齿更坚固健康。通过此实验告诉学生要少喝可乐等碳酸饮料,并坚持每天刷牙。

烧不着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所以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

液体里面的星光

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那么,高锰酸钾、酒精的混合液里,为什么会发光呢?

因为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便产生氧气,它的氧化力很强,能使混合液中的酒精燃烧而发出闪闪的火花。在黑暗的地方看,火花便格外明亮

小木炭跳舞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

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推荐第2篇:化学实验复习教案

化学实验题部分复习教案

德江县民族中学

简永波

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设计:

为迎接2010中考,使考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通过分析九年级学生如何进行中考总复习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实验题是化学题上丢分较多的题,特别是酸碱盐方面的实验部分更是特别的难,特别的难以把握。针对以上情况,特进行化学实验部分的专题复习。通过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及化学综合实验设计习题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验疑难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九年级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

2、掌握九年级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3、能用所学知识设计并解决一部分简单实验综合题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和设计实验题的分析讲解,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验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事物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点。 教学重点:

1、九年级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2、利用所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教学难点:

如何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知识导入(分析考点)

最近几年的中考题,实验题所占比重较大(占21.7%),大部分同学在这个大题上丢分较多,实验题也是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化学的重点知识,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实验题的重难点和考点。

分析200

8、2009中考实验题,总体来说考查的能力都要求不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部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2008年实验题1考查了水、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H2O、N

2、H

2、CO、CO2)几种气体的鉴别,(要求考生根据题设条件用化学式填写空格),难度不高但综合性较强(重点考查了考生的严谨性)。本题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对知识点掌握不透彻的考生来说就意味着难题,很多考生答该题最后一空时都只答一种情况,(澄清石灰水的本题中的作用是既检验又吸收CO2的双重目的)。2题考的比较灵活、新颖,要求考生以H2SO

4、Fe、CuO三种物质用两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制取硫酸铜(CuSO4),本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但是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观察和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准确的书写。同时考查了考生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2009年化学实验题则显得比较陈旧,属于老生常谈题,这些都是平2 时反复训练的,甚至是做过的原题。如15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备H

2、O

2、CO2三种气体的5个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16题则直接取材于课本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题,比较有点创意的是加了对CO检验的信息考查与知识的迁移,同时对考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新课讲解(如何进行实验总复习)

纵观这两年我区中考实验题的趋势,主要是对基础实验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知识综合度比较高,所以2010中考化学实验题在难度系数上也不会太大的改动,即同学们在进行中考化学实验题进行复习时尽量以课本基础为主,务求基础的扎实。近两年的实验题主要考查气体制备与收集、如何鉴别几种常见的气体等,而缺乏对酸碱盐在溶液中解离的离子鉴别进行考查,所以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对这方面略有倾斜。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对实验部分进行总复习: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

这部分相比较是实验中的简单知识,但同学们也容易在这上面粗心大意而造成丢分,比如化学仪器的名称许多同学就容易写别字来代替或张冠李戴、一些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掌握的不够扎实而做错丢分。在幻灯片上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和常见的用途与注意事项。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这部分属于实验题的根基,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后才能

3 着手综合实验题的分析解决。要对在初中所涉及的实验基本操作掌握透彻,如对物质进行加热、固体的取用、液体的取用、取用液体时量筒的读法、称量固体时的操作方法、过滤、蒸发、检查装置气密性、测溶液的pH、稀释浓硫酸的等基本操作的熟识。与同学们一起在幻灯片上分析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什么后果。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是近几年的热点内容,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升华,掌握这部分知识得严谨、细致。要“制取”气体,首先得知道所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能否与水、空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对应去寻找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净化”是为了得到纯净的气体,即可能在制取气体时混入其他成分在所制取的气体中,造成所收集的气体不纯而必须除去的过程,如用排水法收集O2时混有水蒸气这时就要浓硫酸把水除去。“检验”则是根据所制取的气体的特殊性质检验是否为我们要制备的气体,如检验制取的气体是否为氧气,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特性,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能否复燃即可证明。这部分要求同学们会根据一部分题设条件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和常见气体的净化与检验等(具体内容在课件中展示)。

(四)、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

①气体的制取、净化、性质的组合;

4 ②混合气体成分与混合溶液中离子成分的验证; ③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的结合;

具体以题的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在课件中对实验综合题进行探讨。 同学们在掌握了气体的制取、净化与检验后,特别要注意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离子的检验、鉴别等。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SO42-、Cl-、Ba2+、Ca2+、CO32-、OH-、NH4+ 的检验与鉴别,要能够根据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推到得出正确的结论,特别要注意综合实验题的考查,平时就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实验是同学们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下去认真复习,掌握基础谋求升华!

推荐第3篇:高二化学实验教案

www.daodoc.com 回澜阁教育

免费下载

天天更新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2)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3)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和要求; (4)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许方法和要求;

(5)运用学过的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反应的相互促进关系,分析并评价氢氧化铝制备的最佳途径;

(6)应用乙二醇的性质,设计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

(7)运用铜和铜的化合物知识,设计性质实验方案验证铜与铜的化合物的性质。 1.化学实验设计时应遵循: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②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 ③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正确。

④简约性,做到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2.如何迅速、准确地解答综合实验设计题呢? (1)明确目的原理

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

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

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以上只是解答综合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考方法。在解答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设计题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

(6)设计实验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 (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先验纯等);③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④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⑤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 (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⑥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⑦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⑧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人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3.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www.daodoc.com 回澜阁教育

免费下载

天天更新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巩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掌握好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全面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条件合适,操作方便;

②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④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即从多种路线中优选出一种最佳的制备途径,合理地选择化学食品与药品,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4.探索性实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其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分别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它所可能具有的性质。 5.验证性实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对物质具备的性质去求证,关键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方案,操作简单,简便宜行,现象明显,且安全可行。

[例1] 用含有NaCl、MgCl

2、MgS04的钠盐制备漂白精(次氯酸钠)。按各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2+2- [解析] 此题思路:原料→纯净物→产物。需除去的杂质离子有Ca、Mg、SO4,应

2+注意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以便有利于除去过量试剂引来的新杂质。例如,除Ca的Na2C032-2+放在除SO4的BaCl2试剂之后加入,可达到除去过量Ba的目的。

答案

①BaCl2+MgSO4=BaSO4↓+MgCl

2②MgC12+2NaOH=Mg(OH)2↓+2NaCl ③CaCl2+Na2C03=CaCO3+2NaCl

④BaCl2+2Na2CO3=BaCO3↓+2NaCl⑤NaOH+HCl=NaCl+H20⑥Na2C03+2HCl=2NaCl+CO2↑+H20⑦2NaCl+2H2O→2NaOH+H2↑+Cl2↑⑧Cl2+2NaOH=NaCl+NaClO+H2O [例2] 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A.铜屑和浓硝酸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C.电石和水

D.碳酸钙和稀盐酸

[例3] 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 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 www.daodoc.com 回澜阁教育

免费下载

天天更新

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

[例4] 试用空气;焦炭、水为原料制备硝酸。

[例5]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中含钾、氯,氧三种元素?试设计出实验的简单步骤。

解析: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因此,设计的实验应能证明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加快,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及化学性质不变。要证明氯酸钾中含钾、氯、氧三种元素,可设计实验证明产物中含钾元素、氯离予和氧气。

答案 (1)将等质量的氯酸钾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人少量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用酒精灯分别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根据收集的氧气多少,可判断反应速率。

(2)用水溶解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并洗涤沉淀,干燥后称量,与最初加入量比较,可证明质量是否变化。

(3)将上述不溶物与浓盐酸混合加热,检验是否有氯气生成,可证明二氧化锰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4)将收集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可证明氯酸钾含氧元素。 (5)将(2)步骤作的滤液做焰色反应,可证明氯酸钾中是否含钾元素。

(6)将(2)步操作的滤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证明氯酸钾中是否含氯元素。 1.设计实验,验证有机物CH2=CHCHO中所含的官能团。 2.不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和KCl两种无色晶 3.设计实验,证明一种金属粉末是铁粉

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油酸C17H33COOH具有不饱和性和酸性。 5.根据下图实验,填空和回答问题:

(1)烧瓶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_______装置(Ⅱ)的烧杯中冷水所起的

作用是 ____________装置(Ⅲ)的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

(2)进行此实验时,烧瓶内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

互紧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装置(Ⅲ)的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

液体倒吸,试简述其原因。

www.daodoc.com 回澜阁教育

免费下载

天天更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加热条件下用NH3还原CuO可以制得纯

净的N2和活性铜粉(途径Ⅰ),用该活性铜粉与空气反应又可制得较纯净的N2(途径Ⅱ)。

由于N2在实验室里制备常需要用有毒和易使人致癌的NaNO2,上述方法因Cu与CuO的循环使用.且制出的N2可基本满足要求,故倍受人们关注。下图给出了按Ⅰ和Ⅱ制N2必需的几种实验仪器,其他必要的仪器如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等仪器均未列出。请按下列要求填写空白。

(1)按途径I制N2时用浓氨水作原料至少需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哪些仪器?(请按气流从左到右的顺序列出仪器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2)按途径Ⅱ制N2时,至少需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哪些仪器?(请按气流从左到右的顺序列出仪器的接口顺序):______________。

(3)用途径I制N2,按你选用的仪器组装的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序号是______________ (4)用途径Ⅱ制N2,原料气空气是向仪器中加入 _______而送人反应器的。

(5)为了保证I制得的N2比Ⅱ制得的N2纯净,是在仪器_______中加入_______以除去杂质气体。

(6)写出在途径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取氢气,再用制得的氢气还原氧化铜,最后根据氧化铜质量的减少和无水氯化钙质量的增加来测定水的质量组成。

(1)如果制得的H2从左向右流向,上述必要仪器的连接顺序_______接 _______,_______接_______ _______接 _______接 _______、_______接 _______(碱石灰)。

www.daodoc.com 回澜阁教育

免费下载

天天更新

(2)简要说明实验装置最后连接碱石灰干燥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装入药品后,进行实验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打开活塞,产生氢气;②点燃D处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关闭活塞,停止产生氢气;⑤待氧化铜变红后撤去酒精灯;⑥通人氢气,使D中物质冷却;⑦称量C管和D管的质量。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

(4)若测得原质量为W1g的硬质玻管D反应后质量变为W2g;U形管在实验后质量增加 mg,则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中有部分氧化铜还原不彻底,未生成铜而是被还原为红色的氧化亚铜 (Cu2O),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偏大、偏小、无影响)_______。

资料来源:回澜阁教育 www.daodoc.com

推荐第4篇:《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一节趣味实验课,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及规范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

【教学设计】

1、烧不坏的手帕:

实验用品:

棉手帕、70%的酒精、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 实验步骤:

将棉手帕侵泡在70%的酒精中,用坩埚钳夹起棉手帕放到酒精灯出点燃,边燃烧变晃动,等火焰熄灭后,拿下手帕观察手帕有什么变化? 实验原理:

因为棉手帕是用70%的酒精侵泡过的,酒精燃烧时,30%的水分蒸发需要吸热,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所以火焰熄灭后,棉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2、魔棒点灯:

实验用品:

玻璃棒、表面皿、酒精灯、高锰酸钾、浓硫酸等。 实验步骤:

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

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观察酒精灯能否被点燃?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灯被点燃。

3、喷雾作画:

实验用品:

画纸、画笔、喷雾器、酚酞、醋酸等。 实验步骤:

先用画笔蘸取酚酞溶液在画纸上作画或者写字,等风干后观察不到痕迹,再用装有醋酸的喷雾器对着画纸喷,观察画纸上有什么变化? 实验原理:

无色的酚酞遇酸变成红色。

4、水火相容

实验用品:

玻璃杯、镊子、玻璃棒、水、氯酸钾、浓硫酸、白磷等。 实验步骤:

在一个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把十几颗氯酸钾晶体放到水底,再用镊子夹取几小粒白磷放到氯酸钾晶体中。接着用玻璃移液管吸取浓硫酸少许,移注到氯酸钾和黄磷的混合物中,这时水中就有火光发生。水中有火,岂不是“水火相容”吗? 实验原理:

在水中放进氯酸钾,氯酸钾是含氧的化合物;再放进白磷,白磷是极易燃烧的东西,在水里因为与空气中的氧隔绝了,所以没有自燃。但是,加进了浓硫酸,浓硫酸与氯酸钾起作用生成氯酸,氯酸不稳定,放出氧来。氧又与白磷起反应而燃烧,这种反应特别猛烈,因此在水里也能进行,使得水火同处在一个杯中。磷被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与水起作用,生成磷酸。

5、制作“叶脉书签”:

实验步骤:

(1)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 这是成功的关键,叶脉不硬的就好象煮树叶汤

(2)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

(3)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试管刷或软牙刷慢慢刷去叶肉。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

学生实验!!!

推荐第5篇: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4: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

2、了解O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

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

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

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2瓶中。实验现象:

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

1、CO2CO2,CO2使石灰水浑浊

2、FeO2Fe3O4

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点燃点燃 4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5.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锥形瓶、天平、酒精灯、玻璃管、小气球、白磷 实验步骤: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

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白磷,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实验现象:

引燃白磷后,瓶内充满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放回天平后,天平依然平衡。 分析及结论:

瓶内发生反应:PO2P2O5,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点燃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5.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烧杯(100ml)、天平、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步骤:

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 CuSO4溶液,准备3根光亮的铁钉。

2、将溶液、铁钉一起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

3、将铁钉投入杯中,几分钟后,将其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2。实验现象:

1、烧杯中溶液的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履盖了一层红色粉末。

2、m1=36g m2=36g 分析及结论:

烧杯中发生反应: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实验名称:实验室制取CO2的研究与实践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实验目的: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实验器材: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

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 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

3、制取并检验CO2 实验现象: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及结论:

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①选择适当的反应。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2、大理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CO2↑+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推荐第6篇:化学实验创新教案

课题: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探究实验的改进

长沙县干杉乡干杉中学 盛晶呈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实验出现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前一课对蜡烛燃烧简单的实验探究中,初步学会了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描述之后,紧接着提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问题,第一次去尝试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比实验,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分析、科学的表述探究所得结论的能力,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好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空气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也为学生今后树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开了个好头。

二、实验原型及其不足之处

教材中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呼出气体的样品,然后使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样品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

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在于:

1、当气体与水反应(广义上也可以叫溶于水)时,如三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用排水法将会是这些气体部分溶解,尤其在我们的实验目的是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时,部分溶解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实验失去准确性。

2、在之后的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和《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中,明确强调二氧化碳不可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中考中也将二氧化碳的收集作为考点。

为了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准确掌握,需要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去除“收集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这一步骤

2、用玻璃管和广口瓶的组装仪器,直接将空气和呼出气体利用气压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避免收集时产生的损耗,同时能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气体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避免出现诸如“空气到底有没有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疑问,同时现象对比更加明显,有助于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器材和药品

器材:广口瓶x2,双孔橡胶塞x2,玻璃管x4,Y形管x1,橡胶管x2 药品:澄清石灰水

五、实验原理

利用简单的气体压强原理,吸气使空气进入澄清石灰水中,呼气直接吹入澄清石灰水。

六、实验操作过程

1,、如图装配好实验仪器,向两个广口瓶中均加入澄清石灰水没过较长玻璃管下缘;

2、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捏住右边橡胶管,松开左边橡胶管,向Y形管中吸气,利用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澄清石灰水中;

3、检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捏住左边橡胶管,松开右边橡胶管,向Y形管中吹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七、实验效果

1、捏紧右边橡胶管吸气时,明显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气泡,证明空气直接进入了澄清石灰水中,静候片刻,无其他明显现象,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2、捏紧左边橡胶管呼气时,澄清石灰水中同样出现大量气泡,证明呼出的气体全部进入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很快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八、自我评价

实验器材方面:经过改进,实验用具变得略为繁琐,但是一套仪器组装好之后可以重复利用,有效减小了实验的局限性,同时操作变得更为简单易行;

实验操作方面:由于无需再收集气体样品,免去了传统实验前的大量准备工作,在实验中也无需担心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溶解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使操作更加简便安全;

实验效果方面:两个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化差异非常明显,有利于学生观察。

综上所述,我认为所做的实验改进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可操作的。

推荐第7篇:化学实验

鱼塘中学危险化学实验药品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上级《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校近期对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管理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现就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

为了加强对学校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我校成立了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检查组成员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

化学仪器室、实验室各种制度齐全,均上墙公示。具体有《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使用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仪器室管理人员职责》、《化学品使用登记制度》、《化学实验应急处理办法》、《化学实验废液处理办法》等。

三、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学校为了加强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实行问责制,谁主管谁负责,出现问题,一查到底。化学仪器室、化学实验室由李某老师和蔡某老师具体负责,科研处主管,检查组督促。

四、检查情况

1、化学药品按要求管理。

2、易燃品、易爆品有专门的柜子存放并加锁。

3、危险化学品有专柜,柜上有两把锁,管理员和主管领导各持一钥匙,需两人同时到场才能打开取用药品,危险化学品有清单。

4、有药品使用登记记录,取出时间及归还时间、取出数量、使用数量、剩余数量、剩余药品处理方式等均有详细记录。

5、化学实验废液处理有记录。

6、仪器室有急救箱,急救箱里有常用急救药品,包括止血类药品、注射器等,考虑到离医院较近,因此急救箱中没有更多的药品准备.

四、存在问题

1、过期药品还在保存,不敢私自处理,有些标签己模糊不清。

2、实验室、化学仪器室没有两把锁。

3、有些化学药品需计划采购。

五、改进

1、学校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过期药品,我们将与相关部门联系,予以处理。

2、需计划采购的化学药品由总务处和化学教师共同采购。

为了配合我市的这次化学危险药品大检查工作,我校将仔细排查,精心安排,努力改进,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生活学习的环境。

2014年9月29日

推荐第8篇: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预习】

一、化学药品的保存与使用

1.化学药品的保存

(1)固态物质一般保存在________;液态物质一般保存在________。

(2)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若保存在玻璃瓶中时,瓶塞应用________。

(3)硫酸、硝酸、汽油等保存在玻璃瓶中,瓶塞应用________。

(4)硝酸等见光易分解的物质保存在________玻璃瓶中。

(5)白磷保存在________中。

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识别与存放

危险化学品常分为不同的类别,具有不同的图形标志,如:

观察上述图标,回答下列问题:

(1)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____;盛有大量酒精的容器封装后应贴的图标是____。

(2)贴有图标B、D的化学试剂应______保存,放置在远离____________的地方。

3.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②少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mL,固体盖住试管底部即可。

③防污染:实验后剩余的药品(Na、K除外)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内。

(2)常用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取用。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吸取;一定量液体用______量取;大量液体可直接倾倒。

4.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着火

迅速用__

__或沙子盖灭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3%~5%的________溶液

浓碱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适量稀的________溶液

浓酸洒到桌子上

应用________溶液中和后,再用水冲洗

浓碱洒到桌子上

应用________中和后,再用水冲洗

酸或碱溅到眼中

立即用______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二、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

1.物质加热中的安全问题

(1)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实验室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________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____________,不可用嘴吹灭。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加热方法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匙等。

②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④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或________。

(3)加热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①加热时,容器外壁不能有______,底部不能与酒精灯的________接触。

②开始加热试管时,要先进行________。

③加热液体的试管不准对着__________。

④加热过程中的实验仪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________上。

2.要特别注意安全的实验操作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之前,要________________。

(2)用H2、CO还原Fe2O3、CuO时,应先____________,再

(3)实验室制取CO、Cl2等有毒气体时,要在__________中进行,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4)加热法制取气体且用排水法收集时,实验结束时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稀释浓H2SO4时,将__________沿器壁缓缓加入______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却至室温。

【活学活用】

1.为了火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①NH4NO3

②(NH4)2SO4

③食盐

④油漆

⑤汽油

⑥黑火药

⑦生石灰,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火车的是(

)

A.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⑦

C.①④⑤⑥

D.①④⑦

2.在实验室中,对下列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洗

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C.实验室中含硫酸的废液可以直接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D.实验时,万一酒精灯被打翻引起酒精燃烧,应用水灭火

3.下列用图示表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

4.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

B.取用少量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H2SO4

D.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通氢气再加热

【达标检测】

1.据最新报道,某观测井中检测发现Sr等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浓度上升,创开始检测以来的最高值。为了警示人们应贴的警示图标是(

)

2.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取8.5

mL的水

B.实验剩余的药品有的可以放回原瓶

C.把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加热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3.下列有关试剂的取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可用来取用少量液体试剂

B.无毒的固体试剂可用手直接取用

C.多取的钠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D.取用固体试剂时,可用药匙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C.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D.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第2课时

过滤、蒸发及SO42-的检验

【学习目标】

1.掌握过滤、蒸发等实验基本操作及适用范围。

2.

通过粗盐提纯实验,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除去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SO42-检验的方法和试剂加入顺序。

【预习】

一、过滤和蒸发

1.过滤

(1)过滤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填写图中实验仪器的名称。

(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一贴:滤纸紧贴____________;

②二低:滤纸边缘略____________边缘;液体的液面略____________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__________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轻靠到________________一侧;

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________的内壁上。

2.蒸发

(1)蒸发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填写图中实验仪器的名称。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防止由于__________造成液滴飞溅;

②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_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③热的蒸发皿应用________取下,不能直接放在________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一定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放在________上。

【活学活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下图中的操作有两处错误(

)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一定是由滤纸破损所导致(

)

(3)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

)

(4)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的目的是防止固体迸溅(

)

(5)实验完毕后,用手直接取走蒸发皿(

)

(6)过滤、蒸发过程中都会用到玻璃棒(

)

2.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钙

二、粗盐的提纯

粗盐中主要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MgCl2、CaCl2以及一些硫酸盐等,除去这些杂质的主要步骤如下:

【思考与交流】

1.粗盐中什么杂质易于除去?如何除去?

2.用上述方法后还含有的杂质是什么?

3.若要除去粗盐中的下列杂质,则应加入什么试剂?把试剂的化学式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杂质

加入的试剂

化学方程式

Na2SO4

MgCl2

CaCl2

4.加入你选择的试剂除掉杂质后,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再把它们除去?

【归纳总结】

【活学活用】

3.依据粗盐提纯的原理,除去氯化钾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镁等杂质,可选用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和碳酸钾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步骤操作:

滤液纯净氯化钾溶液

(1)

B的化学式是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过量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SO42-的检验

【问题讨论】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检验某试液中是否含有SO42-

试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

结论:试液中有SO。

思考:该方案是否严密?请说明理由。

【归纳总结】检验SO的流程:

【活学活用】

4.某溶液中含有MgSO4和Na2SO4两种溶质,选择适当试剂将溶液中的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或固体分离出来,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欲证明滤液中存在SO、CO,选用的方案是先取少量的滤液滴加过量的________,发现有气泡生成,再向其中加入________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SO、CO均存在。

(2)如何洗涤MgCO3沉淀?

(3)如何检验MgCO3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达标检测】

1.下列仪器用于过滤和蒸发分离物质的是(

)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发皿

④天平

⑤烧杯

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2.过滤实验中,有关仪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棒用来搅拌溶液

B.玻璃棒用来引流溶液

C.烧杯用来承接滤液

D.漏斗用来制作过滤器

3.下图是关于蒸发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好铁圈,放上蒸发皿,再放酒精灯

B.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C.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固体迸溅

D.蒸发的过程中,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

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

B.先加HNO3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C.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

D.先用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滤液中再加BaCl2溶液

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字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

(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__________;

(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__________;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__________;

(4)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炭粉__________;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蒸馏和萃取

【学习目标】

1.通过制取蒸馏水,学会蒸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初步学会Cl-的检验方法。

3.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学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预习】

一、蒸馏

1.蒸馏

(1)蒸馏实验原理

对于

混合物,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的杂质。

(2)实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①指出图中主要仪器的名称及作用

(3)实验注意事项

①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

②冷凝水的流向要________进水,________出水。

④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蒸馏实验装置的改进

当用蒸馏的方法分别获取几种沸点不同的液体时,应该用温度计控制收集沸点不同的馏分,装置改进如下:

说明:(1)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

(2)制取蒸馏水时可以不使用温度计,因为

2.实验1-3: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流程及Cl-的检验

(1)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流程

(2)Cl-的检验

【活学活用】

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4)收集完蒸馏水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CaO+H2O===Ca(OH)2。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可采取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在你选择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_________。

(3)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紧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萃取

【预习】

1.萃取

(1)萃取是利用物质在________的溶剂里______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加入的溶剂称为______。

(2)分液是把萃取后两种_____

_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3)分液常要使用

(4)阅读教材实验1-4完成下列内容:

(1)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可分解如下几步

①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②把50

mL碘水和15

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③检验分液漏斗活塞上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④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地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⑤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⑦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⑧静置,分层。

正确的操作顺序(用上述序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①→⑧→______→⑤→⑥

(3)上述步骤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⑦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选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1.萃取的三个“三”

三仪器:①

三种常见萃取剂:①

三原则:①萃取剂和原溶剂________;②萃取剂和溶质__________;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______在水中的溶解度。

2.分液漏斗的使用和检漏方法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若漏液可在活塞上涂少量凡士林。

检漏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后把瓶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3.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

(1)振荡时,要不时地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________________,以防液滴飞溅。

(3)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时,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让____________流出,____________应从上口倒出。

【活学活用】

3.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

B.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振荡后立即分液

D.若用苯作萃取剂,则分层后上层液体呈紫红色

4.实验室用含有Ca2+、Mg2+、Cl-、SO、Br-等离子的溶液进行有关实验,

已知:Cl2+2Br-===Br2+2Cl-。

原溶液

(1)操作②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所用主要仪器是________。

(2)若溴(Br2)是从上层液体获得的,则使用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用酒精。

【达标检测】

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

B.过滤

C.蒸馏

D.蒸发

2.下列关于蒸馏实验中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灯内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蒸馏烧瓶应垫上石棉网加热

C.蒸发和蒸馏过程中都需用到玻璃棒

D.接收馏分的仪器名称为锥形瓶

3.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分液时,原溶剂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萃取剂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

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拧开活塞把气体放出

4.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中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

5.在常用方法和混合物之间连线。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及含义。

2.理解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预习】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阅读书P11——资料卡片,完成下表:

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

质量

电流

热力学

温度

物质

的量

发光

强度

单位名称

及符号

米(m)

秒(s)

安(A)

开(K)

坎(cd)

(1)物质的量是一个

,表示含有________________

____,用符号

表示。“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为专用名词,不可任意加减字,既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为________________个,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物质若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个微粒,其物质的量为

(3)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A,约为6.02×1023

mol-1,其单位是________。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

(2)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物质的量描述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

(4)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

(5)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2.

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0.012

kg

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D.1

mol

NH3

所含原子数约为2.408×1024

3、1

mol

C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

4、0.3

mol

H2SO4约含有_____________

个硫酸分子。

5、

1.204

×

1024个H2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6、1

mol

Na2CO3中含有__

_molNa+、

___molCO32-,共含有离子的个数约为_________个。

7、与0.3

mol

H2O

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

0.3

mol

HNO3

B.

3.612

X

10

23个

HNO3分子

C.

0.2

mol

H3PO4

D.

0.1mol

NH3

【预习】

二、摩尔质量

1、阅读书P12——图1-11,完成下列内容:

1

mol

H2O

1

mol

Al

个水分子

个铝原子

18g

H2O

27g

Al

(1)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

,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

,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

(2)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约含有

个粒子,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粒子的

相等。

2、摩尔质量有关概念的理解

【学与问】

24.5g

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1.5mol

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活学活用】

3.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

A.1

mol

OH-的质量为17

g·mol-1

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

g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

g

【归纳总结】

【活学活用】

4.在14.2

g

Na2SO4中:

(1)含有的Na+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2)含有的SO的质量是__________;

(3)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A

B.0.2NA个硫酸分子与19.6

g磷酸(H3PO4)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

B.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64

g氧相当于2

mol氧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氯含有6.02×1023个微粒

B.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约等于6.02×1023

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3.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A.M

g

B.

g

C.

g

D.

g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N2和6.02×1023个O2的质量比等于7∶8

C.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0.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是44

g

5.(1)

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根据分子式回答:

等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2)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有的质量。

①已知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NH3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②1.28

g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③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

g,则铁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④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知a

g某气体中含分子数为b,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推荐第9篇: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

氧气的制取及化学性质实验的微型化改进

湖南临澧县丁玲学校 黄华彬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化学》上册演示实验2-2,2-3,2-4,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点燃的木炭、铁丝、硫粉等物质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实验原型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四瓶氧气,分别进行检验、木炭、硫粉及铁丝燃烧。我认为其做法有如下不足:

1、原料消耗及浪费严重,比如制氧气的原料,取用的硫粉等需要量太多。

2、污染较重,燃烧匙装的硫粉量越多,污染越大。

3、可靠性不好,装氧气的集气瓶由于气体的逸散,导致做燃烧实验时效果不理想。

4、操作繁琐,教师需要借助四瓶氧气分别进行实验。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我将传统实验改为微型趣味实验,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组成装臵,运用某些仪器的特殊用途,采取可靠有效的操作,用较少的药品完成实验,做到快速便捷,现象明显。

四、实验器材:墨水瓶、小药瓶、注射器、输液管、塞子、酒精灯、玻璃棒、蜡烛、镊子、火柴。

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石灰水、木炭、细铁丝、硫粉。

五、实验原理及装臵说明

利用生活中易得的器材组成简易制气装臵,在小药品中收集氧气,瓶中事先装适量石灰水。然后进行制取、检验和燃烧试验。硫粉是用高温的玻璃棒蘸取,由于玻璃棒透明无遮挡,所以现象非常直观。用螺旋状铁丝粘上石蜡,再用石蜡引燃铁丝,现象明显。石灰水的用途有检验二氧化碳、冷却铁丝燃烧物和吸收二氧化硫。

实验装臵图如下:

六、实验过程:

1、按图示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2、氧气检验以及验满。

3、细铁丝沾上石蜡,引燃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

5、加热玻璃棒,引燃硫粉,试验在氧气中的燃烧。

6、盖好瓶塞,防止二氧化硫污染,处理废液,实验完毕。

七、实验创新的优点:

(1)节约药品,不需要在上课前制备大量氧气(至少4瓶),同时也节省了硫粉。

(2)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成功率很高。利用注射双氧水的方法可以随便控制氧气的生成,可反复试验供学生观察。

(3)省时便捷,采用这样的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节省了教师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4)实验更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例如硫粉的使用量少,燃烧的产物得到较好的收集和处理,减少了污染。

(5)实验器材源自生活,使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八、自我评价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次自我尝试,实验中将制取和性质实验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性质的同时为氧气制法打下基础。另外,利用这套微型化实验装臵实验时,借助电教手段放大(比如在实物展台上)可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

实验改进是我在教学改革中尝试迈出的一小步,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教育的创新发展迈出一大步。我的实验改进介绍完毕,感谢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推荐第10篇:化学自主实验

1、蓝瓶子实验

亚甲基蓝是一种暗绿色晶体,溶于水和乙醇,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

实验目的

1 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作用

2 通过观察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学习观察方法,体验对比实验法

实验原理

静置此溶液时,有一部分溶解的氧气逸出,亚甲基蓝又被葡萄糖还原为亚甲基白。若重复振荡和静置溶液,其颜色交替出现蓝色—无色—蓝色—无色……的现象,这称为亚甲基蓝的化学振荡。它是反应体系交替发生还原与氧化反应的结果。由蓝色出现至变成无色所需要的时间是振荡周期,振荡周期长短受反应条件如溶液的酸碱度、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当反应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通常采用只改变某个因素,而维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对照实验法进行研究。

实验用品

0.1%亚甲基蓝溶液、30%NaOH溶液、葡萄糖、蒸馏水。

锥形瓶、试管、滴管、橡胶塞、烧杯、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温度计、计时器。实验步骤

1 锥形瓶中加50mL水,1.5克葡萄糖,逐滴滴入8~10滴0.1%亚甲基蓝,振荡至溶液呈蓝色。

2 加入2mL30%NaOH溶液,振荡并静置锥形瓶,观察并记录现象。再振荡锥形瓶至溶液变蓝,又静置锥形瓶,连续记录两次振荡周期(NaOH的用量不能太多)。

3 将溶液分装在两个小试管中,1号试管装满,2号试管装半管,均用塞子塞好,振荡,静置。

4 把1号试管溶液分一半到3号试管中,再在3号试管中加5滴0.1%亚甲基蓝,塞好两支试管,振荡、静置。

5 将

1、3号试管置于40℃水浴中,约10min后振荡、静置(水浴加热至40℃,水温不能太高。否则,溶液变黄失效)。

6 实验结束时,集中回收反应溶液,留作以后使用。

实验现象

1.溶液呈蓝色

2.溶液褪色 约25秒

3.1试管 始终呈无色 2试管 振荡后变蓝,然后自下而上褪色 约45秒 4.1试管 振荡后变蓝,然后自下而上褪色 19秒 3试管 振荡试管后蓝色较1试管深,然后自下而上褪色,16秒

5.振荡后迅速变蓝,然后迅速褪色 2~3秒

注意事项 NaOH的用量太多或水浴加热的水温太高会导致葡萄糖在强碱性条件下形成双键在不同位置的烯醇式和碳键断裂分解为醛,醛又聚合生成树脂状物质,最终溶液变黄失效。

NaOH浓度太高也会使葡萄糖还原能力过强而导致无法变蓝。 混合液静置较长时间后也会变成金黄色而失效。

2、人工琥珀的制作

工具与材料

酒精灯、三角架,烧杯,石棉网,玻璃棒、特级白松香,酒精,白卡纸,小型鞘翅目昆虫。 活动过程

1.用白卡纸折一个5厘米X 3厘米X 3厘米的纸盒(图2-2-7—])。

2.在盒子内壁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或食用油。把事先处理好的小型鞘翅目昆虫固定在盒子正中。

3.把松香放人烧杯中,再加上少量酒精(10份松香加1份酒精)。放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直到松香熔化。待烧杯中酒精蒸发完后,取下烧杯稍稍冷却(图2-2-7-2)。4.把松香慢慢地浇人事先放好昆虫的纸盒内,以免生气泡。浇制最好一次性完成,以免产生层次交界的痕迹。

5.当松香凝结变硬后,小心去掉纸盒,用快刀削去标本四周的多余松香。这时,琥珀标本仅上面一个面是光滑透明的,其他五个面均呈粗糙半透明状。 6.用手指蘸少许酒精快速地把五个面分别摩擦到透明为止(图2-2-7-3)。

说明与延伸

松香包埋标本在夏季应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因为松香的熔点较低,室温超过35℃时容易变形。

3、滴水生烟

“滴水生烟”实验中的金属粉末不仅可以是铝,还可以是镁、锌、铁、铜等。其中反应的发生,是由于金属与碘水中的酸(碘与氯相似,有与氯类似的与水反应生成少量酸)发生放热反应,从而引发金属与碘的放热反应,并导致“多余”碘单质的升华(产生美丽的紫红色烟)。

实验原理: 碘与锌反应(水作催化剂)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碘升华成碘蒸气。 实验用品: 药品:碘、锌粉、Na2 CO3 溶液 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橡皮塞、纸

实验步骤:

(1) 用药匙的小匙分别取少量干燥的碘和锌粉,在纸上混合均匀。

(2) 用小纸条将碘和锌的混合物送入锥形瓶底中央,用带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皮塞塞住锥形瓶口。

(3) 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4滴水,观察现象。

(4) 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Na2 CO3 溶液,振荡以吸收碘,防止污染。

4、叶脉书签

叶脉书签就是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而只由叶脉做成。书签上可以看到中间一条较粗壮的叶脉称主脉,在主脉上分出许多较小的分支称侧脉;侧脉上又分出更细小的分支称细脉。这样一分再分,最后把整个叶脉系统联成网状结构。把这种网状叶脉染成各种颜色,系上丝带,即成漂亮的叶脉书签了。

实验材料:

1.叶子。一般以常绿木本植物为好。如桂花叶、石楠叶、木瓜叶、桉枝叶、茶树叶、玉兰叶等。2.氢氧化钠。3.无水碳酸钠。4.烧杯。5.铁架台。6.酒精灯。7.毛质柔软的旧牙刷。8.玻璃板(刷叶脉时垫)

所选的用作书签的叶子要符合两大要求:

1、叶脉为网状脉。横向脉如银杏树叶、针形叶如松针均不可取。

2、叶脉清晰、完整,这样才能确保叶脉不会与叶肉一起被腐蚀烂,也减少去除叶肉时叶脉被刷断的发生率。

实验步骤:

1.选择叶片。选择叶脉粗壮而密的树叶。在叶片充分成熟并开始老化的夏末或秋季选叶制作。

2.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煮叶片。在不锈钢锅或铁锅内将配好的碱液煮沸后放入洗净的叶子适量,煮沸,这时常用玻棒或镊子轻轻翻动,防止叶片叠压,使其均匀受热。(应开窗通风,因为煮叶片时有臭味)

3.煮沸5分钟左右,待叶子变黑后,捞取一片叶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小心翼翼的用清水洗净。(注意:该操作取放叶子一定不要用手直接取放,防止氢氧化钠腐蚀手面。用镊子或夹子取放。)

4.当叶片上残留碱液漂洗干净后取出,把叶片平铺在一块玻璃上,用小试管刷或毛质柔软的旧牙刷轻轻顺着叶脉的方向刷掉叶片两面已烂的叶肉,一边刷一边常用小流量的自来水冲洗,直到只留下叶脉。

5.将叶脉放入双氧水中浸泡24小时,以达到漂白效果。

6.刷净的叶脉片,漂洗后放在玻璃片上晾干。当晾到半干半湿状时涂上所需的各种染料,然后夹在旧书报纸中,吸干水分后取出,即可成为叶脉书签使用。干燥后用红、蓝墨水或其它染色剂染成你所喜爱的颜色,再在叶柄上系一根彩色丝绸带,便制得一片叶脉清晰、色质艳丽、美观实用的叶脉书签。

5、人造纤维的制作

第11篇:温度计 化学实验

1、高中化学实验中哪些实验要用到温度计.温度计的位置在哪?

一般只有有机反应用到温度计较多我稍微归纳下

1.C2H4的制取温度计插在反应液面以下

2.硝基苯的制取温度计插在水浴烧杯液面以下

3.石油的分馏温度计插在蒸馏烧瓶支管口略低处

4.中和热的测定温度计插在反应液面以下

中和热的测定,温度计要在溶液中,测温两次,反应前温度和反一应后的温度,取差值。C2H4的制取温度计插在反应液面以下保证温度为170度因为在140度时制得的为乙醚而不是乙炔。

2、高中涉及到温度计的实验是:

1、石油的分馏

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2、实验室制乙烯,控制170度

温度计水银球在反应物液面下

3、苯的硝化,制硝基苯,控制50~60度

温度计水银球在水浴烧杯的水中

4、测酸碱中和热

温度计水银球在酸碱反应的液面下

5、测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计水银球在水中。

3、在化学实验中,温度计应该放在烧瓶的哪个位置最佳? 蒸馏是应该放在烧瓶口的(如石油的分馏)

而某些反应要在特定的温度下反应,就插入反应液中

第12篇: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2009-2010年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观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一环。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5、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实验措施

一、演示实验

1、任课教师应提前一天通知实验员,并凭仪器领借手续领取药品和仪器,实验完后及时归还,如有损失及时处理。

2、实验员应准备好演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和工具,配合任课教师完成所有的演示实验 ,使实验顺利进行。

二、学生分组实验

1、任课教师应提前一至三天通知实验员,并填写申请单。

2、实验前,实验员应准备所需各种仪器、药品和工具,必要时须先试做,确保仪器药品完好上台,使实验顺利进行。

3、实验时,任课教师要督促学生复习课本里的有关内容,并预习本实验的内容,做到阅读实验说明,理解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4、实验时,实验员要配合任课教师进行辅导,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认真按照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联系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并及时记录结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5、实验结束时。要辅导学生对仪器药品进行整理,仪器必须抹洗干净,放回原处,整齐排列,废液倒入缸内,可以回收的倒入指定容器内,由实验员进行回收。

6、实验结束后,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并批改,装成册,学期结束统一交实验室保存。

三、中招实验操作考试

1、实验员应准备好实验考试所需仪器、药品和工具。

2、实验员应配合监考老师完成所有的实验考试。

3、实验员协助教导处组织好考场。

2008年8月30日

具体实验

1-1水的沸腾

1-2胆矾的研碎

1-3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

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1-5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

活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 1-6取块状固体

1-7取粉末固体

1-8量筒与滴管的使用 1 4 1-9酒精灯的使用

活动:给物质加热 1-10加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物 1-11洗涤玻璃仪器 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2-2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3硫的燃烧

2-4铝箔再氧气中燃烧 2-5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6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二氧化锰催化)

2-7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2-8 活动:氧气的制取及性质试验 3-1水的电解

3-2品红的扩散

活动:分子运动 活动:水的净化

3-3用肥皂区分软硬水

3-4制取蒸馏水 活动:4-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4-

2、运用蜡烛、镁的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6-1木炭的吸附作用

6-2木炭还原氧化铜 活动:制取二氧化碳

6-3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验满 6-4二氧化碳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6-6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6-7一氧化碳的燃烧

6-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活动:燃烧的条件

7-1灭火原理 活动:灭火器原理

7-2粉尘爆炸

活动:燃料

7-3甲烷的燃烧 7-4镁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活动: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8-1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探究活动:金属活动性顺序 8-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探究活动:铁钉锈蚀条件

9-1蔗糖溶解 探究活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9-2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

9-3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9-4水和油的小实验 1 7 探究活动:饱和溶液 9-5三种不同组成的硫酸铜溶液 9-6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钠溶液 9-7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10-1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探究活动:自制指示剂 10-2观察盐酸、硫酸

10-3浓硫酸的腐蚀性

10-4浓硫酸的溶解 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 探究活动:酸的化学性质

10-6观察氢氧化钠

10-7生石灰与水反应 探究活动:碱的化学性质 10-8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探究活动:中和反应

探究活动: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 探究活动: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探究活动:粗盐提纯 11-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11-2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

1 19 探究活动: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第13篇: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总结

历时八个星期、四节课时的分析化学实验转瞬间已结束。回想本学期的实验课,在脑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短语是:异常耗费脑力、程序复杂繁多、等待时间漫长、一步走错全盘皆输。但同时,也正是实验中所经受的考验与挫折,使我受益匪浅,学会了坚持,懂得了认真,更掌握了很多实验技能。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本学期开学以来的实验课中所使用的各种新仪器。在上学期的无机实验中几乎没有用到特别多的仪器,可这学期刚开始便使用了精准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高精度的新设备,这让我们在新奇之余更加体会到了实验的严谨,从内心里油然生出对科研的敬畏与崇拜。做分析实验是很讲究技术的,滴定、移液、定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得非常缜密、仔细,指示剂变色的瞬间,对移液与定溶液面切刻度时的判断,都对实验结果有着极大的影响。想要获得最终的成功,只知道如何操作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认真听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明白每一个细节,尽全力避免任何一点小的失误,一丝不苟的进行每个步骤,独立的动脑思考并铲除遇到的各种障碍,与此同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耐心等待最终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个学期的分析化学实验,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仅学会了更多的实验技能,更塑造、奠定起了对实验的态度,乃至延伸并影响到了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态度以及生活作风中。分析实验,任何一个细小失误都极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甚远。也许是因为我们听老师讲课时走神了,也许是因为我们抱着玩的心态没有好好做实验,也许是因为我们只顾着互相交谈,导致实验结果的失败„„如果我们总带着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怀着不认真的态度做实验,那么等待我们的注定是失败。就像第一次的有机酸的滴定实验中,就是因为清洗仪器的时候没有用去离子水,而使实验全部报废。我能感到自己对于实验操作的严谨性有了很高的认识,同时自己真正做到了认真对待实验。并且面对不精确的结果,分析错误原因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人无完人,当然在实验中也难免会失败。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有些绝对,但在化学实验中没有认真的态度,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实验,即使你的实验结果是失败的,但你认真地做过了,你就是成功者,教训也是经验。本学期的实验课使我感触良多,我明白了做实验的时候要遵循客观事实,当实验结果与老师或同学不一样时,不能人云亦云,决不能照抄书本的结论。其次,安全第一。实验不是好玩,不能因好奇随意改变实验程序、用品用量和实验条件,不能在没有绝对把握时去尝试某些操作,对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都要有应急预案。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不做与本次实验无关的试验。

虽然失败是正常的,但现在的我已不像原来那样,实验失败后便放弃了。在这学期的实验过程中,遇到麻烦、出现错误时,我总是能停下来认真思考一番,找出错误后再重新做一次,如果再错就再次分析重做,直到正确为止。是分析实验教会了我要富有责任感,永不言败,永不气馁。我想,下学期的化学实验课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会一直秉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去面对今后的每个实验。

第14篇: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实验以其独有的优势,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化学组本着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

一、化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服务

1、抓好基础教学,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素质

化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一些基本操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扎扎实实抓好基本操作,这是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化学实验解释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3、化学实验中,注重情感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化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4、过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训练,防止学生死读书、杜私塾的倾向。

二、创新演示实验

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更有效更容易掌握有关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开放实验室的形式,真正体现其开放的价值。过去,开放室主要让学生锻炼实验基本操作,学生围着教师转。本学期想在保留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权利。实施思路是,让学生观察生活,将生活与化学相联系,学生想做生活中的化学实验,也可向教师提出申请,然后教师统筹安排,学生明确自己的实验目的和步骤后,可进入实验室过把瘾。本学期,初三研究的课题是《钢铁是如何生锈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寻找原因,

三、开展探索性实验

结合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结合教学实际,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将学生带进科学探索的情景中。

例如:初四实验:盐酸使紫色试蕊变红,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提出假设。你认为酸中那种微粒使石蕊变红,让学生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通过这样的试验过程,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增强创新实验。

四、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

加强实验动手操作,时进行创造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和实验技能,更要引导他们学会探究问题的实验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本学期,初三实验教学,初教学大纲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自由开展的形式是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采用定于不定相结合。“定”是定地点定教师,每周固定活动一次,“不定”是不定实间,学生随时有问题随时进实验室,随时用实验所明问题。

五、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于化学学科发展的全过程。本学期初三初四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遵照化学实验方案的实际基本要求,提出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原理步骤现象及结果处理。问题讨论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得以发展和提高。

实验证明,注重实验的创新与探索,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增强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15篇:化学实验论文

关于化学演示实验的几点建议

渔洋中学

晋世伟

摘 要: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演示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操作的印象、学生动手参与,亲历实验过程。

关键词: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实验操作错误;学生参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直观的实验现象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对于一些原理及规律的探究总结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存在安全、仪器数量不足等诸多的因素,初中化学的部分实验需要教师进行演示。演示实验不同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有些方面须加以注意。

一、演示实验,不妨一错

在演示实验中,我们一直都是以正确的操作在进行。诚然,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和方法。但是对于不当操作会造成的后果只是在文字上有所表达,并没有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看见。学生对此的印象不太深刻。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在演示实验中有意的进行一些不当操作,让学生能够直观看到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这样学生对于操作要领就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我在教授九年级化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三《制取氧气》这一内容,给学生进行了演示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看到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试管口不放棉花会有什么后果,我在加入药品之后,直接塞上橡皮塞,开始加热。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清楚的看到紫红的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最终导致水槽的水全部变成红色。实验快结束时,我又有意的先熄灭了酒精灯,水槽中的水迅速被压进导气管,在水进入橡皮管之后,我才拿走酒精灯,并拔下了试管塞。在之后的练习中,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了试管口塞

棉花的作用,对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也了然于心。

化学实验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出一些不当操作,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不凡。

二、错落有致,协调整洁

实验仪器的安装要求按观察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合理安装,重点突出观察的主体。仪器的大小、高低、长短要协调,布局合理,重心沉稳。

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其他用品都应该整洁,如玻璃器皿的内外壁不能有污痕;生锈的药匙、镊子等不宜再用于演示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观念: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这对培养学生的整洁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有利的。

三、物尽其用,照顾全员

由于演示实验的可见范围小,教师可以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或者让后排的同学到前排。除此之外,我在教学中除将有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外,还适时使用实物投影以增加实验过程的直观性,提高实验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的实验操作速度要快慢适中,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甚至动作细节都能看清,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较复杂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动作,然后再演示连续的动作。这样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操作过程。

四、适时旁白,直击重点

演示实验是就是一种表演,对于看表演来说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会出现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成了看热闹的“外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向学生说明观察的主要现象和容易

消失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实验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和观察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都能成为看“门道”的“内行”。

例如: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空气的组成,那么水面上升至五分之一就是观察的重点。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酚酞溶液变红就是观察的重点。

五、排除干扰,顺利实验

演示实验教学时,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与所学内容不相符合的现象,就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不利于学生进行分析。然而,我们的实验仪器不一定洁净,药品有时不一定是纯净物,干扰现象时常会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广泛的阅读有关资料,积极钻研探索,努力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例如在做淀粉遇碘溶液变蓝的实验时,新制的碘溶液遇碘变化就比较明显;同样在做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铁丝的粗细和是否生锈对实验现象也有影响等。

六、学生参与,双边互动

教学活动本身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演,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操作中。如在讲分子运动时,可以让学生倾倒氨水,一方面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氨水刺鼻的气味,初步了解氨水的性质;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掌握液体药品的倾倒方法。在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中,教师演示硫、碳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之后请学生代表把铁丝放进集气瓶里燃烧,学生可以很明显的了解到一个事实,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当然,演示实验学生参与是有限度的,对于一些较困难,危险性大的步骤,教师还是要自己动手。另外,学生操作的步骤最好是他们之前已经掌握的,如果实在是之前没有经历过的操作,教师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葫芦”,让学生依此“画瓢”。

教师艺术化的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

效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使概念和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第16篇:化学实验考试题

2013年中考化学实验试题

(一)氢氧化钙变质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目的:探究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并证明固体的组成成分。

二、实验用品:稀盐酸(1:4,盛于滴瓶中)、变质氢氧化钙固体样品(盛于广口瓶中)、酚酞试液(盛于滴瓶中)、药匙、试管(Ф20×200mm)2支、试管架、U形纸槽、洁净纸、小烧杯(100ml;盛蒸馏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用药匙或U型纸槽取少量氢氧化钙固体样品放入试管中。

3、向盛有氢氧化钙固体样品的试管中倒入约5mL蒸馏水,振荡。然后一分为二。

4、往一支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5、向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

二、实验用品:硫酸铜溶液(盛于细口瓶中)、铁钉(盛于广口瓶中)、托盘天平(带砝码盒)或电子秤、白纸2张(10cm×10cm)、镊子、烧杯(100mL)、量筒(10 mL)、胶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在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张同样的白纸。检查并将天平调至平衡。

3、用天平或电子秤准确称取盛有10 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一根铁钉的总质量。

4、把铁钉放入盛硫酸铜的烧杯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或观察电子秤上显示的数据是否变化。

5、向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

6、使天平复原。

7、整理复位。

(三)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一、实验目的:观察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二、实验用品:酸性硫酸铜溶液(硫酸铜饱和溶液与1:4的硫酸溶液按5:1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架、试管(Ф15mm×150mm)一支、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抹布、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和药品。

2、向试管中倒入约2ml酸性硫酸铜溶液。

3、向酸性硫酸铜溶液滴加2~3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4、向试管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产生沉淀,观察现象。

5、向监考老师报告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液溶质实验探究

一、实验目的:认识碳酸钠与稀盐酸和氯化钙的反应。

二、实验用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废弃液体(稀盐酸与氯化钙混合液、盛于细口瓶中),10%碳酸钠溶液(盛于细口瓶中),试管架、试管(Ф15mm×150mm)一支、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抹布、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和药品。

2、向试管中倒入约2ml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弃液体。

3、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弃液体中滴加几滴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4、向试管中倒入碳酸钠溶液至产生沉淀,观察实验现象。

5、向监考老师报告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五)碳酸钠溶液中混有硫酸钠的鉴别

一、实验目的:碳酸钠与硫酸钠的鉴别,碳酸钡与硫酸钡的区别。

二、实验用品:碳酸钠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盛于细口瓶中)、稀盐酸(盛于细口瓶中)、氯化钡溶液(盛于滴瓶中)、试管架、试管(Ф15mm×150mm)一支、试管刷、抹布、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和药品。

2、用试管取约2ml碳酸钠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

3、向碳酸钠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滴加2~3滴氯化钡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4、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稀盐酸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5、向监考老师报告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六)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

一、实验目的:通过锌片、铜片、镁片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学会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简单方法。

二、实验用品:试管(Ф20mm×200mm)3支、试管架、锌片(三种金属分别盛于表面皿中)、铜片、镁片(一 1

小段即可)、镊子、稀盐酸(盛于细口瓶中)、玻璃棒(用于推金属片)、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洁净纸(擦镊子)。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将锌片、铜片、镁片分别小心放入3支试管中。

3、在上述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各5ml。

4、向监考老师报告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5、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七)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一、实验目的: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二、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带砝码盒)或电子秤、量筒(50ml)、白纸2张(10cm×10cm)、药匙、滴管

和玻璃棒(盛于烧杯中)、烧杯(250 ml )、蒸馏水(盛于细口瓶中)、氯化钠(盛于广口瓶装中)、洁净纸、盛装废弃物的烧杯、抹布,细口试剂瓶(盛放配制后的6%的氯化钠溶液),指定容器(用烧杯盛放多取的氯化钠)。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正确称取3克氯化钠,并放入烧杯内。

3、准确量取47ml蒸馏水,并倒入烧杯内。

4、正确搅拌,至氯化钠完全溶解。

5、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八)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一、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从而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二、实验用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璃片两片、饮料管(放于烧杯内)、酒精灯、火柴(放

在表面皿上)、小木条(放于烧杯内)、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3.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4.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5.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6.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九)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实验目的:正确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

二、实验用品:试管(Ф20mm×200mm,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集气瓶(125mL)、玻璃片、试管架、带

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铁架台(带铁夹)、烧杯(盛水查气密性)、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2)、酒精灯、木条(放在烧杯中)、火柴(放在表面皿上)、镊子、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洁净纸、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用铁架台固定气体发生装置。

5、调整集气瓶与气体发生装置的相对位置,完成实验装置。

6、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7、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8、验满。

9、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十)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一、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二、实验用品:试管(Ф15 mm×150 mm)2支、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饮料管,蒸馏水(盛于烧杯中,贴标签)、石蕊试液(盛于滴瓶中)、稀盐酸(盛于细口瓶中)、火柴(放表面皿上)、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蒸馏水,再分别滴加2~3滴石蕊试液,振荡。

3、向一只试管加入1~2 ml稀盐酸,另一只试管吹入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4、将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至沸腾,观察实验现象。

5、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十一)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一、实验目的:利用石蕊、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二、实验用品:试管(Ф15mm×150mm)5支、试管架、待鉴别溶液A、B、C(其中1:4稀盐酸、10%的氢

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均装于细口瓶中,三者随机标示A、B、C)、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分装于滴瓶中)、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用三支试管分别取约2ml待鉴别的三种溶液。

3、依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指示剂进行试验(石蕊、酚酞试液均要求使用),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判断。并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4、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十二)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一、实验目的:用PH试纸测定两种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二、实验用品:试管(Ф15×150mm)2支、试管架、试管刷、玻璃棒2支(分别贴A、B标签)、烧杯两个(分别贴A、B标签,盛放对应的玻璃棒)、玻璃片、PH试纸、未知溶液A和B(盛于细口瓶中)、蒸馏水(盛于细口瓶中)、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洁净纸、抹布。

三、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用两支试管分别取两种待测溶液约2ml;

3、取PH试纸两条放在玻璃片上,分别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滴于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颜色比较;

4、作出判断并向监考教师报告结果;

5、清洗仪器,清理桌面。

(十三)加热蒸发食盐溶液

一、实验目的:利用蒸发皿加热蒸干5mL饱和氯化钠溶液。

二、实验用品: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烧杯(盛放蒸发得到的氯化钠)、烧杯(盛放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石棉网、饱和氯化钠溶液(5mL盛装于试管中)、火柴(放在表面皿上)、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整铁架台上铁圈的高度;

3、将5mL饱和氯化钠溶液全部倒入蒸发皿里,并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

4、加热蒸发皿里的氯化钠溶液;

5、转移氯化钠固体至烧杯中;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十四)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一、实验目的:用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二、实验用品:烧杯(50 mL)3个、玻璃棒1支,温度计1支、药匙、洁净纸、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蒸馏水(装于细口瓶中)、广口瓶(盛放玻璃棒和温度计)、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2.向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蒸馏水约20 mL,用温度计量出水的温度。3.用药匙分别取少许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到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解。4.再用温度计量出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结果。5.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十五)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一、实验目的: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二、实验用品:试管2支、试管架、滴管2支(贴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标签)、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盛放滴管的烧杯2个、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从试剂瓶中取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3、向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1-2滴酚酞试液、振荡;

4、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到溶液红色刚好褪去;

5、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十六)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

一、实验目的:正确组装一套过滤装置,并利用它过滤粗食盐水。

二、实验用品:漏斗、圆形滤纸、剪刀、玻璃棒、滴管、铁架台(带铁圈)、粗食盐水(约15mL,盛于一烧杯中)、蒸馏水(盛于烧杯中)、烧杯(放玻璃棒和滴管)、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2.制作过滤器。3.安装过滤装置。4.过滤粗食盐水(约15mL)。5.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十七)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一、实验目的:正确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

二、实验用品:大试管(Ф25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2.组装气体发生装置。3.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5.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6.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十八)探究稀硫酸与氧化铁(或铁锈)的反应

一、实验目的:

1、懂得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反应容器;

2、粉末状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确定取用量,完成取用操作);

3、酒精灯的使用和加热操作;

4、实验完毕,处理用剩的药品、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二、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或纸槽)、氧化铁(或铁锈)、稀硫酸、火柴(放在表面皿上)、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取一试管,加入少量的氧化铁(或铁锈),再加入约2mL的稀硫酸。

3、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物质加热。

4、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

5、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十九)探究可溶性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一、实验目的:1.熟悉可溶性碱与某些盐的反应;2.能正确使用试管、胶头滴管等仪器。

二、实验用品:试管(Ф20×200mm)2支、试管架、试管刷、胶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蒸馏水(盛于烧杯中,洗胶头滴管)、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碳酸钠溶液、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2.用一支试管取约2m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加硫酸铜溶液至有沉淀产生。3.用一支试管取约2ml氢氧化钙溶液,然后滴加浓碳酸钠溶液至有沉淀产生。4.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

5、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二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

一、实验目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

二、实验用品:A、B两种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水(盛于烧杯中,

用于洗胶头滴管)、试管架、试管(15mm×150mm)四支、胶头滴管、饮料吸管、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将A、B两种溶液分别取约2ml于两试管中,分别向A、B两种溶液吹入气体,观察现象。3.将A、B两溶液分别取约2ml于两试管中,分别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4.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

5、清洗试管,整理复位。

(二十一)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一、实验目的: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二、实验用品:碎石或大理石(装在广口瓶里)、木条(装在烧杯里)、酒精灯2个、镊子2支、石棉网1

张、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火柴(放在表面皿里)、洁净的白纸、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点燃一个酒精灯,将木条和碎石或大理石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点燃两个酒精灯,其中一个盖上灯帽,观察实验现象。

4、点燃一个酒精灯,将一根木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另一根木条作对比,观察实验现象。

5、向监考老师报告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复位。

(二十二)鉴别氯化铁、硫酸铜、氯化钡、氢氧化钠四种溶液

一、实验目的:鉴别氯化铁、硫酸铜、氯化钡、氢氧化钠四种溶液。

二、实验用品:试管2支(Ф15×150mm)、试管架、试管刷、胶头滴管(放于烧杯中)、蒸馏水(盛于烧

杯中,用于清洗胶头滴管)、未知溶液A、B、C、D(分别在细口瓶中装有氯化铁、硫酸铜、氯化钡、氢氧化钠四种溶液,随机标示A、B、C、D)、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考试题单:

1、检查仪器药品。

2、根据物理性质鉴别出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3、用两支试管分别倒取剩余两种溶液各约2ml,分别滴入少量氯化铁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4、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

5、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第17篇:化学实验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环节,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及完成质量与化学实验员的工作密切相关。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材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实验形式也由验证式向探究式转化。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学生走进实验室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并动手作已势在必行。

在实验要求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及其技能分不同层次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大体可分类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小实验,新课标对这三类试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只要求教师有根据实验原理熟练的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有关的规律。而对探究实验来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试验的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的掌握基本仪器使用,能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试验操作和记录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至于小实验,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进行简单的现象验证,是属于课外活动的内容。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入的实验不仅在数量上比传统教材有了大篇幅增加,而且试验的内容取材新颍、贴近生活、趣味性强、材料易找、操作简便,适合于广大学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对课本上规定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全做并做好。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发展新知。观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从现象获取各种各样、鲜明生动、印象原始“信息”,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供了事实根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诱导学生思考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是只要了解试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纪录必要的数据、会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试验素质、掌握实验操做技能。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主要是指通过实验室学生逐步地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实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养成严格、认真、细心、有条理、有层次;养成乐于动手、善于观察的手、眼、脑并用的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4、为了更加严格规范,在开展各种实验活动中,做到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小组实验,必须做到先实验通知单,再安排相关的实验活动。每一次的实验后都要的实验记录,有实验信息反馈和意见。对于要承购的实验用品,做到先打购物申请和计划,再进行采购,并按照财务制度进行,新物品进入实验室后,马上进行验收,并登记造册,入室入柜,进行入专项管理程序。对于破损物品,有记录、赔偿登记,有当事人的鉴字和证明,报损后及时记入相关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5、自己在实验室在完成实验室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平时抽空积极做好卫生工作

基本能做到每周一大扫、每天一小扫,时时以整洁、美观的面貌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平时,只要你走进实验室,看到的就是窗明几净,教室里没有乱七八糟的纸屑。橱柜里的物品做到一尘不染,仪器设备清洁完好。让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6、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和试剂,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的原因、仪器的功能、试剂的配备等。 综上所述,化学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012/6/20

第18篇:化学实验总结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

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

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

2、CH

4、C2H

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

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

2、CO

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

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

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NextPage]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

6、、C6H5—CH

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

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

.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

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

)、“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

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第19篇:化学实验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对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前提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验引导

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

三、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实验课,做到实验课前准备充分,绝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2、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想方设法将学生实验尽可能开展,寻找一些替代仪器或药品弥补实验仪器和药品的不足;

3、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规范他们的实验操作,保证实验顺利安全地完成;

4、化学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并从小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5、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锤炼他们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则注重基础实验操作的教学,让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认真批改每一份实验报告,强化学生多动手操作,实验教学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有意地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格观和世界观等,达到热爱祖国、保护自然的目的;

这学年以来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实验教学任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了他们一些学习方法,为以后他们学好化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爱国、爱自然的良好理念;

徐明强

第20篇:化学实验反思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反思

一. 复习过程要分析高考化学实验题考查类型

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看出,高考化学实验题在命题中更加重视实验的设计、评价和开放性,实验考查的要求也逐步有了新的提高。

1.1命题注重综合

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的“综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三条“线”的基础上,向“原理+仪器”、“仪器+技能”、“原理+技能”三个交叉、综合的层面甚至向“原理+仪器+技能”三维立体结构发展,实现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②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概念和原理等各个板块中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③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相关知识、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等)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融合在一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1.2命题强调创新

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试题背景材料选取的创新。命题时,选取生产和生活、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素材作为题干内容。这种命题模式在上海高考试题中得到更好的体现。②试题解答思路的创新。这种命题思路高度重视思维的开放性、强调答题的多样性,提倡考生通过分析判断、演绎推理、联想转化、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等多种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回答问题。③试题考查形式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将验证性实验的考查转化为探索性实验的考查。④试题考查内容的创新。这种命题思路依据化学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将化学实验的考查与化学其他板块的知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实现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考查。

1.3命题尝试开放

开放性试题是高考命题新的探索方向。这种试题强调思维的发散性、结论的多样性等为

特征。由于试题具有思维发散性的特征,从而为学生提供多种角度、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来思考,试题也往往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答题时,不同的学生因其学习方式的差异、思维角度的不同,完全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进行创造性的回答,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从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来看,最为典型的命题思路是通过提供开放性实验情境,包括:给出多余的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方法等。由于不同条件的组合或选择,不同学生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或结论。

近年的全国高考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每年都至少有一道化学实验试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由于题目没有对操作作出任何限制,因此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复习过程要明确高考化学实验题能力要求

2.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来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查中,既有常见仪器的主要规格及其使用,又有实验操作;既有对正确操作的理解,又有对错误操作的辩认。在高考中有时直接考查某一“学生实验”,也有时是按照某些“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或由其发展、派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借以考查本项实验能力

2.2观测、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实验能力的题目中,对实验现象的考查,既可以是直接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将实验的方法与正确的结论联系起来进行设

1 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地是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以及产生的误差等等。实验结果的处理,既可能直接报告数据,也可能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的计算公式,绘制出一定的变化曲线。

2.3初步处理实验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高考实验能力中要求考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具有安全操作知识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考生的安全意识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①对实验的认识应该十分明确,在化学实验中可能有那些不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防范。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装置要正确、规范,以防止事故的发生。③一旦有事故发生时,要镇定、敏捷、果断地处理。

一般在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不安全的因素:

(1)有毒气体排放:作为考生应该十分清楚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哪些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的排放,如何消除有毒气体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消除有毒气体一般采用相对应的尾气处理装置

(2)溶液发生倒吸:溶液的倒吸主要是反应容器中压强下降引起的,引起容器中压强下降的原因是气体急速溶解和容器内温度的下降。作为考生应该知道①那些实验有可能会有溶液倒吸现象的发生,②如何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以避免溶液倒吸,③怎样安装防倒吸装置及安全瓶的使用原理。

(3)试管发生破裂:在氨气、氧气、甲烷等实验室制取中,都是采用固体与固体加热的发生装置来制取的,为避免试管的破裂必须采用正确的操作,①如试管口向下倾斜,避免反应中形成的水倒流;②加热不要过于剧烈;③选择适合的反应物质

(4)反应溶液暴沸:一 般纯液体加热或液体和液体混合加热都会有可能产生溶液暴沸现象,所以如果在容器中进行该项实验时除了反应物用量要控制外,还要求在反应混合物中加碎瓷片以防止溶液在反应中暴沸。

(5)腐蚀液滴飞溅:浓硫酸、溴水、浓硝酸、苯酚等在实验操作中使用不当都有可能液滴飞溅,造成人的皮肤灼伤,做为考生应该知道如何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 还有反应过于剧烈、试管清洗不洁、物质用量不当、气体发生爆炸等等。

2.4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在高考化学对该实验能力的考查中,主要通过下列方法:①对于一些实验装置和实验仪器判断有无错误,有时还要求对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②对于试题所给出的单件仪器或小的装置先行识别,然后再装配成整体装置。③绘出单件仪器或整体的装置图。

2.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对考生设计简单实验能力的考查赋予了很多的关注。其中包括①某个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②确认某混合物组分实验的设计;③验证化学原理的设计;④测定物质化学纯度的设计,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验设计。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考查。

三.复习过程要总结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原则 解题的总体原则是:①看-(细);②想-(密);③写-(全)

看得细就是要求考生看题仔细,不要错看、漏看,对看不懂的题应该反复看几遍,整体地来审视题目,并且找出题中给予的关键信息。

想得密就是要求考生思维严密,例:集气瓶加一根插入底部的直角导管组成的实验装置,一般考生都认为该装置用于气体的收集,至于什么样的气体可以用该装置收集,回答都是不全面的,多数考生说只要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就可以了。其实应该有以下三个条件:

①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可以收集;②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收集;③不会

2 造成环境污染的气体可以收集。

写得全就是要求考生书写答案要完整、全面。如浓HCl、饱和NaHCO3溶液、500mL容量瓶、55℃水浴加热等,这些加点的字在实验填空题中考生很容易遗漏,或不重视这些关键字的书写,结果造成答案的不完整。

解题的具体原则是:

3.1完整性原则(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书写实验答案)

解答化学实验题时,对化学实验现象及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必须完整。

例1:将一小块铁放入装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实验的现象 。一般考生就只会答有大量气泡生成,其实在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应该全面考虑反应前与后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上述反应的实验现象应该描述为:①铁块沉入试管底部;②铁块表面产生无色气体;③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④铁块逐渐溶解。(可归纳为固体、液体、气体的变化)。 例 2:如何证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一般考生在回答上述问题常用简单的两个字“品红”或“品红溶液”,实际上该题从完整性角度解的一般原则是要有三个环节:选一种试剂;讲一种操作;得一个结论。在回答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少量”这关键字。如何证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回答是:将待检验的气体过量地导入少量的品红溶液,如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则说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

3.2顺序性原则(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分析实验操作)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所谓的顺序性原则就是装置连接的顺序性和操作步骤的顺序性。只有正确的连接顺序和操作顺序,才能够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

①气体的制取:一般装置的连接有以下顺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②气体流经净化装置的两个导管应长进短出;③水流经冷凝管中时应下进上出 ④流经干燥管中的气体应大头进小头出 ⑤量气时用到量气装置,气体经过装置中洗气瓶的两个导管,应该是短进长出 ⑥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先加稀盐酸后加可溶性钡盐 ⑦ 实验结束将导管先撤出液面再熄灭酒精灯放倒吸 ⑧ 氢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顺序 ⑨食盐精制实验的操作顺序 ⑩检验水煤气中混有CO和H2实验的操作顺序等等。以上所例举的情况都应该考虑顺序性原则。

3.3对应性原则(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设计实验)

对应性原则是指在考生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将各个环节分散对应,以求达到掌握化学基本操作之目的。对应性原则也可理解为收敛性原则。

例:如何证明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含有SO2和CO2?

一般考生会设计以下两个环节,将气体分别导入装有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洗气体瓶中。品红溶液红色变淡(说明有SO2),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CO2)。上述回答从发散思维来看有其一定道理,就是品红溶液既是检验试剂,又是除杂试剂,但仔细分析觉得有点问题,因为品红溶液一般是做SO2的检验试剂,但做SO2的除杂试剂不是很合适,品红溶液红色变淡并不能保证SO2已被除净。对应性原则就强调设计环节的对应性:

气体经过—品红(检验SO2存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对CO2检出有干扰的SO2)—品红(检验SO2是否已除净)—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存在)。同样在精制食盐水溶液时,应尽量使用对应的除杂试剂将杂质按一定的顺序除去。

再如:除去H2中混有少量的H2S和HCl时,学生一般会将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进行洗气。如按对应性原则,应该将气体通过装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除去H2S)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HCl)的洗气瓶,分别进行洗气。这样做有利于气体的充分吸收。因此对于除杂试剂上的选择尽可能一对应。在其他一些环节中还有象实验装置的对应、操作对应等等。

3

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化学实验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