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甲烷制取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21:17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甲烷》教案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学习目标

1.知道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2.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3.认识到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言】 猜一猜

1、历史(华佗)

2、身边化学 【新课】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通过全体学生的探究练习引入甲烷的结构。 [课堂练习1] 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

因为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欲形成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欲形成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所以甲烷的化学式:CH4 [课堂练习2] 已知甲烷的分子式为CH4,①写出甲烷的电子式;②写出甲烷的结构式。讨论分子里各原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①甲烷的电子式:

②讨论结果:可能[总结]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

有两种结构——平面正方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

二、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

1 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化学性质: 1. 甲烷的氧化反应

[实验]点燃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分别用干燥的小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可以发现干燥的小烧杯内有无色液体生成,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 CO2+2H2O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从实验中可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高锰酸钾不发生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20mLCH4和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日光不要直射,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由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 现象: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的液面上升,气体颜色略微变浅。 结论:(学生观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教学软件)

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是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的,共生成五种物质,四种取代产物。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液体,其中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又叫氯仿,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

3、补充性质 甲烷的分解

温度1000摄氏度

三、投影习题 CH4高温C2H2思考:若1mol甲烷和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产物,则需要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 附:板书设计www.daodoc.com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分子式 CH4 电子式

结构式 :用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的图式叫结构式

立体结构:正四面体型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H4 + 2O2 CO2 + 2H2O 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作业】

课件内容:

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一、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古代人早已认识许多有机化合物: •周朝已有负责酿酒的官

•圣经中的诺亚知道从葡萄发酵做醇类饮料

•古埃及人利用植物、动物提取制备墨水、染料和药物

•直到十七世纪,人们还不能从矿物质中合成有机化合物

二、“生命力”学说的出现(法国Leremy,1685)•从有生命的生物体中得到的物质---有机化合物•从无生命的物体中得到的物质------无机化合物

一个以无机物为原料制备的有机物

思考讨论

1、什么是有机物?其组成元素有哪些?

2、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何在?

3、有机物有哪些特点?

什么叫有机物?

1、定义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

( 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看作无机物。)

2、组成元素:

主要元素碳、氢、其他元素氧、氮、硫、磷、卤素等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可以跟其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间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的结构单元。 有机物的特点:

溶解性 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熔沸点 熔沸点较低,一般在400℃以下

可燃性 多数可以燃烧

多数是非电解质 电离性 一般比较复杂;副反应多,产物复化学反应

杂、产率低;反应速率较慢

有机物分类(根据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羧酸等。

高分子化合物(包括人工合成)

烃在化学中,把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又称烃。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有机物的性质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

1、甲烷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2、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

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28, 甲烷是池沼底部产生的沼气和煤矿的坑道所产生的坑气气体的主要成分。这些气体中的甲烷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由植物残体经过某些微生物发酵的作用而生成的。此外,在有些地方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叫做天然气的可燃性气体,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按体积计,天然气里一般约含有甲烷80%~97%)。沼气对于解决我国农村的能源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肥料质量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甲烷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r=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水。 (标况下密度求算公式:M=22.4 r)

CH42O2点燃CO22H2OCxHy(xyy)O2xCO2H2O42点燃

2、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性质很稳定,在特定条件下可与 某些物质发生反应。A.氧化反应(注意要验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CH4高温C2H2B.分解反应:

C.取代反应甲烷取代反应机理取代反应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讨论: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区别?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形成化合物叫做卤代烃

各卤代烃结构式:讨论:二氯甲烷有同分异构体吗?

四、甲烷的用途及前景

①甲烷的取代反应产物都是很好的有机溶剂。②热分解产物炭黑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制造颜料、油墨、和油漆等。③做气体燃料。

五、前景

a.国内外推广代用燃料(主要成分是 CH4 )的情况美国、日本、欧洲是当今世界3个代用燃料开发、研究、使用的主体,而且都制订了相应的法规政策,以确保代用燃料的推广使用。 b.我国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NG(天然气)及LPG(液化石油气)汽车已进入实施阶,现有5000辆NG汽车;198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进行CNG汽车试运行,至今运行情况良好;上海、广州、深圳、哈尔滨、成都、西安等地代用燃料车等都已驶上街头。

5 c.专家们认为,21世纪沼气在农村之所以能够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比拟的特点,特别是在我国的广大农村,这些特点就更为显著了。 我国地广人多,生物能资源丰富。研究表明,在21世纪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都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就地利用粪便、桔杆、杂草、废渣、废料等生产的沼气来发电。

推荐第2篇:甲烷教案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2、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3、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并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4、了解甲烷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甲烷结构的过程中,提高空间思维的能力;

2、掌握甲烷性质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学会运用;

3、初步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2、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

3、初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内因、外因辨证关系”等哲学思想;

4、关心社会、环境、能源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环护意识。教学过程

[录像] 西气东输

[引入] 西气东输是我国目前一项巨大工程的示意图,输送的气体就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而且,科学家从海底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实际上是甲烷的水合物,据估计,可燃冰的贮存量能提供人类社会1000年的能源使用.所以,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我们今天要来研究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它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

一、【板书】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质、用途。

2.掌握甲烷分子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3.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稳定、取代反应、氧化反应、高温分解)。4.使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三、自学指导

[展示]装有甲烷气体的储气瓶(瓶中留有少量水),简单介绍仪器名称。 1.通过观察,甲烷的物理性质都有哪些啊? 2.阅读资料了解甲烷的存在。

时间5分钟,然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四、先学后教

要认识一个有机物必须先从分子式开始,然后是结构式及性质。请同学们也自学并回答下列问题,时间8分钟

【问】1.历史上人们是怎样知道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的?

2.那为什么一个C要结合4个H结合?而不是3个、5个或者更多呢? 3.前面我们讲了C是第几主族的元素?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呢?

4.已知甲烷的密度在标况下是0.717g/L,含碳75%,含氢25%,利用这些数据怎样确定它的分子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请一个学生回答前面三个问题,并让其他同学改正,补充。

请两个学生将计算过程书写在黑板上。看其他同学有无异议。上前改正,并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在边上

【问】1.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有几个价电子,通常与别的原子形成几个共价键?

2.写出甲烷的电子式。

3.若用“—”代表一对共用电子,写出甲烷的结构式 时间5分钟后,请举手回答。

【投影】学生书写的甲烷电子式、结构式。

【说明】甲烷分子的结构式仅表明甲烷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的连结情况,不能表示甲烷分子中碳、氢原子在空间的分布,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 【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甲烷的结构特点】正四面体型结构,C在中心,4H在顶点.【思考】历史上,科学家们在测定了甲烷分子组成为CH4后,对甲烷的分子结构曾提出了两种猜想:正四面体型与平面正方形,科学家如何判断出甲烷分子是哪种空间构型的【演示】分别用2个第三种颜色小球替换两个代表氢原子的小球,思考得到的构型分别有几种。

【讲述】为解决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通过研究二氯甲烷有几种来确定。——若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型,则其二氯代物只可能有一种。而若甲烷分子呈平面正四边形,则其二氯代物可以有两种:

所以,根据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即可判断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型。 【板书小结】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板书】

二、甲烷的物理物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提问】甲烷的化学性质如何?时间5分钟后,请举手回答。 【学生讨论】甲烷的燃烧实验

【提问】1.点燃甲烷前要进行什么操作?2.火焰的颜色如何?3.燃烧后的产物如何检验? 时间5分钟后,请举手回答。

【讲述】2005年煤矿爆炸事故从发生的事故类型看,主要是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爆炸事故665起,死亡2439人。 【板书】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CH4 + 2O

2 CO2 + 2H2O 【设问】甲烷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观察与思考】

2、甲烷与氯气反应(PPT8,9,10)

【提醒】重点观察部位:量筒内气体颜色的变化,量筒水面上升情况,量筒内壁的变化。 【回答】量筒内气体黄绿色褪去、有白雾,水位不断上升、内壁有油状物质生成。 【讲述】这说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反应。

四、【课堂作业】

1.本节作业本相应章节练习,铃声响后上交。时间15分钟

2.实践活动:用橡皮泥、黏土、泡沫塑料、牙签、火柴棍等自制甲烷的分子模型 附:板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分子式 CH4 电子式

结构式 :

立体结构:正四面体型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H4 + 2O2

CO2 + 2H2O

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推荐第3篇:甲烷教案

第一节 甲 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

2.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学难点:

主要是学生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具体体现在如何将甲烷的成键特点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开始接触了有机化合物,了解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早已被大家熟知,走进了城市的千家万户。“西气东输”是把新疆等地天然气,通过管道东输到长江三角洲,最终到达上海市的一项巨大工程,其中也包括我们安徽省。缓解了东部能源紧缺问题。

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置宜,大力推广和使用沼气,不仅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更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甲烷有如此广泛的应用,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板书]: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甲烷

展示一集气瓶里的甲烷气体以及河底的甲烷气泡

[师]:能否描述甲烷的物理性质?(色、态、气味、密度、溶解性)

[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标准状况=0.717g/L),极难溶于水。

[板书]:

一、甲烷的物理性质

1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标准状况=0.717g/L),极难溶于水。

[师]:前面我给大家强调了学习有机物,一定要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主线。所以我们先来了解甲烷分子的结构特征,进而研究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

二、甲烷的分子结构

甲烷的分子式 甲烷的电子式 甲烷的结构式

CH4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表示原子的相对位置) (比例模型可大体上表示各种原子的体积比)

[实践活动一]:

用发下去的碳、氢模型及铁棍制作甲烷的分子模型 [实践活动二]:

取一段长25cm宽8.7cm的矩形硬纸条,按书本54页图中所示,裁去两头的小三角形,按虚线向内折成如图3-1所示的正四面体,其顶点分别为甲烷中四个氢原子的位置,中心是碳原子。

[结论]:

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间,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构成了一个空间正四面体结构。

HC

学生动手制作正四面体和甲烷的球棍模型,并展示,教师评价 HHH[思考]:甲烷中的 C—H 键稳定,不容易断裂,能否根据它的结构特点推测甲烷的化学性质?

[生]:结构决定性质,C-H键的稳定,可以推测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 [板书]: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不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发生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发生反应。但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师]:例如我们利用的天然气、沼气,就是因为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并放出热量。

[板书]:

(一)与氧气反应

展示甲烷燃烧时火焰图片

现象: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CH4+2O2-点燃→CO2+2H2O [思考]:如何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

[生]:用一个小烧杯照在火焰上方,有水蒸汽出现,说明有水生成;在往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

[师]:很好,非常完整,从产物也可以看出甲烷燃烧没有污染,而且燃烧值也较大。

所以说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板书]:

1、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2、点燃前要验纯(瓦斯爆炸)

3、写有机化学反应连接号时用“→”

[师]:甲烷除了可以燃烧外,还可以发生其他反应吗?

[板书]:

(二)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科学探究]:

用集气瓶分别收集一瓶甲烷和一瓶氯气,相互混合后,取其中一瓶放在黑暗处,另一瓶放在光亮处,并在其15cm处点燃镁条。3—5分钟后,对比两集气瓶,观察现象。

[板书]:

[现象]:出油滴

有白雾

色变浅 [结论]:有新的物质生成 生成有HCl生成 Cl2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反应方程式:CH

4+

Cl2 →光照 CH3Cl + HCl CH3Cl + Cl2 →光照 CH2Cl2 + HCl [师]:根据取代反应的定义完成二氯甲烷与氯气

CH2Cl2 + Cl2 →

CHCl3 + HCl CHCl3 + Cl2 →光照 CCl4 + HCl

光照

[板书]:

注意:

1、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一旦发生四种有机产物都将生成

2、甲烷除了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还可以与其他卤素单质的气体(Br2)反应。但不与这些单质的水溶液反应

3、产物分析:

3 CH3Cl CH2Cl2 CHCl3 CCl4

结构式:

名称: 一氯甲烷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

状态: 气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常温)

溶解性: 都难溶于水

CHCl

3、CCl4是工业上重要的有机溶剂

四、甲烷的用途

做燃料、燃料电池、制溶剂、化工原料

主要存在于:天然气、沼气、坑道气 (瓦斯)、可燃冰

[拓展视野]:可燃冰 ——未来的新能源

可燃冰简介

学名“天然气水合物”,也称气体水合物(gas hydrate),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100大气压或>10MPa)和低温(0~10℃)条件下合成的一种固态结晶物质。因天然气中80%~90%的成分是甲烷,故也有人叫“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或methane gas hydrate)。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外貌类似冰雪,可以像酒精块一样被点燃,故也有人叫它“可燃冰”。

从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笼子”,由若干水分子组成一个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气体分子

[课堂练习]:

1、2003年我国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是 ,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有以下好处:

⑴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⑵可大大减轻水陆运输的压力;

⑶可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

⑷天然气无毒,泄露不具有危险性„

你认为其中不合适的宣传有(填序号)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 A、CH3Cl只存在一种结构 B、CH2Cl2只存在一种结构 C、CHCl3只存在一种结构

D、CCl4中四个价键的键角和键长都相等

3、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两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 A.CH4·14H2O B.CH4·8H2O C.CH4·(23/3)H2O D.CH4·6H2O 4

推荐第4篇:甲烷教案

第一节 甲烷

授课人 曹华东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和表达式。

2.使学生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取代反应,并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试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认识物质结构本质,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关心社会、能源等问题;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

重点: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归纳应用

三、教学过程:

[图片]:沼气和天然气

[引入]:由图片引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甲烷.[板书]:第一节 甲烷

[介绍]: 甲烷是一种有机物,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本节课就来学习有机化学部分.[概念]: 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又称烃.[展示]:一瓶甲烷气体(集气瓶倒放)观察甲烷的物理性质。 [板书] :

一、甲烷的物理物质和存在

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甲烷是池沼底部产生的沼气和煤矿的坑道所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按体积计,天然气里一般约含有甲烷80%-90%)。 [板书]:

二、甲烷的分子结构

[讲述]: 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式 [学生活动]:书写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

[展示] :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0,[甲烷的结构特点]:正四面体型结构,C在中心,4H在顶点.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 [提问] :甲烷的化学性质如何?根据我们的知识,我们能知道甲烷能发生什么反应? [学生回答] : 燃烧

[实验] :甲烷的燃烧实验,

[提问] :燃烧后的产物如何检验? [学生活动] :点燃集气瓶中的甲烷,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看是否有水雾,然后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看是否变浑浊.[学生活动] :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

二、甲烷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H4 + 2O2

CO2 + 2H2O 注:有机反应方程式用箭头不用等号! [设问]甲烷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讨论]甲烷可与氧气反应,是否能与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呢?

2、稳定性:甲烷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不反应 [观察与思考] :甲烷能否与氯气发生反应? [实验] :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提醒] :重点观察部位:量筒内气体颜色的变化,量筒水面上升情况,量筒内壁的变化。 [回答] :量筒内气体黄绿色褪去、有白雾,水位不断上升、内壁有油状物质生成。 [讲述] :这说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反应。

[多媒体动画、板书、讲述]

[学生练习] :学生书写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 :学生书写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方程式。

[讲述]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氢。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产物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都是不溶于水的液体,所以量筒内气体黄绿色褪去、有白雾,水位不断上升、内壁有油状物质生成。 [讲述]这种反应类型叫取代反应。 [板书] :3.取代反应:

[强调]该反应的历程并归纳反应特点。在这些反应里,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所代替而生成了四种取代产物。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介绍] :四种取代产物的性质和用途

[练习] :

1、将1mol甲烷和4mol的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有机取

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氯气为:(

) A.0.5mol

B.2mol

C.2.5mol

D.4mol

2、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充分反应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一氯甲烷

B、二氯甲烷

C、三氯甲烷

D、HCl [讲述] :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以上,甲烷会分解为炭黑和氢气。 高温

[板书] :

4、受热分解CH4 C + 2H2

[讲述] :氢气是合成氨及合成气油等工业的原料, 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原料。 [板书] :甲烷的用途

①甲烷的取代反应产物都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②热分解产物炭黑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制造颜料、油墨、和油漆等。 ③做气体燃料。

[讲述] :从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知, 甲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与一些物质起化学反应 。甲烷是重要的燃料,人类需要它。但它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它是一种温室气体,相同数量的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大,也不容忽视。 [总结] :甲烷是我们接触有机化学的第一种物质。主要掌握甲烷的分子结构是正四面体, 它的主要化学性质是能发生起代反应。 [作业]P115四 1 2

推荐第5篇:甲烷备课教案

甲烷备课教案

杨维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认识有机物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性;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学习甲烷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及制备收集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甲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甲烷燃烧放热,说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环境、能源等问题。

二.教学重点:

甲烷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难点:

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 四.教学内容:

[引入]向学生展示与生活相关的有机物制品。如:化纤衣料、食物、水果、药物等物品。(可以用实物,也可展示照片)

[分组讨论]这些物质都是自然存在的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论]这些物品或者是天然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是用有机化合物制造出来的。

一、有机化合物

物质可以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以前化学学习中接触的基本都是无机物。

[板书]1.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了CO、CO

2、H2CO3和碳酸盐外)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有机物特点: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二者可以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由于碳原子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决定了有机化合物具有以下特点: (1)可燃性 (2)熔点低 (3)难溶于水 (4)不导电

(5)反应速度慢且反应复杂 (6)多种异构现象

老师可以稍稍提及有机化合物名称的来历。并引入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实验]展示装有甲烷气体的储气瓶。

[提问]仔细观察,可以得出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板书]1.物理性质:无颜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展示并讲述]展示太阳能沼气池、沼气池模具的图片以及有关天然气的图片。 植物在隔绝空气情况下分解能够产生甲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比西方要早一千三百年。现在我国天然气利用发展很快,它是一种“清洁”的燃料,无毒并且热能高。

三、甲烷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演示实验]甲烷可燃性实验及产物的检验:点燃储气瓶中的甲烷,将干燥烧杯罩在甲烷的火焰上,之后倒转烧杯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提示需先验纯,并注意观察火焰颜色) 观察指导:①点燃甲烷前应有什么操作②甲烷燃烧火焰的颜色③烧杯内壁的变化④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⑤能量变化。

[提问](1)为什么要用干冷的烧杯? (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 (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通过上述实验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如何测定甲烷分子中碳、氢元素组成?

[总结归纳]以上实验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甲烷分子组成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知是否含有氧元素。经科学家精确测定,甲烷分子式为CH4。

[提问]大胆地想象甲烷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情况可能有几种?

[验证]结构决定性质,利用实验判断假设是否正确。

[实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结论]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

四、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

[设问]为什么一定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呢?CaO参与反应吗?仅使用NaOH可以吗? CaO的作用:①稀释混合物浓度,使生成的甲烷易于外逸;②可吸湿;③减少固体NaOH在高温时与玻璃作用,防止试管破裂。

[强调]因为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在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时一般用箭头而不用等号。

[提问]应使用哪套制气装置? [展示]制气装置并强调重点 [小结]

1.研究有机物结构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2.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说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最基本的实验事实是什么? 3.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推荐第6篇:甲烷听课教案

课本60页 我们来看一下烷烃的性质。烷烃里最简单的物质-甲烷

有机物通常有三个式子要写,一个是电子式,还有一个结构式,不过我们一般不写结构式而写结构简式,因为结构式写起来太麻烦了,我们来看一下甲烷。 分子式应该是CH4,电子式呢 一个C连4个H,周围有四对电子。每一个C周围四对电子,这叫C的四价原则。结构式呢 一个C连四个短键 我们写在书面上时只能写成平面结构,但实际上它是立体的,它是一个正四面体形状。键角是109度28分。这个是数学上计算出来的。那么在其他烷烃中所有的键角全部都一样,都是109度28分。碳链是锯齿状的。这样一直延续下去(展示模型),这个夹角就是109度28分,注意这里实际上还连接了两个H,两个H在空间上的位置应该一个朝外,一个朝里。所有的夹角都只有一个。比如说这个地方连了三个H,夹角多大?每两个键之间的夹角全都是109度28分,课本61页有个球棍模型,还有一个比例模型,(读教材)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其中四个C-H键的强度,所谓强度就是键能,都相等,夹角都相等,109度28分

我们通常讲的更多的是球棍模型,为什么用球棍模型比较多呢,因为它那个棍代表化学键,一个棍就代表一个单键,二个棍,双键,三个棍就是三键,比例模型只是显示原子间相对大小的,比如C的原子半径比H的原子半径大。从图上能看出来吧。中间的球大,四边的球小,这叫比例模型

下面我们来学习甲烷的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它的密度应该比空气小 因为它的分子量16 空气的平均分子量29 大约只有一半左右 极难溶于水

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比较稳定的 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也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会发生某些反应。我们来看下哪些反应? 第一个叫氧化反应

因为甲烷中的碳实际上显示的是负4价,表明它有还原性。但是你看它虽然有还原性但是与高锰酸钾不反应,说明还原性并不强。

但是它可以燃烧,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 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 甲烷是所有烃里面含碳量最低的。为什么呢?因为碳氢比是1:4,其他再也没有了。比如乙烯,乙烯是这样的,多少,1:2 乙炔 1:1 苯 1:1

就是烷烃中的乙烷 1:3 甲烷是1:4 含碳量是最小的,含碳量只有75%,计算 质量分数 12除以16 四分之三

在所有烃中含碳量最小

大家都知道 经常在路上看到一些柴油车 行驶过程中屁股后面冒黑烟,为什么?不完全燃烧。

它为什么就不完全燃烧呢 为什么汽油就容易完全燃烧呢

实际上跟它的含碳量有没有关系 有 柴油的含碳量在烃中是属于比较高的 所以就容易冒黑烟 按照通式去算 烷烃的通式是CnH2n+2 当n=1时 含碳量不就是这个吗 如果n无穷大呢

2不就省略了吗 碳氢比接近1:2 1:2时含碳量多大呢 1个碳12 除以14 七分之六 大约是百分之八十五点几

含碳量明显比甲烷大 所以烷烃随着碳原子数增多 含碳量越来越大 燃烧时就容易冒黑烟 另外柴油是液体 这个是气体 与空气的接触面不一样 所以天然气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 西气东输 把天然气输送到华东地区 原来华东地区烧煤 现在用天然气做燃料 但是很奇怪的是甲烷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大家知道高锰酸钾溶液在我们实验室是属于一种强氧化剂 很多物质都可以跟它反应 能使它褪色 但是甲烷不可以 它只有在这种燃烧的条件下它的还原性才表现出来 所以它的性质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我们来看第二个性质 取代反应的视频 下面我们来看甲烷的取代反应

装置 大试管中装的是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甲烷和氯气混合在一起,用铁架台固定好,其中一只它是做对比试验的,用黑纸做的纸套把它套上,不见光 另外一只放在光亮处,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反应比较剧烈 像我们这样放在窗口就可以了 不要放在太阳底下晒 比较两只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区别 见光的那只试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它是放在倒扣的水槽里,下面放的饱和食盐水 为什么要用饱和食盐水呢

因为氯气在水中是有一定溶解度的 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小 主要是担心氯气还没反应呢就溶掉了 这里面的氯气本来是有颜色的 能看到颜色 随着反应的进行 光照 会看到1 颜色越来越浅 2液面上升 液面上升意味着压强小了 为什么压强小了呢

气体的分子数少了 这是一种可能性,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性,可能产生了易溶于水的物质,有这么几种可能性。另外,同时可以看到内壁附着油滴,随着液面上升都能看到油滴往下沉,沉到下面去了。这个油滴应该就是生成了新物质。所以第二点液面上升。第三点有油滴出现。那么这几种现象都证明了什么?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模型演示一下实际上是怎么反应的呢

就是在光照的条件下 C-H键的化学键受到削弱。氯氯键呢 假定这个代表氯分子,双原子分子,中间是单键,氯氯单键是不太稳定的,键能比较小,所以在光照条件下,化学键也受到了削弱,结果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反应,氯代替了甲烷分子当中的一个H,换下来的H跟氯结合成了HCl 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物质,这叫氯代烷,叫一氯甲烷。我们都是写结构简式 不写结构式。一氯甲烷怎么写呢

CH3Cl 还有个什么产物 HCl 大家注意下这个位置 我并没有画等号,而是画了一个箭头,为什么呢,因为有机反应情况比无机反应要复杂,会出现副反应。所以有机反应就不再写等号,一律用箭头表示,那要不要配平呢,要。还是要配平,只是用箭头,跟化学方程式没什么区别。那我们来看下这个反应,怎么来描述它,它实际上相当于甲烷当中的一个C-H键发生了断裂,而氯分子中的氯氯键发生了断裂,氯原子代替了甲烷当中的氢,这类反应在有机中我们称它为取代反应。我们看一下教材中的说法。大家把61页的实验现象划出来,光照时它有哪些现象,颜色变浅,试管内壁出现油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这个白雾就是盐酸液滴。62页第二段在上述反应中,甲烷分子当中的H被氯原子取代,这种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实际上这个反应在光照条件下它没有停止,还会继续。为什么呢,因为还有H原子,问题是怎么换,刚才换下来的H和Cl结合了,生成HCl了,再反应,再断一个氯氯键,一个氯再换一个H,然后呢一个氯再换一个H,一个氯再换一个H,逐级把这里面的所有H都换掉,但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写下一步反应的时候,比如说写取代反应,我让他写甲烷被取代最后生成四氯甲烷的方程式,你看他怎么写,甲烷的四个H要被氯代,一共要代4个H,产物写成四氯化碳和2H2,有同学说为什么不能这个氯再反应 我就这个氯去换这个氢不就生成氢气了吗。对,生成HCl以后,氯化氢分子的稳定性比氯分子要大,换句话说键能比较大,相对来说不容易断裂,因此应该是别的氯分子再去跟它反应,所以还有后续反应,后续反应应该怎么写呢 我就写一个 一氯甲烷继续跟氯气反应 生成二氯甲烷,两个氢两个氯 还有HCl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 每生成一个四氯化碳分子,实际上要产生几个氯化氢呢,四个。这里有四个氯,外面氯化氢还有四个氯。这个反应会不会还要继续下去,会,最终出现四氯化碳。 有机反应比较复杂,有同学说甲烷和氯气反应如果氯气过量,最终产物是不是只有四氯化碳呢,不一定,实际上常常四种取代产物都存在。

为什么,因为这种取代反应,一氯甲烷仍然是气体,从二氯甲烷开始就是液体了,液体要再与氯气反应,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所以导致最终的产物是四种氯代产物全部都存在。存在四种氯代甲烷。

这四种氯代甲烷分别是一氯甲烷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那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二氯甲烷长的什么样子呢,这个是结构简式,我们来看它的结构式是什么样的

应该有两个H两个Cl 怎么写呢 这样写还是这样写呢 你看 这两个H之间夹角180 这两个H之间夹角90 是不是同分异构体呢

这个是一氯甲烷 现在氯分子要再发生取代反应 要代掉一个H 你说你取代哪一个 都是一样的

都一样什么意思 用化学语言讲出来,那就是二氯甲烷只有一种。没有两种 有同学说那到底怎么写 随便写。写这个也不代表夹角是90度。写这个也不代表是180度。实际是109度28分。

展示模型 现在我们来换一下试试看 把这个Cl去掉 把这个H去掉 这样换上去 实际上我拿的这个不是Cl而是N 你看有三个孔 但是它那个一个孔的不够 这个是一个孔 这个就代表H O就是两个孔 C四个孔

这就是二氯甲烷 实际上是立体的 键角多大109度28分。

如果甲烷真的是一个平面结构,不是立体的,那会怎么样,那么二氯甲烷就应该有两种。一种这个 一种这个 那么怎么知道甲烷是立体结构的呢 证据就在这里。如果它是平面的,二氯甲烷应该有两种,但事实上人们从来就没有发现过两种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只有一种。所以人们推断它不应该是平面结构,而应该是立体结构。而且能够证明它是正四面体。科学实验当中你到底做什么实验能够证明相应的结论。这个实验应该是怎么样的实验才能够证明呢 好 那现在我有一个问题 1mol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4种氯代物,一氯甲烷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甲烷反应完了,没有了 问此过程中消耗了多少摩尔Cl2,生成了多少HCl?

首先看一氯甲烷有多少 0.25mol 二氯甲烷呢0.25mol三氯甲烷0.25mol 四氯甲烷呢0.25mol 卤代烃中的氯原子一共2.5mol 38分钟

推荐第7篇:甲烷教案(定稿)

第五章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从而提高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使学生了解取代反应;

4.通过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

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教学难点

1.甲烷的分子结构;2.甲烷的取代反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通过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分析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使学生加深对甲烷结构的感性认识;

2.针对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取代反应,采用实验演示和投影分析、启发的方式来解决;3.投影列表比较分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以及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区别。 ●教学用具

投影仪、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氯气的发生装置、铁架台、水槽、高压汞灯(220 V、250 W)、电源、试管、导气管、100 mL量筒;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饱和食盐水、无水醋酸钠晶体、碱石灰、MnO

2、浓盐酸等。●教学过程 [引言]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和了解了很多种的物质,如碱金属元素、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也曾了解和接触过另外一类物质,如甲烷、乙烯、乙炔、蔗糖、葡萄糖、酒精等等。前者我们称之为无机物,后者就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即将学习和讨论的一类重要的物质——有机物。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疑]1.什么是有机物?

2.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自学、阅读教材的本章引言部分,思考、讨论后回答:

生甲: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含碳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生乙:有机物种类之所以繁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碳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4个电子,可形成4个共价键;②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不仅可以与其他原子成键,而且碳碳原子之间也可以成键;③碳与碳原子之间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可形成单键、双键或叁键,可以形成链状化合物,也可形成环状化合物;④相同组成的分子,结构可能多种多样。

[师]评价、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说明,定义中之所以说绝大多数的含碳化合物是有机物,是因为有些物质如CO、CO

2、Na2CO3等物质虽然含碳,但性质和组成与无机物很相近,所以把它们看作为无机物。那么究竟哪些物质是有机物,哪些物质是无机物,有什么判断依据呢?我们可以通过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加以判断。 [投影显示]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 性质和反应 有机物 无机物 溶解性 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部分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 多数不耐热,熔点较低,一般在400℃以下 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比较高 可燃性 多数可以燃烧 多数不能燃烧 电离性 多数是非电解质 多数是电解质

化学反应 一般比较复杂,副反应多,反应速率较慢 一般比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较快

[师]当然有机物和含碳化合物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刚才同学们关于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总结的基本完整,据统计,目前已知的有机物已超过二千万种,而且每年新合成的化合物中,90%的是有机物。 [生]根据结构图5—1: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几种方式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设疑]有机物主要由哪些元素构成?什么叫烃?

[生]思考后回答:有机物中除含碳元素外,通常还含有氢、氧、氮、硫、卤素、磷等。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

[师]补充说明:在一种具体的有机物中不一定全包括上述所有的元素。 第五章

[板书]有机物:绝大多数的含碳化合物。 烃: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过渡]本章我们主要学习和讨论几种有代表性的烃的基本性质,同时还将介绍一些石油和煤的有关知识。在烃的大家族中组成最简单的要数甲烷了,所以我们就先从甲烷开始学起。 [板书]第一节

甲烷 [师]初中化学曾对甲烷作过简单的介绍,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已学过的甲烷的性质有哪些?

[板书]

一、甲烷的物理性质

[生]回忆,讨论并集体回答: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比空气轻,能燃烧的气体,天然气、坑气、沼气等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

[师]除了可燃烧之外,其余就是甲烷主要的物理性质。那么甲烷的分子式和电子式怎么样写呢?(向甲烷的分子结构过渡) [生]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下边练习。 甲烷的分子式:CH4 电子式:

[师]如果将甲烷电子式中每一对共用电子对用一条短线替代后将变成什么样子? [生]在练习本上比画,并得出结果

[师]这种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式叫结构式。那么上述结构式是不是就表明甲烷分子的真实构型就是这样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平面正方形呢? [模型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若干) [生]相互传看两种模型,观察、体会、理解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明确甲烷分子的真实构型为: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 [师]由此可见甲烷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生]非极性分子。

[师]所以甲烷极难溶于水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这体现了什么样的规律? [生]相似相溶原理。

[师]看来甲烷的结构式并不能代表其真实构型,我们称其为平面结构式,其立体结构式如图5—2所示,但为了简便其见,一般只写有机物的平面结构式。 [板书]

二、甲烷的分子结构 [过渡]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以上我们了解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甲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师]作为一种可燃性的气体,请大家回忆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有何现象?在点燃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回忆并回答:火焰明亮并呈蓝色,并有水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生成。点燃甲烷时一定要检验纯度,否则会发生爆炸。

[师]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结果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生]可以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板书]1.甲烷的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师]请大家留意我所写的化学方程式与以前大家所知道的在形式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生]观察、思考,并自学教材中的相关注解后回答:方程式的中间用的是“ ”(箭头)而不是“ ”(等号),这主要是因为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

[师]我们知道酸性KMn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若遇到一般的还原性物质时常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自身被还原而褪色 ,那么甲烷能否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验证。

[演示实验5—1]师生共同操作:制甲烷气,用导气管导入盛有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

[生]观察、记录、思考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无任何变化,即不褪色。

[问]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甲烷气体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师]在通常条件下,甲烷不仅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而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所以可以说甲烷的化学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但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一些物质如Cl2发生某些反应。(承上启下,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演示实验5—2]教师与两名学生助手共同完成。

取一支100 mL的大量筒,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生甲负责收集20 mL的甲烷气,生乙负责收集80 mL的Cl2,然后用220 V、250 W的高压汞灯为光源,在距装置10 cm~15 cm处照射。 [生]观察记录现象:量筒内Cl2的黄绿色逐渐消失,几分钟之后,量筒内壁出现了油状液滴,量筒内水面上升。

[设疑]分析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实验的信息?

[生]分析思考后回答: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在光照条件下,CH4与Cl2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气体和难溶于水的油状物质。

[师]评价、肯定回答结果,下面将Cl2和甲烷的反应过程投影显示出来,以帮助大家理解该反应的基本机理。

[投影显示]甲烷与氯气的反应过程(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CAI教学软件将上述反应制成动画效果演示)

[说明]在反应中CH4分子里的1个H原子被Cl2分子里的1个Cl原子所代替,但是反应并没有停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继续跟氯气作用,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和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反应如下:

(CH3Cl分子里1个氢原子被Cl2分子里1个Cl原子所代替)

(CH2Cl2分子里1个H原子被Cl2分子里1个Cl原子所代替)

(CHCl3分子里的1个氢原子被Cl2分子里1个Cl原子所代替) [生]观察、理解甲烷和氯气反应过程。

[师]在这些反应里,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所取代,生成四种取代产物。这就是甲烷的另一重要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板书]2.甲烷的取代反应

[师]要注意CH4和Cl2的反应不能用日光或其他强光直射,否则会因为发生如下剧烈 的反应:CH4+2Cl2

C+4HCl而爆炸,再则CH4和Cl2的体积比应以1∶4为宜,无论是CH4还是Cl2过量,都会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投影显示]思考讨论:

(1)CH

4、CH3Cl、CH2Cl

2、CHCl

3、CCl

4、Cl

2、HCl等七种物质,哪些是有机物?

(2)从CH

4、CH3Cl、CH2Cl

2、CHCl3和CCl4的分子组成上,分析说明CH4与Cl2的化学反应具有什么特点?

[思路分析](1)在本题中指出的七种物质中,CH

4、CH3Cl、CH2Cl

2、CHCL3和CCl4五种为有机物。

(2)从CH

4、CH3Cl、CH2Cl

2、CHCl

3、CCl4分子组成上判断,CH4和Cl2混合光照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其共同点是有机物分子里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替代。[师]像这种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就称为取代反应。

[板书]取代反应

[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置换反应的有关知识,然后和取代反应相比较,看看有何异同。

[生]回忆置换反应的定义,思考其反应特点,并作出不是很完全的回答。 [投影表格]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区别 取代反应 置换反应

CH4+Cl2 CH3Cl+HCl Zn+H2SO4 ZnSO4+H2↑

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反应物 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化合物或单质反应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 生成物 一般生成两种化合物 生成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 反应中电子得失 不一定发生电子偏移,因此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一定发生电子转移,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是否可逆 很多反应是可逆的 反应一般是不可逆的 [生]观察、体会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区别。

[师]CH4和Cl2的取代反应的生成物一般有CH3Cl、CH2Cl

2、CHCl

3、CCl4多种成分,它们均不溶于水。在常温下,一氯甲烷为气体,其他三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甲烷(四氯化碳)是工业重要的溶剂,后者还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溶剂、灭火剂,氯仿与四氯化碳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均大于1 g•cm-3,即比水重。那么,除了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甲烷还有无其他性质呢?

[生]自学、思考后回答:甲烷在隔绝空气并加热至1000℃的条件下,可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追问]这么高的温度才分解,说明甲烷的热稳定性如何? [生]热稳定性很强。

[板书]3.甲烷的受热分解

CH4 C+2H2 [问]从甲烷的这些化学性质中可以推知甲烷会有什么样的重要用途呢?

[生]思考分析总结后回答:做燃料;制取氯仿、四氯化碳、氢气和炭黑;作其他有机化工原料。

[板书]

四、甲烷的用途

[过渡]那么如何制备甲烷呢?下面我们先看甲烷的工业制法。 [师]工业上所用的甲烷主要来自于天然气、石油。 [板书]

五、甲烷的制法

1.工业制法:主要来源于天然气、石油。[设问]在实验室中又该如何制备甲烷呢?

[师]下面我们再来共同学习、分析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2.实验室制法:

(1)原料药品: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 (2)原理:(脱羧反应) CH3COONa+NaOH CH4↑+Na2CO3 [问]根据甲烷的制备原理,应选用什么样的制气装置? [生]固—固加热,应选用大试管灼烧。

[追问]在以前学过的气体中,哪些气体的制气装置与CH4相同? [生甲]氧气。 [生乙]还有氨气。

[板书](3)装置:大试管灼烧。与O

2、NH3制气装置相同。[师]据甲烷的物理性质推测甲烷可用什么方法收集? [生甲]甲烷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生乙]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还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板书](4)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师]说明:本实验成败关键在于反应物要保证无水。醋酸钠晶体CH3COONa•3H2O必须加热失水干燥后与碱石灰混合。若有水,则CH3COONa与NaOH发生电离,不会按分子间反应(脱羧反应)的方式进行反应,不能产生CH4。而碱石灰中CaO并不参加变化,但起三个作用:①吸水剂;②缓蚀剂:防止NaOH直接接触试管壁,而在高温下腐蚀试管;③疏松剂:使反应混合物呈疏松状,有利于甲烷的逸出。实验中仪器也必须干燥,加热温度不能 太高,否则发生副反应:2CH3COONa

+Na2CO3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开始了对有机物的系统学习,介绍了有机物、烃的概念,解释了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认识到甲烷的正四面体立体结构和它的几个重要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受热分解反应,学习中重点应对甲烷和Cl2的取代反应加以理解,当然也要树立结构和性质紧密相关的观点。 [布置作业]P114~11

5一、

二、

三、四 ●板书设计 第五章

有机物:绝大多数的含碳化合物 烃: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第一节

甲烷

一、甲烷的物理性质

二、甲烷的分子结构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3.甲烷的受热分解 CH4 C+2H2

四、甲烷的用途

五、甲烷的制法

1.工业制法:主要来源于天然气、石油。2.实验室制法:

(1)原料药品: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 (2)原理:(脱羧反应) CH3COONa+NaOH CH4↑+Na2CO3 (3)装置:大试管灼烧。与O

2、NH3制气装置相同。(4)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推荐第8篇:制取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4)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工具:PPT、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除了能供人呼吸外,你 还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切割金属、登山、潜水、航天、炼钢)既然氧气 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 行学习和探究。

新课教学:

1、氧气的工业制法 ————- 分离液态空气法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把空气变成液态,然后控温蒸发,得到氮气和氧气 特点:量大,设备要求高,成本高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实验2-5】:根据现象填写表格(见PPT),得出“在实验室里,常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结论。

思考:在第3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

剩余的还能不能二氧化锰再次使用呢?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演示实验2-6。) 结论:在这个实验变化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一直都没有改变 补充: 在这个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没有发生改变的。 (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特点:一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课堂练习(见PPT) (2)制取氧气的原理

氧气+水

①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说明: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写在箭头的上方。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③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思考:三个反应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3)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特点:一变多

AB→ A+B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见PPT) 课堂练习(见PPT)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外作业:制取氧气文本 板书设计:

课题三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取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特点:一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制取氧气的原理

氧气+水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加热氯酸钾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加热

3、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011年9月26日

推荐第9篇:制取氧气 教案

制取氧气 教案

大厂中学 张自丁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认识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以及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仪器: 分液漏斗 锥形瓶 导管 橡胶管 止水夹 水槽 集气瓶 试管 木条 玻璃片 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土豆 芹菜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合作学习讲解 适时指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了解氧气哪些用途?如何获得氧气? 学生思考、回答: 获得氧气的方法 1.分离液态空气 2.电解水

3.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引入课题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探究新知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反应物,反应条件,发生和收集装置,反应体系需环保、安全 1.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①水(H2O) ② 氯酸钾(KClO3 ) ③氯化钠(NaCl) ④高锰酸钾(KMnO4) ⑤过氧化氢(H2O2) ⑥甲烷(CH4)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资料展示

(1)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时能产生氧气,成本较高。(2)氯酸钾(KClO3)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可能会发生爆炸。(3)过氧化氢(H2O2)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温下就可生成氧气和水,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低廉。(4)CO2是一种气体,不易放出氧气。(5)水(H2O)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氧气,成本高,反应速度太慢。

(二)确定化学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2.某同学认为: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你还考虑到了哪些因素?

A.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B.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 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 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问:思考下列物质中最好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高锰酸钾(KMnO4) 氯酸钾(KClO3)

过氧化氢( H2O2)二氧化碳(CO2)

5、水 ( H2O )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对学生的回答都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A,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B,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C,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土豆片或芹菜,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现象及结论

仔细观察、思考、讨论 获得结论得出催化剂

(1)定义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2)特点 一变二不变 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三)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四)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2.排水法收集氧气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步骤 及注意事项 观察实验

交流反思: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学生总结: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长颈漏斗应没入液面以下,导管刚露出

橡皮塞即可;

3、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气体;

4、取出后的集气瓶应正放。

(五)拓展延伸

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

四、我的收获

五、当堂练习

六、创新作业

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制氧装置

七、板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化学 反应

分解反应:一变多

推荐第10篇:二氧化碳制取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检验及验满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过程和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问题,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设计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意识和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及检验和验满的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与探究。

三、教学用具

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大理石、稀盐酸、集气瓶、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大试管、导管、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已经学过的制取氧气和氢气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哪些化学反应能够放出二氧化碳呢?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木炭燃烧

C+O2--CO2 2.蜡烛燃烧 石蜡+ O2 --CO2+H2O 3.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4.人或动物的呼吸

【教师】:上述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碳价格便宜,但反应前必须制备好氧气,操作麻烦,且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很不方便;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蜡烛价格便宜,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好收集;第三个反应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含有杂质太多。上述四个反应都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查资料发现,用含有碳酸跟的盐与酸反应也可以反应制取CO2,例如:

5、Na2CO3+2HCl=2NaCl+ CO2↑+H2O

6、CaCO3 + H2SO4 ==CaSO4+ H2O + CO2↑

7、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演示试验]:取三支试管编号A、B、C,A装有碳酸钠与稀盐酸,B装有碳酸钙与稀硫酸,C装有大理石与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记录。 [学生活动]:

①观察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②观察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解释: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与CaCO3反应制取。)

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最后选择在实验室中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通过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思考……

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在选择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时应考虑到反应物的价格是否廉价,操作是否简单方便,反应速度是否快慢适中,产生的气体是否容易收集收集等因素。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

1、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板书】

2、反应装置: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制取氧气和氢气反应装置来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 【教师】:搭建好发生装置 【板书】收集方法:

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教师】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结论:所以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教师】:搭建好收集装置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教师】:实验演示,收集二氧化碳 【板书】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

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教师】:实验演示,检验、验满二氧化碳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如何正确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从比较H

2、O

2、CO2的实验室制法来思考)

第11篇:制取氧气教案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案例

修武实验中学 薛彩霞

实验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实验重点、难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实验操作。

实验准备: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棉花、镊子、木炭、澄清的石灰水、铁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从生活中我们了解到氧气的诸多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制取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造吧!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提出问题,引导思维

学习探究活动①

1 在探究之前,我们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

(提出问题)

仪器的选择:(根据反应条件和仪器的性质来考虑)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氧气,应选用以上仪器中的___________做反应容器,用___________法来收集气体,选用___________来固定反应容器,热源选用___________。

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为下一步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做好知识准备。

三、“我探究,我快乐”

学习探究活动②

教师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基本完成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设计。

学习探究活动③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根据装置巧设疑问:

1、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

2、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4、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

5、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

6、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

7、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做适当点拨。

生:每个小组成员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认真探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对该装置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决下一步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错误操作。

学习探究活动④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纠正,对学生创新性设计给予激励性评价。

生:动手操作,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完成木炭燃烧、铁丝燃烧两个性质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回答,完整有关探究活动中的实验现象,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四、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3 师: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五:能力拓展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

C、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题的知识,去解答一些问题,拓展学生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在复习有关仪器用途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所用实验器材,自己组装实验装置,然后教师简单加以点评,表优鼓差,使学生能再接再厉继续完成后面的自主实验环节。在学生亲手操作之后,让学生自己对比找出实验中的优缺点,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加以点评。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实践真正掌握本次实验。本节课确实做到将自主权交给学生。

第12篇:甲烷

甲烷

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甲烷》 。(板书:课题 甲烷)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法过程及教学特色等六个方面进行陈述。

【课标和教材分析】

对于此课题,课程标准要求是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初步掌握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在教材体系中本节来自于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它是必修阶段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的起始课。能够让学生初步建立起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联系的学习模式,为后续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甲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习本节课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STS观念。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体系的编排意图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和主要性质,认识取代反应,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初步条件控制的实验比较研究方法,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3、体会结构与性质有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认识有机化学结构的内在美。重点难点

在上述教学目标中,由于学生缺乏对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所以甲烷的结构和和取代反应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可以燃烧,能从甲烷的组成上认识燃烧反应的产物。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上位概念。掌握了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能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构建实物模型的方法克服教学难点,让学生直观感受甲烷的空间分子结构,同时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认识和理解取代反应,建立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课的一开始我将播放一段中俄投入巨资合作天然气项目的新闻短片,顺势提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在此环节中我利用新闻短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 环节

二、甲烷的存在形式 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不难回答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可燃冰等也是甲烷存在的形式。同时我向同学介绍德国制造出深海机器人来探寻可燃冰,以此来拓宽同学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环节

三、甲烷的结构(陈海兰)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具有可燃性,其分子式是CH4等,在此基础上我将继续追问:你们知道甲烷的立体结构是怎样的吗?此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且自然地过渡到甲烷立体结构的探究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向学生展示,近代化学家们为了探究甲烷的分子结构的历程,随后要求学生搭建历史上科学家猜想的甲烷的可能分子结构,并谈谈哪种比较合理。学生经过思考和激烈的讨论,不难得出四面体结构更符合逻辑的结论。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将利用四个气球组合成甲烷的模型来演示,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合理性。并且通过投影向学生揭示:现代科学家已经证实,甲烷的分子结构是正四面体,同时,我也会补充甲烷的键长、键角、键能的相关知识。本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搭建模型,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并且巧妙利用四个气球捆绑展示的方式,化抽象为直观,多种方式突破了教学难点。

环节

四、甲烷的氧化性 学生已经知道了甲烷具有可燃性,所以我将要求学生写出甲烷燃烧的方程式,并分析此反应的类型,顺势提问:在此反应中,甲烷被氧气氧化,那能否被同样具有强氧化性的高锰酸钾所氧化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即将甲烷和高锰酸钾混合振荡,发现高锰酸钾并没有褪色。通过分析,学生得出常温下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时我又将提问:既然不能和高锰酸钾反应,前面我们学过,氯气也是一种氧化性比较强的物质,那么甲烷与氯气能否发生反应呢?此问题的提出,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且自然地过渡到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即取代反应的学习当中。 环节

五、甲烷的取代反应

由于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演示实验时间较长,我将在课前录好实验视频,在课堂上利用视频让学生观察氯气与甲烷的3个U形管中的对比实验:光照条件下,日常光线下以及用黑布遮住即无光线条件下,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设计这样一组实验的意图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并解释该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白雾,液面为什么会上升?油状小液滴可能是什么等。在学生充分的思考、分析和讨论后,我将揭示此反应的实质,并引出取代反应的概念,这种在有机物分子当中,有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我们称之为取代反应。同时指出实验中出出的油状小液滴就是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的产物———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又称氯仿)、四氯化碳的混合物。同时指出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进一步证明了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在此环节中,我通过对比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条件控制的思想方法,并且让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在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基础上,顺利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环节

五、甲烷的用途 那么,甲烷的上述性质又决定了甲烷具有怎样的用途呢?我将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甲烷取代产物在在生产生活运用的视频,并补充利用甲烷还可制得得甲醇,甲醚,氨气和二甲醚等等,还有页岩气的来源和用途。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并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环节

六、小结 在课的最后,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同学一起来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强化有机物学习的一般思路:结构、性质和用途。 【教学特色】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遵循有机物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通过有机物模型建构、实验对比、理性分析等多种方式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第13篇:甲烷做课教案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学过程: 【引入:】

设立情境:如果有一天晚上你回到家里,闻到家里浓重的煤气味道,你做的第一件事情会是什么?能不能立刻开灯?

【学生】打开所有窗和门,不能开灯,可能会爆炸。 【过渡】

煤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CO,现在大部分家里已经用天然气做燃料了,天然气也叫瓦斯,瓦斯和煤气一样,如果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并且遇见明火就会爆炸,瓦斯爆炸在环境不达标的煤矿中屡见不鲜,危害极大。我们来看一则刚刚过去不久的青岛中石化的大爆炸的新闻。 【播放视频】 【过渡】

既然瓦斯的危害这么大,我们为什么还离不开它呢?其实我们是离不开它的成分——甲烷。(展示“西气东输工程”图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业迅速发展,但大量燃煤使环境不断恶化,发展清洁能源迫在眉睫。天然气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国西部地区的盆地中蕴含大量的天然气资源,而东边沿海城市极其缺乏。所以2000年我国正式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甲烷。它是有利的。 【过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让我们又爱又恨,又敬又怕的甲烷。 【板书】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提问】

甲烷存在于自然界中哪些地方? 【讲解】

还存在于沼气和油田气及煤矿坑道气中。甲烷的分子式是CH4,能否从原子结构解释C:H=1:4?

【学生】C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会与四个H原子共用4对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活动】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讲解】

结构式只能表示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但不能体现原子的空间排布。下面,我们一起动动手,将桌面上准备好的纸片按照印儿对折,观察甲烷的立体结构。 【讲解】

甲烷这样的四面体结构有四个顶点,分别是四个H,C在中心,桌子上的黑色小球代表C,白色代表H,短棍代表共价键。试着用它们拼插出甲烷的分子模型。这样的模型叫球棍模型,还有一种模型叫比例模型,就是按照原子大小的比例拼凑出得模型。可以看出,甲烷是以C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这样的结构比较稳定,四个C-H键长度相等,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也相等,为109度28分。 【讲解】

初中我们粗略学习过甲烷的物理性质,一起来回忆一下。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所以甲烷的收集方式可以是向下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那么甲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首先,甲烷结构稳定,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我们推测甲烷性质比较稳定。那究竟事实是否如此?我们通过实验证实。一种物质是否稳定,我们一般看该物质是否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如果均不反应,说明该物质比较稳定。 【观看实验】无任何现象 【过渡】

但是稳定不代表不发生反应,比如钻石,同样非常稳定,所以有一句广告语叫: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话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实际就是C元素,当在高温下依然会化成一缕青烟消失。 【讲解】

同样的,甲烷虽然性质比较稳定,但它是天然气、瓦斯、沼气的主要成分,所以甲烷可以燃烧。我们来观察甲烷燃烧的现象。 【观看视频】

为了检验产物,我们在火焰上扣了一个干燥的烧杯,发现有水珠生成,当在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CO2。 【讲解】

甲烷在极低的温度下会变成固态,大量储存在深海中,人们称固态的甲烷为可燃冰。可燃冰微观状态是许多水分子包裹了一个甲烷分子,所以甲烷燃烧的时候放出的热被水蒸发吸走了,所以可燃冰可以放在手上直接燃烧,它也将成为最理想的替代能源。 【练习】:

【过渡】:

甲烷在常温下稳定,但当条件改变时,是否可以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观看实验】

试管内液面上升、黄绿色逐渐消失、试管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讲解】

实验现象说明甲烷跟氯气在光照下直接起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这一反应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呢?生成物又是什么呢?这个反应是什么类型的反应呢?为了形象、直观地说明这些问题,我们用电脑动画模拟反应过程表示如下。 【讲解】

从模拟过程可以看出,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可被氯气中的氯原子所取代而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提问】

从甲烷的结构出发,分析其反应机理,产物还有什么? 【学生】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 【提问】

这些方程式与我们之前学的方程式有何不同? 【学生】

结构式代替了化学式,箭头代替等号。 【讲解】这是因为有机物参与的反应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副反应,所以只用箭头表示有该物质生成,但不代表完全转化。我们把甲烷中Cl原子代替H原子这样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取代反应也就是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则团被替代的反应。下面我们对刚才的产物进行分析。 【练习】

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区别 【练习】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甲烷分子的微观结构,从正四面体结构推测甲烷的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甲烷可以燃烧,所以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最后甲烷最重要的一个性质就是可以在光照条件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依次生成CH3Cl、CH2Cl

2、CHCl

3、CCl4和HCl五种产物,

第14篇:甲烷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烷烃是学习有机化学第一次接触到的一类同系物。所以本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借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建议结合烷烃的比例模型、甲烷的球棍模型或多媒体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的一种形式,它能使学生有直观、鲜明的感受。正确处理好新概念、新规律和新问题,是本节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节介绍烷烃的概念时,是通过对甲烷与多种烷烃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比较,得出碳原子的化合价是饱和的,引出烷烃的概念。由多种烷烃的物理性质列表比较,得出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目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通过比较分析多种烷烃的结构简式,发现它们的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 原子团,归纳出同系物的概念和烷烃的通式。

二、教法建议

以本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借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建议结合甲烷的比例模型、甲烷的球棍模型或多媒体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的一种形式,它能使学生有直观、鲜明的感受。在给出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时,应指出:经过研究,已知甲烷分子结构中任意两个键之间的夹角都相等,引导学生将其与立体几何相结合,从二维扩大到三维,分析探讨两种结构的异同。

烷烃的组成、结构的教学,可从甲烷结构入手,使用分子模型,由甲烷分子中碳原子成键情况进行讨论,使学生容易接受烷烃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分析烷烃结构简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烷烃的通式及同系物概念。

烷烃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结合代表物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烷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在教师引导下,以循序渐进的探究教学方法完成教学。

简单烷烃的命名,只作简单了解,不宜加深,命名不包含取代基的烷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烷烃、同系物的概念以及烷烃结构简式的书写。

1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第2课时)

烷烃、同系物 2.使学生认识烷烃同系物在组成、结构式、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以及物理性

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目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性。

3.通过烷烃分子通式的总结推导过程,学会用“通式思想”认识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过程与方法:

1、从甲烷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比较、类比、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型、图表、图片、烷烃的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观察模型、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烷烃的性质,同系物的判断 教学难点:同系物的概念和判断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复习:甲烷的结构、烃 推进新课:

二、烷烃:

【引入】投影展示几种烷烃的的球棍模型和结构式。

【问】这些烃在结构和分子组成上有什么特点呢?

【答】特点:⑴、每个C原子都与碳原子或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单键,即所有碳原子都饱和;

⑵、碳原子间都以C-C单键相连成链状。这样的烃叫饱和链烃,又叫烷烃。

1、定义: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结构特点 : ①碳碳单键(C—C) ②呈链状 ③ “饱和”:碳原

子剩余的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 每个碳原子都形成4个单键。

【练一练】

1、下列物质中是否属于烷烃?为什么?

2、同系物

概念: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要点:(1)通式相同;(2)结构相似;(3)组成上相差n个(n≥1)CH2原子团。

【提问】思考下列问题:①同系物之间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为什么?②你是否何理解概念中“结构相似”的含义。

【例题】下列物质是否为同系物?

【方法小结】判断同系物时注意:

3 a、结构相似是指结构特点相同,即属于同一类别,如上表中的物质都是烷烃;

b、分子式不能相同。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原子的同时差2n个H原子,即不能不差,也不能差别的。 【练习】下列物质是否为同系物?

1、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2、CH3OH、CH3CH2OH

3、CH≡CH、CH3C≡CH 【小结】同系物之间的关系

属于同类物质、通式相同、碳原子数目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n、物性不同,化性相似

【思考】请同学观看投影中的几种烷烃分子式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烷烃的分子式通式。

3、组成通式: CnH2n+

2 【练习】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含有38个碳原子的烷烃的结构简式; (2)含有38个氢原子的烷烃分子式;

4、烷烃结构简式的书写:

【过渡】同学在书写烷烃时发现结构式写起来很麻烦。在实际交流中,有机物常写结构简式,它既可以表示有机物的结构同时书写起来也很简单。我们只需将结构式中的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省略就可正确书写出烷烃的结构简式。

【知识补充】结构简式的书写规则。

4 【练习】请写出下列烷烃的结构简式。

【设问】同系物之间结构相似,那么你来推断一下它们之间性质会如何呢?

5、烷烃的化学性质:

由甲烷的性质得出烷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的氧化反应 烷烃完全燃烧的通式: CnH2n+2 +

3n1O2 2 nCO2 +(n+1)H2O 通常情况下,烷烃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2)烷烃的取代反应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产物复杂

(3)分解反应:在高温下,烷烃能分解成小分子。

【追问】那么同系物之间物理性质呢?请看课本63页表3-1或多媒体投影,总结规律并讨论为什么物理性质会呈现出递变性呢?

6、物理性质

【讨论】同系物之间随碳原子数的递增,物理性质呈现出递变性。表现在

(1) 状态:常温由气态经液态到固态,1—4个碳原子烷烃为气态,5—16个碳原子

为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为固态。

(2) 溶解性:烷烃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 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升高。 (4) 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增加。

5 【总结】烷烃固体时均为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随分子量的增大,范德华力逐渐增大,表现于物理性质上就是递变性。

7、烷烃的命名:

习惯命名法 :

十个碳以内的:读“天干”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十个碳以上的:用中文数字直接表示,如十一烷,二十七烷等 【随堂检测】

1.判断丙烷、丁烷的沸点高低。前者比后者________。

2.1mol丙烷在光照情况下,最多可以与几摩氯气发生取代? (A)4 mol (B)8 mol (C)10 mol (D)2 mol 【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烷烃同系物之间化学性质和物理和物理性质的规律性。根据甲烷的性质,就可以类比推出其他烷烃的性质。这种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将适宜于有机部分的其他章节。可以说在甲烷一节中不仅学习到一种物质的性质,而且是一类物质的性质。 【归纳】

1、烷烃结构特点:C-C单键,每个C原子的化合价都充分利用;

2、明确同系物物理性质递变决定于范德华力,随碳原子增多,分子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大。其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因为结构相似。 【随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课后习题

1、

2、

3、4 【作业】课后习题

5、

6、

7、

8、10

第15篇:甲烷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甲烷

1.教材分析

必修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及其结构和性质。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本节课内容将帮助学生学习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 (2)认识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3)能正确书写甲烷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教学重难点

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制作甲烷的空间构型,推导甲烷的空间结构;通过动手、分析、讨论等学习过程,体会模型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学习甲烷的取代反应,了解取代反应的条件和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甲烷性质的学习,对分子结构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念。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展示甲烷的自然存在的几幅图来引导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物质——甲烷,首先告诉学生学习物质时,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所以我们先来了解甲烷的结构。 板书

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设计

学生自己书写甲烷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并让一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分子式:CH4 电子式: 结构式:

提问 那为什么一个C要结合4个H结合?而不是3个、5个或者更多呢?

回忆 前面我们讲了C是第几主族的元素?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呢? [板书]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述]C原子有4个价电子,而H原子有1个电子,C原子的1个价电子与H原子的1个电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所以,C原子欲形成八电子的稳定结构,则需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所以1个C原子要结合4个H原子。常用一根短线来代替一对共用电子对,从电子式便得到结构式。

[探究活动] 甲烷的空间构型

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纸板制作出甲烷的空间构形。

提问 请××同学来展示你们的作品

[实物展示]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介绍这种结构叫做甲烷的球棍模型,它能表示分子内各原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这种结构叫做甲烷的比例模型,它能表示分子内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和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结论、板书] 空间构型:对称的正四面体构型

让学生自己看课本总结出甲烷的物理性质

二、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可以燃烧等

【提问】 问学生沼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都知道,从而引入甲烷的燃烧,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甲烷的燃烧

CH4+2O2 CO2+2H2O 注:有机反应方程式用箭头不用等号!

【设问】为什么燃烧会发生爆炸?(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下,后请一位学生来回答)

既然甲烷可以被氧气氧化,那么它还能不能被其他氧化剂氧化呢?(停顿)

我们知道酸性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强氧化剂,它是否可以氧化甲烷呢?

【投影】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不会褪色

这也说明甲烷与高锰酸钾是……(不反应的),事实上甲烷在通常情况下的性质确实非常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强酸、强碱等都不会发生反应 【板书】(2)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学习甲烷的一个化学性质:

[投影]展示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的实验视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现象。

气体颜色变浅(对比或者是无色了),说明

Cl2消耗了,与甲烷发生了反应

[投影] 展示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结构变化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结构的变化。

【设问】看了这段模拟过程,你们认为甲烷和氯气是怎么反应的?

【解释】我们用结构式来表示这个反应,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分子中的Cl-Cl键断裂,然后氯原子进攻了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导致一条C-H断裂,Cl原子就和C原子通过单键结合,脱下来的H原子

就和另外一个氯原子结合生成氯化氢,最终氯原子替代了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像这样,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所替代,这种物质就叫做一氯甲烷。

一边分析一边把生成一氯甲烷的方程式书写出来

【讲述】CH3Cl中还有3个H原子,能否继续和氯气反应?其实,反应一旦发生,将连续发生反应, 其他的氢原子也被取代。

设计:学生讨论并写出其他的三个方程式

【引导•】(指着四个反应)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反应发生的时候有怎样的共同特点呢?

氯气中的氯原子逐步替代了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

【板书•投影】像这样,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解释】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它的取代产物。

1、一氯甲烷常温下为气态,其余三种都为液态。

2.、(根据现象的描述,适时讲解)刚才的实验还能看到什么呢?哦,由于它的产物都能溶于水,所以还能看到有油状液滴存在

性质 反映结构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了解了甲烷的结构,解释了甲烷在通常情况下性质为何这么稳定,而稳定的结构,也反映出了甲烷的结构。

当然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可以发生一些反应,比如说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投影】 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甲烷的燃烧

CH4+2O2 CO2+2H2O (2)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CH4+Cl2

CH3Cl +Cl2 CH2Cl2+ Cl2 CHCl3+ Cl2

CH3Cl+HCl CH2Cl2+HCl CHCl3+HCl

CCl4+HCl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必修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课时

罗平县第三中学

王红丽

第16篇:高二化学甲烷教案

第五章 烃

第一节

甲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2、使学生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3、使学生了解取代反应。

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教学难点: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学用具:甲烷的球棒模型及实验用具 教学方法:模型展示,实验探究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引言] 从今天起,我们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有机化学中我们将学习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等。最早,人类只能从动植物体中取得一些有机物。后来,人类能通过非动植物体制取有机物。如今,人类不但可以合成自然界里已有的许多有机物,而且还能合成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多种多样性能良好的有机物。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性质,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外,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目前,人类从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经超过二千万种,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结构所决定的。

【新课】: 第五章 烃

新课的准备:

[复习]:初中化学关于有机化学、有机物的概念。 新课进行:区别无机物及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例外情况)→有机化学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无机化学 [设问]:(让学生阅读图5-1后)有机物种类特别多?

[说明]:

1、碳原子可以连成链状,可以有支链,也可以连成环状;

2、碳原子可多可少;

3、碳原子可以以单键、双键相连,也可以叁键相连。[强调]:有机物有2000多万种,还在每年以60万种速度在增加。 [设问]:2000多万种有机物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学生回答]:氢、氧、氮、硫、卤素、磷等,

[讲述]:化学上把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叫做烃。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启发]:为什么烷、烯、炔、烃等都有“火”字旁呢? [强调]:有机物的一大特点,都可以燃烧。 [板书] 第一节 甲烷

[板书]

一、甲烷的结构(展示甲烷的球棒模型) [复习]:请学生写出结构式、电子式。

[讲述]:正四面体结构,与白磷不同,碳氢键的夹角为109°28′。 二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

2.原理:CH3COONa+NaOH △→Na2CO3+CH4 3.装置:制氧气的装置:固 + 固

4.收集排水集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注意]:CaO的作用:1)、吸水稀释反应物的浓度,有利于CH4出来

2)、减少NaOH与玻璃作用,防止试管破裂

3)、克服NaOH吸水利于反应进行

成功的关键是药品必须干燥,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有副反应发生

三、甲烷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二)、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实验 5-1]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强调]: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氧化剂反应,不与酸或碱反应。 (1)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2)可燃性

CH4+2O2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5-2]用饱和食盐水方法,先后收集20mLCH和80mLCl(按课本116页图示要求),放在光亮的地方,观察现象。

现象:气体的颜色变浅,筒内液面上升,出现油滴。 要求: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什么?

[强调]: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反应,新物质为油状物,反应条件是光照。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共分四步完成。

CO2+2H2O 第一步:CH4 + Cl2 CH3Cl + HCl

第二步:CH3Cl + Cl2 CH2Cl2 + HCl 第三步:CH2Cl2 + Cl2 CHCl3 + HCl 第四步:CHCl3 + Cl2 CCl4 + HCl 一氯甲烷为气体,

二、

三、四氯甲烷为液体,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为常用的溶剂,四氯甲烷又称四氯化碳。

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特点。新课的延伸: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相区别。

[结论]: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3.甲烷的受热分解 甲烷在1000℃时可以分解:CH4 简介氢气与碳黑的用途。 [教学小结]:

C + 2H2 四个基本概念:有机物、无机物、烃、取代反应 三个基本反应:甲烷的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分解反应 五种物质的用途: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碳黑、氢气

三个典型实验: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甲烷的氧化反应实验。 [随堂检测] 1.写出甲烷与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2.向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 CH3Cl B NaCl

C

KClO3

D CCl4

( )

3.在光照条件下,将等体积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得到的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 CH3Cl B CH2Cl

2C

CCl4

D

HCl 作业:

p118

一、

1、

2、

3、

4、

二、

1、

2、

3、

4、5

三、

板书设计: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正四面体结构

二.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三.甲烷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二)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2)可燃性: CH4+2O2 2.取代反应

CO2+2H2O CH4 + Cl2 CH3Cl + HCl

CH3Cl + Cl2 CH2Cl2 + HCl

CH2Cl2 + Cl2 CHCl3 + HCl

CHCl3 + Cl2 CCl4 + HCl 3.受热分解:

CH4

C + 2H2

第17篇:《制取氧气》教案二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 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 【预习案】: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 , 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常采用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或 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kmno4是一种 色的 体,h 2o2是一种 色的 体,mno2是一种 色的 体。 【教学案】:

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

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 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 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 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 呈现:kmno4的外观

问:kmno4是什么状态?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 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 问:o2应该怎样收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

1、实验室制取o2,第一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 (归纳并板书:

1、查)

2、第二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把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归纳并板书:

2、装

3、定) 多媒体投影:上课前组装好的实验装置。 问:(1)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对比实验: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点kmno4粉末。)

(2)加热kmno4 ,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3、第四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点燃酒精灯,加热) (归纳并板书:

4、点)

问:加热时,能不能一来就固定加热?一来就固定加热会产生什么后果?固定加热之前,要先做什么?怎么操作?

4、加热固体后,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这时候就准备收集氧气。问: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能立即收集吗?立即收 集会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收集?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收集一瓶o2,收集满后把它取出来放在桌面上,并撤装置。

(这两位同学的操作规不规范,有没有需要纠错的地方。下面地对操作中的一些要点我们再讨论一下。)

问:用排水法收集o2,怎么知道o2已收集满了?满的现象是什么?

收集满o2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来之后要正立放在桌面上,为什么?

撤装置时这两位同学先撤了什么?后撤了什么?正不正确。为什么 要这样做? 归纳并板书刚刚的操作要点分别是:

5、收

6、离

7、熄)

5、问:这两位同学收集到的这瓶气体到底是不是o2,如果我们要验证,应该怎样验证呢?

问: 在实验室中除了用排水法收集o2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o2?(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

问:怎么知道这瓶o2已收集满了?

问:用排水法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哪种方法收集到的o2更纯净呢? 环节4:课后小结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

(三)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装入药品并塞一团棉花;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

5、收集气体;

6、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

操作歌诀:茶庄定点收利息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

1.排水法 依据o2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 依据o2的密度比空气 大

思考: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哪种方法更纯净?

(五)检验及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了,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

1、排水法:当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o2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 片。

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大的性质。

第18篇:《制取氧气》教案一

《制取氧气》教案一

制取氧气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物质制取,是在上节学习《题3制取氧气》(第一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复习,对实验室用n4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此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的能力。而且在第一时中,学生也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用n4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对一般气体制取方法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学会发现并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法和学法:

本节采取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角色。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被学生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用具:药品:n4

环节1:复习提问

导入新

[提问]上节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复习]带领学生复习实验室中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n

4、分解H22或加热l3。

[引出主体]结合上节的所学内容,本节我们重点讨论n4制2的过程。并让学生上黑板书写第一过程中的实验原理——n4制2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2的实验装置。

[复习]实验室中任何一套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思考]n4制2时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什么样的收集装置?

、探究n4制2的发生装置如何选择?

①多媒体展示:二套学过的气体发生装置。

②多媒体展示出n4的状态,并让学生说出n4制2&nt;的反应条。

③引导学生思考:n4制2应选择哪套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2、n4制2的收集装置如何选择?

①多媒体展示:三套化学上常用的收集方法的装置。

②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依据了气体的哪些性质?

③提出问题:氧气应该怎样收集?

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2的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的过程设计如下所示: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获取信息(如查阅资料、自由讨论等方式)→实验操作

→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让学生了解了实验室制取2的思路和方法→

延伸到让学生了解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设置了十个问题,依次如下: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对比实验: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点n4粉末。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试管口塞棉花的重要性。)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固定加热前,要先做什么?目的是什么?怎么操作?

()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什么时候才可以收集?用排水法收集2时,怎么知道氧气已满了?满的现象是什么?

(6)收集满2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来怎样放置在桌面上?

(7)实验结束后,要撤装置,先撤什么?后撤什么?

(8)如何检验一瓶气体就是氧气?

(9)给你一瓶2,如何验满2?

(10)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哪种方法收集到的2更纯净?

环节4:后小结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

排水法

依据2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2向上排空气法依据2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思考: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哪种方法更纯净?

(五)检验及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了,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

1、排水法:当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2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环节:板书设计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三)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四)检验:

(五)验满:

第19篇:《制取氧气》教案二

《制取氧气》教案二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

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

【预习案】:

、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

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常采用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或

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n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H2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n4是一种

色的

体,H22是一种

色的

体,n2是一种

色的

体。

【教学案】:

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

上节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2的方法?

结合上节的所学内容,本节我们重点讨论n4制2的过程。

用n4制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学过的n4制2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下面让我们探究n4制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

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

呈现:n4的外观

问:n4是什么状态?n4制2的反应条是什么?

思考:n4制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

问:2应该怎样收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

、实验室制取2,第一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

(归纳并板书:

1、查)

2、第二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把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多媒体投影:上前组装好的实验装置。

问:(1)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对比实验: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点n4粉末。)

(2)加热n4,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3、第四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点燃酒精灯,加热)

(归纳并板书:

4、点)

问:加热时,能不能一来就固定加热?一来就固定加热会产生什么后果?固定加热之前,要先做什么?怎么操作?

4、加热固体后,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这时候就准备收集氧气。

问: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能立即收集吗?立即收集会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收集?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收集一瓶2,收集满后把它取出来放在桌面上,并撤装置。

(这两位同学的操作规不规范,有没有需要纠错的地方。下面地对操作中的一些要点我们再讨论一下。)

问:用排水法收集2,怎么知道2已收集满了?满的现象是什么?

收集满2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来之后要正立放在桌面上,为什么?

撤装置时这两位同学先撤了什么?后撤了什么?正不正确。为什么要这样做?

归纳并板书刚刚的操作要点分别是:、收

6、离

7、熄)

、问:这两位同学收集到的这瓶气体到底是不是2,如果我们要验证,应该怎样验证呢?

问:在实验室中除了用排水法收集2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2?(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

问:怎么知道这瓶2已收集满了?

问:用排水法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哪种方法收集到的2更纯净呢?

环节4:后小结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

(三)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装入药品并塞一团棉花;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

、收集气体;

6、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

操作歌诀:茶庄定点收利息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

排水法

依据2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

依据2的密度比空气大

思考: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哪种方法更纯净?

(五)检验及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了,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

1、排水法:当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2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第20篇: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4.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2.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

试管、到气管、水槽、酒精灯、集气瓶、铁架台、药匙、棉花、火柴。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

二、新课教学

学生们畅所欲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分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实验2-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参照教科书图2-14)。

(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领会示范要点,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然后进行实验模仿,学会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实验现象

(1)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

(2)木条复燃(或火星变为火焰、木条着火)。 3.结论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注意事项

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由于高锰酸钾的分解比较平稳,易于掌握,不致发生意外,但是仍然需要注意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里吸收的水分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3)加入高锰酸钾,并使之斜铺试管底。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4)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装配仪器,铁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5)加热时,先将试管均匀预热,然后集中在试管有药品的部分加热,并缓慢地向管底方向移动,使高锰酸钾有控制地逐渐分解,氧气平稳地放出,便于收集。

(6)开始加热时排除的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氧气才比较纯净,此时才能收集。

(7)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倒吸。 5.模仿实验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实验进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了注意的事项。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外,在实验室里还常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下节课我们学习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第2课时

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导入新课

在实验室里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但是,在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时,通常还要放入少量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如教科书图2-15)。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在实验中,学生应该密切注意教师的操作方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在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时,要通过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溶液的浓度是关键。由于过氧化氢容易分解,贮存时间长了以后,浓度往往会降低,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应预先进行实验,而不能仅仅根据标签上的浓度来配置溶液。

2.分析与讨论

(1)在实验(1)和(2)中木条是否复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在实验(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在实验(2)中,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使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2)在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无变化?

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在实验(3)中,实验重复多次,每次只消耗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3)综合分析实验(1)~(3)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实验(1):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慢,放出的氧气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2):加入二氧化锰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3):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的木条又复燃;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

3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二氧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

3.结论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氧气的速率,二氧化锰本身未见变化。 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硫酸铜溶液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

4.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在实验室里还可以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除生成氧气外,同时还有一种叫氯化钾的物质生成。二氧化锰在这一反应中也是催化剂。

5.讨论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得出:三个制氧气反应的共同特征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而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在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实验室里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3.在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4

甲烷制取教案模板
《甲烷制取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