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7: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史

首先我们来看甲午战争发生的背景。国际形势: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由自有资本注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垄断资本的形成,更为疯狂的夺取海外市场、原料供应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领土的高潮。中国:甲午战前,清政府极其腐败,主要集中在清中央政权的腐败,以慈禧为例。总而言之,甲午战前的中国,由洋务派推行的改革,无论是 “求强”还是“求富”,主要 还是限于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基本原封不动;对于新兴资本主义势力,扶助不够,发展迟缓;对西方列强幻想守约求和,信义笼络,国家主权不断丧失,致使中日两国国防近代化的距离迅速拉开。日本:政治上:建立了内阁、宪法、议会等一整套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明治政府通过“殖产兴业”政策,极力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迅速转变,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和扩军备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军事上:甲午战前,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疯狂地扩军备战,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已经拥有新式舰艇21艘,其中9艘是1889年以后完工下水的英德制最新型快速巡洋舰,装备有10英寸左。右速射炮数十尊。思想上:明治政府大力向军队和国民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和宣传,要求军人和国民绝对尊崇天皇。

我们再来看甲午战争的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期间经过平壤之战、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第二阶段: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并在花园口登陆。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在此阶段,清军节节败退,战局更加急转直下。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期间主要经过威海卫战役,1895年4月17日,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比较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甲午海战前夕,中国拥有军舰78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为83,900吨;甲午海战前夕,日本拥有军舰31艘,鱼雷舰24艘,总吨位为60,470吨。直接参战的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比较:北洋舰队共拥有舰船25艘,总吨位为35,500余吨;日本联合舰队拥有舰船12艘,总吨位为36,700吨。对于战争的失败,还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军事指挥:缺乏一个科学决策、统一指挥的军事指挥机关,指挥方法陈旧,指挥效率低下。

2、缺乏协同作战,是北洋舰队失败、覆灭的又一原因。

3、北洋海军管带群体与甲午海战。

4、北洋海军训练水平低劣。

5、北洋海军军纪涣散。

6、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存在严重问题。

甲午战争的影响。从政治上看,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虽然还保留着形式上的独立与自己政府,但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和关税自主权等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都掌握在列强手中,中国清政府逐渐成为列强控制、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失去了独立地位。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逐步产生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以封建经济为主、多种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从思想文化上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封建思想文化虽然仍占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已影响中华大地、诸如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等。甲午战争所签订的,是自鸦片战争来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它表明世界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条约签订后,中国大片领土沦为殖民地,便利日本进一步侵华,助长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巨额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增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力量.允许在华设厂,增辟商埠,便利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争及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还有战争赔款,战争赔款破坏了清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使中国财政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恶化。赔款加剧了清政府对国民的大肆搜刮,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赔款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中国对日外交,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赔款警醒了中国人民,客观上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甲午战争之前,清朝虽然屡败于西方列强,却还是维持了一个亚洲最强国家的架子,东亚地区仍然被视为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而且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尽管步履维艰,进展缓慢,但总算是在向近代工业化国家的道路上前进。但甲午败战后,亚洲最强国家的空架子哄然倒塌,洋务运动宣告失败,北洋海军几近全灭,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更重要的是,对朝鲜的宗主权丧失,落入日本的控制,台湾被割让,彻底丧失了在亚洲的大国地位,也引来了列强进一步的瓜分狂潮。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封建官僚虚骄自大,盲目乐观,虽然对西洋列强比较忌惮,但是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其它列强也较高地估计中国实力。甲午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国防力量的虚弱,从此也改变了远东国际关系原有格局。自此以后,帝国主义列强都以中国为宰割对象,争先恐后地在中国掠夺利权,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从1895年到1898年短短三年内,各国列强利用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强租或强占等手段,将中国大部分土地变成了他们的势力范围:俄国的势力范围在长城以北,德国在山东半岛,法国在滇、粤、桂三省(包括海南岛),英国在威海卫和港九地带,日本在台湾和福建。此时的中国处于被瓜分的境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存亡危机。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各方面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而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更严重的是,甲午战争后,列强以武力威胁、政治利诱等手段开始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在华争夺势力范围、强租军港、构筑炮台、修建军事基地,控制了南起广州湾,北至旅大的多个重要港口,从而形成了一个中国门户洞开、藩篱尽失,京师腹地处于列强炮口之下的不利局面,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甲午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心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保持着巨大的惰性。甲午战争中国竟被东方蕞尔岛国日本打败,并且败的那样惨。这对中国人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朝野上下认定:抱残守缺不能挽救中国,只有进行根本的改革,中国才有希望。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化,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向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转化。当时知识界掀起一股读西书、译西书的热潮。同时,他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功名意识逐渐淡薄,许多知识分子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败于“蕞尔小夷”的严峻现实,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于是,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各种势力集团演出了一场场短暂而又壮烈的悲剧。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几乎惨遭亡国之祸。一时近代化的前途变得更为坎坷。如果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话,甲午战争则使其近代化的进程蒙受了巨大的挫折。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是持续30余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最后失败的标志,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战争犹如中国近代史之网的纲,抓住了它就必然会带动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宽和深入。”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处在风雨飘摇中的近代中国,甲午的战败对中国的影响深入到政治、经济乃至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历时之久,百年延续。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