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填充))

发布时间:2020-03-03 09:47: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参与 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尚燕宁 李 舒 刘晓东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其枢纽作用逐步凸显,建设和谐社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新的形势为共青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如何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为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献计出力,已经成为当前共青团发展的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按照团市委的统一部署,第一调研组一行三人就新形势下共青团如何参与和谐社区建设采用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先后对市人事局、民政局,以及鞍山市立山区的立山、友好街道办事处,铁西区的共和、八家子街道办事处,铁东区的湖南、园林、站前街道办事处的66个社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期间,调研组召开座谈会8次,有65人参加座谈,走访社区15家,重点调研走访了人事局、民政局工作人员,街道团工委书记,社区团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村委人才工程和社区民政助理选拔的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青年132人,针对社区工作者和团干部发放调查表66份,收回有效调查表66份;针对在社区工作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1 311份,收回有效问卷283份

被调查的铁东、铁西、立山三个城区共有街道办事处12家,社区66家,共有35周岁以下青年88235人,其中团员23346名,社区团支部书记100%为兼职;共有社区工作者383名,平均年龄33.8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4.9%,社区工作“老大妈”形象得以改善。

在被调查的248名青年、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中,28岁以下的占59.4%,28岁到35岁之间的占31.2%,35岁以上的占9.4%。调查问卷结果反映,从青年工作的角度看,社区团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活动,但效果还不够明显;青年认为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效果最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占49.8%,“青年文明社区”占26.3%,青年文明号占21.7%;有86.4%的青年表示愿意接受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但相对于在其工作单位所发挥的作用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调查问卷中反映,有53.7%的青年表示不知道或感觉不到社区团组织的存在,有68.6%的青年从没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活动。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您是否已与社区团组织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这一问题,只有16.7%的被调查青年回答“已经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58.1%的被调查青年回答“还没有,但希望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竟然有25.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想取得联系,不想加入社区团组织”。

二、发现的问题和原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共青团组织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社区自身建设方面看

1、政府投入不足,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较差。

2 在我们走访的许多社区中,虽然大部分社区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面积不足,一部分社区虽修建了新的办公场所,但缺乏相应配套设施,铁西、立山的许多社区居委会冬天没有暖气,要另租地点办公,极大的影响了社区工作效率的提高。

2、社区定位模糊,职能错位,工作过于繁重。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实行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居委会承担了太多诸如低保、再就业、环境保洁等政府职能,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落实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工作不堪重负,疲于应付,而对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需要无法满足,组织带领社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作用无法发挥。接受我们调研的所有社区干部均反映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周

六、周日经常加班。

3、社区居民主体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彼此隔阂,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务都由政府主导,居民群众都是被动承受,参与社区管理的社会氛围和个人心理准备都缺乏;再加上受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的影响,不同职业、不同单位的人群居住在一起,大家彼此陌生,不同群体彼此对立,“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马背霜”,相互缺少信任和安全感,缺乏公平畅通安全的对话渠道和组织保障机制,邻里亲情缺失,“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有的居民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愿望,但考虑到自身安全利益等因素也只好作罢,造成了社区工作和文化活动难以开展的局面。

(二)从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开展活动方面看

1、部分社区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工作形式单调、手段缺乏、力度不足。

有些社区团组织缺乏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工作和服务手段单一,影响了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号召力,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无法吸引和带领团员青年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在座谈中,社区青年普遍反映,目前,许多社区团组织开展活动,仅仅限于“唱唱、跳跳、扫扫地”、收缴团费、订阅杂志、组织青年志愿者刮刮小广告或者简单的评比竞赛,不能为广大团员青年和社区居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团的活动缺乏吸引力。

2、社区团干部兼职,事务性工作繁重,没有精力开展工作。 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三个城区社区团支部书记全部为兼职,除团的工作外,还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查、发放与管理,再就业工作和居民楼管理工作,工作极为繁重,根本无暇顾及和开展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很多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3、社区青年流动性大,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新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大量的待业青年、下岗青年、外来务工青年集聚在社区,游离在团的组织网络之外,社区团支部难以与社区团员建立组织关系,表现在街道团工委、社区团支部不能确切掌握团员、青年的底数,对社区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如铁东区园林街道办事处有35周岁以下青年14000人,未成年人5900人,而统计的团员仅为208人。部分团组织对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团员的组织关系暂时无法得到正常管理,与团员青年沟通少,甚至没有沟通,造成这些团员组织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化,不愿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组织的活动。

4、社区开展共青团和青少年活动的阵地建设有待加强。

4 社区建团没能完全走社会化的发展之路,对团的活动阵地发展、巩固还不够,对社会资源缺乏整合,再加上社区受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的限制,青年文化活动阵地较少。例如立山区立山街道的工业社区,拥有社区合唱团这个很好载体,但由于社区青少年活动室没有暖气,冬天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再加上缺乏活动经费,活动开展举步维艰。阵地建设的薄弱影响了团组织工作手臂的延伸和活动空间的拓展,使团组织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5、团的品牌工作在社区触角不够广泛。

部分社区青年对一些团的品牌活动参与热情较高,但不知如何参与,从调查问卷的情况上看,社区青年对团的品牌活动有较多的了解,例如被调查者中,有68.4%以上的青年表示了解并乐于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但在问及“您是否参加过社区团组织的各种活动”时,只有25.3%的青年选择了“经常参加”和“参加”,有很多青年提出不知如何参加,找不到途径等问题。可以看出,社区青年对团的各项活动抱有较高的热情,社区团的工作开展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团组织的示范作用以及工作触角不够广泛,导致社区青年参与活动存在困难。

6、团干部素质、党政领导支持和经费问题制约着工作的开展。 从团干部素质上看,部分基层团干部受年龄、经历、资历所限,缺乏服务青年的意识和手段,导致社区团组织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手段不到位,服务内容不丰富,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青年的工作体系。从党政领导的支持上看,部分街道党政干部对社区团的活动思想认识不到位,致使团的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从活动经费上看,由于没有稳定的来源和标准,社区团员流动性强,团费收缴困难,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制约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建议和对策

5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带领社区团员青年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应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 选准共青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切入点

共青团组织现在能够敏锐地认识到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区工作的战略地位,并且积极探索服务社区的有效手段,共青团组织所拥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活动优势,在社区工作中一定能有所作为,要尽快地做大做强,研究共青团组织参与社区工作的方法、内容、形式、口号、品牌,开始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选取好切入点着手,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提高社区工作服务居民的能力,建设和谐社区,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做保障,动员、引导高素质青年人才投入到和谐社区建设中去,正是共青团发挥组织优势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针对这一课题,我们第一调研组协同鞍山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顾海川、鞍山师范学院团委书记王立新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进行了重点调研,先后与三个城区12个街道66个社区的43名村委人才工程和社区民政助理选派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进行座谈。据调查,三个城区共有人事局选派的大学生村委人才工程326人,民政局选派的社区民政助理640人,其中男女比例为10:1,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4.7%。通过调研发现,派驻大学生最初选择社区工作只有13%的大学生是由于对社区工作的热爱,有43%的大学生是处于暂时没有找到合意的工作临时落脚,有44%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是出于社区工作离家近、稳定,有80%大学生从村委人才工程有可能进入事业编制而选择了来社区工作。在调查中发现,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在社区电子信息管理、现

6 代化办公和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显示了优势,具有提高社区工作层次、更新社区工作观念、便于与社区青年沟通和提高社区工作效率等优势,但也存在工作经验不足、所学知识与社区工作不匹配、与老百姓的沟通能力较差、群众基础薄弱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并且我们发现,由于社区工作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人力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和文化活动,急需配备专人。因此,根据此次调研,结合社区工作实际需要和大学生的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和特点,我们建议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统一称号、统一标识。对派驻的大学生志愿者确立统一称号、统一标识。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方便宣传和典型带动。建议采用“青年社工”的称号。社工起源于慈善事业,后来在西方成为一门像律师、医生一样的专业性工作,从广义上讲是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以关怀帮助。目前上海从事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的专业化社工多达数万人,全国各地也出现了许多社工组织,“社工”一词在人们心中已得到广泛的认同。采用“青年社工”的称号不仅可以突出大学生志愿者的义务奉献性质,也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尽快接受志愿者。

2、明确统一工作范围。在调研中,社区工作者普遍反映,社区工作量较大,根本无暇开展青少年工作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议我们此次派驻志愿者专门从事社区的青少年工作、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青春构建和谐社区”的组织、宣传工作,不过多参与社区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促进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广泛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繁荣。

3、强调志愿性质,严格招募。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以往选拔的村委人才工程和社区民政助理中,有很多是出于对未来工作、待遇方面的考虑才选择到社区工作,对社区工作热情不够,不能专心从事工作,心态较为浮躁,并且出现了很多后续问题无法解决。建议我们这次活动要在建立在充分的准备和完善的政策基础上,强调志愿性质,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真正把有志于服务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招募上来,为构建和谐社区服务。

4、统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大学生年龄、经历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有很多大学生初到社区心理准备不足,对工作不了解,无法适应社区工作,建议在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后进行集中培训,聘请社会工作专家、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和以往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使大学生志愿者能够更快的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5、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调研发现,对志愿者的管理和考核是计划高质量运行的保障,建议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制度,市级管理机构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总体管理和考核,区和街道管理机构对其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并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志愿者的激励和表彰,为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升学、就业和创业提供有利条件,为此项工作的长期开展奠定基础。

(二)争取对共青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鼓励政策

由于特殊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环境,我国的社区发育尚处在初级阶段,初始阶段社区的发展呼唤创新的组织形式、运作手段和管理体制,既要坚持在理论的引导下,规范各种概念与行动,又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既有别于西方的模式,又不为中国传统所束缚;作为全国最大的青

8 年组织,共青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介入社区建设的,因此要争取优惠政策培育这支力量。一是要赢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各级政府的社区发展规划中,明确共青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职责;二是以党委和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群团组织可进入社区工作领导机构,每年由政府按照工作计划和具体项目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作培训中介和其他扶助工作;三是把共青团组织开展社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系统地向社会宣传,向有关部门介绍,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帮助;四是协调民政、劳动、工会、工商、税务、金融、城建、环保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和信贷保障。

(三)建设社区青年组织的新结构

为适应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社区体系正在逐渐替代原有的企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基层青年组织建设必须适应这一变化的形势,抓住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机,探索与之相适应的面向社区全体青年的社区青年组织网络和工作系统。这一组织网络和工作系统,建立在社区和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居民群众的共同体这一概念上。一是在社区建设发展较好的地区,建立由辖区青年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区青年发展指导中心,受同级社区党委和上级共青团组织领导;二是争取拓宽街道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范围,使其发挥组织资源优势,走出机关狭小的工作范围,逐渐与社区青年组织形成偶合之势;三是建立以共同志向、共同爱好、共同文化趣味等为纽带的多样的宽松的各类社区青年自治组织,并将其纳入青年发展指导中心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四是将团体会员制、执委工作制、代表联席制或协会制等有效的工作方式引入

9 到各类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中去,同时吸纳职能管理部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青年干部、街道青年领导、街道民政、司法、计生等方面的青年负责人,新经济组织中的青年骨干和社区知名青年作为共青团组织执委,通过纵横联合的组织网络,强化青年组织和青年人口的平等参与和互动互惠,逐步使社区青年组织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的组织方向发展。

(四)培养造就一支社区青年干部队伍

现阶段街道共青团组织将是未来社区青年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但是街道青年干部的实际状况尚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青年干部中年轻的有发展潜力的较少,有的兼职较多;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亦有待更新;有些则对社区青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很显然这支队伍目前的状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青年工作的要求,所以应当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区青年工作者队伍来保证社区青年工作的高起点、高质量和高效性,而社区青年干部实力的增强需要上级共青团组织、同级党政领导和基层青年干部的共同努力。一是上级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基层青年干部的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和业务素质;二是拓宽街道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范围,并从社会上公开招聘年龄轻、文化层次高、工作能力强的青年进入街道共青团组织。特别要从下岗职工中选择一批原是企业干部、劳模先进并且热爱青年事业的同志,充实到街道办事处,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抓住街道机构调整的机会,争取街道共青团组织的负责人参与到街道的管理决策机构之中;四是成立街道团工委和青年中心,将所有新经济组织中的青年纳入其管理范围,减少共青团工

10 作的盲区;五是探索居委会建立共青团基层组织的必要性;六是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增强青年干部的竞争、参与、创新、开拓意识;七是共青团组织要把综合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推荐到社区建设的领导岗位,参与社区的决策与管理;八是共青团组织要加强与社区中其他青年团体的联系与交流。社区青年工作不等于社区共青团组织工作,共青团组织要加强与辖区各单位青年干部及各类青年组织负责人的联系,通过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等方式,扩大社区青年工作的阵营;九是共青团组织要与社区共建,二者密切配合,形成良性互动。

(五)把“输血机制”与“造血功能”相结合,解决社区青年工作中的财力依托和物质来源

在新形势下的社区青年工作中,除了组织再造、机制创新、干部培养及政策扶持之外,青年社区工作的财力依托和物质来源也是社区青年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社区青年组织是一个非营利的、事业性质的群众组织,其工作的资金不能完全来源于对所服务对象的变相收费,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是依靠上级共青团组织及同级政府部门的经费支持,只能靠“输血生存”,显然这些资金对于维持机构的运转尚可,当进行社会服务时则显得捉襟见肘,勉为其难。在现实条件下应增强社区青年组织的“造血功能”,如社区服务业管理费用、解决下岗青年就业、企业经营收入、社会中企业和个人的捐款等。一定注意在进行青年组织自我创收之时,不能增加青年的额外负担,而且要取之于青年工作,用之于青年工作。

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调研报告

和谐社区调研报告

共青团整体化构建调研报告

构建和谐社区

推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法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区

深化平安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填充))
《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填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