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立四大机制 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4: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立四大机制 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

江安县政府副县长 黄 明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何有效推进并建立长效机制,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应重点建立健全四大机制。

一、建立健全参与机制,全民动手常态化

群众既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持久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又是直接受益者,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运用会议、板报、专栏、传单、标语、电视、网络等通用途径和方式开展宣传,采取专题栏目、专题片等形式,滚动宣传治理工作和文明卫生习惯,强化文明公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普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卫生常识、健康知识、工作动态及典型经验,使治理工作家喻户晓,激发城乡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的主动性。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坚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舆论为促进手段,重点进行学生的“养成”教育、公民的“公德”教育、业主的“行规”教育,扩大宣传覆盖面和渗透力,增强城乡居民讲文明、爱卫生、护环境的自觉性和“环境治理、人人有责”的主动性。

三是搭建参与平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全民参与、携手共建的社会氛围。

二、建立健全投入机制,融资渠道多元化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要对城市管理执法机构运转、环卫工人报酬、环卫设施购置、街道整治、管网维护、绿化管护、路灯安装等经费进行足额预算,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层次分类别实施,县城足额保障,乡镇适度投入,农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基本的资金保障。

二是吸纳社会资金。根据县城、乡镇和农村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资源潜力,运用市场手段,摆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单靠政府投入模式。通过转让路牌、广告等经营权及拍卖公共场所、设施等使用权,筹措资金实施街道美化、亮化、绿化和净化等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鼓励民营企业、个体私营等业主开发或捐资实施场镇建设,完善环境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城区改造、区域拓展、土地开发、基地建设等项目不断改善环境,把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予以强制要求,达到“建好一处设施、改善一方环境”目的。

三是引导筹资筹劳。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转变其思想,从而变“等、靠、要”为“自身努力为主,政府帮扶为辅”。制定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发动农户自筹一定资金用于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村社基层干部的带动作用,按照“民主决策、农民自愿”原则,动员广大群众投工投劳。允许有经济能力而无条件投劳的农民实行以资代劳,确保环境治理农民投入落到实处。引导村组紧抓政府“三农”投入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的大好机遇,把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庭园建设、沼气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与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充分结合,利用项目建设带动环境综合治理,改变环境脏乱差面貌,真正实现“生活变好、环境变靓”。

四是实施以奖代补。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加强与本地在外的工商业主、民营企业家以及有社会影响的代表人士联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外援。财政安排专门奖励资金,对治理有力、成效显著和成果巩固较好的单位、乡镇、社区、村社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激发全体民众积极主动参与环境综合治理。

三、建立健全联动机制,齐抓共管立体化

一是落实部门帮扶。建立县级单位环境治理帮扶制度,每个单位结对帮扶县城区困难群众,对其门前道路、路灯、房屋、院墙、室内地面、顶棚、厕所等进行统一修缮、粉刷、美化、亮化、绿化,并提供创业培训、信息技术等扶持,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市城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作用,统筹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设、城管、公安、工商、交通、水利、宣传、监察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关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履职尽责,又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把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心村”建设、扶贫开发、农村道路、沼气、集中供水、庭院经济等涉农项目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统筹结合,整体推进。

三是抓好部门履责。建设、交通、教育、农业、民政、文体旅游等牵头责任部门,要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切实担负起“七进”活动的方案制定、分类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按照典型带动、宣传推动、考核促动的思路,整体推进“七进”活动取得实效。各牵头责任部门之间、县级机关各部门之间、县级机关与乡镇之间,要建立协调机制,密切配合,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活动同抓、信息同享,形成合力,确保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行业管理科学化

一是进一步健全制度。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管理内容具体化、管理指标区域化、管理责任网格化,推进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真正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联动机制,推进无缝隙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城乡环境治理“一把手抓到底”的领导机制、“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机制、“一个规划落实到底”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和干部职责,探索建立业主问责制,逗硬督促检查。科学实行“责任金”制度。建立“黄旗、红旗”制度。

二是进一步统筹协调。要克服干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难抓”、“难管”、“唯钱”论等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民生”的大局意识,走出“脏后治、治后脏”的怪圈。要坚持用统筹的思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把治理工作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城镇社区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思考、协调推进。

三是进一步严管并罚。坚持治理与教育并重原则,以严管并罚促综合治理,引导做到“六不”(不乱扔、不乱贴、不乱摆、不乱停、不乱码、不乱象),特别是引导农村群众要做到衣服晾晒、柴草堆码有序,畜禽圈养规范卫生。要按照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自我管理条规,加强日常环境卫生监督管护,明确农村住户自行负责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对各类不文明行为和脏乱差现象突出、整改不到位的,要采取教育引导、经济处罚、公开曝光、停业整顿、吊销执照、强制拆除等有效、有力的处罚措施,严厉整治,保证效果。

四是进一步规范考核。逗硬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核,量化考核标准。设立热线电话、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县长信箱等方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常规督查和效能督查有机结合。考核要做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依据考核结果逗硬奖惩,对治理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并作为年度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治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和治理效果差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

城乡环境治理

城乡环境治理总结

二月城乡环境治理

科学治理城乡环境

城乡环境治理(原稿))

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城乡环境治理讲话稿

城乡环境治理造福人类

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优化环境 提升水平

建立四大机制 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
《建立四大机制 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