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4 00:55: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王希宁: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国际汉语甘肃教育基地甘肃兰州730000) 内容提要: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快速发展对于改善整个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现代畜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加快我国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步伐,以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促发关联产业是少数民族牧区实现稳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关键词:少数民族牧区草原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天然草原近60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1.7%,其中75%的草原位于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绝大部分草原分布在西北部的几个省和自治区,如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和新疆。就草原资源的数量而言,中国是继澳大利亚之后的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对于我国而言,草原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我国牧区(尤其是少数民族牧区)保障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前提条件。

少数民族牧区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所致,加上后发条件的严重不足,已成为我国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落后地区。因此,科学、合理地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对实现农牧民增收、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生态旅游及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是由向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和服务组成的,是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最大产业;以旅游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包括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功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旅游组织(WTO)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爱米〃麦考尔女士在宁夏银川举办的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的庆祝活动上指出‚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入境旅游进入黄金时代。她说,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旅游业持续的快速发展超出了世人的预料,2002年,中国接待国际游客的总数已超过了所有亚洲国家,中国将于202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同时,中国还将成为世界10大旅游客源地之一,名列世界第四,占世界份额的6.2%。‛(1)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也是也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将加入生态旅游的行列。据有关方面估算,生态旅游年均增长率为20%-25%,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据有关资料考证,‚‘生态旅游’一词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其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强调被观览的景物不应受到损失。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日本自然保护协会(NACS—J)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提供爱护环境的设施和环境教育,使旅游参加者得以理解、鉴赏自然地域,从而为地域自然及文化的保护,为地域经济做出贡献。’‛(2)同时,为了在世界各地积极推广生态旅游,联合国把2002年命名为‚生态旅游年‛。作为联合国‚生态旅游年‛的活动计划之一,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于2002年5月19日—22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会上来自132个国家的公有、私有及非政府部门的1000多名代表就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建议。联合国‚生态旅游年‛以及围绕主题年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各国政府、生态旅游的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更好合作,为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这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在世界生态旅游峰会的致词中指出的‚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生态旅游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为这三个重要的目标齐心协力的工作。‛(3)

我国学者马聪玲认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2)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4)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

(5)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6)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7)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8)漂流生态景区—— 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4)

被誉为‚地球衣被‛的草原资源是人类的福祉。伴随着生态旅游的持续升温与快速发展,草原将会成为中国生态旅游的主体。草原生态旅游是以大面积草原为基础,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人为景观相对集中,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生态系统。它在全世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正是世界旅游业的热点。

二、少数民族牧区草原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分析

我国牧区范围主要分布在祖国大陆的北部、西北部及西南部分地区,总面积为426.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4.4%。涉及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14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

就甘肃省而言,现有37440万亩草原(包括天然草原牧场和荒山、草坡、人工草地等),草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6%,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6%,次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居全国第五位,其中可利用面积约有1607.16万公顷,合24107.41万亩。甘肃少数民族牧区草场资源分布如下:甘南州有3848万亩的优质牧草,构成了亚洲最大的最好的牧场;天祝县有草原776万亩;肃南县有草地1853.5万亩;阿克塞县草原面积1479万亩;肃北县有可利用草场4187万亩。以甘南州的草原资源为例:甘南州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之一,牧业是全州

的支柱产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8.46%。全州土地总面积为5812.14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53%;耕地面积为181.49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3.12%;草地面积4084.8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草地畜牧业成为本州长的主导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甘南州的草地畜牧业,对振兴甘南州的民族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甘南州草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规模大,600亩以上的连片草原面积有3758.30万亩,占全州草原面积的80%以上;可利用草原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94.20%;牧草种类多,生长良好,覆盖度达85%以上,放牧性强。(5)

少数民族牧区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因其地理位臵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而赋予它独特的资源于环境优势,庞大、辽阔的草原资源已成为少数民族牧区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这些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虽经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与重点开发,但在草原产业开发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的困难和问题。

(1)草原管理体制不畅。我国少数民族牧区大部分地方实行了以草原公有、分户承包为主要内容的草原承包制。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有一半的草原没有承包到户,管、建、用的责权利关系尚未得到协调和统一,这部分草原仍然处于吃‚大锅饭‛状态,建设和管理非常困难,生态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2)草原资源开发潜力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上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的牧民们对于草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认识不足,使得少数民族牧区草原资源的开发起步相对较晚,开发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分散,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的能力,有很多草原甚至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隐患。

(3)对于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科学宣传与营销。由于少数民族牧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后劲不足,在草原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不具备宣传促销能力,宣传促销十分困难,知名度不高。而且由于对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景点的投入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虽然不断有新的旅游景点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但是市场没有同步扩大,这就造成了景点景区之间的恶性竞争。

(4)对于草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由于对草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总体上尚处于粗放型、探索阶段,配套设施不完善。在草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系统性的规划,对草原资源的价值研究不够,在规划和开发的指导思想上认识不足,缺乏人文与生态相结合的资源开发意识,缺乏对草原资源特性上的深刻认识,从而影响了牧区草原资源开发步伐。

发展少数民族牧区特色经济,是振兴少数民族牧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因此,在少数民族牧区,应当以特色资源——草原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旅游产品为核心,在草原资源开发过程中,以项目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三、促进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在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农牧民转产增收的新途径‛,‚草原旅游业成为锡盟特色产业和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为例,该旗提出要以建设‚草原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加快培育旅游产业,突出草原生态特色,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开发。‛(6)

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少数民族纯牧区县——玛曲县为例:玛曲县位于黄河的上游,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纯牧业县。黄河首曲草原列为国家级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目前,旅游业已是玛曲县继畜牧业、黄金产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为了把‚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王发祥地‛、‚亚洲一号天然草场‛三大特色旅游品牌发展壮大,玛曲县确定了今后旅游业发展十二条目标任务。(7)据调查,该县旅游业从1998年起步,经过6年的发展,游客人数从2.1万人次增加到6.74万人次,特别是近几年来玛曲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游客每年以1万~

1.5万人次的速度递增。2003年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74万元,占全县GDP的2.1%。其中2004年1至8月期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9%,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568万元。旅游业迅速带动第三产业,已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实现了旅游‚富县‛的目标。(8)

因此看来,草原生态旅游业已成为少数民族牧区增长最快的产业或支柱性产业,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已是势在必行。根据少数民族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草原旅游资源利用状况,在遵循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策略。以西部大开发为机遇,以少数民族牧区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确保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投入相对于其它产业优先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协调旅游业与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本地区经济,另一方面要重视对草原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推进少数民族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生态、科技的协调,坚持少数民族牧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相关因素的持续协调发展。

2、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策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公众等方面对草原生态旅游业消费需求及信息反馈的灵活性与积极性,积极调动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政府应在少数民族牧区的主要旅游景区(如夏河拉卜楞寺、天祝华藏寺等)建立草原生态旅游区,制定和实施草原生态旅游业经营者、服务业经营者、旅游者共同遵守的政策与法规,利用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3、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策略。在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项目开发与管理上应当采取政府管理为主,企业参与和商业化运作,吸引牧民广泛参与的原则。根据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开拓市场、接待游客、统一制定收费价格,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还应该积极加强旅游业尤其是草原生态旅游业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力度、深度,积极引导旅游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寻求多种合作和多样参与,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策略。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性产业,具有创汇创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各种资源综合利用、吸纳社会就业和促进对外开放交流等多种功能与作用,具有关联范围广、市场扩张力强、聚合生产要素灵活等

特点。各级人民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强化管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集中必要的人力与物力、财力资源,把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投资领域,以全面推进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总之。对于少数民族牧区而言,草原依旧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草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将会为少数民族牧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草原生态旅游业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在于青山绿水、雪山草地,独特的草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如何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文化资源,让它始终保持着原有的内涵、秀美景观、淳朴民俗,是实现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充要条件。

某某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文成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草原生态与人文价值 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三十年”研讨会综述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资兴“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研究

提升发展旅游业的研究

召开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发放工作会议

旅游业研究

塞罕坝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探讨

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