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民教育1

发布时间:2020-03-02 19:05: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键词: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教育、培养、方法

摘要:公民道德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又是人们分析善恶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公民道德培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民道德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又是人们分析善恶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公民道德培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道德培养的最佳时期,应及早对他们加强培养。(这是针对200名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及访谈)

一、结合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培养

1.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法。小学生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很强,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小学生本身具有的这一优点,对他们进行深化教育。问卷结果显示,52.6%的小学生认识到环境和生态问题应该引起人类的注意。46.3%的小学生表示要从自身做起。针对学生已达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上的认识程度,笔者认为: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育。例如表演短剧《走进大自然》,让小学生扮演森林中遭受伤害的动植物,并自编台词。另外,教师带领小学生走出大门,用城市已遭破坏的环境和美好的环境教育他们。

2.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法。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问卷结果显示,68.4%的小学生对2008 年中国举办奥运会怀有积极态度,他们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针对此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带小学生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学校宣传橱窗内设置“祖国好”专栏,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小学生展示祖国的壮丽与秀美。

3.网络教育感染法。目前,小学开设信息课,小学生很愿意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问卷结果显示,87.7%的小学生会进入网上道德论坛,也有9.2%的小学生只会关注,不会参与。仅有3.1%的小学生完全不感兴趣。在网络上,小学生完全可以敞开心扉,这样,他们的有关公民道德的问题就便于解决。学校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室、定期让小学生上网、要有专门的教师经营论坛,并清理非法网站。

4.和谐人际关系处理法。帮助、教育小学生处理好同学、师生、亲子、邻里关系。问卷结果显示,晾在外面的衣服被邻居弄脏,只有34.3%的小学生会去与邻居说理,化解此事。在同学问出现矛盾时,老师正确对待,及时协调。从小培养活泼、友善、合作等性格;对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首先对小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向,不责骂,不让孩子望而生畏。其次,亲近小学生,与他们沟通;对于邻里关系。在生活中邻里之间要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

这样,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在人与人的友好交往中,他们会悟出许多道理,自己也会变得体贴、亲切、文明。

二、学校教育对于小学生公民道德的培养

1.岗位服务法。要让小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得到锻炼,体会做人做事的喜悦和艰辛,加强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也能变得爱家爱校。小学生很愿意为他人服务,并且对担任班级干部等职位非常有兴趣。问卷结果显示,77.7%的小学生愿意参加班干部竞选。基于他们本身具有的这一优点,笔者认为:设立学校小岗,学生会由学校小岗位联想到家庭小岗位和社会小岗位。在家务事上,父母可以和孩子轮流值班。在孩子值班的这一天,家里的一些事情

就放手让孩子打点,例如早餐、家务活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帮助、指导和鼓励。

2.课堂教育法。利用《品德和社会课》,课本要加入真实的人物、事情、照片和数据。问卷结果显示,62%的小学生喜欢有真实情境的课本;15%左右的人喜欢有彩色插图的。另外,有25%多的小学生希望留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越精致的、真实的、有创新意识的课本,越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三、家庭影响对于小学生公民道德的培养

1.榜样启迪模仿法。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要从自我做起,用行动去告诉孩子做人的准则和规范是什么。问卷结果显示,63.3%的家长在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会去和别人耐心说理。

2.劳动体验法。小学生很爱劳动,家长要注意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在劳动中学习相应的道理。问卷结果显示,88.3%的小学生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劳动。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干活,有选择地让孩子干家务活,让他们学会劳动,并且体验劳动是多么辛苦。

四、公民道德培养方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被测试的200 名学生中,就同一问题在不同年级阶段再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显示,年级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这说明,为了能够使小学生的公民道德水平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应针对不同年级区别对待:

1.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大自然的关心、热爱之情和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更愿意在竞选活动中展示自己,为此,要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教育。

2.小学生对于保健、法律知识的了解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但速度十分缓慢。这说明在相应的方法上施加的力度相当不够。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仔细琢磨培养的方法,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实施力度,弥补小学生这些方面的不足。当然,不同年级、不同地区小学生的公民道德都有其不同的培养方法。如果想使这些方法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那么必须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

增强小学生公民道德意识的研究

玉华小学梁绍卿

一、问题提出

(一)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辅相成。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培养学生四种意识:即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三种精神:即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两种观念:即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为此我们提出:以人为本,注重体验,关注细节,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二)小学生的需要

小学阶段要加强小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的培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的人,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形成自觉行为习惯是关键。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旦形成,存在于人的思想和行动当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将道德教育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因此,我探索“体验育人”的新型道德教育模式。

(三)学校德育的需要

学校德育包含了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意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不能把德育仅仅理解为道德教育,但是道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社会风气受到多元思想的影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二.研究过程

(一)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建立道德行为规范。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初级阶段。入学的儿童是以学校为中心发展的自我意识。在认识、技能方面,在与同伴的比较和竞争中,形成自己的需要水准。但小学生仍有明显的依赖性,还不善于评价自己,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准绳。表现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不深,信念尚未形成,主要靠外部力量推动个人去执行多为常规性的行为准则。

【案例】

五年三班有一位男生,头发又长又密,盖住双耳,既不美观也不卫生,也不梳起来,都到肩膀了。我也因为他的头发找他谈了好几次,但是效果不明显,她的头发依然如此。有一次上英语课,我叫她起来回答问题时,竟反问我:“您说什么?”

我一下火就上来了:“你说什么?”惹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同学们都等着看笑话,空气骤然紧张起来。这时我自然地走到他的桌前,轻轻地将他的长发拢到耳后,露出双耳,怪怪地说:“这不完全怪你,当然也不怪我,要怪只能怪理发师——因为他将你的头发留得太长了。以至于我们竟然没有发现你还有这么一双如此漂亮的耳朵。”语惊四座,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当然也有这位同学那双手发出的。

第二天早上,我们惊人的发现他那又长又黑的乱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漂亮乌黑的短发,他走进班的时候,是伴着全班同学的掌声,也有我的掌声在里面。而他的脸上扬溢着春天的微笑。

人本主义者认为传统学校道德教育是压抑人性的。其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要实现人本主义学校道德教育的主张,必须坚决对硬性灌输道德信条和机械训练进行改革,形成新型的、民主的学校道德教育氛围,建立一个以代替权威主义为目标的人道主义课堂。为此,教师对该生做了应有的了解和理解。经老师了解:该生的家长以捡破烂为生,家庭的特殊原因,造成生活习惯差。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产生了爱心和尊重,尽而在师生发生冲突时,采用独特的方式对该生的人格予以充分的尊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教育意图。由此得出,公民道德教育教育者要以人为本,摆正位置,尊重学生人格;师生保持坦诚的态度;无条件关心、爱护学生。

(二)多种方式教育,重在形成道德体验。

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找到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因此,体验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体验教育需要环境和场所。我校创设育人环境,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将教育要求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强化学生自身内化过程,在实践中加强小学生公民道德意识的培养,促使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小学生公民形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是的,道德寓于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源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因

此,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小学生的生活。

三.研究的参考资料

1.出版社出版,谢国基编著《现代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探索》一书;

2.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吴云清编著的《社会发展与少儿育德》一书。

3.教委、北京市教委制定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常规》。

4.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5.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组织编写的《小学生道德修养读本》。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

公民意识教育活动记录1

公民教育管理制度

公民教育实施方案

公民教育教案

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教育作业

公民教育论文

公民教育1
《公民教育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