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概课教学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这个提法得到了党的十二大的肯定。阶段二: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阶段三:党的十三大(1987年)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讲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四: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完整表述?确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需要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哪些自治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自治权利: 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资质条列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6、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构成(简要知道三个部分就可以) (P234--235)

①农村村民委员会②.城市居民委员会③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在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7、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P236—239)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措施:1.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3.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4.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

基本原则

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实践意义:

第一,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拿大。⑶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我们中国也是

②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德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③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④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基本原则政策的形成: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如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一,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第二,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三,必须加强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4、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第一,要始终抓好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第二.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第三,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2.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先进性建设提供的经验。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要求。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遇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那种被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已被时间证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

5、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如何体现? (1)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表现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据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表现为国有资产整体质量的提高。第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表现为其本身的竞争力。第四,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表现为对社会资本的参与和支配。第五,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还表现为国有的或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在经济运行、增长和发展中能够发挥龙头、骨干作用。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完整表述?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原因:第一,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后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还存在着差异,只有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异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1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如何认识“又好又快”;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总要求;统筹区域发展主要处理哪些关系、实行了哪些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和措施。

1.又好又快。速度快,质量和效益好。不仅要做到效益好,而且要突出保护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特点;通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4.原因;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宝石社会稳定。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5.统筹区域发展主要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十大关系问题。邓小平,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两个大局思想。江泽民,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胡锦涛进一步提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6.原因;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富饶,但是人均拥有量却非常低。我国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

措施:(1)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建设生态文明是内在要求(3)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重要途径 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各种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 :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4、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有法可依”就是建立统

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即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有法必依”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即尽量排除和杜绝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中的随意性、偶然性和腐败现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罚。

8、政治体制的含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政治体制的内涵: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

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健全民主制度

2、完善法制

3、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6、完善制约和监督机

7、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9、社会主义社会人权的基本观点。 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

人权的理解不是局限于个人的

政治权利,而应当扩大范围,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即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这也正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最为关注的。

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与一个

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民主、自由与人权,民主是核心。 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要通过

并依赖国家政权。

西方国家打着“人权高于主

权”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颠覆别国政权。要识别之,更要警惕之。

没有国家独立和主权,没有国权

和国格,任何个人的人权都没有保障。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

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基本方针: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措施

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必然性:①道德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不同时代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②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的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十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一纲四目”) 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时每年台湾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3、“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确立;

“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表示,和平统一实现后,台湾可以保持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指出,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1981年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具体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指出国家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等等。这标志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明晰化。1982年邓小平阐明了中国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指出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变,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至此,“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明确形成。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把“一国两制”概括为邓小平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确认。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在科学分析战阵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两个中间地带:⑴第一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⑵第二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日本

三个世界:⑴第一世界:美国、苏联。⑵第二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

“一边倒”: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③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的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④进入20世纪6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

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

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㈠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①这是由党和国家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二、是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①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②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①工人阶级的特点:⑴科学文化知识水平高⑵主要从事脑力劳动⑶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⑷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②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一,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第二,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第三,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其重要意义,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课教学重点
《毛概课教学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