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概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9: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 全面深化改革原因和总目标

原因:

面对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抓住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①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② 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③ 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新常态特点、机遇)

要点:

①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②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③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发展新常态特点:

①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②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③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机遇:

①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客观

②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于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

③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步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

④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3. 民主政治建设原则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4. 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方针、结合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政党理论和同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⑤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居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5. 全面依法治国——主要内容

主要任务:

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③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增加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注意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7. 文化强国

定义: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做法: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8.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①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③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④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⑤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做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①党和政府应加强和改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

②广大人民群众应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作出贡献。

9. 一国两制——基本内容,意义

基本内容:

①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意义:

①“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②“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③“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0. 新形势下对台湾的工作方针

①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②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③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④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端增进政治互信。

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11. 抓好重要机遇

机遇: 国际:

①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②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使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 ③新科技革命方心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

④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

国内:

①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强固。 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③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 ④制度优势日益显现。

挑战: 国际:

①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 ②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 ③国际金融商品市场可能持续动荡。

④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

国内:

①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②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我们适应和引领。

做法: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能善于发掘和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我们发展的资源和关系,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2.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3. 推动建立新型合作共赢关系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倡导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和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和共赢,而不是单赢。

①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政治上,要树立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经济上,要开创共同发展的前景。安全上,要营造各国共享安全的新局面。文化上,要形成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新气象。

②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④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14. 根本力量(工人阶级)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在当代中国,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5. 党的宗旨、性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

性质: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16. 全面从严治党

①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提出后,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所谓“全面”就是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等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

②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

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 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思想建党的成果不断凝结和形成为制度,思想建党的不断深化和持续进行也需要靠制度来保障和维护。

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制度建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③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第一,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二,严格党内生活,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三,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

第四,建立抓作风的长效机制。

④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

第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第二,坚持惩治不放松。

第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第四,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