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1: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标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国民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党和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国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摆在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有机会亲历探究科学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做中学” 是一种强调动手实践、倡导自主参与、突出课学探究的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于我国迎接21世纪的新挑战,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力地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儿童乃至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广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针对各个学科和学段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为了充分发挥“做中学”这一科学教育模式的优势,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服务,对小学科学“做中学”模式进行全面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构建一种适合我国科学教育实际、具有较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和必要的问题。

我们学校在上级科研、教研和科协等部门的指导下,为了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力求在小学科学课“做中学”教学的策略研究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具体目标如下:

1.查阅、学习有关“做中学”项目的国内外经典文献资料,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课程标准,获得理论指导。

2.以 “做中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做中学”项目的实践经验,研究和探索出适合我校科学教学、具有一定操作性、对科学课教师具有较强指导价值的方法体系。

3.通过做中学项目的实验研究,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体验、过程和方法的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健康发展等科学素养方面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国内外“做中学”研究现状分析

“动手做”(我国通常称“做中学”)是一种由美国科学家、科学能力建设委员会主席勒德曼在十多年前为解决芝加哥地区学校的科学教育问题,特别是城市贫困街区孩子的教育,提出的科学教育模式。勒德曼提出该教育模式以后,认真组织进行了教师培训,所进行的改革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后,由美国科学基金会、美国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推进这项改革。从1991年8月,在美国2061计划的基础上,以美国国家科学研究会为首,先后动员了万余人,为期四年,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的标准。其中,把“动手做探究式学习”列为进行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体现其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活动在美国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以后,1992年,法国学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乔治•夏帕克先生倡导在法国开展这项科学教育改革,1996年法国引入这个项目,命名为“LA MAIN A L? PATE”,由法国科学院付诸实施,由于法兰西科学院在法国的崇高地位,实验得到许多单位的协作支持,目前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实验网络。

“做中学”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强调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和参与。提倡从孩子的生活世界中选题,通过各种广泛的试验或体验来建立概念;每个活动一般分为展示与提出问题、不断进行提高准确度的试验、总结和归纳三个阶段。

“动手做”教学活动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对学生进行民主、合作思想的培养;提倡以“动手做”思想为指导,课内外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如观察、实验、问题解决、设计、制作、小发明、成果发布等等;重视对社区资源的利用,提倡开放的“动手做”活动。

从美国和法国“动手做”项目的开展情况来看,通过“动手做”活动,学生的公民性增强,学会合作与守法;好奇心增大,科学知识面较广;学会了观察、研究、分析的科学方法;表达能力,特别是孩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明显提高;四年级以后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能从多维度考虑问题。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过去是无所不知的大师,现在成为陪同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练。法国教育部总督学Huenet先生认为“动手做”教育改革试验不是单纯技术性的活动,它将会促进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通过大范围的调查比较,已看到参加试验的儿童在科学知识学习、母语学习和与社会接触等方面都显示出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韦钰的调查结果表明,“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试验吸引了大学教师和学生,吸引了家长,为个学段教育注入了活力;通过科学实践,使小学生具有探索的行为和态度,能正确看待失败,学会共同讨论,有利于小学生交往和语言发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目前,“动手做”活动已经从幼儿园、中小学一直扩展到了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等科学家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我国,教育部成立了“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心,中国科协常委会下设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将领导和指导科协系统的有关组织和单位积极参与“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的工作,建立中国科协和地方科协两级专家委员会,组织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参加“做中学”课程的设计、指导、研讨和培训等工作。目前,教育部以组成“做中学”项目工作小组,不少地方也组成了项目工作小组,组织教育行政人员、科学家、教育家、一线教师共同参与项目管理和指导,这对该项目的组织领导、研究指导、信息资源等都将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特别是“做中学”的有关理论和经验),在利用常规研究方法的同时,重视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总结、提炼和概括出适合科学教师使用的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策略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实验工作中,我们将努力体现以下原则: 1.坚持面向全体儿童,着眼于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做中学”特别强调以面向每一个儿童为原则,不是精英教育,不追求科学精英的培养和选拔,而是着眼于未来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关注科学教育的平等机遇和基础性,以面向全体儿童基本素养的培养为首要原则。不追求特殊的条件,满足大众的需要,关注贫困地区的学生,是“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所在。在“做中学”科学教育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的资源差异只是作为如何实施科学教育应考虑的因素,而不是科学教育是否可行的根据和条件。每个儿童、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有特色的“做中学”科学教育。

2.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在实验活动中应精心呵护和大力培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乐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他们未来能适应社会,幸福地生活打好基础。

3.教学资源应来源于生活,从学生身边取材。 4.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

5.把教师角色真正摆放在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来。 6.积极尝试和采用多元化、激励性和过程性评价。

四、“做中学”教学策略的初步假设

1.、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做事,学会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习惯,形成健康、正确、合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在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它们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在选择实验材料方面也尽量选取学生生活中易获得的有教育价值的物品,根据国家制定的科学教育标准,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资源和活动案例,不断积累适合当地学生和各年龄学生的科学教育资源。

3.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

提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营造问题情景,激发和引导学生提出体现学生兴趣和需要、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问题。

提出假设:让学生在做中学实验研究之前,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引导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增强其行动的计划性,使实验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带着问题与假设去做、查、想,让学生经历验证和修整自我假设的过程。

动手操作:根据活动内容,要求学生至少两人或三至四人组成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器具和材料、设计记录表格、动手操作、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证实、修整或推翻实验前自己提出的假设。通过长期的“做”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记录和整理信息:在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学生要详细地将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数字、文字表格,也可以画成图。实验记录本人手一册,并长期使用和保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在不同时期所作的实验记录,和当时的想法,引起他们不断的反思。使实验记录既是学生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

形成结论:学生在科学活动中,经过假设和实验记录之后,独立做出决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证实自己的假设、否定假设或修正假设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能力。

表达交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动手操作,自己验证假设,自己得出结论,还要能够用准确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与同伴交流获得的经验。在实验结束时,要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每个实验结论还要经过同伴的质疑。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研究本身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学会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相互尊重与合作。

4.在教师的角色把握方面,把教师放在儿童科学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中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给学生一个现成答案的做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自己去寻找各种答案 5.在教学资源的准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教师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由师生共同设计出科学活动的主题,准备必要的器具和材料。使师生自主地、灵活地、开放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类型和主要方法

本课题属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侧重实践应用的课题。在研究工作中,本课题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重视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概括和提升。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和措施保障

我校具有一套教育科研意识强、积极追求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务实、团结合作的领导班子;拥有科研基础好、教学能力强的实验教师,网络设施齐全,实验仪器配套,图书资源丰富;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研兴校战略的实施和科学教育的改革,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教育科研和科学教育骨干队伍,科研机构健全,科研人员和科学教师优秀,我校已经具备了进行“做中学”项目研究的组织保证和资源条件,学校领导和研究人员有信心高质量地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为进一步保障整个实验工作能够科学扎实、高质高效地完成研究任务,经研究,实验学校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由校长亲任组长、负责教学、科研、总务、信息的管理人员任成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进一步引进或招聘教学水平较高的科学教师充实实验教师队伍,在组织和人员安排方面给于切实的保障。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网络中心的管理、更新、充实和完善,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可*的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保证做到及时、高效、高质地提供科研服务。

3.积极争取教科所、教研室、科协、大专院校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不定期地邀请他们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及时、先进、可*的研究资料和方法指导。

4.与兄弟实验学校加强合作、协同攻关、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无论在资料的提供还是在经验的交流等方面争取主动,保证双赢。

5.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在研究工作中付出多、贡献大、成果突出的人员,不管是学校领导、一线实验教师还是服务人员,在评优晋级、培训学习、福利奖惩等各方面均给于实实在在的奖励,调动全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能够全面阐述“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研究过程和成果的研究报告。 2.论述对“做中学”教学策略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相关论文;关于“做中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3.能够较好地体现“做中学”教学理念的科学教育活动案例、教学案例、学生作品案例。

4.“做中学”资源与工具库。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