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4: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姓名:单位:专业:学号: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分治,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一直是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体系的死角。农村的环境基本处于“自治”状态,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污染治理设施等与人居环境有关的公共服务远未跟上,导致农村的环境状况显著劣于城市。本文从分析农村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出发,揭示了当前农村环境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对策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实质是村民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农村环境问题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产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农村环境破坏及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后劲,因此必须保护农村环境,为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但应引起关注的是农村环境恶化、地下水的污染和缺失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对农村环境问题能有更好的了解,我们对农村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探讨,从总体上看,农村的环境问题是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水环境恶化

随着农村小城镇的复兴,农村工业的勃发,现代农业资源污染以及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导致农村水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不争得事实。2003年我国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仅为62.1%,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2%,卫生厕所普及率仍不到10%,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成率几乎为0。造成农村水源污染的源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日常生活的污水。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产生2500万吨生活污水,且大部分都末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可想而知这是多么严重的污染,以至于目前我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口喝不上干净水,有1.9亿农民的饮用水是受到严重污染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土地上投入的机肥料大幅度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快速增长,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江河湖泊,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是威胁。另一方面农药的使用更是加重了水源的污染,田地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严重污染了水源。二是工业废水,,随着农村小城镇的复兴,农村工业的勃发,现代农业资源污染以及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导致农村水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不争得事实。受技术水平以及资金的限制,乡镇企业大多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高污染行业而且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农村水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畜的正常生存。

二、固体垃圾污染

农村固体垃圾主要包括生化垃圾,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房剩余物、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废弃物、废旧衣服鞋帽等。由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处理设施,部分农民环保意识又相对较差,许多难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如旧衣服、一次性塑料制品、废旧电池、灯管、灯泡等随意倒在田头、路旁、水边,许多天然河道、溪流成了天然垃圾桶。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土地,而且还成为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滋生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以及发酵甚至发生反应,不仅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滤液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有1.2亿吨生活垃圾露天堆

放。并且这地固体垃圾大部分是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之类的有害物质。农用塑料薄膜技术自从在我国推广以后,我国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高。但是,目前多数农用薄膜为聚乙烯成分组成,这种材料的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其光解和生物分解性均较差,残膜仍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据农业部组织的地膜残留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地膜残留污染较重的地区,其残留量在90~135 kg/ hm2,高者达270 kg/hm2。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据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16个县市中,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 kg/ hm2,其中最严重的地块达268.5 kg/ hm2,由于地膜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当土壤中含废旧农膜过多时,耕作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孔隙减少,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影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使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力受到抑制。同时,也阻碍了农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的年产生量约6亿t,其中稻草1.8亿t,玉米秆2.2亿t,小麦秸1.1亿t,还有苷薯蔓、油菜秸、大豆秸、甘蔗秸、高粱秸、花生秧及壳等,它们产出的秸秆量都超过了千万吨。目前在饲料、还田、造纸、能源和化工等领域对秸秆利用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如秸秆作为饲料的问题是消化率低,只有40%左右,氨化技术氨源损失达70%。秸秆还田腐烂速度和秸秆还田机械问题尚有待解决,秸秆造纸引起的污染难题也需根冶,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挤效益不高等,使每年秸秆利用数量相当有限。另外,秸秆焚烧现象在我国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由于秸秆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恶英、CO、CO2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农村大气环境,给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再加上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从而使农村固体垃圾污染加重。另外,乡镇企业排放的有害固体废弃物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污染源。

三、空气污染

以前,农作物秸秆的焚烧是造成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等后剩下的桔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如今,随着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政策的推出,由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已经逐渐消除。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气以及粉尘已经成为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这些废气中的有害物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尤其是近年来,有关乡镇企业空气污染的报道不断增多,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农村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近来,很多农村地区提倡开发山区,发展果业,以至无度地砍伐,造成大面积的森林被破坏。再加上,农村经济落后,还有伐木为柴的大量砍树,也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我国的森林总面积仅有1.59亿公顷,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然而农村森林面积却每年以8.7万公顷的速度剧减。并且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使生物多样性锐减,大量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破坏,而大规模地牵移,甚至遭到灭绝。同时,也少不了造成水土流失,蓄水量下降。

五、不合理的资源开发

部分企业公共利益意识淡薄,对矿产资源重开发、轻恢复,开采矿山时直接剥离地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地面下陷、山体滑坡,一些煤矿、磷矿等企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田间地头、沟渠河流,被部分农户用来作为灌溉水源,破坏了生态,也污染了农作物。

原因分析

经过多方面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农村环境问题这么严重的原因很多,但总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农村环保监督能力严重不足。3.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不到位。4.有关农村地区的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对策

针对目前农村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已经刻不容缓,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有关部门应督促指导乡(镇)、村在规划和建设时要同时配套环卫等基础公共设施,在一定场所、范围内设置垃圾池,便于集中或定期进行处理;二是切实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力度。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从政府、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三是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必须坚决制止剧毒污染物、强制癌物和严重污染的生产项目,通过环境规划,使乡镇企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合理,“三废”污染得到充分利用与治理,使乡镇企业沿健康的轨道,同时督促乡镇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以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四是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推广机构应引导农民重视使用农家肥,积极推广安全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模式;五是环保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运用广播、电视及报纸等农民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科学发展观意识。五是政府应重视环境问题,制定并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和规章制度。从法律上规范农村的环境保护行为。

结语

中国有将近7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的小康也就失去了意义。我国应积极通过包括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注意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农村一个碧水蓝天。

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策分析

农村环境问题及思考

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分析

农村环境形势分析及措施

农村环境污染源普查整治问题与对策

农村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