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际化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0: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际化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课题组

1.课程的设置情况。

国外课程设置趋向于加强综合课程的开发,学科界限逐步淡化,尤其是初中阶段,除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不单独开设化学课,而是与物理或理、化、生合并为科学课。例如,美国初中理科设有生命科学(生物)、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和地球科学(地理),分别在不同的学年开设;日本1998年12月公布并将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初中学习指导要领》中,将物理和化学的有关内容作为理科第一领域,将生物和地学的有关内容作为理科第二领域;英国的初中低年级开设综合科的学校多,高年级则开设分科的多;俄罗斯的初中以分科为主。

高中阶段虽然以开设分科为主,但也在进行综合理科的研究。例如,日本正在进行面向21世纪的理科教育课程改革,其方向就是对分科的理科知识、体系、结构重新安排,把课程整合起来,准备实行完全的综合理科。

2.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更加重视化学教育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的主题都充分强调化学教育的价值,例如,“化学与新时代”“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化学——通向未来的钥匙”“化学与全球环境变化”等。化学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能源、材料、生命、环境、信息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化学教育在受教育者个体的身心发展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通过化学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科学的本质和价值,理解科学观念、科学研究对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为现代公民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全方位的化学教育目标。

以前的化学教育比较重视传授知识,评价也主要以掌握了多少知识为标准。当前,很多国家都普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例如,英国的“国家理科课程”(NCS)提出的课程目标是理解科学观念、训练科学方法、建立科际联系、理解科学对社会的贡献、理解科学对个人发展的贡献等;《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人们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会在集体中协同工作、会有效地运用技术等;日本在改革中也提出要“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等。

(3)革新、优化教育过程。

改变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模式,提倡探究式学习。例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育的核心,强调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对科学活动的经历、对科学方法和一般程序的体验,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注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英国的“国家理科课程”十分强调实验和科学方法及程序;韩国强调应改变以背诵为主的注入式教育,实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并加强科学技术的技能教育;日本在课程改革中提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改革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等。

(4)加强教育评价。

改变以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例如,美国提出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丰富而多样的科学学习成果,如探究的能力,了解和理解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定律、理论并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运用科学进行个人事务决策和形成对社会问题看法的能力。对知识的评价也不是检查学生记住了多少信息,而是必须测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知识结构,了解对知识的理解、推理和应用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科学成绩的评价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如知识占30%,实践、实习占30%,而涉及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过程占40%。

3.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

当前,世界各国初、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在内容上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特点。 (1)内容选择着眼于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很多国家主张科学课程应围绕现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来选择,包括构成科学的主要概念、体系和观念,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的关系,科学与政治、经济等社会诸方面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和差异等。

(2)课程内容容量宽松。

不少国家课程标准(或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精简的倾向,与我国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相比,内容普遍较浅显。例如,日本的《初中学习指导要领》规定,化学课程的课时只有70多课时,主要有物质的状态、化学变化以及原子、分子、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利用等。高中情况比较复杂,日本、韩国的化学课程内容略少于我国。俄罗斯的最新教学计划 (1998年) 规定的化学课课时与我国相似,但其理论比我国略深,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我国大体相当, 有机化学知识比我国多,计算要求和难度与我国相近,实验要求远高于我国。美、英教材品种较多,水平差异较大。一般水平的教材知识面比我国的宽,但理论比我国的浅;高水平的教材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大多比我国的深且多,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弹性,实际教学内容通常少于教材或大纲中规定的内容。

(3)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多样化。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既有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也有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从形式上讲,既有融合的,也有“拼盘”(合科)或分科的。其中,初中以“拼盘”居多,高中以分科居多。

4.启示与借鉴。

(1)课程的设计要符合社会发展、学科知识的增长和学生发展的要求,要注意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2)建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3)重视技能和能力培养,尤其要重视思维能力、处理信息和数据能力的培养; (4)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育的核心,强调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对科学活动的经历、对科学方法和一般程序的体验;

(5)精选教学内容,摒除一些陈旧的理论和脱离实际的烦琐计算。加强化学与社会、技术的联系,注意增加反映化学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

(6)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和实践机会。加强化学实验,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价值;

(7)树立平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8)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制,加强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强化课程的质量管理。

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国外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日本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化学保温建材发展趋势

化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法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探析[1]

从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谈教育改革

国际化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