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中学语文幽默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23:06: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中学语文幽默课堂教学

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 路荧荧

【摘要】幽默,可以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融合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用修辞法,活用谐音双关,巧用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来实施语文幽默课堂教学,使幽默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幽默 语文 课堂教学 技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教育教学不只在于一味地传授知识,死记硬背,否则课堂便会枯燥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那么,如何使课堂变得有趣呢?笔者认为,幽默就是有效的催化剂。

一、何为“幽默”及幽默课堂教学

“幽默”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意为沉寂无声。另外在唐代柳宗元的《闵生赋》里“合喙而隐志兮,幽默以殆尽”也有所涉及。而现代汉语中的“幽默”则是由英文humour音译而来,最初将此词移入中国的,还是国学大师林语堂。林语堂解释道:“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现代汉语词典》则认为“幽默”就是有趣诙谐而意味深长。而我认为“幽默”即行为举止生动,语言滑稽搞笑,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欢愉和享受。

而将幽默应用于课堂教学,并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亢奋,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的活动,我们称之为“幽默课堂教学”。“幽默课堂教学”只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它不但具备幽默本身的活泼性、启导性、愉悦性等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以幽默来育人,是其主要核心。怪不得前苏联教育家斯威特曾表态:“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助手是幽默。”

[1]

二、中学语文幽默课堂教学的价值

1、幽默有利于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

在全国上下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程标准的落实,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富有幽默感,会在课堂上适时幽默,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素质指标,所以将幽默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当下及未来教育所推崇的,也是大势所趋。

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现如今的教育教学,已不仅仅要求教师的学识了,还要求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而幽默就是思想、才华、智慧、气质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法棒,会让语言瞬间拥有奇光异彩,使课堂熠熠生辉。列宁也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往往意味着睿智、宽容、豁达,是一种独特的观察问题的角度,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老师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厌烦、害怕的心理,学生和这类老师交流,会觉得累,教师本人也会觉得累。一本正经不如幽他一默。据美国保罗韦地教授调查,九万名学生都一致最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所以,具有幽默感的老师才是最受学生青睐的。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就凭借其幽默的课堂语言、诙谐的肢体动作、自创的课堂教学“三笑论”,而一跃成为复旦大学最受学生拥戴的杰出教授。

2、幽默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从来就有向45分钟要效益的说法,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也不例外,唯有切中其兴趣,运用幽默,才能让他们爱学、乐学,才能事半功倍。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交流,启迪学生,用幽默和学生一起产生智慧火花的碰撞。还记得去年我刚接手小升初的学生,给他们上第一节语文课时,我说了这样一则笑话: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曾在花园里迎面碰到了他的敌人,花园的路只允许一个人通过,他的仇敌高高地昂起头说:“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歌德则避开一边,说:“我恰恰相反。”很巧妙地解开了这个问题。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笑了,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懂得了说话的技巧,知道了委婉用语的妙处,以后课堂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3、幽默有利于缓和课堂气氛,融合师生关系。

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师生关系融洽,达到默契配合。当代教育家段力佩先生说:“要是我们的课堂始终吸引学生,使大家人在课堂,心在课堂,感到课堂上无穷的乐趣。”因此,“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

古人云:“教人而未见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教学,的确是稳定师生关系,消除隔阂的润滑剂。记得有一次语文课,讲标点符号的用法,我请同学到黑板上加标点,引用的是一则幽默小故事: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冲周恩来总理发脾气,说:“我简直是在对牛弹琴!”周总理接语曰:“对牛弹琴”,一字未改却很好地回击了对方。课堂上,我一直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通过句读划分来表情达意,学生经过启发后标注为“对!牛弹琴!”最后学生领悟了标点符号的运用,我和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5]

[4]

[3][2]

三、幽默课堂教学的技巧

幽默课堂教学的益处已一一列举,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创造幽默,进行幽默课堂教学呢?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阅历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我将结合前人的经验和本人的研究加以总结,大概有以下三种技巧:

1、善用修辞法

修辞法,是指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依据语境和表达内容,运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或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它包括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双关、顶真、反问、粘连、曲解等。比如运用比喻,形象恰当、别出心裁的比喻,可以拥有出乎意料的效果。某节语文课上,老师喊学生上台板书仿句练习,有个学生写字又小又丑,且由下往上斜着写,学生们看到后都捂着嘴笑。老师灵机一动,说道:“大家看,张同学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但颇有诗意。”班级的学生很不解,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笑道:“这就是现代版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啊!”全班学生听后捧腹大笑,写字的学生也满脸愧色,笑着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下次认真书写。所以一个小小的修辞,活跃了课堂,也帮助了学生端正了态度。当然,并不是简单陈俗的随便一喻,就有如此的效果,还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正如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有幽默倾向的人,还必须具备温厚的、敏感的,而同时善于观察、不偏不倚的天性。”

2、活用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就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故意运用谐音说错了一位著名音乐家的名字,还写在了黑板上:莫砸铁,学生看后哄堂大笑。学生笑完之后,语文老师一本正经地解释道:“现在我来讲解这个音乐家名字的意思:‘莫砸铁’意为读书要认真,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一下子把铁板砸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种亦庄亦谐的语言让学生一下子记住了莫扎特,且记忆颇深。

幽默不以多取胜,而以在欢声笑语中产生含蓄蕴藉的睿智为荣。每年的期中、期末试卷都采用电脑阅卷的形式,往往这时总有个别学生会在答题卡上写“老师,您辛苦了,请给分!”,“老师,我们祝您新年快乐,请给分!”的字样,在训斥学生投机取巧时,我会讲这样一个故事:清代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李某,不学无术却一心想升官发财。有一次,他去参加考试,憋了半天也没有写出一个字,眼看终场时间就要到了,他灵机一动,便在纸上写了:“我是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戚”。可是,“戚”字不会写,只好借用“妻”来代替。他想: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准能考上。谁知,翔实的主考官元不徇私情,他看了李某的试卷,啼笑皆非,便信手在“我是李鸿章大人的亲妻”后,又加上了几个字:“所以,我不敢娶(取)你”。每次学生听完这个故事,都会在笑声中反思自己,再也不做投机取巧的事。这样的幽默不仅能育才,也能育人。

3、巧用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街头巷尾流传着许多耳熟能详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这些语言风趣诙谐。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巧用它们,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些许幽默气氛。常见的俗语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大树底下好乘凉”等;谚语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开弓没有回头箭”等;歇后语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惯用语有“唱对台戏、打游击、炒鱿鱼”

[6]等。

如今的课堂,诱惑太多,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春季,春风拂来,睡意朦胧。一位语文老师正在讲文言字词,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早已让学生心生困意,好多同学开始打盹,这时老师见状,也假装打瞌睡,并像说梦话似得,讲到:“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老师讲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学生们被逗乐了。针对还没有醒的同学,老师继续补充道:“有些人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睡舒服觉’啊!”后来,教室里一片笑声。个别睡熟的同学也醒了。这里,这位老师巧用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诗和谚语的巧妙变换中,将学生从睡眼惺忪的状态中拉回了知识与幽默并存的趣味课堂,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才思敏捷,不得不服。

以上就是我说的三种语文幽默课堂教学的技巧,当然,还有许多方法,如出奇制胜法,借题发挥法等等,不能穷尽。但无论哪一种,只要能愉悦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就是好的幽默教学法。但是,幽默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教师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那就失去了幽默课堂教学本身的意义了。钱钟书先生说:“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不能当做职业。”一个教师只有在考虑好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重难点、感情基调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掌握时机,适当运用幽默,使得课堂教学产生奇妙境界,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7]

【参考文献】

[1]李瑛.中学语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2]李健.教学语言幽默艺术新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2(07). [3]黄麟生.中学语文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许遐达.幽默是教育的助手[J].上海教育:社会科学版,1991(6):15-18. [5]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17.

[6]卢真金.教学幽默的心理机制及其作用[J].教学理论与实践,1989(9):23-25. [7]陈秀丽.教学语言幽默艺术的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03).

课堂教学幽默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设计浅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问卷调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课堂教学的幽默艺术

浅谈中学语文幽默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幽默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