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问题的思考和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4:53: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襄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问题的思考和体会

2012年春季县处级干部进修二班(第1期) 刘道军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湖北发展的科学定位。为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省委、省政府先后实施“两圈一带”、“一主两副”等重大发展战略。在“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建设襄阳办公会上,李鸿忠书记明确提出,湖北的发展,要尽快形成“三个三分之一”的新格局,武汉占三分之一,襄阳和宜昌加起来占三分之一,其他市州合起来占三分之一。襄阳要尽快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结合在省委党校学习,特别是学习李鸿忠书记和范锐平书记讲话精神,我对襄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问题有一些思考和体会。总的看法是,襄阳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任,需要脱胎换骨式的革命和提升。要认真地分析襄阳的资源、环境和条件的优劣;研究襄阳在全球、全国和区域的定位;把握襄阳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的重点。既需要用均衡发展理论,全面规划襄阳的各项事业,又需要用不均衡发展理论,重点突破关键领域和产业,发挥襄阳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培植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襄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自身优势和劣势

优势:

“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襄阳在区位交通、工业基础、农业资源、基础设施、文化底蕴、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已形成相对突出的优势,跨越发展的基础很好,空间很大。

1、从区位交通条件看,襄阳地处鄂渝陕豫毗邻地区接合部,是我国华中、华北、西南Y型交通网络的中心,是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上的重要节点,是全国铁路运输重要枢纽之一,无论是从历史、现实,还是从未来看,都是区域性物流大通道。

2、从产业基础看,襄阳有大工业、大产业,已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三线军工、装备制造等方面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聚集了一批世界级和“国字号”大企业,汽车和食品、纺织、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电子信息、能源电力等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3、从农业资源优势看,襄阳是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业大市,是全国夏粮主产区和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有6个国家重点产粮县(市)、5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农业资源优势比较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基础好、潜力大。

4、从发展的环境容量看,襄阳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市区汇聚了“两山七水一洲”,城市周边一马平川,依托山水资源而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浑然一体,环境容量

大,发展空间大,足以支撑跨越发展。

5、从历史人文资源看,“襄阳”这个沉淀厚重历史记忆、蕴含丰富历史信息的名称,成为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名片和文化符号,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响亮的城市品牌。

此外,襄阳有两家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少有的拥有两张“国牌”的地市级城市之一,建设了湖北深圳工业园、航空航天工业园、余家湖工业园等,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为我市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跨越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汉江航运体系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一批“国字号”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的已经开始建设,有的正在启动之中。

劣势:

劣势是与其他区域相比较而言的。一是与毗邻地区比,中心区位不突出。在十堰、荆门、随州、河南南阳等周边城市中,在不少方面不如周边兄弟城市。从经济总量上比,不及南阳。2010年,南阳地区生产总值比襄阳多418亿元。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人均水平方面比,不如十堰。2010年比襄阳多384元。比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荆门差。纳入考核的7个县(市)区,仅有2个进入全省20强,荆门4个县(市)区有3个进入20强。比较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事业

发展,南阳有高速公路533公里,比襄阳多282公里;机场达到4D级,开通了10条国内航线,而襄阳刘集机场仅达到3C级,只开通了4条航线。十堰文体场馆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有本科院校2所,三甲医院4个;襄阳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等,无一完全达标,三甲医院只有3个,本科院校只有1所。

二是在全国范围内比,经济总量不足,产业特色缺乏。这一状况在与东中西部副中心城市比较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襄阳曾经“学苏州,赶荆州,争上游,创一流”。那时襄阳和苏州处在同一量级上,2010年苏州地区GDP突破9000亿。广西柳州只有2县3区,面积和人口相当于襄阳的一半,2009年,柳州GDP比襄阳还少129亿,但2010年就基本相当,大有超越之势。柳州人口只占广西的7.5%,但GDP占13.26%,不仅对广西发展起着重要引擎和支撑点作用,还是西南地区机械、建材、食品等产业的研发制造、配送服务中心。中部的洛阳、株洲、芜湖、九江等城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占比,远远高于人口数量在全省的占比,而且占比增速超过襄阳。芜湖是一个只有230万人口的城市,人口仅占安徽的3.3%,2009年,经济总量占安徽的8.05%,2010年占9.14%;GDP达到1108亿,财政收入达到95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

三是与武汉宜昌比,三足鼎立中襄阳呈弱势。武汉抓住

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四年完成投资1.3万亿;宜昌打造沿江万亿级产业走廊,仅新开工在建的就有11个百亿级投资项目。目前,武汉、宜昌已经建成、上马了一大批大项目。武汉的化工新城、东风公司生产基地、远城区工业园区,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建设,陆续发力。宜昌“全通现象”正在发力,十二五末达1000亿。随着沪蓉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的修建,在交通区位优势方面,宜昌大幅提升。

四是与江浙沿海发达地区比,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可能会影响市场经济意识的传播。我作为一名襄阳人,深知襄阳人的特点。襄阳人经常喜欢说一句话:“不谈钱”。因为生活条件的安逸,普遍缺乏创新求变的精神,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市场经济的精神,缺乏精益求精做小事的精神,重义轻利,安于现状。

襄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外部机遇和变数 机遇:

1、今后五年,是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持续推进期,也是襄阳综合实力的快速扩张期。国家会不断加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更加注重对欠发达地区扶持,更加注重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新部署,出台了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政策,实施了中部地区崛起的新战略,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贴额度逐年增加,以高铁、3G为代

表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襄阳地处中西部连接点,是全国 10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湖北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既是老工业基地和传统农业大市,又是全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6个县(市)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2个县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襄阳是国家多项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密集区,是全国、全省重大项目摆放的重点区,是改革创新的先行实验区。要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加大重大工程的争取力度,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加快推进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积极参与秦巴经济走廊,加强同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武汉城市圈和周边城市间的呼应互动,吸纳聚集更多发展要素。

2、今后五年,是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深化期,也是襄阳争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就全国而言,正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生产要素流动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容量与加快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工业化引领发展仍是“十二五”时期的必然选择。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襄阳,必须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等战略机遇。

3、今后五年,是我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双重转型的加速推进期,也是襄阳在区域城市群中脱颖而出、迅速崛起的

重要成长期。国际城市化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500-6000美元,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城市化加速推进。目前,我国人均 GDP达3800美元,正好处于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加速推进期,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城市群将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已经把推进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诸多城市竞相发展,增强自身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区域领头羊。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目前的城镇化率处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区域城市群中有相对优势,尚无绝对实力,推进城镇化任务大、潜力大、希望大,必须抢抓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机遇期。

4、今后五年,是我国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的优化期,也是推进襄阳社会事业突破性发展的机遇期。国家将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建设的能力越来越强,公共财政用于社会建设的比例将逐年提高,社会建设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中,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在内的“全要素竞争”态势更加明显,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对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提升作用日益增强。

变数: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出口和消费制约; 国家对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持不够具体化;

中心城市对副中心城市产业、科技、教育转移不够;省内重点发展地区较多,区域之间和区域内城市竞争激烈;

襄阳在全球、全国的战略定位和形象定位

襄阳的战略定位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1、区域性经济中心。努力建设中国汽车新城、中国织造名城、中国新能源之都、中国生态食品之都、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工业、商务、物流、金融、信息、科教、文化、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区域性中心,逐步把襄阳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带动力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3、国内外具有较高关注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名城 。努力把襄阳建设成为兼备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文明气息、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生态型旅游目的地,区域性书画文博交易中心、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4、“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努力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低碳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我个人认为,除了上述综合定位外,襄阳还需要细化在全球、全国的战略定位和形象定位。

襄阳在全球的战略定位:文化名城。在世界范围内,襄阳的价值是三国传奇,唐诗意境。

襄阳在全国的战略定位:山水名城。在中国范围内,襄阳的价值是山水城文,宜业宜居。

襄阳的形象定位:创造梦想、成就梦想的城市。襄阳是中国著名的思想策源地,这是襄阳最大的价值。孟浩然、皮日修、庞德公、庞统、水镜先生、诸葛亮。咏襄阳的诗词很多是咏梦的。襄阳是一个适合做梦的、修养生息的、东山再起的、谋划大事的地方。是一个创造梦想、成就梦想的城市。

襄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路径和重点 路径:路径就是“四个襄阳”。

第一,建设“产业襄阳”。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有比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四项重点工程。一是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二是主导产业龙头支柱工程。顺应世界产业演变趋势,立足襄阳已有的产业基础,构建“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为六大支柱,三是骨干企业成长工程。把最优势的资源交给最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培育一批100亿级的龙头企业团队,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同行业领军企业。

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二,建设“都市襄阳”。对内实行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品牌共树,生态共保,服务共享,构筑中心城市、中等城市、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四位一体”的大都市城镇体系;对外,与周边城市联合互动,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城市群。用更先进的理念并在更高层次上对都市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调整,构建大都市城镇体系。

推进七项重点工程。一是主城区空间布局工程。襄阳主城区要按照300—500平方公里的面积和300—500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控制。十二五起步,按照5年内建设200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覆盖区、未来承载200万人口的阶段性目标,以环线为基础,构成城市综合交通骨架体系,形成以鱼梁洲为中心,襄城、樊城、襄州、东津新城四城环绕的“一心四城”空间布局结构。二是主城区功能分区工程。三是主城区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工程。以多环线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空间结构科学、规模结构有序、功能结构合理、网络结构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四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支撑工程。策划和推进综合性大学、区域性企业总部、铁路和航空口岸、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综合性商务会展中心等功能项目。五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品质的标志性工程。六是改善市民感受的民生工程。七是大都市城镇

体系构建工程。

第三,建设“文化襄阳”。要尊重并科学保护和开发襄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变成竞争优势、产业优势,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推进五项重点工程。一是“襄阳文化旅游核心区”建设工程。借鉴西安“曲江新区”建设模式,重点建设襄阳古城文化旅游区、古隆中文化旅游区、岘山文化旅游区和鱼梁洲汉水文化旅游区、鹿门山文化旅游区、保康九路寨文化旅游区、南漳古山寨文化旅游区、谷城大薤山文化旅游区等。二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工程。山、水、城、文是文化襄阳的核心战略资源。坚持保护为主、科学开发,对襄阳城区内的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修复和高品质开发。三是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四是文化惠民工程。组群建设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群艺馆、美术馆、城市印象馆、大剧院、会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五是发展文化的培育工程。营造出开放、包容、亲商、创业、法制、公正的文化氛围。

第四,建设“绿色襄阳”。襄阳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基地,处于湖北两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华中地区生物基因库的连接点。

推进四项重点工程。一是生态功能分区工程。采用“三线法”将市域空间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红线区)、控制性保

护区(黄线区)、引导开发性建设区(绿线区),以此为依据布局产业。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抓手,构建“一城两带三区五廊”为主的生态系统。三是节能减排工程。四是循环经济发展工程。抓好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再生资源试点城市建设,谷城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打造一批循环经济聚集区。

其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是要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 从湖北省区域经济一主两副战略布局来看,武汉得省会天时(集聚资源优势),宜昌得长江地利(政策环境优势)。从比较优势和错位竞争的角度出发,襄阳未来要有大的发展,可能更多地要在人和上做文章。

从襄阳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襄阳自身的天时地利人和。 襄阳天时:第一,从世界范围看,金融危机后往往伴随着产业革命,敏锐地准确地把握这种趋势,发挥优势,致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可能会赢得发展先机。比如,目前新加坡未雨稠缪,广泛延揽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致力生物医药的基础研究。襄阳需要确定一个新兴战略性产业,诚招天下英才,集中力量做未来的谋划。

第二,从国家层面看,央企战略布局,有利于地方培植龙头企业,形成支柱产业。襄阳目前有“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但从全球和国家层面来看,我们的核心技术和市场占有率还不行。要加强对襄阳市情的研究,做好与央企的

对接,确定一个产业,分析央企投资意向、细化对接措施、突破项目载体落地,培植襄阳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从时代特征看,市场经济是时代发展的方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鼓励全民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增强内生活力。这一点对内陆腹地的襄阳来说尤其重要,创新往往是中小企业做出来的。产品往往是越小越好,关键是市场占有率。要让市场经济的种子遍布襄阳的土壤。

襄阳地利:第一,土地资源;从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来看,土地是襄阳的优势。

第二,汉水资源;汉水资源对工业、城市、农业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汉水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独一无二的。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决定襄阳的深度。

第三,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连接中西部的区位优势是襄阳发展的最大的优势,但这种潜在的区位优势需要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变成现实。交通是襄阳的命脉。

襄阳人和:第一,用好领导体制。运用好省委常委兼任市委书记的领导体制。在全市范围解放思想。襄阳的发展要提档升级,襄阳人的思想首先有提档升级;在执行团队统一思路。把省委市委意图变成全市党政干部的统一行动;在关键领域重点突破。组织精干力量,对关键产业、关键项目、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第二,技术和资本移民。襄阳要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人的变化。技术求新,资本逐利。技术和资本移民可以改变一个地方超稳定的结构和状态。以最优惠的政策引进人才,吸引人才向科研和企业集聚,而不是仅仅成为党政干部。吸引大学迁移,和知名大学合作办好研究院;以需求和利益为导向,抓好产学研一体。

第三,宽松的环境。宽松的环境不在于引进人才和企业的时候,而在于引进来以后。企业家等各类人才最重要的是财产权和自由权,落实这两项权力之后,创造财富就是企业家的事情了。要改革行政领导体制和审批体制。当人才和企业落户以后,除了服务,政府要少管具体事物。看不见政府的时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能起作用。襄阳环境的宽松程度决定了襄阳集聚资源要素的程度。

以上三个方面九个问题,我认为是当前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核心环节、重中之重。首先应予抓好。

深化改革 转型升级 再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新优势

关于菏泽市建设生态城市问题的思考

省域竞争力蓝皮书

唐山市建设低碳城市问题研究

关于领导班子建设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思考体会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AD域和OA

强化政府机关效能建设体会思考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问题的思考和体会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问题的思考和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