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守“土”成财

发布时间:2020-03-04 02:42: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守“土”成财

持人:

说财富故事,品人生百味,欢迎收看财富故事会。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现在大家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约上亲朋好友,找个地方,吃吃喝喝。我曾经去过一个地方,主打的菜,那叫一个不登大雅之堂!服务员穿的衣服,那叫一个土!可是那店里的生意,那叫一个火啊,最奇怪的是,到这来吃饭的客人还纷纷照相留念呢!

同期声:

顾客:我们是南方来的,所以我们来到这儿都觉得很好奇,所以这些五谷粮这些,所以大家都在这儿照相。

女:没有见过。第一次见。很新鲜,很好吃,我刚才吃过了,很好吃的。

主持人:

刚才您看到的都是从香港多来的人。香港,那可是世界流行的中心之一啊!香港人见的世面多多啊,怎么会对那么普通的食物和穿戴那么土的厨娘喜欢得不得了,还拍照?

主持人:

那其实就是西北的街边小吃莜面,可是看把那些香港人给希罕的!不只是香港人希罕,这莜面在北京也卖得火得不得了,不过您别看这莜面现在火,可最初,就连那卖莜面的老板自己都没想到,有朝一日会跟这莜面干上了。

解说:贾国龙,西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1988年就开始在内蒙古开海鲜酒楼,生意火爆,99年想扩张市场,就来到北京发展,最初卖的也是海鲜,顺带着卖点家乡菜。没想到,他在内蒙卖得很火的海鲜,到了北京就不灵了。

同期声:

贾国龙:做了几个月,客人怎么也是吃粤菜,吃海鲜的不来我们这儿,吃家乡菜的人,又觉得我们家乡菜品种太少。

辛玉祥:西北人从河套地区里,他本身就没有海,你想他在北京做海鲜就有点难。

解说:辛玉祥是西贝餐饮的董事,连合伙人都觉得贾国龙的海鲜不正宗,这生意能好到哪去?

贾国龙:赔钱啊,连续四个多月赔钱,100多万都赔进去了。

主持人:

这赔本的买卖谁都不愿做,贾国龙更是如此啊!当时有顾客说,呦,你们内蒙人做海鲜都带着莜面味儿!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牙碜呀?不过,一语惊醒梦中人,贾国龙就是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些味道来。

解说:做海鲜都是莜面的味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正说明自己的莜面更让人印象深刻吗?

同期声:

贾国龙:把海鲜粤菜完全坎掉,只做羊肉和莜面。因为这两个对内蒙最有代表性了。

解说:莜面是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省(自治区)交界地区当地人的主食,是用燕麦粉做的面食的统称。在西北地区,就跟其他地方的馒头、米饭一样普通。贾国龙却想让这种东西,作为在北京开饭店的主打菜,真是连他的合作伙伴都怀疑他这个做法能否行得通。

辛玉祥:我当时想北京因为当时也很新鲜,餐饮界没见过,一根一根在那吃,这有市场吗?

主持人:

这个贾国龙从卖富丽堂皇的海鲜,到卖西北地区的街边小吃,这变化也忒大了点,况且在北京卖海鲜都没市场,弄个小吃就能折腾起来了?当时周围真是一片反对声啊!这些反对声让贾国龙想起了1987年,那年贾国龙考上了大连水产学院,从大西北到了沿海城市,这在那会儿,多让人羡慕啊,可是谁都没想到,贾国龙这学上了一年半,就非要退学。

同期声:

贾国龙:我当时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我就是不想上了,我就是不喜欢。当时的阻力非常大,从家里边到同学、老师、朋友,全部反对。

解说:对于周围的反对声,贾国龙也不跟别人争辩什么,只是用行动来进行反抗。

同期声:

贾国龙:我坚持的很偏执,后来我就到大二的第二个学期,开学之后呢,我去了之后就一个月没上课,每天在宿舍里面睡觉,然后睡完觉就出去逛街,反正是不去教室上课,下决心就是学不上了。回来干我自己的喜欢的一个事。

解说:贾国龙平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吃饭了,碰到好吃的他经常会吃的直不起腰来。

同期声:

贾国龙:你说我嘴馋能馋到什么程度,一顿饭吃不好,我三天不高兴啊。现在我如果哪一顿饭吃不好,吃不香,吃不舒服,三天都不高兴。

主持人:

这么好吃,连大学都不上了就想回来开个餐馆,谁都拗不过他。就这样,贾国龙走上了做餐饮的路,开始卖海鲜,生意那叫一个火爆。谁知到了北京,海鲜卖不成,想卖莜面,又有一大堆人反对。贾国龙又像当年一样,就是不听劝。

解说:贾国龙把原来的海鲜楼改名叫“西贝莜面村”,为此,他还被朋友们戏称为“村长”。

同期声:

贾国龙:为什么叫这个村呢,这个就想到是我们诉求的这种民间的土菜,这个村更能表达,更能传达我们这种民间的那种味道。

解说:给自己的饭店起名叫什么什么村,这个名字是够土的,贾国龙就是想把西北的民间土菜带到北京来,他是内蒙古临河人,在他看来,莜面是最能代表西北风味的饮食了。

同期声:

贾国龙:我卖莜面也有很多人反对,说莜面那个能卖多少钱啊。

主持人:

把酒楼改成“村儿”,卖海鲜改成卖小吃,这一般人的确接受不了。其实贾国龙自己也没底,在西北最多才两块钱一笼的街边小吃,搬到北京的大酒楼里卖,这前无古人的,且不说他怎么卖,单就那价钱,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定。可就在这个时候,贾国龙遇到了一件事。

同期声:

贾国龙:我去了一次中国大饭店,一个日本餐厅,我要了一碗荞面,128一碗。我就想吃吃这个128的荞面到底是什么味道,结果吃完以后,很一般。我就想他为什么他这个荞面敢要128呢,而日本的面料大多从中国进口,而中国的荞面大部分在内蒙古,他为什么敢要这么高的价呢。

主持人:贾国龙想要卖的莜面,跟他吃的那碗日本面的原料一模一样,看到那128的价钱,贾国龙乐了,给自己的莜面定了个18块钱的价格。这下店名改了,莜面的价格也定了,接下来就要看贾国龙的这个莜面做的怎么样了。可是不做不知道,一做还就真吓了贾国龙一跳!

同期声:

贾国龙:我们遇到一个难题就是黏,蒸完之后粘牙,黏在一起,撕不开。当时他们普遍认为蒸不熟,我们内蒙老乡讲,莜面离开内蒙蒸不熟。我们就特别纳闷,说这怎么可能蒸不熟呢?

解说:有人提出来,是不是北京的水不适合蒸莜面,就这一句话,贾国龙是翻来覆去地折腾。

同期声:

贾国龙:从内蒙拿了一个大塑料桶,把内蒙的水用大塑料桶拉过来,把内蒙的土也是拉过来之后,泡水,然后和莜面还是不行,又把北京的水拿内蒙,在内蒙和莜面不行。内蒙莜面来到北京不行,把内蒙的水带到北京还是不行。

主持人:

贾国龙这个急啊!您想啊,他初来北京就连赔了四个月,在一片反对声中非改行卖莜面,这店名改好了,价钱也定好了,就等着莜面蒸出来给他赚钱呢,这边却怎么也蒸不出像样的莜面来!让他怎么卖呀?厨师们都没辙了,眼巴巴地看着贾国龙,指望着他能指条阳关道。此时的贾国龙更急,自从干上餐饮这一行,还没遇到过什么事能把他难倒呢,想当初,刚开酒店的时候,经常有地头蛇一类的人到他店里捣乱,就这,都难不倒他贾国龙。

解说:最初,贾国龙开饭店的第一天晚上,就有人到他店里来捣乱。

同期声:

贾国龙:他就骂骂咧咧的说的好多难听的话,然后把桌子上的杯子就推到这个地下了,然后边骂边往出走,说老子,你知道老子是谁,老子不喝酒不来糟蹋你,喝一次酒,来糟蹋你一次。让你好开不成,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我宁愿不开这家店,也让你糟蹋不了我,我就冲出去。

主持人:

贾国龙冲出去就把那位街头老大狠揍了一顿。贾国龙就是不服输,谁要是跟他对着干,那非得把对方打得满地找牙,服输求饶。可是如今,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西北汉子,却被一笼小小的莜面给难住了,他那个不服啊,小样,就不信搞不定它!

同期声:

贾国龙:十分蒸不熟,蒸15分,15分蒸不熟,蒸20分。越蒸越黏,越蒸越黏。

解说:贾国龙反反复复地蒸这个莜面,可是这薄薄的莜面,总不能像蒸馒头似的蒸上半个小时吧,蒸到一定程度,他们就开始往下减时间。

同期声:

贾国龙:十分,八分五分,三分二分一分,一个时间段,一分一分的往上加,一分一分的往下减,结果发现我们的莜面在北京这个用那个蒸车蒸三分钟就熟了,用笼蒸5分钟就熟了。主持人:

原来啊,贾国龙是按在内蒙蒸莜面的时间蒸的。但内蒙的海拔高啊,在内蒙蒸八分钟才能熟的莜面,在北京只要蒸三到五分钟就熟了。唉,闹了半天,就这么个小问题!害得贾国龙每天憋在厨房里,蒸得他看见莜面就恶心。这莜面好不容易蒸出来了,贾国龙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卖特卖了,刚开始卖,麻烦就又来了。

解说:在北京,没去过西北地区的人基本上都没见过莜面,18块钱能尝个新鲜,在他们看来不是很贵。但是对于有过西北生活经历的人,这个18快钱,可就是天价了。

同期声:

贾国龙:他总认为这个东西我内蒙吃才多少钱啊。来你们这儿就这么贵。说你们这个店非关它不行,这么贵的菜吃一次心理不平衡,再也不来了。

辛玉祥:实际上莜面已经卖成天价了,卖成海鲜的价格。

解说:在北京,很多人都来自天南海北,大部分人还是没吃过这种东西的,都觉得很新鲜。

同期声:

顾客:他们都说莜面不易多吃,但是我还是觉得挺好吃的。

贾国龙:结果我们生意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解说:西北地区的街边小吃,到了北京,卖高价还很抢手。谁也没想到这西北土菜这么有市场。贾国龙就开始专门研究西北菜,经常叫上几个人,跟他一起钻山沟,哪儿偏僻就偏往哪钻。

同期声:

贾国龙:因为我们带着照相机,带着摄像机,说你们是不是记者啊,说我们不是记者,我们是这个有时候骗人家,是我们就是记者,所以说和人家聊聊,你们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中午给我们做饭吃吧。

主持人:

看到了吧,贾国龙钻山沟,其实就是想跟老乡混顿原汁原味的西北菜。吃到好吃的,回来就让厨师按着做,就这样把最土的西北菜都带到北京。比如说什么洋芋插插,我都没听说过是什么东西,不过据说很好吃。(舔嘴,做嘴馋的样子)。这名字虽然土了点,这菜跟什么燕鲍翅啊、八大菜系比起来更是土,可是只要它好吃,就能卖钱。不过时间长了,贾国龙就开始觉得不对劲了。怎么个不对劲?一会告诉您。

欢迎回来,贾国龙把海鲜楼改成莜面村算是初步成功了,可是他总觉得哪别扭,突然有一天,他明白了,这西北的土菜,配个高档的酒楼,它能不别扭吗?要土就土到底!贾国龙开始对自己的餐厅环境下手。

解说:贾国龙让设计师把窑洞作为设计元素,设计到他的西贝莜面村里。一个个雅间,被他设计成一户户窑洞人家,里面前厅后厨。每个雅间还配上一位特地从西北地区请来的厨娘,穿上特别设计的衣服,作为雅间的主人,招待前来吃饭的客人。可是贾国龙自以为荣的这种做法,在那些被请来的厨娘看来,却都觉得不可思议。

同期声:

厨娘:在家也没有听说过,这个家饭菜这么卖,觉得非常新奇,开餐厅没有这样开的。我们在家里也挺时髦的,怎么来了给我们穿这种衣服,我们就说,不好看。老师就说,行你要说不好看,这衣服就穿定了。为什么,要的就是这种形象。

解说:不仅是厨娘觉得自己土,就是连客人都觉得她们这身打扮都土的掉渣。

同期声:

厨娘:刚开始的时候客人看你都不拿正眼看你,你知道吗,他那种一看你的时候,你就觉得我这衣服穿的不好,还是我的身材不好。他们就说,一看就是山里人土唧唧的。

贾国龙:那个以前对美的评价不是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吗,我觉得土也是一样,土到极处就不土了。

主持人:这个贾国龙还真是把土当成美了,!好在那些厨娘都吃苦耐劳,时间一长,她们也就穿惯了,客人也看惯了,反而真是越看越觉得这衣服好看、特别了。这样一来贾国龙更是得意了,看来客人还是喜欢他弄的这个土,既然这样,那干脆就来点更土的!

同期声:

贾国龙:进了房间说欢迎到我家来。欢迎到家里来。

厨娘:之前有的客人还说,什么咱家,咱家的。后来我说我把你当成一个亲戚为你服务,你觉得是不是很别扭啊。我就跟他开玩笑。他说你反正说这个话,我听了以后,我觉得挺别扭的。

解说:贾国龙想当然的东西,到了客人那里却觉得很别扭,可是贾国龙不仅不让厨娘改口,甚至变本加厉,要求每个厨娘都会唱西北民歌。

同期声:

厨娘:第一次唱的时候确实很难听,我的嘴也抖,我的手也抖,我的腿也抖。

解说:

即便是这样,贾国龙还是不改变他的初衷,对于下面执行不利的人,贾国龙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同期声:

贾国龙:做事一定要偏执,偏激,你必须用这种很偏执的方法才能把质量做到极端,才能做到别人跟不上来。

解说:但是对于贾国龙自己,他却另有一套理论。

贾国龙:婆婆妈妈、喋喋不休、咋咋呼呼、尖酸刻薄、冷嘲热讽,我就属于这种人,真的。

主持人:唉,碰上这样的老板,那些厨娘就算是腿哆嗦,也得硬着头皮唱山歌啊。不过这效果还真是不错。咱们也来听一段。

同期声:

贾国龙:我们的一个独特的品牌,西北品牌这是一大卖点;还有就是我们的西北原料,西北菜,这又是的一大卖点;还有就是我们像六里桥店这种特殊的服务仪式,母女组合;还有我们的环境,是完全一个西北氛围的一个环境,这也是一大卖点;除了能吃到我们的西北美味之外,还能听我们的西北民歌,看我们的西北小戏。这几大卖点足够支撑我们生意兴隆。(加歌对唱歌)

主持人:

唉,一个个“窑洞”,一个个西北大妈,端上一碟碟西北土菜,再听上一段西北小曲,真是全北京城里都找不出比他这儿更“土”的地方了!甚至有人说,到西贝就到了西北了。贾国龙把饭店弄得这么“土”,可人家那生意反而越做越兴隆。生意火了,人也跟着风光啊!不过他风光了没几天,就不风光了,您想啊,他在北京打的是西北菜的牌子,但在西北地区却没有一家自己的店,他觉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这落叶总得归根啊!去年,贾国龙斥资1000万,在内蒙古的包头开了家西贝莜面村,没想到,让他在北京很有面子的莜面,回到老家内蒙,却给他丢了面子。

同期声:

贾国龙:初期做以西北菜为主,也有一些其他风味,叫华夏精品荟萃,结果操作的不是很好。

解说:在北京火得不行的莜面,回到内蒙老家就不叫好了。贾国龙这才想到了自己最初在北京卖海鲜,被人说没优势,如今他回到了真正的西北地区,再做西北菜也一样没优势。他明白了,做就做内蒙缺少的东西,卖海鲜。

同期声:

贾国龙:我们背着攸面走带着海鲜回,什么背着草原文化走,带着海洋文明回,还是差异化,内蒙的东西你出来才有价值。

主持人:

差异化,是贾国龙对自己经营的的“土”,能在北京立足最好概括。不过,贾国龙一直在打造这个“土”,也一直在守住他的“土”。随着生意越来越大,他开始考虑着怎么把他的西贝莜面村推向全国,这时他反而犯难了。

同期声:

贾国龙:攸面的攸字有点生偏,有许多人不认识,到了天津,天津人就问,你们那是西北什么面村。这是一个,然后还有没来过我们店里面人,西北攸面村一个面馆卖什么面。

解说:经营西北菜的饭店,因为一个名字,就让人感觉是个面馆,这对于推广全国市场来说,确实存在着问题。有人提议把名字改成燕麦村。

同期声:

贾国龙:经过测试觉得燕麦很西化,因为燕麦片人们马上联想到燕麦片是西方人吃的一种东西,虽然是不是卖面的了,但是燕麦片他总要从那方面去联系。

主持人:

这名字终究还是没有改。其实要我说啊,这个莜面村比什么燕麦村好多了。有时候有的东西越与众不同,就越能吸引人的眼球。说白了,贾国龙之所以能在北京,卖这个西北的土特民风卖得这么火,就是因为他特殊,也就是贾国龙自己说的差异化,卖别人没有的东西。他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把大西北的“土”贩卖到北京,又把内蒙没有的海鲜贩卖到包头。还都卖了个好价钱!

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财富故事会,明天见!

守“土”成财

盐成土教案

默守一方土 甘为孺子牛

南财成考学位英语

新成土桥中学教职工考勤制度

成大事者:守愚、守静、守时、守信

守诺

守规章

守诺

守底线

守“土”成财
《守“土”成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